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混合型Le Fort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06-2006-06经临床证实的38例混合型Le Fort骨折.使用GE Lightspeed pro 16层螺旋CT扫描仪,应用容积重建(VR)及多平面重建(MPR)进行后处理.结果 38例混合型Le Fort骨折中,10例为Le FortⅠ型 Le FortⅡ型骨折(26.3%),21例为Le FortⅡ型 Le FortⅢ型骨折(55.3%),7例为Le FortⅠ型 Le FortⅡ型 Le FortⅢ型骨折(18.4%).VR能三维再现混合型Le Fort骨折类型,MPR可显示骨折的细节.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结合VR和MPR重建,能清楚、准确、立体地显示Le Fort骨折部位和骨折类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电子束CT(electron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EBCT)在颌面部Le Fort骨折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美国Imatron公司电子束CT对27例所致颌面部复杂性Le Fort骨折进行薄层CT扫描及三维重建。手术验证重建准确性。结果 EBCT成像技术能够立体、详尽和精确地显示颌面部骨骼的三维结构和相邻关系,可清楚显示各型LeFort骨折及移位情况,为准确掌握病情、诊断及合理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经手术复位及坚强内固定后,患者最大程度达到解剖学和功能上的恢复。结论 EBCT三维重建技术是诊断和评价颌面部复杂Le Fort骨折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眼眶骨折的临床特点与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56例56眼,全部行螺旋CT轴位扫描,并在平扫基础上进行冠状位重建、多曲面重建及三维重建,对眼眶骨折分为3型。Ⅰ型为爆裂骨折;Ⅱ型为直接骨折;Ⅲ型匆复台骨折。结果:Ⅰ型26例占46.4%,Ⅱ型10例占17.9%,Ⅲ型20例占35.7%。轴扫显示骨折50例,冠状位重建显示53例,3D+MPR显示56例。结论:螺旋CT能清楚显示眼眶骨折,轴位扫描及冠状位重建都是非常重要的,螺旋CT的多曲面重建及三维重建技术对眼眶骨折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旨在提高对本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3月在本院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19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X线片及螺旋CT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和三维重组(SSD),分析其影像学表现,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19例患者中桡骨头骨折按Mason法分型:Ⅰ型2例,Ⅱ型8例,Ⅲ型9例;X线片诊断准确16例,CT均诊断正确。尺骨冠状突骨折按Regan-Morrey法分型:Ⅰ型9例,Ⅱ型8例,Ⅲ型2例;X线片诊断正确15例,CT均诊断正确。结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具有较典型的影像学表现,X线片与螺旋CT扫描尤其是其MPR和SSD图像相结合,更能显示桡骨头和尺骨冠状突的细小骨折以及对其分型更为准确,为骨科医师提供了立体、直观的图像,有助于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明确诊断和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5.
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诊断颌面部骨折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螺旋CT二维影像和三维影像对显示颌面部骨折的优缺点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不同类型的颌面部骨折患者进行了螺旋CT薄层扫描和三维重建。结果:对于颌面部骨折的诊断,CT二维和CT三维重建影像不存在明显差异,但CT三维重建对下颌骨髁状突骨折 和Le-Fort各型骨折的显示优于CT二维影像,CT二维影像在发现细小骨折和深部结构骨折及骨折周围软组织改变方面优于CT三维重建。结论:CT二维、CT三维重建对于颌面部骨折的显示各有优缺点,两者结合应用,为最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主动脉夹层(AD)患者17例全部经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并结合二维三维图像重建技术观察。结果本组17例按DeBakey分型,Ⅰ型3例,Ⅱ型1例,Ⅲ型13例。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的敏感性,特异性较高,能直观、立体地显示真假腔、破裂口、内膜瓣、夹层累及范围和主动脉各分支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可以迅速准确诊断主动脉夹层,是最实用的并值得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螺旋CT SSD在颌面部骨折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及三维表面遮盖成像(SSD)在颌面部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颌面部骨折患者行螺旋CT扫描后多平面重组(MPR)及三维表面遮盖成像,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单纯上下颌骨折各11例,混合骨折26例。3例眶底骨折,1例上颌面线形骨折,及2例下颌角线形骨折二维未显示或显示欠清晰,SSD有4例细小骨折及深部骨折未能显示。SSD清晰地显示颌面部骨折的类型、位置、范围、骨折块的移位、凹陷程度及不规则骨折线的走行方向。结论:二维影像在显示深部及细小骨折方面优于SSD,但SSD能清晰显示颌面部骨折的立体解剖图像及周围组织的关系,为临床提供理想的整复模式,两者应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8.
