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柔红霉素毫微粒冻干针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制备易再分散、稳定的柔红霉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粒(DNR-PBCA-NP)冻干针剂。方法:选用适宜支架剂制得DNR-PBCA-NP冻干针剂,并评价其相关理化性质。结果:冻干前后毫微粒形态、粒径、pH、包封率及载药量均无明显变化,含水量合格,再分散性良好,制剂稳定。其临界相对湿度为75.33%。结论:在适宜的处方及工艺条件下制备DNR-PBCA-NP冻干针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肝靶向米托蒽醌聚乳酸缓释毫微粒(DHAQ-PLA-NP)冻干针剂和DHAQ水针剂在小鼠体内的分布规律,验证前者的肝靶向性。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静注DHAQ-PLA-NP和DHAQ水针剂后小鼠血液、心、肝、脾、肺、肾的药物浓度,由此计算各器官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DHAQ-PLA-NP冻干针剂在肝脏的分布明显高于DHAQ水针剂,在其它器官中的含量则低于水针剂,给药24小时后药物在肝中的  相似文献   

3.
阿柔比星A聚乳酸毫微粒冻干针剂小鼠体内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阿柔比星A冻干针剂与阿柔比星A聚乳酸毫微粒冻干针剂给予小鼠尾静脉注射后体内分布比较,采用HOLC法分别测定小鼠给药后血液及主要脏器中ACRB0A浓度。结果阿柔比星A聚乳酸毫微粒在小鼠肝脏中的浓度高于对照品浓度。  相似文献   

4.
阿克拉霉素A固体脂质纳米粒冻干针剂体外释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阿克拉霉素A固体脂质纳米粒 (ACM -SLN)冻干针剂的体外释放规律。方法 :采用动态透析技术测定ACM -SLN冻干针剂的体外释药百分率 ,用不同的方程对其释药百分率进行拟合。结果与结论 :一级动力学方程和Weibull模型拟合结果较好 ,ACM -SLN冻干针剂的释药规律最接近一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5.
选择含1%维生素C的生理盐水作释药介质,用动态透析系统和分光光度法考察了不同分子量聚乳酸毫微粒冻干针剂的体外释药特性。分离子量聚乳酸毫微粒的释药速度明显慢于低分子量的聚乳酸毫微粒。通过选择适应分子量的聚乳酸制备毫微粒可控制其释药速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睾丸酮(T)/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微球^60Co辐照灭菌可行性研究,方法:T/PLGA微球在^60Co源下,以25kGy的剂量进行辐照,对微球辐照前后主药T,载体PLGA的理化特性和现球本外释药速率的变化进行比较,考察^60Co辐照对T/PLGA微球理化性及药物体外释放的影响。结果:^60Co辐照引起PLGA分子量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对T/PLGA微球的理化特性及体外释药速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阿糖胞苷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Ara-C-PBCA-NP)冻干针剂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的阿糖胞苷(Ara-C)在释药介质中的累积释放百分率,并用不同的释药方程进行拟合。结果:Ara-c-PBCA-NP冻干针剂中,Ara-C的释药规律可用多种数学模型拟合,以双指数方程拟合为优。Ara-C的体外释药百分率平均为(95.86±1.76)%。结论:Ara-C-PBCA-NP冻干针剂体外释放具有一定的缓释特征。  相似文献   

8.
万乃洛韦毫微粒对肝脏和肝细胞胞内靶向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测定静注万乃洛韦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粒(VACVPBCANP)冻干剂和万乃洛韦小鼠体内的分布。方法:用体外肝细胞培养及摄取实验研究VACVPBCANP对肝细胞的胞内靶向性。结果:VACVPBCANP静注后15min即有74.49%的VACV集中在肝脏,比VACV注射液提高了2.99倍,肾脏分布量降低了5.46倍。结论:VACV制成毫微粒后可明显增加肝细胞的摄取量  相似文献   

9.
米托蒽醌聚乳酸缓释毫微粒针剂的制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用均匀设计优化了米托蒽醌聚乳酸缓释微粒的制备方法。空白和载药微粒的平均粒径分别为129.96和133.15nm;包封率为99.23%;载药量为13.56%;制备收率为99.3%。以乳和支架剂制得的冻干针剂外型美观、理化性质稳定,再分散后平均粒径为152.02nm。用动态透析系统考察了不同分子量聚乳酸毫微粒冻干针剂的体外释药特性,结果显示高分子量聚乳酸微粒的释药速度明显慢于低分子  相似文献   

