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丙烯酰胺损伤后肺表面活性物质(PS)中磷脂(PL)的组分(磷脂酰甘油PG、磷脂酰肌醇PI、磷脂酰乙醇胺PE)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寻找丙烯酰胺损伤早期敏感特征性标志物.方法 24只大鼠气管内滴注丙烯酰胺(0.1mg/kg,0.4mg/kg)建立肺损伤模型.分别设12h、2d、3d、5d组.大鼠的肺组织块分别行HE染色电镜观察,测定支气管液中PL组分和蛋白质含量.结果 实验组大鼠肺均可见PS层丧失连续、均匀的绒状结构,脱落入肺泡腔,以12h组较明显.PS中PL含量趋于增加,以12h组较明显.PS中蛋白质含量最高,以2d组较明显.结论 丙烯酰胺损伤后PS的质与量的变化能较特异的反映肺损伤.测定PL含量是判断肺早期损伤的方法.PL中的磷脂酰甘油(PG)和磷脂酰肌醇(PI)可能是丙烯酰胺损伤早期敏感特征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钌红染色方法对博莱霉素(BLM)肺损伤早期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超微结构的效果。方法 BLM气管内滴注制作大鼠肺损伤模型,分为3,7,14和28d组,用钌红行肺组织标本染色,观察PS的改变与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T-Ⅱ)结构变化间的关系。结果 注药后各组均可见PS层丧失连续、均匀绒状结构,脱落入肺泡腔或聚集成块或散落于肺泡腔内,以3d组较为明显。钌红阳性表面层的厚度与对照组比较,3d组较厚(P<0.01),且染色深,7及14d组无明显差别,28d组较淡薄(P<0.01)。相应的3及7d组可见AT-Ⅱ变性坏死,甚至崩解,以3d组较明显。各组均可见AT-Ⅱ增生,以7d组较明显。板层小体3d组数量减少,并呈空泡状。7d组开始增多,以14及28d组较为明显。14d组可见有AT-Ⅱ转化为AT-I,并逐渐伸展、粘附子裸露基底膜。结论 钌红染色法可敏感显示BLM损伤AT-Ⅱ后PS的形态特征而直接反映AT-Ⅱ增殖活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杜青  雷其洪  吴玲 《贵阳医学院学报》2003,28(3):205-207,210
目的:观察体外膜肺(ECMO)早期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TⅡ)及肺表面活性物质(PS)系统超微结构改变,探讨ECMO过程中ATⅡ功能变化,不断改良ECMO技术。方法: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体外膜肺犬ATⅡ及PS系统超微结构。结果:ECMO组均可见PS层丧失连续、均匀绒状结构,脱落人肺泡腔或聚集成块现象或散落于肺泡腔内;可见ATⅡ板层小体减少、空泡形成,核变性、崩解;基底膜水肿、裸露,甚至断裂,炎性细胞渗出到肺泡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提示现有的ECMO治疗6h可引起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系统超微结构的改变。结论:现有的ECMO技术还有待改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氨溴索(ambroxol,AT)对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大鼠急性肺损伤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PMN)凋亡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108只大鼠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组)、AT对照组(AT组)、急性肺损伤组(PQ组)和急性肺损伤+AT干预组(PQ+AT组).取肺组织HE染色来评价肺组织损伤情况;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水平;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PMN的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p65表达; Western Blot分析定量检测PMN中胞浆蛋白IκBα的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PMN凋亡率.结果 C组和AT组大鼠的肺组织结构基本完整;PQ组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增多;肺组织损伤程度加重.PQ+AT组肺组织损伤程度较轻.PQ组血清IL-8水平较C组显著增加(P<0.01),PQ+AT组较PQ组降低,较C、AT组高(P<0.01).PQ中毒能够引起BALF中PMN的NF-κB亚基p65核易位和PMN胞浆蛋白IκBα的降解,AT对此具有抑制作用.PQ组3d时PMN的凋亡率最低,PQ+AT组相应时间点与PQ组相应时间点相比凋亡率均增加(P<0.05).结论 PQ中毒导致了大鼠急性肺损伤,经AT治疗后,使延缓的PMN凋亡恢复正常,从而有效地减轻了PQ中毒所致的大鼠急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5.
