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冰刺激治疗与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对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具有吞咽困难的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在给予常规的脑血管病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冰刺激治疗,治疗1个月后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冰刺激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临床疗效,对于改善营养状况、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康复训练配合舌三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配合舌三针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住院病人72例早期进行康复训练,配合舌三针治疗2个疗程。结果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有效率90%,吞咽功能评定前后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疗效明显。结论康复训练配合舌三针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显著减低误吸性肺炎发生率,促进疾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调任通督针法治疗中风假性球麻痹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调任通督针法治疗中风假性球麻痹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假性球麻痹的患者随机分为调任通督针法组与康复训练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调任通督针法治疗;对照组按LogemannJA训练法施以康复训练治疗法,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床边吞咽功能评价与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调任通督针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具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陈奕菲 《河北医药》2014,(4):519-521
目的:探讨吞咽言语治疗仪联合多种康复治疗对早期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脑卒中并有吞咽困难患者2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吞咽障碍评定。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药物治疗,进食时床头抬高30度。治疗组除常规药物治疗外,采用吞咽治疗仪及吞咽功能训练的综合方法进行治疗。分别随诊饮水试验改善情况,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入院期间肺部感染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等。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洼田饮水试验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两者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可大大缩短住院时间( P <0.01)。3个月随诊2组间m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亚组比较治疗组假性球麻痹治疗后效果优于真性球麻痹( P <0.01)。结论对早期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吞咽功能,生活质量,减少肺炎发生,缩短入院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卒中致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方法60例脑卒中致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吞咽功能恢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康复疗效以及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脑卒中致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恢复效果,降低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6.
陈莹  曾琨 《中国医药指南》2013,(21):518-519
目的对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困难患者进行分级训练,分析对患者神经功能以及运动功能影响。方法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共收治70例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困难患者,将患者随机的分成两组,35例为训练组,另35例为对照组,对训练组的患者一边进行常规治疗方案,一边进行康复训练综合治疗,对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结果通过治疗后,经过对患者进行分级吞咽功能的康复训练,训练组患者显效13例,有效17例,无效5例,总效率为90%,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早期的分级训练康复综合治疗,可以对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困难患者运动功能改善,生活能力得到提高,减少神经功能的缺损。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5,(17):2364-2366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治疗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9例急性复发性脑卒中导致的假性球麻痹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95例与对照组9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与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GM1 60 mg,加入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ivgtt,qd,治疗21 d。在入院时及治疗21 d后对患者吞咽功能及神经缺损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吞咽功能评分为(1.95±1.42)分,低于对照组的(2.38±1.33)分;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3%,高于对照组的78.72%;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为(11.45±4.36)分,低于对照组的(14.23±6.19)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M1可能为治疗假性球麻痹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天龙解语方治疗脑出血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脑出血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西药常规治疗同对照组,加服天龙解语方,严重吞咽功能障碍者鼻饲注入。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6%,对照组总有效率75.3%,两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与西医常规治疗相比,加以天龙解语方治疗脑出血后假性球麻痹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张欣  朱旭  张博 《中国当代医药》2015,(2):128-130,133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冰刺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引起的假性延髓麻痹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8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处理、吞咽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联合冰刺激治疗。比较两组的吞咽能力及肌电活动持续时间。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吞咽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87,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肌电活动持续时间显著短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冰刺激综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功能障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根据神经内科规范治疗和护理等方法常规对症处置;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分析舌三针结合Vitalstim电刺激疗法在缺血性卒中后吞咽困难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90例缺血性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A组、B组和C组,所有患者实施基础治疗,此外A组舌三针治疗;B组Vitalstim电刺激治疗,C组舌三针结合Vitalstim电刺激疗法,分析不同组患者对应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C组明显高于A组、B组,在治疗后的标准吞咽功能评分方面,C组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在上述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采用舌三针结合Vitalstim电刺激疗法实施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吞咽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药科学》2017,(15):236-238
