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心衰患者脑尿钠肽(BNP)监测对β1受体阻滞剂合理使用的指导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老年心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43例。对照组患者根据其临床的具体表现来用药,观察组患者根据BNP水平来进行指导用药,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治疗方式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起始用药的时间早于对照组,平均用药的剂量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心衰复发率及病死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心衰患者脑尿钠肽(BNP)监测对β1受体阻滞剂合理使用的指导意义作用很大,有利于在早期及时、有效、准确地使用β1受体阻滞剂,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血清脑尿钠肽(BNP)监测在促进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合理应用β_1受体阻滞剂的作用进行探析。方法:选取90例心衰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基于临床表现用药,观察组依照BNP监测结果用药,对比两组β_1受体阻滞剂起始用药时间、平均用药量及住院时间,并掌握两组恶化率、病死率。结果:观察组β_1受体阻滞剂的起始用药时间为(5.4±2.2)d、平均用药量为(31.3±4.2)mg/d、住院时间为(24.1±5.3)d,分别与对照组的(8.2±2.4)d、(25.1±4.6)mg/d、(26.5±4.8)d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化率、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衰患者应用β_1受体阻滞剂治疗中,开展BNP监测,有助于实现合理用药,提升疗效,促进患者康复,改善预后,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动态监测指导心衰住院患者β受体阻滞剂使用的临床价值。方法:106例心衰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BNP监测组(56例),根据BNP降低幅度指导β受体阻滞剂使用;对照组(50例),根据临床症状使用药物,比较两组开始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间及治疗转归。结果:BNP监测组启动β受体阻滞剂使用较对照组更早[(5.62±2.38)d vs(8.75±3.59)d,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衰恶化率(8.9%vs 8.0%)和住院病死率(3.5%vs 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NP动态监测有助于指导心衰患者β受体阻滞剂的早期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4.
杨海燕  王春  陈晓琳 《西部医学》2015,(3):392-394,397
目的调查β-受体阻滞剂在老老年慢性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老年科80岁以上慢性稳定型冠心病住院患者180例,根据患者病情分为A、B、C、D 4组:A组无慢性心衰及Ⅱ型糖尿病史;B组合并有慢性心衰病史,无Ⅱ型糖尿病史;C组无慢性心衰病史,有Ⅱ型糖尿病史;D组合并有慢性心衰及Ⅱ型糖尿病史。调查其一般临床资料及β-受体阻滞剂临床使用率、目标心率达标率及安全性。结果β-受体阻滞剂应用率为82.2%(148例);在应用倍他乐克的143例患者中,应用平片者占21.7%,剂量为6.25~200mg/d[(35.54±16.87)mg/d],其中25~50mg/d者占87.1%;应用缓释片者占78.3%,剂量为11.875~190mg/d[(43.67±20.54)mg/d],其中23.75~47.5mg/d者占85.7%;B、C、D组患者的剂量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143例患者目标心率达标率为39.2%,明显副作用发生率为9.1%;B、C、D组患者的目标心率达标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在老老年慢性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中临床安全性较高,目标心率达标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通过监测血浆 NT-proBNP 水平来指导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β1受体阻滞剂(琥珀酸美托洛尔)使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195例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临床观察组和 NT-proBNP 监测组。分别按心力衰竭临床表现和患者血浆 NT-proBNP 降低的幅度来指导琥珀酸美托洛尔的使用。比较两组患者琥珀酸美托洛尔用药时间,患者心力衰竭复发率和因此导致的病死率,琥珀酸美托洛尔的最大使用剂量。结果NT-proBNP 监测组启动琥珀酸美托洛尔治疗平均时间比临床观察组短[(5.89±1.76)d vs .(7.03±2.08)d,P <0.01],NT-proBNP 监测组琥珀酸美托洛尔平均每天使用剂量大于临床观察组[(47.65±13.09)mg/d vs .(35.08±11.08)mg/d,P <0.01]。两组在住院期内心力衰竭复发率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监测血浆 NT-proBNP 水平有助于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更早使用琥珀酸美托洛尔,也有助于患者短期内耐受较大剂量的琥珀酸美托洛尔,并不增加临床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磷酸肌酸钠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不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基础抗心衰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给予磷酸肌酸钠进行治疗,对比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BNP和LVEF分别为(1 954±1 087)ng/L和(29.1±6.0)%;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BNP和LVEF分别为(1 408±1 033)ng/L和(34.8±7.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采用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倍他乐克缓释片)治疗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治疗前后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的变化,探讨倍他乐克缓释片治疗在心衰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55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纠正心衰治疗(休息、限钠、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醛固酮拮抗剂和洋地黄),治疗组在常规纠正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倍他乐克缓释片。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变情况,并采用免疫荧光快速测试法测定血浆BNP水平。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症状、体征、超声心动图LVEF均明显改善。血浆中BN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血浆BNP水平[(115.06±57.42)pg.ml-1]明显低于对照组[(191.22±49.27)pg.ml-1],P<0.01。结论:接受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缓释片治疗CHF后可显著改善患者心脏内分泌功能,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指导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2年12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附属一五七医院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7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根据BNP动态监测水平指导临床用药,对照组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应用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二次发病率、病死率、心功能改善情况及NT-pro BNP水平等变化。结果观察组半年内二次发病率和1年后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1%(2/49)比8.3%(4/48),24.5%(12/49)比54.2%(2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每搏排血量、心排血量、心脏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91.4±15.4)m L比(88.1±13.3)m L,(8.8±3.3)L/min比(6.8±3.1)L/min,(6.3±1.4)L/m2比(4.2±1.3)L/m2,(55.2±14.2)%比(47.9±1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两组血浆NT-pro BNP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浆NT-pro 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NT-pro BNP动态监测有助于指导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用药,为临床选药、用药提供了依据,避免主观用药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9.
