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9 毫秒
1.
51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汤萍  王湘玲  冯利君  左翠美 《医药导报》2005,24(10):962-963
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介提供依据。方法对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2003年5月~2004年10月51例ADR报告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共有33个品种引起不良反应,从药物分类统计以抗感染药物的报告例次居首位(32例,占62.7%),其次为中药制剂(7例,占13.7%)。ADR病例中联合用药占82.4%,以静脉途径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其次是心脑血管系统及泌尿系统损害。结论加强合理用药,重视中药不良反应,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鲍引娟  王桂英  顾国良 《安徽医药》2006,10(12):990-991
目的了解该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警示。方法对该院收集到的90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0份ADR报告中涉及的药物有35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63例,占70.0%,其次为中药制剂,有15例,占16.7%。ADR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其次是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损害等。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结论应加强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重视中药不良反应,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我院339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其引发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ADR监测工作质量.方法 对我院2008年1~12月收集的339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39例临床ADR病例报告中,引起不良反应最多的药物为抗感染药(220例,占57.0%),其次为中药制剂以及循环系统用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50例,占44.2%);给药途径中以静脉给药发生频率最高(314例,占92.6%).结论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合理用药是降低ADR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彭佳蓓  王鼎盛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2):3456-3458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1年收集的219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9例ADR涉及药物11类62种,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94.98%;以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53.42%,其次是中药注射液,占21.92%;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50.23%。结论应重视ADR监测工作和加强ADR知识宣传,促进患者安全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37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2例ADR中,抗感染药物占37.63%,中药注射剂占14.52%;静脉滴注引发的ADR最多,占88.98%;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43.12%,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占15.38%;ADR多发于0~10岁婴幼儿、儿童人群。结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杨菊 《北方药学》2015,(4):146-148
目的:探讨我院近两年253例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国家ADR监测系统中,我院近两年25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结果:ADR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10岁以下儿童和60岁以上老年患者是ADR高发人群,在253例报告中分别占18.97%和28.46%;给药途径也是ADR发生的重要原因,静脉滴注尤甚,占85.37%;引起ADR最多的是抗菌药物,占40.71%,其次是中药注射剂,占9.88%;抗菌药物中以头孢菌素类引发的ADR居首位,占37.86%;ADR累及器官/系统中,以皮肤损害最多,占46.24%,其次为消化系统的损害,占11.86%;ADR多为一过性损害,停药后症状自行消失或缓解的占40.71%。结论:加强抗菌药物、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监测,减少静脉滴注给药方式,重点关注儿童、老年人用药安全,密切观察临床用药中皮肤及附件、消化系统的损害,提高用药水平,节约医疗资源,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2年收集到的90例有效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0例ADR报告中,66例1965岁患者发生ADR,占73.33%;静脉注射给药引发的ADR 43例,占47.78%;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中药制剂41例,占49.38%,其次为抗感染药物19例,占21.11%;ADR损害类型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32例,占36%);新的ADR 32例,主要为中药制剂引发;严重ADR9例,其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6例。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305例药物不良反应的整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回顾性的收集总结我院2004年1月至2007年9月临床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警示.方法 对305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抗菌药物的ADR发生率最高,有117例,占38.36%.其次为中药注射液,有57例,占18.68%.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系统损害最为常见,有137例,占44.92%,经过相应的治疗均恢复正常.结论 我院发生ADR最多的是抗菌药物,提示临床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联合用药应注意配伍禁忌;使用中药注射剂应慎重.用药前要询问患者的过敏史,用药后认真观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9.
我院11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分析我院近几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2001—2004年我院各科室呈报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对其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按我国卫生部颁布的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估方法,对ADR因果关系进行初评。结果110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物共有49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24种居首位,占48.98%;其次为中药制剂8种,占16.33%;消化系统用药5种,占10.21%;ADR病例中合并用药占62.73%;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占70.91%;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32.73%;较严重的ADR有11例,占10.00%。结论ADR发生因素较多,应加强和重视ADR监测工作,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减少ADR及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2011年收集的67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7例不良反应中,静脉滴注发生ADR比例最高,占83.58%;发生ADR最多的药物是抗感染类药物,占37.31%,其中喹诺酮类是抗感染药物中发生不良反应最多的药物;其次是中成药,占28.36%;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属器损害、发热、寒颤等不适表现为主。结论静脉用药易发生ADR,应慎用注射剂,特别是抗感染药物及中药注射剂,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某中医院22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集的225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87.11%),涉及药品13类71个品种,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50.67%)和注射用中药制剂(16.89%);ADR造成皮肤和附件损害最多(54.67%),新的ADR24例(10.67%),严重的ADR19例(8.44%)。结论加强医院ADR监测报告工作,规范干预措施,可以降低ADR重复发生率,提高临床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产生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奉贤区中医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集到的14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占总数的62.8%(93例);其次为中成药,占总数的21.6%(32例)。静脉给药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占95.9%(142例),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结论:应充分重视药品的不良反应,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管理力度,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感染药及中药注射剂,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3.