CT三维重建在诊断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CT三维重维在颌面部骨折诊断中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41例颌面部骨折患者行螺旋CT扫描后进行三维重建。结果三维影像在显示颌面部骨折的类型、位置、范围、碎骨块移位、塌陷、尤其是不规则骨折线的走行等空间信息方面优于二维影像。二维影像在显示深部结构骨折、细小骨折等方面优于三维影像。结论三维影像能清晰显示颌面部的空间解剖关系,可提供理想的整复模型,有较大临床实用价值,但二维影像是诊断颌面部骨折的基础,两者应结合应用。  相似文献   

9.
螺旋CT三维重建在诊断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骨折诊断中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5 0例颌面部骨折患者行螺旋CT扫描后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三维影像在显示颌面部骨折的类型、位置、范围、碎骨块移位、塌陷尤其是不规则骨折线的走行等空间信息方面优于二维影像。二维影像在显示深部结构骨折、细小骨折等方面优于三维影像。结论 三维影像能清晰显示颌面部的空间解剖关系 ,可提供理想的整复模型 ,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但二维影像是诊断颌面部骨折基础 ,两者应结合应用。  相似文献   

10.
螺旋CT成像在颌面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螺旋CT成像技术在颌面部骨折诊断中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颌面部骨折的29例患者进行CT薄层扫描和三维(3D)重建,并从多方向观察3D重建图像。结果:29例中26例有颌面部骨折,螺旋CT成像技术二维(2D)和3D能清楚地显示骨折线的位置,走向,骨折范围,类型及骨折块的移位。结论:螺旋CT成像技术能对颌面部折的术前诊断及临床处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CT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PET)诊断孤立性肺结节(SPN)的局限性和二者的协同诊断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有病理证实的单个肺结节118例。所有病例CT和PET检查间隔时间〈2周。病灶直径2~4cm,平均2.7cm。118例SPN中,恶性肿瘤87例,其中肺癌85例,结肠腺癌肺转移2例;良性31例,其中结核球8例,错构瘤6例,炎性假瘤6例,慢性非特异性炎症4例,炎性肉芽肿3例,隐球菌感染2例,脓肿和球形肺不张各1例。结果 118例SPN中,CT诊断正确93例,误诊25例,误诊率21.2%。其中12例肺癌误诊为良性,13例良性误诊为肺癌。PET诊断正确96例,误诊22例,误诊率18.6%。其中9例肺癌、1例结肠癌肺转移误诊为良性,12例良性误诊为恶性。CT和PET协同诊断,108例诊断正确,10例误诊,误诊率8.5%。CT、PET单独诊断和协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86,2%、58.1%、85.2%、60,0%、78.8%;88.5%、61.3%、86,5%、65.5%、81.4%和97.7%、74.2%、91,4%、92,0%、91.5%。CT和PET单独诊断SPN的准确性无统计学意义(X^2=0.625,P=0.239),协同诊断与CT、PET单独诊断SPN的准确性有统计学意义(X^2=7.762和5.318,P=0.005和0.021)。结论 良、恶性SPN的CT和PET影像特征均有一定的重叠。单独采用CT或PET诊断肺结节的价值相当,CT和PET协同诊断的准确性高于CT或PET单独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婴儿骨性纤维结构不良(OFD)的影像学表现,为提高临床对婴儿OFD的诊断水平,为避免临床治疗失误及降低该病变复发率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月至2013年9月经病理证实的3例OFD患者影像学检查图像,其中男性2例,女性1例,月龄1-5月,平均3月。3例患者均行X线检查,其中2例做行CT检查。结果 X线片显示3例患者病变均累及胫骨前缘,表现为胫骨局部膨大、胫骨弯曲变形及病变区骨皮质变薄,与正常骨组织分界清楚,其中1例合并病理性骨折。结论婴儿OFD有典型影像学表现,X线对婴儿骨性纤维结构不良的临床诊断有较强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成人Bochdalek疝的CT诊断(附4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42例成人Bochdalek疝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42例均系在胸、腹部常规CT扫描中发现膈肌后上方有致密块影,后膈有局部缺损,膈上、下致密影通过膈肌缺损相连而诊断。其中男25例,女17例,平均年龄64岁,71.4%≥60岁。结果42例中共有53个Bochdalek疝,其中11例为双侧,左侧21例,右侧10例。