10.
米托蒽醌聚乳酸缓释毫微粒冻干针剂的体外释药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择含1%维生素C的生理盐水作释药介质,用动态透析系统和分光光度法考察了不同分子量聚乳酸毫微粒冻干针剂的体外释药特性。高分子量聚乳酸毫微粒的释药速度明显慢于低分子量的聚乳酸毫微粒。通过选择适宜分子量的聚乳酸制备毫微粒可控制其释药速度。  相似文献   

11.
阿司匹林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处方优化与释药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制备阿司匹林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ACSPM),并研究其处方优化与释药机制。方法:设计正交试验,以包封率为指标优化ACSPM处方并制备微囊,测定其释放度并通过释放动力学模型方程拟合探讨其释药机制。结果:所得微囊大小及含量均匀,最优处方中海藻酸钠浓度、壳聚糖浓度、海藻酸钠与阿司匹林比例分别为3.0%、1.0%、1∶4,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和Peppas方程。结论:该微囊制备工艺方法简单,释药机制以药物扩散为主兼有骨架溶蚀的non-Fickian过程。  相似文献   

12.
头孢氨苄生物黏附缓释片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头孢氨苄生物黏附缓释片,并对其体外黏附性能及释药特性进行评价。方法:以单因素考察法确定制备头孢氨苄生物黏附缓释片的最优处方,以自制黏附力测定装置测定优化处方所制缓释片的黏附力,以转篮法(转速100r·min^-1)测定其在1、2、4、8小时时的释放度,并对其释药过程进行动力学方程拟合以判断释药机制。结果:最优处方采用羟丙甲纤维素(HPMC K15M,6mg)为骨架材料,卡波姆(CP971P,20mg)为黏附材料,乳糖(18mg)为填充剂,头孢氨苄和硬脂酸镁分别为52.6mg和0.5mg。按优化处方所制的缓释片的黏附力为54.7g;在0.1mol·L^-1的盐酸溶液中1、2、4、8小时的释放度分别为30%、50%、70%和90%以上;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释放机制为扩散和骨架溶蚀的协同作用。结论:该头孢氨苄生物黏附缓释片的处方工艺基本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
SCS药物缓释凝胶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壳聚糖硫酸酯作为骨架材料,盐酸诺氟沙星为模型药物。研究壳聚糖硫酸酯凝胶在药物缓释中的应用。探讨盐酸诺氟沙星缓释凝胶的体外释药规律。初步阐明其释药机理。考察支联度、投药量、温度、不同释放介质对释药的影响。结果表明盐酸诺氟沙星缓释凝胶有一定的缓释特性,且具有温度/pH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Ju ML  Wu RR  Su D  Shen Y  Luo Y  Tu JS 《药学学报》2011,46(7):852-858
制备了一种原位固化缓释注射剂,在牙周病变部位缓释药物达7 d,并对其体外性质及体内药动学进行考察。制备原位固化缓释注射剂,考察该注射剂的固化时间;利用扫描电镜对该注射剂固化后的表面形态进行了表征;测定0℃、25℃、37℃下凝胶剪切力随剪切率变化的曲线,绘制流变学曲线,并考察温度对黏度的影响;考察体外释放行为,并对其进行拟合;建立家兔牙周炎模型,考察其体内药动学。该注射剂稳定性良好,不易分层、分解,遇水后在6 s左右固化,可以黏附于牙周袋内,不易脱落;固化后,表面形成较多小孔,为药物扩散通道;在25℃、37℃下均为典型的牛顿流体,室温下通针性良好,使用方便;体外释放行为符合Korsmeyer-Peppas释放动力学方程,释放平缓,突释小,可持续7 d,能达到良好的缓释作用;药动学实验结果与各项参数的拟合结果表明了替硝唑原位固化缓释注射剂在体内缓释性能良好,制剂组可用一室模型进行很好的拟合,可维持牙龈沟液(GCF)内有效治疗浓度长达168 h,满足牙周炎临床治疗需要,该替硝唑原位注射缓释注射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复方辣椒碱乳膏的药物释放性能。方法采用液质联用法检测复方辣椒碱乳膏中辣椒碱的体外释放性能。液相色谱柱为zorbaxXDBc—s柱(150mm×2.1mm,3.5μm),流动相为甲醇一水(80:20),质谱检测仪离子源为Esi源;采用气相色谱法同时检测复方辣椒碱乳膏中水杨酸甲酯、薄荷脑和樟脑的体外释放性能,气相色谱柱为DB一624毛细管柱(30m×0.53mm,3.0μm),FID检测器,分流进样,分流比为5:1,进样口温度220℃,检测器温度250℃,柱温100℃保持3rain,以5℃/min升至200℃,保持5min。结果根据所含活性成分的溶解度确定了释放介质,建立了液质联用与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测定了各成分的释放。结论液质联用法可用于研究复方辣椒碱乳膏中微量辣椒碱的的释放行为,能够准确检测辣椒碱的体外释放性能;气相色谱法可用于研究水杨酸甲酯、薄荷脑和樟脑的释放行为,能够准确检测水杨酸甲酯、薄荷脑和樟脑的释放性能。  相似文献   