冯陆冰  马青松 《中国药业》2011,20(10):59-61
目的加深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促进合理用药。方法从医院2008年至2009年药品不良反应报表中筛选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128例,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类别、名称,不良反应涉及器官/系统、临床表现,临床应用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128例不良反应中老年患者较多,占50.78%;其次是儿童患者,占28.13%。药物共涉及6类24个品种,其中活血化瘀类药物较多(占44.53%),尤其是血塞通注射液(占13.28%)。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多见,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常见,其次为消化系统症状。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有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等。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中剂量过大、滴速过快、配伍不当等是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结论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较多,不良反应经常发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应加强中药注射剂质量管理,以及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10-2012年我院中药注射剂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特点及规律,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上报国家ADR监测中心的72例中药注射剂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ADR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56例次,占总例次数的59.6%;新的一般的ADR为18例,占25%,严重的ADR较少,为3例,占4.2%;西医科室上报ADR的比例较大,为50例,占69.4%。结论:临床应重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合理选择溶剂,避免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联合用药,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分析六安市人民医院中药注射剂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主要对2014-2017年六安市人民医院收集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的104份中药注射剂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104例,其中男58例,女46例;其中50~59、60~69岁年龄段的ADR例数最多,占比均为23.08%;ADR发生在用药后10~30 min较多,占35.58%;中药注射剂引发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和全身性症状,其中以皮肤损害比例最高,达57.69%,其次为全身性症状,占18.27%。较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有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剥脱性皮炎等。造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构成比最高的为生脉注射液,占比为19.23%。结论 临床应加强中药注射剂ADR的监测与上报工作,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陈浩  冯雷  赵业婷  胡扬  都丽萍 《中国药事》2020,34(3):357-362
目的: 分析北京地区老年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了解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使用药品,规避用药风险。方法: 整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市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信息,筛选出6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出现的ADR数据,进行统计归类,并对发生人群、ADR严重程度、涉及药品及预后、合并用药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结论: 共收集到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756例次(年龄范围为0岁~95岁),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发生的不良反应共415例次,占54.89%。415例不良反应共涉及中药注射剂36种,其中祛瘀剂占比最高(15种药品;涉及233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占比56.15%),其次为清热剂(7种药品;涉及71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占比17.11%)。排名前12位的中药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共353例次,占所有不良反应的85.06%,其中祛瘀剂占比最高(4种药品;涉及210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占比59.49%)。415例次不良反应中,严重不良反应13例次,涉及中药注射剂7种。415例次不良反应中,174例(占比41.93%)提及患者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因此,应重视和规范老年患者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药师要发挥专业特长,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监测,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我院2011年66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传 《安徽医药》2012,16(11):1713-1714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在我院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1年该院收集到的66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6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中女性43例(占65.15%),男性23例(占34.85%),且4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占绝大多数,有58例(约占87.87%)。引起不良反应的的药物中多为生脉注射液(13例),参麦注射液(13例),注射用双黄连(12例),痰热清注射液(6例)等。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率最高的为全身性损害,有31例,约占38.75%,其次为心血管系统损害,有12例,约占15.00%。结论辩证看待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提倡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加强中药注射剂用药监护,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2005—2008年收集的106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原患疾病、涉及药品种类、给药途径、报告来源以及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6例ADR中,男54例,女52例,共有43个品种引起不良反应,涉及药品范围较广。从药物剂型分类统计以注射剂品种居多(29种,占67.44%),其次为口服(11种,占25.58%);从药物分类统计以抗感染药物的报告例次居首位(65例,占61.32%),其次为中药的报告例次(23例,占23.70%)。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和规范合理用药,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11年上报的546例ADR报告,分别从资料来源、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所涉及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结果等采用回归性分析.结果 546例ADR中,女性患者较多(占56.59%);共涉及140种药品,其中抗感染药及中成药较多,分别占32.60%和20.51%;临床表现方面以皮肤及其附件反应最常见,其次是消化系统反应.结论 加强合理用药,特别是抗感染药及中药制剂的合理使用,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42例ADR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药品的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2例患者中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22例(52.4%);中药制剂引起的ADR10例(23.8%);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69.0%(29例);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66.7%(28例)。结论:药品不良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