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本文对75例慢性尿路感染患者测定了荧光抗体包裹细菌(ACB)和尿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含量。ACB 试验阳性者59例,其临床诊断均为慢性肾盂肾炎;而属下尿路感染的膀胱炎患者均为阴性结果,提示该试验简易可靠,能作为尿路感染诊断的辅助手段。又经统计学处理发现慢性肾盂肾炎患者ACB 试验阳性结果与尿免疫球蛋白IgG 水平呈正相关,因此,同时检测对临床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对220例尿路感染作尿抗体包裹细菌(ACB)溶菌酶(Lys)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检查的结果,表明Lys 与ACB 及FDP 与ACB 符合率分别为77.7%和76.5%。3日抗菌疗法在ACB、Lys 及FDP 阴性组疗效为69.76%;在阳性组仅为28.5%。7~14日疗法在阳性组疗效为90.76%。因此,尿ACB、Lys 或FDP 阳性者宜用7~14日疗法,阴性者可采用3日疗法。  相似文献   

3.
胡萍 《云南医药》2003,24(5):407-408
泌尿系感染尿感在肾脏内科疾病中常见多发 ,好发于女性 ,包括上尿路感染 (肾盂肾炎 )及下尿路感染 (膀胱炎 )。尿路感染的定位诊断 ,在治疗上和科学研究上很有必要[1] ,尿酶在对肾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上有重要意义。材料与方法 本组 5 6例病人均为 2 0 0 0年肾内科住院病人 ,其中女性 4 8例 ,男性 8例 ,年龄 17~ 78岁 ,平均年龄 4 1± 16岁。肾盂肾炎组 2 8例 ,膀胱炎组 2 8例。诊断标准 ,上尿路感染有泌尿系统症状 +全身感染症状 ,下尿路感染有膀胱刺激症状 ,并结合 1985年第二届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讨论通过的尿感诊断标准[1] …  相似文献   

4.
尿路感染     
【概述】 尿路感染简称尿感,是病原微生物侵入尿路,生长、繁殖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肾盂肾炎为上尿路感染,膀胱炎为下尿路感染;难以定位时统称为尿路感染。已婚育龄妇女、前列腺增生男子好发,老年人易发无症状菌尿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留置尿管患者尿道口消毒与清洁护理对患者尿路感染的影响。方法留置尿管患者80例,都采用一次性密闭引流系统及Foley氏硅胶尿管。实验组采用清洁水每日擦洗尿道口2次;对照组采用0.5%碘伏消毒液擦洗尿道口2次。记录菌尿及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护理方法各时段发生无症状菌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方法各时段发生尿路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方法各时段发生皮肤过敏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硅胶管导尿、保持通畅的密闭引流系统且每周更换一次集尿袋是预防尿路感染的有效措施。采用清洁水擦洗能保持尿道口周围清洁,患者感觉舒适,对皮肤无不良刺激,不会增加尿路感染机会。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科学》2016,(2):173-175
目的探讨不同导尿时间及集尿袋对老年患者尿路感染的影响,为合理导尿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需要留置导尿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单向活瓣集尿袋、B组采用普通无菌集尿袋,分别导尿第1、3、5、7、9天抽取尿液行病原菌培养,观察患者尿路感染情况。结果本组60例患者导尿第1、3、5、7、9天尿路感染逐渐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培养分离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真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雷伯杆菌,其中大肠埃希菌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菌种(P0.05)。两组导尿3d尿路感染率无明显差异,A组患者导尿5、7、9天尿路感染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组内比较显示,A组3d与5、7d尿路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与9d尿路感染率差异显著(P0.05);B组3d与5d尿路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与7、9d尿路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尿时间、尿袋选择及更换时间是影响老年尿路感染的重要因素,导尿时间超过1周时患者尿路感染会明显增多,单向活瓣集尿袋可减少尿路感染,更换时间宜控制在每周1次,普通尿袋则应每周两次更换。  相似文献   

