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PPAR抗糖尿病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PPAR)是核受体超家族成员,在控制脂肪的贮藏和分解代谢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其中,PPARγ参与调节脂质的合成、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及脂肪细胞的分化。基于PPARy的结构进行药物设计,开发了噻唑烷二酮(TZD)类抗糖尿病药物,该类药物中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均已上市,并获得了良好的效益。多种具有PPARα/PPARγ双重激动作用的化合物也合成出来,其中如TZD类的KRP-297,非TZD类的muraglitazar和naveglitazar等均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较好的降糖作用并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但此类化合物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另外,还开发了一些PPARγ部分激动剂和部分拮抗剂,但对此类化合物的研究还处于初期研究阶段,它们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的考察。  相似文献   

2.
PPAR与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PPAR即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是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 ,它可以促进脂肪细胞分化 ,在脂肪代谢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对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 (TZD)类药物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 ,发现PPARγ是该类药物的主要功能受体 ,于是展开了对于PPAR与胰岛素抵抗之间关系的研究。TZD类药物激活PPARγ ,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 ,而在基因敲除的PPARγ+ / -中 ,却发现胰岛素敏感性增加。所以 ,PPAR激活与改善胰岛素抵抗之间不是简单的正相关关系。对二者关系的进一步明确 ,对于以PPAR为靶点寻找更加有效安全的治疗Ⅱ型糖尿病药物具有关键意义  相似文献   

3.
噻唑烷二酮(TZD)包括一系列具有2,4-噻唑烷二酮结构的化合物.它们均具有不同的侧链取代基,因而药理特点各有不同.最近发现一种化合物TZD18,一种兼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和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作用的PPARα/γ的双重激动剂.本文综述了TZD18在脂质代谢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噻唑烷二酮(TZD)是一类新型的治疗糖尿病药物。此类药物通过选择性地激活,广泛存在于脂肪组织中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受体)从而增强外周组织和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增加,肝糖产生和输出减少,从而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笔者对应用胰岛素或两种常规口服降糖药(磺脲类合并双胍类)治疗血糖控制不住T2DM、服用罗格列酮12周后,观察罗格列酮对T2DM患者的降糖作用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临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义生 《世界临床药物》2008,29(11):641-646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是一类新型口服降糖药,主要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临床资料一致表明,这类药物中的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均可显著增加心力衰竭风险.资料显示,罗格列酮可能增加缺血性心脏病变包括心肌梗死(MI)的发病风险,虽然该绝对风险极低,但吡格列酮则不增加该风险.此外,TZD可抑制骨形成,加速骨丢失,增加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四肢骨折风险.本文总结近年来已完成或正在进行的以及荟萃分析的TZD相关的临床研究结果,以期对TZD的临床安全性进行客观评估.  相似文献   

6.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型糖尿病是以胰岛素抵抗和胰腺β细胞渐进性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一类糖尿病。目前,口服降血糖药物有二甲双胍和磺酰脲。近年来,出现了一类治疗糖尿病的新药噻唑烷二酮。它可提高病人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改善胰腺β细胞的功能。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配体,能够结合核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激活基因的转录,从而调节脂肪细胞的分化和脂肪细胞的形成,以及葡萄糖和油脂的代谢。目前,对噻唑烷二酮作用的确切分子机制还不太清楚。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单独给药或与二甲双胍、磺酰脲及胰岛素合用治疗2型糖尿病,通过快速降低膳后血糖水平,从而改善对血糖生成的控制,并能提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是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主要在脂肪组织表达,在调节脂肪细胞分化和胰岛素敏感中起重要作用。噻唑烷二酮为PPARγ的激动剂和胰岛素增敏剂,它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最近的研究表明,PPARγ拮抗剂体外同样具有抗糖尿病作用,有可能发展成为新一代治疗糖尿病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PPARγ及其配体与肿瘤侵袭转移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s,PPARs)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家族,属Ⅱ型核受体超家族成员,1990年由英国科学家Isse mann和Green首先发现[1].目前已知PPAR存在三种亚型,即PPARα、PPARδ(亦称PPARβ)及PPARγ,其中对PPARγ的研究最广泛、最深入.PPARγ最初是在脂肪细胞中被发现,并发现它在脂肪细胞的形成、分化及胰岛素敏感方面起到重要作用[2,3].近年来,PPARγ配体在抑制肿瘤侵袭转移方面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因此,本研究拟对PPARγ及其配体在抗肿瘤侵袭转移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第一类胰岛素增敏剂——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s)曾在二型糖尿病(T2DM)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TZDs类药物存在增重、水肿、骨折、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严重副作用,保留TZDs类药物的胰岛素增敏效果而无其副作用的选择性PPARγ调节剂(SPPARγM)是新型胰岛素增敏剂的发展方向。现有实验主要对SPPARγM候选分子影响PPARγ受体构象改变、受体磷酸化、受体对共调节因子的选择性募集和PPARγ下游靶基因选择性开启等几个层次的分子作用机制作了初步探讨。该文综述了SPPARγM治疗二型糖尿病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PPAR α/γ双重激动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贝特类降脂药物和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分别是PPARα和γ激动剂,而PPARα/γ双重激动剂兼有贝特类及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特点,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体内糖代谢、脂代谢,调控脂肪细胞的分化,有望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型药物。本文介绍了近年来PPARα/γ双重激动剂的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