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磁共振(US-MRI)影像融合容积导航技术在小肝癌微波消融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就诊于我科的37例肝癌患者,病灶直径均≤3cm。均运用超声-磁共振(US-MRI)影像融合容积导航技术完成肝癌局部微波消融治疗。术后30min行超声造影(CEUS)评估病灶是否达安全消融边界,如有残留则及时给予补就消融。分别记录患者术前、首次治疗后1个月的AFP水平,分别于首次术后24h(首次治疗完成后24h)、首次治疗后1个月、3个月、半年及1年时复查上腹部强化MRI。以首次治疗结束后24h肝脏强化MRI评价首次术后完全消融率,以强化MR影像消融病灶及其周边0.5cm范围三期均无强化为标准。结果微波消融病灶共58枚,首次治疗后病灶完全消融率为96.6%,首次治疗1月后完全消融率为94.8%,3个月完全消融率93.1%,6个月完全消融率89.7%,距首次治疗后1年完全消融率84.5%,随访术前AFP水平升高20例患者,术后1个月患者血清AFP水平降至正常17例,2例略下降。结论应用US-MRI影像融合容积导航技术微波消融小肝癌是一种安全、可行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特殊部位小肝癌微波消融治疗及近期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8例特殊部位小肝癌(48个病灶)行微波消融治疗前l周内行彩超、超声造影和增强CT扫描观察病灶数量、大小、边界、内部回声、造影剂灌注情况等,术中行实时超声造影、融合影像导航等辅导技术下微波消融,术后即刻行超声造影,未消融完全病灶即刻补充消融,术后1个月行彩超、超声造影和增强CT扫描检查,以增强CT表现为标准,检查结果作对比。结果术后即刻实时超声造影检查未消融完全病灶即刻补充消融5例。治疗后1个月超声造影41个病灶在造影各时相均未强化,3个病灶边缘局部动脉期增强,4个病灶判断不清,增强CT 41个病灶在造影各时相均未强化,4个病灶边缘局部动脉期增强,3个病灶判断不清,超声造影与增强CT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声造影诊断率明显高于彩超检查,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造影在特殊部位小肝癌微波消融治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评价微波消融近期疗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基于电磁导航的影像引导系统,采取经皮经肝的斜行穿刺途径,对膈顶部肝癌进行消融治疗.评估该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接受消融治疗的膈顶部肝癌患者(19个病灶)的临床资料.手术过程包括5个步骤:靶灶分割、路径规划、空间配准、穿刺布针、消融实施.以布针的技术成功率、并发症、消融效果评估该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17例患者,19个病灶,直径在16~50 mm,平均(32±10) mm,SⅦ6个,SⅧ10个,SⅣA3个.共完成消融治疗32次,其中射频消融27次,微波消融5次,技术成功率100%.无气胸、出血、膈肌损伤等穿刺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16个病灶(84.2%)完全消融,3个病灶(15.8%)不完全消融.结论 在电磁导航系统引导下,采用经皮经肝的斜行穿刺途径可安全、准确地完成膈顶部肝癌的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联合CT监视在特殊部位肝癌射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超声引导联合CT监视经皮射频治疗45例(75个病灶)特殊部位肝癌患者。统计消融术中、术后的并发症情况。1个月后复查CT、MRI资料,观察病灶的消融情况。结果消融术中无严重并发症,15例(33.3%)术后出现一过性发热;16例(35.6%)出现腹痛;3例顽固性咯呃逆;6例(13.3%)出现恶心。射频治疗后1个月随访显示,邻近膈肌13个病灶,其中病灶完全消融12个(92.31%);邻近胆囊8个病灶,完全消融6个(75%);邻近肠管5个病灶,完全消融5个(100%);邻近大血管9个病灶,其中病灶完全消融8个(88.89%),邻近胆管14个,其中病灶完全消融13个(92.86%)。45例患者仅1例靠近胆囊患者出现肝内肿瘤新生,无一例出现肝外转移。结论超声引导联合CT监视射频治疗特殊部位肝癌疗效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联合CT监视在特殊部位肝癌射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超声引导联合CT监视经皮射频治疗45例(75个病灶)特殊部位肝癌患者.统计消融术中、术后的并发症情况.1个月后复查CT、MRI资料,观察病灶的消融情况.结果 消融术中无严重并发症,15例(33.3%)术后出现一过性发热;16例(35.6%)出现腹痛;3例顽固性咯呃逆;6例(13.3%)出现恶心.射频治疗后1个月随访显示,邻近膈肌13个病灶,其中病灶完全消融12个(92.31%);邻近胆囊8个病灶,完全消融6个(75%);邻近肠管5个病灶,完全消融5个(100%);邻近大血管9个病灶,其中病灶完全消融8个(88.89%),邻近胆管14个,其中病灶完全消融13个(92.86%).45例患者仅1例靠近胆囊患者出现肝内肿瘤新生,无一例出现肝外转移.