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噻唑烷二酮类的降糖外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噻唑烷二酮(thiazolidinedione,TZD)类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新型口服胰岛素增敏剂,包括一系列具有2,4-噻唑烷二酮结构的化合物,如Ciglitazone,Pioglizone,Troglizone,Rosiglizone,Englitazone等,它们具有不同的侧链取代基团而药理特点各不相同.目前认为TZD的作用靶点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PPARγ).它属于核受体超家族成员,最初于脂肪细胞中检测到,有诱导脂肪细胞分化的作用,之后发现它还广泛表达于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及癌细胞等.配体与PPARγ结合并使之激活后与维甲酸类X受体(RXR)或糖皮质激素受体形成异二聚体,再结合于特定DNA序列而使靶基因激活.TZD是PPARγ的高亲和力配体.  相似文献   

2.
曹文富  邓华聪 《中国药房》2005,16(2):146-149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Thiazolidinediones, TZD)具有胰岛素增敏作用,是一类治疗 2型糖尿病( DM)的新药,包括临床应用的罗格列酮( Rosiglitazone)、吡格列酮( Pioglitazone)和已停用的曲格列酮( Troglitazone).  相似文献   

3.
谢扬  饶邦复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3):3477-3478
1问题的提出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是糖尿病期望值较高的防治药物,能够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IR),具有预防糖尿病(一些相关研究亦显示其效果,如马来酸罗格列酮商品名:  相似文献   

4.
近年的研究表明,在糖尿病(DM)高危人群中,亚临床炎症与胰岛素抵抗(IR)相关[1].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罗格列酮除了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IR和糖脂代谢外,还具有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  相似文献   

5.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临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义生 《世界临床药物》2008,29(11):641-646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是一类新型口服降糖药,主要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临床资料一致表明,这类药物中的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均可显著增加心力衰竭风险.资料显示,罗格列酮可能增加缺血性心脏病变包括心肌梗死(MI)的发病风险,虽然该绝对风险极低,但吡格列酮则不增加该风险.此外,TZD可抑制骨形成,加速骨丢失,增加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四肢骨折风险.本文总结近年来已完成或正在进行的以及荟萃分析的TZD相关的临床研究结果,以期对TZD的临床安全性进行客观评估.  相似文献   

6.
基于PPAR抗糖尿病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PPAR)是核受体超家族成员,在控制脂肪的贮藏和分解代谢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其中,PPARγ参与调节脂质的合成、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及脂肪细胞的分化。基于PPARy的结构进行药物设计,开发了噻唑烷二酮(TZD)类抗糖尿病药物,该类药物中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均已上市,并获得了良好的效益。多种具有PPARα/PPARγ双重激动作用的化合物也合成出来,其中如TZD类的KRP-297,非TZD类的muraglitazar和naveglitazar等均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较好的降糖作用并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但此类化合物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另外,还开发了一些PPARγ部分激动剂和部分拮抗剂,但对此类化合物的研究还处于初期研究阶段,它们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的考察。  相似文献   

7.
张丹  余学锋 《药品评价》2010,7(13):20-23
噻唑烷二酮类(TZD)药物作为胰岛素增敏剂近年来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该类药物主要是通过增加肝脏和外周胰岛素敏感性来降低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水平,同时TZD还能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目前在市场上销售的TZD类药物是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二者自2000年上市以来,总的来说患者的耐受性良好,体重增加和水肿是该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加拿大临床评估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发现老年糖尿病(DM)患者接受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Crosiglitazone(I)(Avandia,Avandamet Avandaryl和吡格列酮(Actos,Duetact)]后更可能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或心肌梗死(MI)和发生死亡。  相似文献   