7.
尿路感染是泛指细菌侵犯尿路任何部分而引起的炎症性病变,尿中持续存在细菌的总称。一般将尿路感染分为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及下尿路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多由膀胱炎上行感染所致,肾盂肾炎的尿菌必经膀胱及尿道排出而引起膀胱炎。故两者往往同时或先后并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老年患者手术全麻前后留置导尿在心率、血压变化及术后尿路感染和对尿管耐受程度上的差异。方法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共筛选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在麻醉前10 min留置导尿管,实验组患者在麻醉后10 min留置导尿管,分别监测两组患者术前以及留置导尿过程中心率及血压的变化情况,跟踪随访患者手术后尿路感染情况及手术后对留置导尿的耐受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患者为11例,实验组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患者为3例;对照组术后发生尿管不耐受的患者为2例,实验组术后发生尿管不耐受的患者为8例;对照组患者心率及血压(收缩压差及舒张压差)变化(用x-±s表示)分别为:(99.82±11.78),(40.42±10.91),(25.02±8.58)。实验组患者心率及血压(收缩压差及舒张压差)变化(用x-±s表示)分别为:(74.71±9.43),(23.31±9.03),(16±6.51)。结论在减少留置尿管过程中对患者刺激(心率及血压的变化)以及减少术后尿路感染的方面,全麻后留置导尿要明显优于麻醉前留置导尿的患者,二者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在患者术后对留置尿管的耐受性上,全麻前留置尿管的患者对尿管的耐受性高,全麻后留置尿管的患者对尿管的耐受性差,二者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  相似文献   

9.
<正> 尿路感染(尿感)是发生在排尿管道(肾间质、收集管、肾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任何部位的感染性疾病,尿感可分为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和输尿管炎)和下尿路感染(膀胱炎和尿道炎)。一、尿感发病机理尿感的发病率约占人口总数的2%。但尸检发现仅肾盂肾炎即占10~20%,而尿感可高达33%。成年妇女一年内有症状的尿感染约为6%。慢性肾功能衰竭21.2%,由慢性肾盂肾炎(CPN)所致,占透析和肾移植的第二位。婴儿尿感发病率约  相似文献   

10.
尿路感染(下称尿感)是指泌尿道非结核性的细菌感染,包括肾盂肾炎、膀胱炎、慢性菌尿等,肾盂肾炎与膀胱炎有时难以区分,故统称为尿路感染。现将有关诊断与治疗的一些问题介绍如下: 菌尿的诊断:尿液细菌学检查是诊断尿感的一个重要依据,菌尿定量更是区别尿感与尿液污染的最好方法。一、尿培养菌落计数自1956  相似文献   

11.
黄印启 《河北医药》2006,28(3):203-203
尿路感染是临床的常见病,对其正确诊断有赖于临床实验室提供及时准确的报告,其中,尿培养中细菌计数的多少是判断有无尿路感染最直接的依据之一[1].本文总结500例尿培养细菌计数的结果,分析革兰阳性(G )球菌和革兰阴性(G-)杆菌不同菌落数(CFU)数值的分布范围,以期能找出影响细菌计数准确性的相关因素,对尿液细菌计数在尿路感染判断过程中的影响与作用加以探讨,最大限度地减少漏报和误报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自制指导册的应用,提高护士的感染控制意识与能力,降低ICU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theter 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CAUTI)率.方法 科室成立专项预防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控制小组,通过医院院感数据网络的建立,每月统计出感染的病例,对相关感染病例分析原因,解析要因,修定有关尿管护理临床技术操作规程,细化尿管护理标准化程序,补订尿管评估表及专项尿管质量考核表等,将以上内容制定成图文并茂的流程指导册.此册纳入全科护理人员教育培训计划,相关护理操作流程考核,持续做好评估监测及质量控制等一系列措施.结果 自制指导册临床应用后,2015年组ICU患者的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率为1.45‰,较科室2014年组全年尿路感染下降了2.39%‰.2015年组尿标本正确采集率(87.50% vs.43.75%)、男性会阴护理正确执行率(81.25% vs.47.92%)、每日尿管评估执行率(93.75%vs.37.50%)较2014年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自制指导册的建立为临床护士院感控制提供参考,起到正确指引作用,能有效降低ICU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医院内获得性感染中 40 %为尿路感染 ,且 70 %与留置导尿管有关[1 ] 。密闭式引流为预防尿路感染的一种手段已成共识[2 ] ,但对改进排放集尿袋内尿液的方法可预防尿路感染尚未引起重视。本文对 1 0 0例神经科危重病人留置导尿排放集尿袋内尿液的方法与尿路感染相关性进行了临床观察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选择 1 999年 5月至 2 0 0 1年 1 2月收住神经科危重病人 1 0 0例 ,按病人入院顺序随机分为甲组 (旧方法 )、乙组 (新方法 )。甲组 50例 ,男 35例 ,女 1 5例 ;年龄 35~ 65岁 ;留置尿管时间平均 1 1d。乙组 50例 ,男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留置尿管的患者在预防尿路感染中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所收治的80例泌尿外科留置尿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预防尿路感染的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尿路感染的情况、出院时间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尿路感染情况和出院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泌尿外科留置尿管的患者进行尿路感染的预防护理,对治疗的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采用综合护理,能够有效的减少尿路感染情况与出院的时间、提高护理的效果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患儿集尿袋更换频率与尿路感染的相关性以及护理预防对策,从而确定更换患儿集尿袋的最佳频率,降低尿路感染的风险,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82例留置导尿的泌尿外科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试验组患儿集尿袋更换频率为1次/周,对照组患儿集尿袋更换频率为1次/d,追踪监测尿培养,比较分析两组患儿采用不同频率更换集尿袋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特定时间内尿培养检出阳性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阳性率明显偏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选择适当的集尿袋更换频率能够减少污染的机会,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临床上集尿袋更换频率以每周1次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女性留置尿管患者两种会阴清洁方法对尿路感染的影响。方法:将65例女性留置尿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日分别用温开水和温生理盐水,用不同清洁方式清洗尿道口2次,观察并记录尿路感染发生率及尿道口情况。结果:女性留置尿管患者使用温开水或温生理盐水采用不同的方式清洗尿道口,对尿路感染及尿道口情况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温开水擦洗尿道口与生理盐水相比同样能保持尿道口周围清洁,不增加尿路感染机会,且能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及工作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抗逆流尿袋对长期留置尿管者尿路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2014年1月起住神经外科,新留置尿管者,随机接普通引流袋(对照组)或抗逆流尿袋(观察组),留置尿管未超过28 d者退出队列,最终对照组共38例,观察组共43例,动态比较两组患者的尿路感染率.结果 随留置时间延长,两组患者尿路感染率进行性增高,留置3d两组感染率无差别;7~14 d对照组感染率高于观察组;14d后两组感染率无差别.结论 抗逆流尿袋对预防长期留置尿管者尿路感染无优势.  相似文献   