结论 超声引导联合CT监视射频治疗特殊部位肝癌疗效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微波消融(MVA)治疗大鼠肝泡型包虫病(HAE)术前评估、术中引导及术后疗效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40只HAE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n=20只)和对照组(n=20只)。两组术前行常规超声及CEUS测量病灶最大直径。实验组在CEUS引导下行MVA治疗,术后30 min再次行CEUS评估疗效,如有病灶残留,再次消融;对照组在常规超声引导下行MVA治疗。两组术后1月均行CEUS检查,对照病理结果分析,评估病灶完全灭活和残留情况。结果 两组共40个HAE病灶,同一切面下,CEUS测得病灶最大直径较常规超声大(实验组t=15. 022,对照组t=12. 604; P均0. 05);实验组完全消融率高于对照组(2=6. 144,P=0. 031);消融1月后CEUS诊断HAE病灶残留的准确率为87. 50%,敏感度为81. 81%,特异性为89. 66%,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0. 695,P0. 05)。结论 CEUS成像技术能实时、有效评估大鼠HAE的生物学活性及病灶真实边界,对消融全过程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EUS)和二维超声(two-dimensional ultrasound, 2DUS)在引导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 MWA)治疗乳腺良性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8年3月经MWA治疗乳腺结节的患者60例。根据引导方式分为超声造影组(CEUS组)30例和二维超声组(2DUS组)30例。评估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1、6、12个月的疗效。结果术中,CEUS组发现8个结节需补充治疗,2DUS组41个结节被彻底消融。术后1个月,MRI显示CEUS组43个结节完全凝固坏死,2DUS组检测到5个结节需补充治疗。术后1、 6、12个月,CEUS组和2DUS组乳腺结节体积较治疗前均明显缩小(P0.05),且术后12个月,CEUS组的结节体积又明显小于同时期的2DUS组;术后6、12个月CEUS组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同时期的2DUS组(P0.05)。结论 CEUS在MWA治疗乳腺良性结节中能精准确定病灶位置、大小及血流分布,准确评价消融效果及时补充治疗,完全消融乳腺结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热凝固治疗(PMCT)肝功能分级(巴塞罗那分期)差的小肝癌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27例肝功能Child-Pugh分级B或C级的小肝癌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PMCT,根据肿瘤大小、患者的耐受情况选择不同微波功率和作用时间.术后1个月超声造影观察肿瘤内部微血管变化和并发症.结果 治疗1个月后,超声造影检查显示27例患者36个病灶1次消融率达到88.9%(32/36),其各时相均无血流灌注;4个病灶(11.1%)未完全凝固坏死,周边有局部残留,直接接受第2次PMCT,术后均完全消融;未发现严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术后随访3~ 16个月,4例患者在原治疗肿瘤周边或其他叶段内出现新的病灶,3例因肝功能进一步衰竭死亡,1例因上消化道出血死亡,其余未见复发.结论 超声引导下PMCT肝功能分级差的早期原发性小肝癌,其创伤小,对肝功能影响小,可重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肿瘤消融术具有创伤小,成本低,可反复消融等优点,在肿瘤治疗领域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微波消融术是消融术的一种,它具有速度快、消融范围大、组织消融均匀、受血流影响较小等优势,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多。本文从消融技术、影像引导技术、联合治疗模式、疑难病例治疗及技术发展趋势等方面对肝癌微波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原发性肝癌微波消融(MWA)的护理措施。方法:对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仪行微波治疗,在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依据不同的情况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护理方法。结果:通过及时有效的护理,所有患者的治疗均取得了积极的效果。结论: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在超声实时动态监视下,以其损伤小、痛苦少、简单、安全,广泛的应用于肝癌的非手术治疗,并通过良好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对肝癌微波治疗的患者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与同期MRI在肝肿瘤微波消融术后早期(术后24h内)疗效的评价价值.