16.
阿昔洛韦眼用凝胶体外释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卢荣枝  唐干益 《中国药房》2005,16(8):583-584
目的:研究阿昔洛韦眼用凝胶的体外释放特性。方法:以磷酸盐缓冲液为释放介质,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释放介质中阿昔洛韦的含量,用透析袋法研究阿昔洛韦眼用凝胶中药物的释放特性。结果:阿昔洛韦眼用凝胶体外释放曲线符合一级释药方程。结论:阿昔洛韦眼用凝胶具有一定的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利培酮-乳酸(LA)/羟基乙酸(GA)共聚物(R-PLGA)缓释微球,并对微球的性质及释放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单乳溶剂蒸发法制备R-PLGA缓释微球;对微球的粒径分布、载药量、包封率、突释、体外释放等指标进行测定,考察PL-GA不同分子量和LA/GA不同单体组成比例对微球性质的影响。结果:所制微球外观圆整,分散良好。PLGA的单体组成比例以及分子量对微球性质尤其是释放速度有明显的影响。结论:可通过调节PLGA的分子量和LA/GA单体组成比例改变微球性质,以达到控制微球释放速率等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8.
利培酮长效注射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蕾 《中国药师》2009,12(12):1713-1715
目的:制备利培酮长效注射微球并考察其体外释放行为。方法:使用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材料,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利培酮微球,观察微球的形态及粒径,测定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考察微球的体外释放情况。结果:利培酮微球表面圆整,粒径集中在40~80μm之间。微球的包封率较高,达到80%以上,以低分子量PLGA(50:50)制备的微球,体外突释很高达到40%以上;以高分子量PLGA(75:25)制备的微球,在高载药量时突释较小,可持续释放达3周以上。结论:以高分子量PLGA制备的高载药量的利培酮微球,体外突释较小可缓释达3周以上。  相似文献   

19.
奥沙西罗亲水凝胶骨架片制备及体外释药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制备奥沙西罗亲水凝胶骨架缓释片,考察处方、工艺以及释放条件对体外释药行为的影响,解析其机理。方法以羟丙甲纤维素(HPMC)为骨架材料,乙基纤维素(EC)为阻滞剂,采用湿颗粒压片法制备奥沙西罗亲水凝胶骨架片,考察HPMC用量、HPMC黏度、EC用量、制备方法、压片压力、释放介质及转速对奥沙西罗骨架片体外释药的影响。结果奥沙西罗骨架片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药物释放机制是骨架溶蚀和药物扩散的综合效应;HPMC用量与黏度、阻滞剂用量、制备方法、压片压力对释放速率均有显著性影响;释放介质的pH值及转速对释放速率无显著性影响。结论调整处方HPMC用量可制得12 h给药1次的骨架缓释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制备一种具有程序释药功能的联合包载抗肿瘤药物阿霉素(doxorubicin,DOX)和新生血管抑制剂(combretastatin A-4,CA-4)的新型长循环脂质体并进行体内药动学评价。方法以卵磷脂、胆固醇和聚乙二醇磷脂衍生物(1,2-dioleoyl-sn-glycero-3-phosphoethanolamine-polyethylene gly-col,DSPE-PEG)为载体材料,采用薄膜分散法和硫酸铵梯度法分步包载CA-4和DOX制备得到脂质体。通过单因素考察,筛选最佳处方和制备工艺,并评价其体外释放情况。采用正常大鼠考察该制剂在静脉注射后的药动学行为。结果 m(卵磷脂)∶m(胆固醇)∶m(DSPE-PEG)为85∶10∶5、m(药)∶m(脂材)为1∶20、水化脂材浓度为50 mmol.L-1时,CA-4的包封率最高(>85%),DOX的包封率也在95%以上,平均粒径小于80 nm。体外释放结果表明联合包载DOX和CA-4的脂质体在pH7.4磷酸盐介质中可以快速释放CA-4,而DOX释放相对较慢。体内药动学实验结果表明,脂质体包载可明显增加CA-4的体内循环时间,但CA-4的联用并未对DOX体内药动学行为产生明显干扰。结论联合包载CA-4和DOX的脂质体可有效地实现程序释药,并延长药物体内循环时间,将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