罗红霉素对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晓斌  李志超  贾斌  赵澎涛 《医学争鸣》2002,23(13):1181-1183
目的 探讨罗红霉素对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 .方法 使用内毒素 (L PS,2 mg·kg- 1 ,ip)建立 SD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 ,随机分为 3组 :1正常对照组 (NC) ,经胃灌入生理盐水 10 m L· kg- 1 ;2 L PS组 ,静脉注射 L PS后 ,10m L· kg- 1生理盐水灌胃 ;3罗红霉素 (roxithromycin,Rox)治疗组 (Rx) ,静脉注射 L PS后 ,经胃灌入罗红霉素 2 0 mg·kg- 1 .测定各组动脉血氧分压 (Pa O2 )、p H、二氧化碳分压(Pa CO2 )、肺系数、肺水含量、肺通透性指数 ,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的 TNF-α,IL - 10浓度 .结果 注射 L PS4 h后 ,治疗组与内毒素组相比 ,Pa O2 ,p H升高 ,Pa CO2 降低 ,肺系数 (0 .5 8± 0 .0 3vs 0 .6 7± 0 .0 4 ,P<0 .0 5 )、肺水含量 (78.76± 2 .13vs 82 .81± 3.87,P<0 .0 5 )、肺通透性指数 (6 .2 5±0 .74 vs12 .4 7± 0 .89,P<0 .0 5 )均有明显下降 .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的 TNF- α下降 ,IL- 10升高 ,病理学观察 Rx组肺组织病变减轻 .结论 罗红霉素能改善大鼠急性肺损伤时气体交换能力 ,调节肺部细胞因子 ,对内毒素诱导的急性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高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中细胞因子IL-8和IL-10的变化,探讨其在高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吸入>95%氧气建立高氧肺损伤大鼠模型,于给氧后6 h,1、3、6、10、14 d留取肺组织标本,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并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肺组织匀浆IL-8和IL-10的含量。结果:随给氧时间延长高氧组肺泡腔内出现炎性细胞浸润、肺泡腔增大、肺泡间隔较薄、肺泡数量减少。与空气组比较,高氧组肺组织匀浆中IL-8含量很快升高,在3 d时达到高峰,这种差异持续至生后14 d,高氧组IL-10含量的升高在给氧后6 h时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1 d时仍有差异,约3d即恢复正常。结论:高氧肺损伤时炎症因子IL-8参与炎症反应迅速而持久,而抗炎因子IL-10持续时间短暂。  相似文献   

7.
哮喘发作期大鼠体内肺表面活性物质功能及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哮喘大鼠BALF中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功能和各磷脂组分含量的变化.方法设立正常对照组和哮喘模型组,建立大鼠哮喘模型,检测BALF中表面张力、磷脂酰胆碱、磷脂酰肌醇和磷脂酰丝氨酸的含量.结果两组中的表面张力(Nn/m)、磷脂酰胆碱(g/L)、磷脂酰肌醇(g/L)和磷脂酰丝氨酸(g/L)的测定结果分别为,正常对照组60.508±1.327,7.437±0.736,0.382±0.032,0.262±0.041,65.151±1.791,6.184±0.465,0.377±0.045和0.255±0.039.哮喘模型组BALF中表面张力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磷脂酰胆碱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者呈负相关,磷脂酰肌醇和磷脂酰丝氨酸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哮喘发作期大鼠体内存在PS功能和磷脂含量的异常.  相似文献   

8.
