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16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盼  陈伟建  杨运俊   《放射学实践》2012,27(6):675-676
交叉性小脑神经机能联系不能(crossed cerebellar diaschisis,CCD)是幕上脑损伤后对侧小脑半球的继发性变化[1],临床表现为与原发病灶不相符合的定位体征.研究发现脑梗死患者损伤相关网络与康复相关网络在解剖结构上有重叠,故一侧脑梗死后运动功能的恢复可由卒中后远隔部位脑组织功能所促进,提示神经机能联系不能的恢复在脑梗死患者的康复中起关键作用[2],急性期脑梗死交叉侧小脑若出现明显的灌注减低,往往提示较差的临床预后[3].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血管CT成像中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重建(AIDR)3D算法与图像质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ATOM 701-D型成年男性仿真人头颅模型,配置碘水混合对比剂模拟脑血管.采用320排容积CT以100 kV、300 mA、0.5 s进行颅脑单圈扫描,分别采用AIDR 3D 4个等级(off、mild、standard、strong)进行图像重建.获得轴位血管CT值及噪声、脑组织CT值及噪声、SNR和CNR.不同迭代算法等级重建对图像质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 不同AIDR 3D等级重建的血管噪声、脑组织噪声、SNR、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血管CT值及脑组织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不同AIDR 3D等级降低噪声效果和提高图像质量能力不同,等级越高,图像质量越高.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四期扫描对肾脏嗜酸细胞腺瘤(Renal oncocytoma,RO)和透明细胞癌(Clear-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s,ccRC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因肾脏占位行肾脏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患者79例共80枚瘤灶,经术后病理证实RO 29例,ccRCC 50例,并回顾性分析两组病例的影像表现,采用SPSS 19.0软件对肿瘤CT值、校正CT值、皮质期与实质期CT差值及增强廓清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对肿瘤部位、形态、平扫特点、强化程度、强化方式、皮质期与实质期强化CT值差异、节段增强反转等征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RO和ccRCC皮质期CT值、皮质期校正CT值、皮质期与实质期CT差值和增强廓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扫、实质期、排泄期CT值校正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星状低密度影、强化程度、强化均匀度、轮辐状强化、皮质期与实质期强化CT值差异及节段增强反转等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位、形态、钙化,病灶周边絮状和条索状影等征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MSCT多期扫描表现中,皮质期CT值、皮质期校正CT值、皮质期与实质期CT差值和增强廓清率、中央星状低密度影、强化程度、强化均匀度、轮辐状强化、皮质期与实质期强化CT值差异及节段增强反转等征象对于RO、ccRCC二者的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杨运俊  赵佳  陈伟建  程敬亮   《放射学实践》2011,26(5):570-571
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delayed ischemic neurological deficits,DIND)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继发脑组织缺血而出现的神经功能缺损[1-3],常表现为新发的偏瘫、失语、癫痫以及不同程度的昏迷,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其与颅内动脉瘤破裂再出血均是动脉瘤性SAH的严重并发症,随着早期外科开颅动脉瘤夹闭和血管内动脉瘤栓塞治疗的开展,再出血率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检查在急性破裂性颅内动脉瘤所致的脑内血肿娃微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破裂性颅内动脉瘤导致的脑内血肿,术前头部CTA检查后行急诊手术治疗的15例患者的影像学和临床资料,根据CTA不同成像技术显示的检查结果确定手术方案,选择手术入路,行急诊血肿清除术并行动脉瘤夹闭术,对CTA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结果15例患者在术中均被证实为动脉瘤,与头部CTA术前诊断位置基本一致,动脉瘤的大小、生长方向与术前判断的方向基本一致,所有的动脉瘤均予夹闭.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患者的预后,所有患者均门诊和(或)电话随访6—7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4个月。GOS2分为2例;GOS3分为2例;GOS4分为6例;GOS5分为5例。结论头部CTA检查能简便、快速地明确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引起的自发性脑内血肿,可提供直观的三维形态及解剖定位,有利于急诊手术清除血肿及夹闭动脉瘤,对急诊开颅手术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80 kV管电压联合个体化对比剂低剂量注射方案行颈动脉CT血管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需要行颈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的136名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区段法分成A、B、C、D 4组,A组为100 kV 15 s团注常规组,53例;其他3组为80 kV 10 s团注对照组,根据≤50 kg、50~70 kg、70~90 kg体重分为B、C、D组,分别给予20、25和30 ml对比剂,B组20例,C组38例,D组25例。