18.
张杰  安寒 《现代临床医学》2006,32(4):308-311
尿路感染(UTI)简称尿感,是所有细菌感染中最为常见的.可分为上尿路感染(主要是肾盂肾炎)和下尿路感染(主要是膀胱炎),可发生于所有人群,从新生儿到老年人,尤其常见于生育年龄的妇女,发病率约占人口的2%.  相似文献   

19.
董一民  周龙珍 《江西医药》2007,42(4):318-320
目的探讨尿路感染中抗生素的合理选择。方法对700例尿路感染患者进行中段尿培养及细菌药敏试验。结果700例尿路感染中革兰氏阴性杆菌仍然是主要致病菌(占67.6%),其次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占17%)。其中大肠埃希氏杆菌为尿路感染的最主要致病菌(占42.4%),其次为枸橼酸杆菌(占11.2%)。本组资料显示第一代头孢菌素、青霉素、氨苄西林、林可霉素、复方新诺明、喹诺酮类等耐药率较高(60~70.7%),第三代头孢菌素及氨基甙类抗生素耐药率较低(11.8~20.9%),其中以头孢他定耐药率最低(11.8%),其次为呋喃妥因(12.9%)和丁胺卡那(14.4%)。结论对尿路感染患者,在抗生素使用之前应常规作中段尿培养和药敏试验,以便合理选用抗生素,降低耐药菌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刘聪云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9):190-191
目的对留置导尿管患者集尿袋的更换频次与尿路感染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以寻找最佳的更换集尿袋的频次。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12月份至2010年11月份收治的144例脑出血接受留置导尿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集尿袋的更换频次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组:高频组(集尿袋更换频率为1日1次)、中频组(集尿袋更换频率为每周2次)与低频组(集尿袋更换频次为7日1次)。每天采集患者的尿液送化验室进行细菌培养,检查尿路感染情况。结果比较三组患者的细菌培养结果,发现,在细菌阳性表现上,中频组与高频组/低频组相比,比较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组与低频组之间的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组与低频组患者的培养细菌阳性比例明显超过中频组。结论病患接受留置导尿后,集尿袋的更换频次在每周2次时,尿路感染的可能性较低,有利于患者康复,适合在临床领域进行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