膈肌缺损最大横径自0.5~6.7cm,中位数2.8cm。疝的最大横径自1.5~9.0cm,中位数3.7cm,与膈肌缺损大小密切相关(rs=0.72,P<0.01)。91%病例的CT上均可见有慢性肺部疾病。结论成人Bochdalek疝不少见,CT能准确判断膈肌缺损的位置、疝的大小及其内容物。年龄及慢性肺部疾病对本病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28层4D CT全肝灌注成像在原发性肝癌(HCC)灌注中的参数特征及其初步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正常对照组、40例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为HCC的患者行128层4D CT灌注扫描,获得灌注参数血流量(BF)、肝动脉灌注量(ALP)、门静脉灌注量(PVP)、肝动脉灌注指数(HAPI)。根据各灌注图像及相关参数评价正常组织与恶性肿瘤、高分化HCC与低分化HCC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同时获得270mm扫描覆盖范围内动态4D CTA图像,动态观察对比剂流入及流出情况,判断肿瘤供血动脉的增粗、僵直、门静脉癌栓等。结果:①HCC患者ALP、HAPI、BF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PVP明显降低(P<0.01)。②高分化HCC患者灌注参数ALP、HAPI低于低分化HCC,PVP明显升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灌注参数从一方面反映了肿瘤的恶性程度。③40例HCC中,4D CTA显示肿瘤供血动脉25例,13例供血动脉增粗、僵直,门静脉癌栓15例。结论:128层4D CT灌注成像可以通过一次注射对比剂,获得全肝灌注信息及动态的4DCTA,肝灌注模式成像克服了以往灌注成像的不足,简单实用,具有一定的优势。此技术能很好地反映HCC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为HCC的早期诊断、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肺泡状棘球蚴病的CT表现特征,评价CT诊断该病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经病理确诊或临床综合诊断为肺泡状棘球蚴病的CT表现特征及各种表现的病理基础.结果 双肺多发病灶18例,一侧肺多发病灶6例,双肺单发病灶2例.其中病灶为肿块结节混合型17 例,结节型8例,1例为单发肿块.26例中24例病灶边缘可见分叶状或锯齿状突起,13例病灶内可见不规则空洞、空泡,18例病灶内可见钙化,14例病灶邻近的肺组织内见到少量斑片或条索影,20例邻近胸壁的病灶处胸膜增厚明显,病灶以宽基底与胸壁相贴.结论 肺泡状棘球蚴病有较明显的CT表现特征,CT检查能为该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T features of lung alveolar echinococcosis and assess the value of CT scanning for the diagnosis of this disease. Methods The CT features of lung alveolar echinococcosis in 26 patients diagnosed pathologically or clinically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 and correlated with histopathology.Results Lung alveolar echinococcosis appeared as multiple lesions bilaterally in 18 patients, as multiple lesions unilaterally in 6 patients, and as single lesion bilaterally in 2 patients. Seventeen cases presented as masses and nodules,8 patients presented as nodules,1 patient presented as a mass. Lobulation and spiculation were showed in most lesions, irregular cavity or bubble-like opacity in 13 patients,calcification in 18 patients,a patchy area or fibrotic cord around lesion in 14 patients. Pleural thickening adjacent to the lesion in 20 patients. Conclusion Lung alveolar echinococcosis has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n CT, and CT can provide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the diagnosis of lung alveolar echinococcosis.  相似文献   

16.