比较4组的有效剂量(E)、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和客观指标。结果 B、C、D 3组的E分别为(1.85±0.91)、(1.89±1.08)和(2.14±1.27) mSv,显著低于A组的(5.66±0.56) mSv,差异有统计意义(F=169.34,P<0.05),B、C、D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图像的主观评价和诊断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颈总动脉CT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明显低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F=14.90、12.94、14.43,P<0.05),但所有颈动脉靶血管内CT值均在250 HU以上,均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结论 80 kV管电压10 s团注方案,可有效降低颈部CTA检查的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而并不影响诊断效果。因此,该扫描方案可行且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导致世界神经外科联盟分级(WFNS)I级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6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07例前交通动脉(ACoA)动脉瘤破裂后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WFNS I级患者。用出院时的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来评估患者的临床预后,并将GOS 1~3分定义为预后不良。对患者的年龄、性别、治疗方式、高血压史、吸烟史、血管痉挛、脑梗死、Fisher分级和动脉瘤形态(动脉瘤大小、瘤颈、AR、SR、动脉瘤角度、血管角度、血流角度、动脉瘤朝向、A1段形态学、子囊)等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与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再用ROC曲线评估相关因素的预测效能。结果:在407例WFNS I级的患者中仅30例(7.4%)出现预后不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038,95%CI=1.003~1.075,P=0.033)、Fisher分级>3(OR=5.109,95%CI=1.806~14.457,P=0.002)、治疗方式(栓塞 vs. 保守治疗,OR=0.200,95%CI=0.068~0.588,P=0.003)和子囊(OR=4.957,95%CI=1.730~14.207,P=0.003)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ROC曲线结果显示,年龄、Fisher分级、治疗方式、子囊和联合诊断AUC值分别为0.691(95%CI=0.586~0.796)、0.687(95%CI=0.597~0.778)、0.658(95%CI=0.543~0.773)、0.574(95%CI=0.457~0.691)和0.817(95%CI=0.739~0.896)。结论:较大年龄、动脉瘤子囊形成及Fisher分级>3是WFNS I级aSAH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栓塞治疗后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9.
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三维CT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three dimensional computedtomographic angiography,3D-CTA)在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方法2003年6月至2005年2月间,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瘤破裂的128例患者,在CT平扫确定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使用GELightspeed pro16层螺旋CT扫描仪行3D-CTA检查(时间在发病后2h到4d)。其中6例在3D-CTA之前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111例在3D-CTA之后行DSA检查。3D-CTA后处理图像与DSA图像由2位放射科医生用双盲法进行分析。结果经3D-CTA和DSA共同证实发现112例患者有130个动脉瘤,动脉瘤大小为1·1~28mm,其中单发动脉瘤97例,多发15例33个动脉瘤(12例2个动脉瘤,3例3个动脉瘤)。在112例动脉瘤患者中,3D-CTA发现111例125个动脉瘤,其中多发12例26个动脉瘤(10例各2个动脉瘤,2例各3个动脉瘤)。在DSA检查的117例中,动脉瘤患者107例(5例未行DSA,3D-CTA后直接手术),DSA发现其中104例122个动脉瘤,显示多发动脉瘤15例(12例2个动脉瘤,3例3个动脉瘤)。112例患者在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3D-CTA检查过程中,病情无加重或无其他意外发生。结论3D-CTA对颅内动脉瘤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快捷、经济和相对无创等优点,可以完全替代DSA作为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脊髓栓系综合征(TCS)的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证实的31例TCS患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TCS中伴有骶管内皮样囊肿7例(22.5%);脊髓空洞7例(22.5%);脊髓膨出17例(55.2%);椎管内脂肪瘤15例(48.3%),隐性脊柱裂15例(48.3%);皮毛窦5例(16.1%);皮下脂肪瘤15例(48.3%);畸胎瘤2例(0.46%);脊髓纵裂3例(0.96%);终丝增粗12例(38.3%)。MRI脊髓圆锥末端均低于L2椎体下缘。结论 MRI是诊断TCS及其伴病变的最佳影像学诊断手术之一;MRI应作为脊髓栓系和脊柱闭合不全术前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