方法 41例患者49个病灶微波消融后行术中CEUS及同期(6~24h)MRI检查,明确消融范围,发现肿瘤残存及时补救消融,与随访结果对照观察评价准确性.结果 术中CEUS及同期MRI判断消融疗效符合率分别为91.8% (45/49)和95.9% (47/49),对肝肿瘤消融早期疗效评价及消融后病灶变化范围的比较,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CEUS及同期MRI均可准确地判断微波消融后肿瘤灭活程度及微波消融范围,二者联合应用是微波消融术后早期疗效评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穿刺活检同步微波消融治疗肋胸膜下肺结节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31例患者31个高度可疑恶性肋胸膜下肺结节行CT引导下穿刺活检同步微波消融的资料,采用消融-活检-再消融治疗模式,首先行低功率低温微波凝固技术预消融病灶,其次行经皮穿刺活检术,最后行根治性微波消融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技术成功率、并发症及近期疗效,评价活检同步微波消融治疗肋胸膜下肺结节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 活检同步微波消融治疗肋胸膜下肺结节技术成功率为100%,穿刺活检阳性率为93.5%,完全消融率为93.5%。术后3、6和12个月随访,总体局部无进展生存期率(LPFS)分别为87.1%、77.4%和70.9%。术后1例出现重度疼痛,2例发生气胸,1例出现胸腔积液,5例出现发热,无针道转移及死亡发生。结论 CT引导下穿刺活检同步微波消融治疗肋胸膜下肺结节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肝癌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3例肝癌患者RFA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肝癌41例,转移性肝癌2例,AFP阳性者38例,术后通过AFP监测及CT增强扫描随访观察112个月。结果:术后CT增强扫描显示肿瘤完全消融33个病灶,不完全消融10个病灶。38例AFP阳性者32例AFP水平明显下降,维持2例,升高4例。并发症中3例包膜下少量出血,2例少量气胸。结论:CT引导下RFA治疗是一种疗程短、操作安全、疗效确切的肝癌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肝恶性肿瘤病灶诊断及引导射频消融(RFA)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病理确诊并经RFA治疗的56例肝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比较增强cT、普通彩色多普勒超声(二维+多普勒)和超声造影对肝癌(原发及转移)的检出率,观察二维及超声造影病灶图像差异及特点。对普通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组(62个病灶)和超声造影引导组(so个病灶)在术中引导RFA的消融效果进行对比并利用超声造影观察射频消融术后疗效。结果56例肝癌患者,112个病灶(原发灶36个,转移灶76个)。超声造影对肝癌病灶检出率为94.6%(106/112),增强CT对肝癌病灶检出率为96.4%(108/112),两者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x^2=0.42,P〉O.05)。普通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癌病灶检出率为74.1%(83/112),其与超声造影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2=16,P〈0.05)。在普通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进行RFA完全消融率为69%(43/62),超声造影引导下完全消融率为84%(42/50),两者的完全消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舒=1.6,P〉0.05)。结论超声造影在RFA术前对肝脏肿瘤的诊断,术中对病灶的准确定位及实时引导穿刺,术后对手术疗效的随访观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膈下肝癌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目的评价CT引导下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膈下肝癌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20例肝癌患者共25个膈下病灶在CT引导下行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术后复查增强CT或增强MR,观察病灶坏死情况。结果18个病灶完全坏死,病灶完全坏死率72%,其余7个病灶大部分坏死,无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冷循环射频消融术治疗膈下肝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CT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肝细胞肝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通过临床诊断证实的肝细胞肝癌患者45例,行TACE治疗后序贯给予CT引导下的病灶局部微波消融治疗,检测患者治疗后3、6、12、24个月的血液甲胎蛋白(AFP)水平变化情况,分析总结术后不同时间的肿瘤局部控制情况和患者生存率。 