目的研究喂养指导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吞咽功能恢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最近1年内科收治的72例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实施电脑随机临床分组,将其分为Y组和D组各36例,D组患者行常规脑卒中吞咽功能困难喂养指导,Y组在D组的基础上联合行吞咽功能训练。结果 Y组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吞咽功能等级评价明显优于D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生存质量评价Y组明显高于D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实施喂养指导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其吞咽功能恢复和生存质量提升具有改善效果,且显著,具有临床内科护理治疗实践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钱仁义 《医药论坛杂志》2007,28(19):73-73,75
目的 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假性球麻痹的有效方法.方法 选择200例缺血性中风假性球麻痹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分别观察其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痊愈率达86%,而对照组则分别为86%、61%,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后均可显著改善患者吞咽困难积分值,但治疗组显著由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治疗假性球麻痹均有一定疗效,而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假性球麻痹疗效更理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瞬时电针刺激联合地黄饮子对恢复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运动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选择某院针灸推拿科2015年10月~2018年10月间收治的恢复期脑梗死住院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管理血压、脑保护剂、改善患者脑血循环、抗血小板聚集等基础性治疗。对照组采用物理治疗及作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瞬时电针刺激联合地黄饮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4、8周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FMA评分、Barthel指数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FMA评分、Barthel指数均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4、8周后,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MA评分、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78.57%(P0.05)。结论:应用瞬时电针刺激联合地黄饮子可显著改善恢复期脑梗死患者神经、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确切,可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吞咽治疗仪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对卒中后延髓麻痹咽期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咽期吞咽障碍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仪组、肠内营养组及联合治疗组。各组患者均给予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及鼻饲营养师指导下配制的匀浆流质饮食,治疗仪组患者同时辅以吞咽治疗仪治疗,肠内营养组患者则以肠内营养制剂瑞高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则同时辅以吞咽治疗仪及肠内营制剂瑞高联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反复唾液吞咽测试及饮水试验评价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除对照组患者以外,其他各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进一步分析后发现,各组患者吞咽功能疗效顺序如下:联合治疗组〉治疗仪组〉肠内营养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吞咽治疗仪联合肠内营养治疗脑卒中后延髓麻痹所导致的吞咽障碍具有协同效应,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6.
高慧  朱新太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6):129-131
目的观察深刺双侧颧髎穴治疗假性球麻痹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假性球麻痹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深刺双侧颧髎穴组)和对照组(常规针刺组),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其吞咽困难和构音障碍改善情况,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中痊愈6例,显效18例,有效3例,无效3例,愈显率为80.0%,对照组中痊愈2例,显效7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愈显率为30.0%,两组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刺双侧颧髎穴治疗假性球麻痹的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法,对患者吞咽困难和构音障碍的改善见效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容积-粘度吞咽测试(V-VST)联合一口量进食在卒中球麻痹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本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80例早期脑卒中球麻痹患者作为观察组,2019年1~12月本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78例早期脑卒中球麻痹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饮食指导,观察组实施V-VST筛查联合一口量进食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呛咳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住院期间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吞咽功能恢复总有效率93.8%(75/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5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呛咳发生率为6.25%,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44.87%、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的88.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VST筛查联合一口量进食训练能有效降低早期脑卒中球麻痹患者误吸的发生率,患者的吞咽情况、进食情况得到有效改善,吞咽功能恢复,口腔健康状况好转,身体素质、机体功能增强,患者感受到食物带来的美味,身心愉悦,加快身体的康复,住院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辨证针刺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9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8例,按照平均分配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患者,低频电刺激干预应用于对照组患者,辨证针刺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应用于观察组患者,两组患者治疗时间1次/d,5次/周,连续治疗5周为1个疗程,随访半年。治疗前后均进行洼田饮水试验检测对比吞咽功能,观察两组治疗后及随访时治疗效果情况。结果治疗5周后,两组吞咽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吞咽功能评分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随访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吞咽功能评分改善显著(P<0.05),两组间吞咽功能评分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随访时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与随访时组内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辨证针刺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状态得到明显改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单独使用低频电刺激干预,联合方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脑梗死致假性球麻痹病人的吞咽功能早期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梗死是引起假性球麻痹最常见的原因。假性球麻痹的临床表现为病人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语言障碍,常引发吸人性肺炎,甚至窒息死亡。因此,提高对假性球麻痹患者的护理水平,最大程度的促进其功能恢复,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是非常重要的。我科2000-06~2002-06收治了60例脑梗死致假性球麻痹患者,对其进行了以吞咽功能训练为主的早期康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脑梗死后假性延髓麻痹致吞咽困难的护理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本院诊治的65例脑梗死后伴假性延髓麻痹患者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接受康复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后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护理后,本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有效率超过90.00%,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10.00%,同时生活质量指标(BI、Rankin与SF-36)评分均较高.结论 脑梗死后假性延髓麻痹致吞咽困难患者开展吞咽功能和进食康复训练护理效果良好,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