9.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除具有减轻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外,还可对胰腺β细胞产生直接的益处,能促进β细胞存活和β颗粒再形成,维持β细胞数量及减少胰岛淀粉样沉积,并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及炎性反应。由于TZD对β细胞数量和功能均发挥明显的保护作用,因而该药的早期干预对延缓β细胞衰竭及降低心血管疾病危险,显示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除具有减轻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外,还可对胰腺β细胞产生直接的益处,能促进β细胞存活和β颗粒再形成,维持β细胞数量及减少胰岛淀粉样沉积,并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及炎性反应。由于TZD 对β细胞数量和功能均发挥明显的保护作用,因而该药的早期干预对延缓β细胞衰竭及降低心血管疾病危险,显示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还可通过改善血糖、血脂、血液凝溶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减轻炎性反应等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从而可以同时针对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多个组分治疗。  相似文献   

12.
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属于噻唑烷二酮类(TZD)口服降糖药,其主要作用机制是提高肌肉及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改善血糖控制。由葛兰素史克公司制造的马来酸罗格列酮(商品名:文迪亚)自上市以来由于其肯定持久的降糖作用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3.
李宏亮  杨文英 《药品评价》2008,5(1):23-24,28
Nissen教授去年5月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一篇Meta研究,称文迪雅(罗格列酮)会大幅度提高患者心血管方面的风险,引起了多方争论。美国FDA随后展开调查,最后要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噻唑烷二酮类(TZD)药物今后都必须在说明书中增加新的“加框警告”,以提醒医生和患者洼意此类药物可能带来的心力衰竭风险,但TZD心血管风险的争议远未结束。2007年EASD大会上,有关讨论再次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治疗药噻唑烷二酮类(TZD)可能对血管壁有直接的保护作用,可能对预防血管成形术后的再狭窄有作用。  相似文献   

15.
噻唑烷二酮(TZD)是一类新型的治疗糖尿病药物。此类药物通过选择性地激活,广泛存在于脂肪组织中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受体)从而增强外周组织和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增加,肝糖产生和输出减少,从而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笔者对应用胰岛素或两种常规口服降糖药(磺脲类合并双胍类)治疗血糖控制不住T2DM、服用罗格列酮12周后,观察罗格列酮对T2DM患者的降糖作用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TZD)药物吡格列酮和罗格列酮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异常增殖的影响。方法:组织块贴壁法培养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LPS(0.1,1,10mg·L-1)干预血管平滑肌细胞不同时间(0,12,24,48,72h)后,分别用吡格列酮和罗格列酮与10mg·L-1LPS共同孵育72h,四甲基偶氮咗盐微量酶比色(MTT)法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结果:10mg·L-1LPS孵育72h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程度最明显(P<0.01);吡格列酮和罗格列酮可明显抑制LPS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结论:噻唑烷二酮类代表药吡格列酮和罗格列酮均对LPS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具有抑制作用,该类药物可能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是一类新型的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通过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来达到良好控制血糖的作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还可以有效地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1的水平等,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噻唑烷二酮类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振基  申竹芳 《中国新药杂志》2005,14(11):1364-1366
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通过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胰岛素水平、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血糖和HbAlc,提高HDL-C水平,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还能对抗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子的损害,有益于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防治.然而近年来有关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越来越多,部分病人甚至因此而停药.笔者综述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新的降血糖和降血脂药DRF—218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作为重要的胰岛素增敏剂用于临床。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改造,设计出一系列新的含吲哚的噻唑烷二酮类化合物。其中DRF-2189具有突出的降血糖及降甘油三酯活性。本文总结该药构效关系、药理学和药代动力学等特点,并讨论了该药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PPAR)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合成17-取代甾体衍生物,寻找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方法通过骨架迁跃的方法设计了一种结构新型的17-噻唑烷酮取代甾体生物缀合物,目标化合物由商业易得的原料经三步有效反应合成得到,其中涉及到一步生物催化的仿生合成。结果所得目标化合物和中间体未见文献报道,所有新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经IR,1H-NMR,13C-NMR,MS和元素分析等波谱解析验证。结论该噻唑烷酮-甾体生物缀合物具有一定的类药性,且合成方法简单,值得进一步的结构修饰和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