热毒宁注射液对兔急性肺损伤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中药热毒宁(RDN)对于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ALI)兔的肺局部致炎因子及表面活性物质(主要成分为磷脂酰胆碱,PC)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3组健康兔,静脉注射内毒素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应用RDN预处理后,不同时间点检测外周血液IL-8、IL-10、TNF-α的含量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内的PC和磷脂酰乙醇胺(PE)的含量,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及BALF内的多核粒细胞(PMN)凋亡、坏死细胞比例及呼吸爆发功能.结果 内毒素诱导的ALI兔血和BALF中的致炎因子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肺通透指数升高,PC下降,PE增加(均P<0.05).BALF中PMN成活比例增加,凋亡延迟,呼吸爆发明显增强.而RDN的使用均可抑制上述各变化(P<0.05),并明显改善肺病理表现.结论 RDN的预处理可防治内毒素诱导的兔ALI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羊膜腔内注射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胎膜早破宫内感染之胎兔肺组织超微结构及表面活性蛋白A(surfactant protein A,SP-A)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胎膜早破宫内感染动物模型,在孕24,26 d给子宫内注射大肠杆菌,分为细菌组和羊膜腔内注射PS组,干预后19.5 h利用电镜观察肺超微结构变化.并分别用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blot(WB)法检测胎肺组织内SP-A表达,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结果 正常胎兔24、26 d处于胎肺发育囊泡期,肺上皮细胞结构完整,可见典型Ⅰ型、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细菌组和PS组胎兔肺泡内、支气管管腔内、胞质内均可见到杆菌菌体、浸润的炎症细胞;与对照组相比,细菌组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数量减少,板层体呈空泡化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凋亡;PS组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数量、板层小体数量较细菌组和对照组明显增多,且呈不同形式出现,细胞发生凋亡少.细菌组SP-A免疫组化及蛋白表达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S组SP-A表达升高,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宫内感染后肺泡超微结构发生改变,SP-A表达下降;而在感染条件下羊膜腔内注射PS可改善肺泡超微结构的变化,并上调SP-A表达,对肺成熟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钙拮抗剂维拉帕米 (verapamil)对博莱霉素所致大鼠肺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 4 8只 SD大鼠一次性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 A5(5 mg· kg- 1 )制备肺损伤模型 ,次日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实验组 ,d2开始 ,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 ,实验组给予维拉帕米灌胃给药。测定分析各组给药后 d7、d14、d2 8肺组织羟脯氨酸 (HP)、脂质过氧化物 (L PO)含量以及组织病理学变化 ,并与空白对照组 (n=15 )比较。结果 实验组各期肺组织 L PO及 HP含量均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 (P<0 .0 5 ,P<0 .0 1) ,组织病理学显示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均明显减轻。结论 钙拮抗剂维拉帕米对博莱霉素所致大鼠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及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P)在内毒素(LPS)性急性肺损伤(ALI)中的变化趋势.方法: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S组)和肺损伤组(ALI组),ALI组采用LPS诱导建立ALI模型.用定磷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动态监测了NS组和ALI组第1、3、5、7h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总磷脂(TPL)和磷脂各组分,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肺组织SP-A、SP-BmRNA的表达情况,此外对肺损伤的病理学改变也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与NS组比较,ALI组有明显水肿、出血和炎症.BALF中TPL在1、3、5、7h明显低于NS组(P<0.05),卵磷酯胆碱(PC)在3、5、7h明显低于NS组(P<0.05);而溶血卵磷脂(LPC)在1、3、5、7h明显高NS组(P<0.05).肺组织SP-A、SP-BmRNA表达在3、5、7h明显低于NS组(P<0.05).结论:ALI存在PS的代谢改变,以及SP-A、SP-BmRNA的表达降低,PS含量的降低和组分的改变是导致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单纯烟雾暴露所致肺气肿小鼠模型建立及病理学、气道炎症及肺功能评价,并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ronchoalveolar lavage,BAL)技术的改进.方法 2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及烟雾暴露组,烟雾暴露90 d并观察30 d后行小鼠肺功能检查、应用改进方法留取BALF行细胞计数及行肺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烟雾暴露组小鼠气道阻力(Raw)较正常对照组增高,动态肺顺应性(Cdyn)降低;BALF中细胞总数高于正常对照组,巨噬细胞数(AM)、中性粒细胞数(N)、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N%)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病理学观察示烟雾暴露组肺泡腔扩大、部分肺泡间隔断裂、肺泡腔融合、肺气肿形成,气道上皮排列紊乱、部分气道上皮增生、周围炎症细胞浸润并伴有平滑肌增生;形态学计量分析示烟雾暴露组平均内衬间隔(MLI)及肺泡破坏指数(DI)较正常对照组增加.应用改进技术行BAL成功率100%,回收率高达90%.结论 单纯烟雾暴露可以成功建立小鼠肺气肿模型且稳定可靠,与人类慢性阻塞性肺病相似性好,经BAL技术改进后该模型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13.
