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7 毫秒
1.
前言β-内酰胺酶的产生是革兰氏阴性菌耐药的一个重要机制。在头孢菌素和其它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已研制出许多对β-内酰胺酶稳定的品种。而青霉素类中,对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稳定的抗生素尚未开发。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Beec-ham公司研制出一个新的半合成青霉素Te-mocillin(TMPC),商品名Temopen。TMPC由于在β-内酰胺环的6-α位上引入一个甲氧  相似文献   

2.
临床上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致病菌对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产生耐药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致病菌产生β-内酰胺酶。当月β-内酰胺抗生素还没有到达作用的靶部位,对菌体进行杀灭作用之前,耐药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已将其水解失活。如果能找到在体内能抑制耐药菌产生β-内酰胺酶活性的物质,那么由这些耐药病源菌引起的感染就可用目前临床上正在使用的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获得成功的治疗。近十年来,国外β-内酰胺酶抑制荆的研究进展十分迅速,已报道数种从微生物发酵中获得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及其衍生物,如棒酸、硫霉素及其衍生物MK-0787、PS-5、KA-107、橄榄酸和泉水菌酯(Izumenolide)等。它们对β-内酰胺酶都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最近几年也报道了数种半合成β-内酰胺  相似文献   

3.
定向筛选天然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某些病原性微生物产生β-内酰胺酶的能力与这些细菌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具有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成为寻找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推动因素。能够有效地抑制β-内酰胺酶的物质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大大扩大现有β-内酰胺抗生素治疗耐药菌引起的感染的可能性。某些半合成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可抑制β-内酰胺酶。很明显,这些抗生素的抑制作用与其侧链结构有关,由于仅仅在非  相似文献   

4.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导致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致病菌耐药现象日趋严重。耐青霉素类的细菌由最初的3/5440株发展到1965年的16.6%,1970年超过80%以上。随耐药性的增强,抗生素用量日益增高,苄青霉素MIC最初为0.02μg/ml,1951年增大为25μg/ml,现已分离得到MIC为2000μg/ml的菌株。许多学者认为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水解β-内酰胺抗生素,导致耐药性的形成。为此。各国药物工作者进行新抗生素的筛选或化学结构改造,以寻找新广谱抗生素,既耐酶的水解作用,又具强的抗菌活性。此外,针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机理寻找β-内酰胺酶  相似文献   

5.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半合成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在产科临床上广泛使用的重要原因是其毒性低,对胎儿无不良作用,抗菌谱广和具有杀菌作用。然而,随着新β-内酰胺类的使用,对其耐药的菌株日益增多。耐药性的产生与细菌产生水解抗生素β-内酰胺环的β-内酰胺酶有关。目前已确定,产生新型β-内酰胺酶的潜在可能性尚未得到控制。因此,研制半合成青霉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剂是很有前途的。《Unasyn》是美国费歇尔公司生产的氨苄青霉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克坦复合剂(A/S)的商品名。舒巴克坦是青霉素核的衍生物,它与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不可解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在β-内酰胺抗生素中头孢菌素型抗生素是当前国外抗生素发展的主要趋势。而其结构改造的研究正处在兴盛时期,由于某些半合成头孢菌素具有抗菌谱广、耐酸、耐某些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副作用小等优点,因而近几年其发展速度超过半合成青霉素。1977年以来,国外引入临床的新抗生素品种亦以头孢菌素为最多。  相似文献   

7.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红 《上海医药》1995,(5):32-34
近年来,β-内酰胺类抗生素已成为抗生素大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它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其它β-内酰胺类(如: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单环β-内酰胺类及氧头孢烯类等)。随着临床上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不断应用,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亦呈增长的趋势。此类耐药的一个最重要机理是产生β-内酰酶。β-内酰胺酶能够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内酰胺环,从而使这类抗生素失去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抗生素氨曲南(Aztreonam)是一个合成的单环β内酰胺类(Monobactam)抗生素,对各种需氧性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安全有效;无严重不良作用或过敏反应,也无肾、血液学、肝或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它的化学特征和作用机理不同于双环β内酰胺类(如头孢菌素和青霉素类)。作用机理氟曲南抑制细菌胞壁合成。它优先结合于敏感的革兰氏阴性菌青霉素结合蛋白3,从而使菌体拉长或形成丝状细胞而最终导致细菌溶解和死亡,故对革兰氏阴性菌有高效。  相似文献   

9.
Thienamycin是链霉菌Streptomyces cattleya产生的一种新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抗菌谱较广,对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的抑制作用分别等于或超过青霉素和氨基环醇类抗生素,它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与青霉素或头孢菌素无交叉耐药性,但它在浓缩液和无定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细胞能产生破坏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的β-内酰胺酶,是对该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弄清该过程的机理及β-内酰胺酶作为催化剂水解β-内酰胺环的CO-N键的作用,那么,就不难找到可以抑制这些酶活性,并免受其破坏的化合物。目前,根据β-内酰胺梅与其底物分布的关系,可将它们分成三大类,即:青霉素-β-内酰胺酶,头孢菌素-β-内酰胺酶和呋肟头孢菌素-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肠杆菌、柠檬酸杆菌、粘质沙雷氏菌、雷氏变形菌、绿脓杆菌所产生的β-内酰胺酶,可以水解苄青霉素、噻孢霉素、唑啉头孢菌素、头孢菌素Ⅳ;与此  相似文献   

11.
产生β—内酰胺酶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是导致世界性β—内酰胺类耐药性提高的主要原因。抗生素失活由于胞外β—内酰胺酶如金葡菌,或产生于革兰氏阴性菌周质中酶所致。因此,任何临床使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不仅具有对广范围酶有良好抑制作用,还具有能  相似文献   