卡维地洛治疗心衰脑利钠肽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乔延国  刘辉  韩盈  黄志刚 《医学争鸣》2006,27(3):273-275
目的:研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接受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治疗后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β受体阻滞剂对心脏内分泌的病理生理影响. 方法:CHF患者130例入选,其中卡维地洛组68例,另62例为对照组. 放射免疫法测定BNP. 结果: 卡维地洛组治疗6 mo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同时血浆BNP水平显著降低(324.7±33.6 vs 120.8±14.4) ng/L. 结论:CHF患者接受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后,不仅缓解了心衰症状,而且显著改善了心脏内分泌功能. 这种心脏内分泌变化可能有助于心衰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老年心衰患者和肺病患者治疗前后B型钠尿肽(BNP)监测,观察其临床变化对心衰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新疆石河子人民医院老年科2011年10月~2012年3月住院老年心衰患者44例为心衰组和同期住院肺部感染性病变患者44例为肺病组,治疗前后检测BNP和LVEF.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后检查BNP、LVEF,差异明显,心衰组患者不同临床分级治疗前后对比BNP、LVEF差异明显,BNP≥100均为心衰患者,BNP<100,均为非心衰患者.结论对于有可能出现心衰的患者,及早监测BNP水平,可有效预防心衰发生,对于已经出现心衰者,通过监测BNP可以指导临床用药,更好的治疗心衰.  相似文献   

11.
李暾  唐力  唐成玥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2):1378-1379,1389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老年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及脑钠肽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心功能Ⅰ~Ⅳ级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常规抗心衰治疗(应用强心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组50例在常规抗心衰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左室收缩功能及血浆脑钠肽(BNP)变化。结果:加用厄贝沙坦患者心率明显减慢,血压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缩短,左室射血分数提高,BNP明显降低。结论:厄贝沙坦结合常规抗心衰治疗能够有效抑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逆转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疗效优于单纯常规药物治疗,而动态监测患者血浆BNP水平可以帮助了解治疗效果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血浆N-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 BNP)和心率震荡(HRT)水平,探讨血浆NTPro BNP和HRT值对心衰的临床价值的评估。方法:选择本院住院心力衰竭(CHF)的住院患者80例组成,其中男、女比例不限;对照组80例,为心功能正常者。两组年龄、性别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心衰患者测定NT-pro BNP>5 000pg/ml和TS≤3.0的患者。分为好转组和死亡组。随访1年。两组比较分析。结果:老年CHF患者与老年健康者NT-pro BNP、窦性HRT存在明显差别(P<0.05);老年CHF组NT-pro BNP(4 967.04±366.16)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416.21±146.54)pg/ml(P<0.001);老年CHF组TO(0.76±3.42)明显高于对照组(-1.61±2.05)(P<0.05);老年CHF组TS(2.53±1.21)明显低于对照组(9.56±4.03)(P<0.05)。老年CHF组LVEF(38.37±12.1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6.52±13.05)%(P<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的NT-pro BNP>5000pg/ml和TS≤3.0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HF-REF)患者规范使用"金三角"药物(β受体阻滞剂、ACEI/ARB、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总体剂量情况,分析规范治疗前后心衰指标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入组病情稳定、未规范治疗的老年HF-REF患者,在治疗前评估心功能分级、BNP、LVEDD、LVEF等指标,低剂量开始使用ACEI与β受体阻滞剂,与此同时,加用常规剂量螺内酯20 mg,1次/d,结合临床情况,每1~2周增加一次药物剂量,使ACEI与β受体阻滞剂渐达到目标剂量或可耐受的最大剂量,在治疗过程,如患者无法耐受ACEI,改用ARB。上述药物达指定剂量后3个月再次评估心功能分级、BNP、LVEF、LVEDD等心力衰竭指标,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入组患者的心功能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前心功能分级为2.99±0.61,治疗后为2.70±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NP指标由治疗前的(1 049.3±886.4)ng/ml下降至治疗后的(809.3±735.0)ng/ml,前后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彩超评估方面,LVEDD在治疗前为(59.40±7.70)mm,规范化治疗后下降为(56.12±7.62)mm,LVEF由(38.36±5.79)%上升至(43.89±6.90)%,前后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HF-REF患者对"金三角"药物的耐受性较好,规范的联合药物治疗可改善HF-REF患者的临床心力衰竭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的利尿剂,ACEI及/或ARB、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分为三组:收缩性心衰组(30例)、舒张性心衰组(30例)、混合性心衰组(30例),对患者住院期间的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组患者住院期间使用药物种类所占比例由高至低分别为利尿剂,ACEI及/或ARB、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其中舒张性心衰组患者住院期间使用洋地黄药物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经住院用药治疗后心功能改善程度的总有效率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以利尿剂,ACEI及/或ARB、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药物为主要治疗用药,但从统计分析结果观察,临床应加强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药物的应用,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应用β阻滞剂的益处及用药安全性。