肺棘球蚴病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肺棘球蚴病的CT表现,评价CT检查的价值.方法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棘球蚴病的患者均经CT检查,分析CT表现特点,并对照手术病理结果.结果23例均为单发病灶,右肺15例,左肺8例,下肺多于上肺;CT检查大致分为2型:单纯肿块型7例,表现大小不等、外形欠规则的实性肿块,边缘毛糙,可见浅分叶,周围肺野可见少许纤维影,6例病灶内见弧形或斑点状钙化;肿块呈囊腔型16例,表现为肺内含囊腔肿块,囊腔大小不等,可呈偏心改变;病灶呈球形或不规则型,边缘毛糙,欠光整,周围肺野见棘状或片絮状改变,4例因囊膜剥离形成"水蛇征"或"飘带征";囊肿钙化7例,表现为囊壁呈弧线形钙化,或伴有内容物的斑点状钙化.结论CT检查能准确显示肺棘球蚴病的部位和形态特征,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肠系膜脂膜炎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肠系膜脂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肠系膜脂膜炎的CT表现与诊断,其中3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其余按照CT标准做出诊断。应用MSCT进行腹部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并采用1.25mm层厚和1mm重组间隔获得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组(MPR)图像,评价肠系膜、邻近肠管及血管改变。结果 所有肠系膜脂膜炎均起自系膜根部,围绕系膜血管,2例见血管远端明显变细。6例病变可见假包膜征。肠系膜脂膜炎CT值平扫为-47-36HU,增强后动脉期为-41-39HU,门脉期为-41-45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平扫时肠系膜脂膜炎密度明显高于腹膜后正常脂肪密度(-91--115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例肠系膜脂膜炎病变内可见界限清楚的小结节,增强明显。结论 多层螺旋CT是诊断肠系膜脂膜炎非常有用的影像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浆膜型肝结核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浆膜型肝结核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本组浆膜型肝结核8例中,6例单发,2例多发,共10个病灶.CT表现为肝包膜区梭形或多发结节性低密度灶,增强扫描后病灶呈环形强化8个,蜂窝状或多环状强化2个;10个病灶中明显强化3个,轻至中度强化7个;病灶边缘或中央见点状或条状钙化3个.累及邻近肝实质2例;伴有少量腹水及后腹膜淋巴结轻度肿大1例.结论:浆膜型肝结核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当病灶内发现斑点状或条状钙化或病灶呈多环状强化时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作出提示性诊断.  相似文献   

19.
CT对肝结核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CT对肝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所证实的10例肝结核病的CT表现与诊断,并与病理所见对照.结果10例肝结核病包括粟粒型肝结核、结节型肝结核和结核瘤3种类型.(1)粟粒型肝结核5例,CT表现为肝脏弥漫性肿大,伴有多发性粟粒状低密度灶,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2)结节型肝结核3例,CT表现为肝内多发片状低密度或混杂密度结节灶,病灶中心密度高,伴有“粉末状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的范围缩小,静脉期出现典型环状强化;(3)结核瘤型2例,1例表现为肝内孤立性占位,伴有中央坏死,包膜菲薄且光滑,增强扫描可见包膜轻度强化;1例表现为结核瘤型肝脓肿,多个结节融合成簇,液化坏死,出现液-液平面,周围伴有卫星灶.结论粟粒型肝结核CT征象缺乏特异性,很难做出定性诊断,需结合病史及实验室检查.结节型肝结核“中心粉末状”钙化及结核瘤型肝脓肿具有一定特异性,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输尿管结石的超声诊断与X线检查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对输尿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与X线检查对比.方法:回顾本院2004年10月~2005年10月输尿管结石120例,其中单侧输尿管结石196例,双侧输尿管结石4例.全部病例中2例经手术证实,11例经输尿管镜证实,107例经体外排石证实.全部病例均行超声检查,并与腹部X线平片(KUB)、静脉肾盂造影(IVP)结果相比.结果:超声诊断输尿管结石的符合率较高(92.7%),明显高于KUB、IVP检查(62.0%);同时,超声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多泌尿系的直接表现及伴发信息.结论:输尿管结石的首诊方法为超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