结果:45例肝细胞肝癌患者术后3、6、12、24个月血AFP下降有效率为100%(45/45)、100%(45/45)、93.3%(42/45)、91.1%(41/45);病灶局部控制率依次为:100%(45/45)、100%(45/45)、97.8%(44/45)、88.8%(40/45);生存率分别为:100%(45/45)、100%(45/45)、93.3%(42/45)、91.1%(41/45)。TACE治疗后患者出现发热、疼痛、均出现食欲下降、呕吐、肝功能异常等表现,对症处理后基本恢复。微波消融后患者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胸腔积液,经对症处理后积液消失。45例患者均未发生治疗相关性死亡病例。 结论:TACE联合CT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肝细胞肝癌,CT下定位精确,显像明显,治疗效果较佳,是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并延长患者生存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局限性人工腹水辅助在经皮微波消融治疗临近肠管肝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我院2015年至2019年中对48例临近肠管肝肿瘤病灶行CT引导下人工腹水辅助下微波消融术。对局限性人工腹水技术成功率、微波消融局部复发率、手术并发症等进行评估。 结果48例患者中47例成功行局限性人工腹水,28例患者之前有外科手术史,1例因局部粘连未能成功行局限人工腹水。47例患者均成功行微波消融术,1例术后腹腔少量出血,术后1月复查均完全消融。 结论局限性人工腹水辅助微波消融治疗临近胃肠道肝肿瘤病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肾上腺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肾上腺肿瘤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资料与方法 9例肾上腺肿瘤患者(9个病灶),其中肾上腺转移癌5例,肾上腺嗜咯细胞瘤1例,肾上腺非功能性腺瘤3例。肿瘤直径2.0~4.5cm。治疗时在超声引导下将水冷式微波天线置入肿瘤内,肿瘤直径<2cm者使用一根微波天线,肿瘤直径>2cm者使用2根微波天线。邻近肠道的肾上腺肿瘤,在微波辐射时瘤周测温,保持治疗温度<54℃,同时辅以瘤周无水乙醇注射(5~8ml)以增强疗效。微波消融后3d内行超声造影观察有无残存肿瘤,造影无肿瘤残存者于治疗后第1、3个月,随后每3~4个月行增强CT/MR评价肿瘤的治疗效果。结果 8例病灶在1次消融后完全坏死,1例病灶在2次消融后完全坏死,微波消融无严重并发症出现,随访期内未发生肿瘤局部复发。结论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肾上腺肿瘤安全有效、副作用小,是治疗局限性肾上腺肿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微波消融治疗肾上腺转移癌的近期局部治疗效果、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方法 肾上腺转移癌患者7例,8个病灶,病灶直径2.7~7.2cm,平均4.7cm.于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肾上腺转移癌灶微波消融术,术后即刻行CT平扫,术后1月行CT增强扫描,分别评价肿瘤坏死范围.结果 8个病灶术后即刻CT平扫提示坏死范围90%~100%,平均97.5%,完全坏死率75%(6/8),术后1月CT增强扫描提示坏死范围80%~100%,平均93.1%,完全坏死率50%(4/8).全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微波消融治疗肾上腺转移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陈建  钱晓芹  陈晓  金霞  颜朝晖 《武警医学》2013,24(7):616-619
目的探索较大肝癌经皮微波消融的治疗方案设计、布针原则、治疗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 99例原发性肝癌(134个癌结节)经超声引导下行肿瘤微波消融治疗。根据瘤体大小、形态设计不同的治疗方案及布针原则。术后进行疗效的评估。结果本组病灶经超声引导下行肿瘤微波消融治疗后,4.1~5.0 cm、5.1~6.0 cm及>6 cm的肝癌完全消融率分别达到97.78%(44/45)、94.44%(34/36)、73.68%(14/19),总消融率94.03%(124/134);46个临近重要结构或大血管的病灶在超声引导下均穿刺布针成功,肿瘤完全消融率86.05%(37/43);微波消融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21.21%(21/99),对症处理后均自然消失;病灶局部复发率为18.66%(25/134);远处再发率为15.15%(15/99);患者1、2、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9.90%(89/99),71.83%(51/71),53.06%(26/49),28.57%(4/14)。结论采用"地毯式消融"、"防火带消融"策略以及"扩大消融范围的组合方案"治疗较大和邻近重要结构的肝癌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