12.
张润平 《齐鲁药事》2001,20(6):22-23
自 4 0年代青霉素问世以来 ,许多 β -内酰胺抗生素品种相继广泛应用于临床 ,并对感染性疾病发挥了很重要的治疗作用 ,但随之也产生了细菌耐药性问题。细菌耐药的主要机制是 :细菌细胞外膜通透性障碍 ;产生质粒或染色体介导的 β -内酰胺酶 ;靶位青霉素结合蛋白 (PBP)的改变。在上述机制中 ,临床意义最大的是β -内酰胺酶的产生 ,约 80 %病原菌的耐药性与其有关。革兰氏阳性菌中葡萄球菌是主要产酶菌属 ,产生的β -内酰胺酶可有效地水解天然和半合成的青霉素类抗生素 (苯唑西林和甲氧西林除外 )。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 β -内酰胺酶分为二…  相似文献   

13.
绿脓杆菌对抗生素包括β—内酰胺类的耐药性是著名的。对β—内酰胺类的耐药性,涉及与天然不透性相结合的染色体β—内酰胺酶活性。某些β—内酰胺类包括羧基青霉素和脲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和碳青霉烯类,均具有抗假单胞菌属活性,但耐药性可能常常由改变染色体β—内酰胺酶合成,或诱发β—内酰胺酶的获得而产生。碳青霉烯耐药性与不透性有关,而与β—内酰胺酶无关。  相似文献   

14.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以及非典型β-内酰胺类等,为品种最多、研究进展最快、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大类药物.在世界抗生素市场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占主导地位.从第一个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G上市至今将近60年的历史,由于长期大量的应用,细菌对这类药物的耐药性比较严重.细菌产生耐药性机制很多,包括靶位结构或亲和力改变、细菌细胞膜通透住改变、细胞膜主动外排系统及细菌产生灭活酶等.而产生β-内酰胺酶是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主要耐药机制.为了解决产酶耐药问题,近年来通过研制耐酶的药物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等途径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临床的应用开创了广阔前景.本文论述了β-内酰胺酶分类、生物活性及各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抑酶作用特点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主要品种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与碳青酶烯类抗生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晓燕  贺克勤 《海峡药学》2005,17(2):150-151
近年来,随着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广泛应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导致的多重耐药越来越严重。ESBLs是革兰氏阴性杆菌的产物,主要由肠杆菌属中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杆菌产生。该酶能水解窄谱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单环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使三代头孢菌素和单酰胺类抗生素敏感性下降,而且对氨基糖苷类、喹喏酮类交叉耐药。  相似文献   

16.
引言青霉素母核6-APA的发现为研制半合成青霉素铺平了道路,并使化疗取得了惊人的进展。7-ACA制备方法的发现促进了广泛研制半合成头孢菌素。β-内酰胺抗生素选择性抑制细菌细胞壁中肽葡聚糖生物合成的最后一步,给化疗带来一种最适的作用机制。因此,半合成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在抗生素生产中占首要的地位,而且对研究新的β-内酰胺抗生素仍有很大兴趣。半合成β-内酰胺抗生素主要来源于青霉素G或头孢菌素C。两者均由发酵产生。多年来,β-内酰胺生物合成局限于这两种化合物。通过各种微生物(如青霉菌和曲霉菌)生  相似文献   

17.
头孢菌素类药物因其结构特点在抗生素分类中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而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还包括天然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类以及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β-内酰胺类。它们的化学结构共同点是都具有β-内酰胺环,此环与抗菌作用密切相关,如被打开则抗菌活性消失。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化学结构特点都具有7-ACA结构。目前,因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抗酶性强,抗菌谱广,发展迅速,作用强而被临床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18.
β-内酰胺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等)可以专一性与细菌细胞膜上的靶位点结合,干扰细胞壁肽聚糖合成而导致细胞死亡。由于靶位点能与同位素标记的青霉素G进行共价结合,因此将这些靶位点称之为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 binding pro-teins,PBP’s)。一些革蓝氏阴性细菌和少数革蓝氏阳性菌能够产生多种β-内酰胺酶,这些酶可以水解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等抗生素,而使细胞具有抵抗这类β-内酰胺抗生素的杀伤能力。已经证明β-内酰胺酶产生与质粒和染色体基因有关。对于不产生β-内酰胺  相似文献   

19.
CP-45899是一个半合成β-内酰胺酶抑制剂。国内外研究均已证明它和多种β-内酰胺抗生素联合应用,对产生户内酰胺酶的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耐药菌在体内外都具有显著的协同抗菌作用。本品口服吸收不良,但在动物和人静脉注射可获得较高的血浓度。最近临床试用结果证明,CP-45899与氨苄青霉素联合对感染氨苄青霉素耐药菌病人的治疗收到了较满意的疗效。 注射剂型的CP-45899钠盐和CP-45899一样具有相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且两者分别和氨苄青霉素联合对耐药的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具有相同的协同抗菌作用。本文报告CP-45899钠盐与青霉素G或氨苄青霉素联合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和杀菌活性的比较及影响协同抗菌作用的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20.
浅述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非典型β-内酰胺类。这类抗生素在整个抗生素中比例较大,使用比较普遍,但滥用现象也比较严重。下面根据这类抗生素药效学和药代学的主要特点,浅述其合理使用。一、药效学方面(一)作用机理 都能抑制胞壁粘肽合成酶,即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从而阻碍细胞壁粘肽合成,使细菌细胞壁缺损,细胞内渗透压增高,细胞被胀破,以致细菌最后死亡。但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作用又有区别,即除青霉素和口服青霉素V不能透过革兰氏阴性细菌糖蛋白磷脂外膜(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结构)外,其它均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