方法:随机对照法将103例老年患者(≥60岁)随机分为β阻滞剂组(51例)和安慰剂组(52例),术前4h口服β阻滞剂(美托洛尔)或安慰剂25mg,术后6h口服25mg。此后每日25mgbid。记录血压、心率、心电图,测定术后6h、1d、3d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术后1d肌钙蛋白(CTnI),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β阻滞剂组比安慰剂组血压、心率均有所降低,且CKMB在6h、1d、3d均有显著降低(P<0.05)。CTnI在术后1d亦有显著降低(P<0.05)。两组术后心电图比较,β阻滞剂组在ST-T改变、心律失常方面比安慰剂组发生例数低。高龄患者(≥80岁)应用β阻滞剂不良反应(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发生例数增加。结论:β阻滞剂在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是有益的,对于高龄患者应加强术后血压心率监测,以达到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H2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单硝酸山梨酯治疗)和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早期应用H2受体阻滞剂),每组各32例。治疗7 d后,观察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H2受体阻滞剂,能够明显改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β2受体阻滞剂美多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扩张型心肌病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1例,对照组11例,两组病人全部按照标准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加用β2受体阻滞剂美多洛尔12.5 mg~25 mg,2次/日口服,观察随访病员2年,主要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日常生活程度,观察β2受体阻滞剂美多洛尔对患者临床症状和心功能的改变。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和心功能的改善,对生活质量和体能活动的改善情况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2受体阻滞剂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有效,能逆转心力衰竭,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远期生存率,减少住院率及猝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和血β2微球蛋白与慢性心肾综合征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13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肾功能损害将其分为单纯心衰组(73例)和心肾综合征组(59例)。测量两组患者血液中BNP及β2微球蛋白的浓度。结果:同单纯心衰组相比,心肾综合征组患者BNP与血β2微球蛋白的浓度均明显升高,分别为(438±262)pg/ml vs(584±219)pg/ml(P〈0.05),(1.81±0.57)mg/L VS(3.78±0.83)mg/L(P〈0.01)。结论:联合检测BNP和血β2微球蛋白浓度升高有利于慢性心功能不全早期发现肾功能损害,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经抗心衰治疗后的血浆脑利钠肽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41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作为观察组对象,并将同期在我院体检的41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象,对两组对象的收缩压、舒张压、肺淤血、肺动脉高压、左室射血分数等情况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另外,对观察组患者经抗心衰治疗前后的BNP水平进行比较,由此对抗心衰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两组对象的收缩压、舒张压、肺淤血、肺动脉高压、左室射血分数等情况均存在明显差异,在统计学中具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前的BNP水平为(653.79±131.47)ng/L,治疗后的BNP水平为(512.68±128.34)ng/L,治疗前后的BNP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在统计学中具有意义(P0.05)。结论:低血压、肺淤血等因素均为慢性心衰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经抗心衰治疗后,BNP水平可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付丽 《当代医学》2021,27(5):130-132
目的 探究老年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76例老年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硝普钠治疗,观察组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EF、LVEDD、BNP、CO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47%,高于对照组的65.79%(P<0.05);治疗后,两组EF、LVEDD、BNP及CO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84%(P<0.05).结论 对老年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EF、LVEDD、BNP及CO指标水平,用药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