使用不同剂量(2、4、6 mg/kg)的N-亚硝基-N-氨基甲酸乙酯(NMU)诱发大鼠急性肺损伤。分析了在急性肺损伤情况下大鼠肺成份、即肺泡游离细胞成份、细胞外肺表面活性物质成份,层状体和微粒体成份的磷脂特性及其变化。以6mg/kg给大鼠皮下注射NMU后第2天,肺泡空间成份的磷脂含量明显减少,细胞内成份没有变化,而在4mg/kg的剂量下未见到类似的结果,甚至在2mg/kg时磷脂的含量稍有增加。肺各成份中磷脂酰胆碱没有受到NMU的影响,但磷脂酰肌醇和鞘磷脂增多,磷脂酰甘油减少,即PG/PI的比率明显降低,PC/SM的比率也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测定油酸造成急性肺损伤(ALI)初期损伤程度及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TⅡ)上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量以评估病理状态下ATⅡ细胞水通道水转运能力的状况.方法 血气分析、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用重力法测定血管外肺水(EVLW)含量检测早期肺损伤的程度;急性分离纯化大鼠油酸ALI模型的ATⅡ细胞,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形态病理变化:免疫组化了解肺组织AQP-4的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QP-4的m-RNA表达的情况.结果 血气分析、光镜下肺损伤评分及EVLW油酸组严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显微镜下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数量较对照组无明显减少,但电镜下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板层小体排空,线粒体损伤等改变;肺组织免疫组化观察到AQP-4明显表达增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QP-4的m-RNA表达增多,AQP-4由胞浆向胞膜转运,胞膜的表达增多(P<0.05).结论 在肺损伤初期就有了肺损伤水肿的病理生理的改变,AQP-4在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上m-RNA及细胞膜的表达上调.很大程度调节肺泡腔及肺泡上皮细胞的水转运,在钠通道功能下降的情况下发挥了重要的代偿作用.  相似文献   

15.
Li HB  Zhang Y  Gao BB  Fu HQ  Deng JH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5):1767-1769
目的 探讨在行单肺通气麻醉时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患者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 2007年10月至2009年6月浙江舟山市人民医院24例行肺大泡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经纤维支气管镜灌洗肺泡(BAL),检测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肺灌洗液(BALF)中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组分,以饱和磷脂/总磷脂和饱和磷脂/总蛋白比值作为判断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活性水平的指标.结果 胸部手术时肺表面活性物质明显降低,PEEP可阻止其降低,但伴心排量下降.结论 呼气末正压呼吸可维持肺表面活性物质水平,保护肺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6%羟乙基淀粉(HES)持续静脉输注后对内毒素(LPS)感染大鼠急性肺损伤(Au)的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成5组(n=10),A1-A3组、B组及C组(空白对照组),A1-A3组和B组右侧股静脉注入LPS(5mg/kg),1分钟后分别从右侧颈内静脉持续输注HES 3.75、7.5、15ml/ks和NS 7.5ml/kg;致伤4小时后观察肺组织大体标本和光镜、电镜下的病理学变化.结果 C组肺组织形态大小正常,呈粉红色,无充血、出血、肿胀;光镜下肺组织结构清晰,无明显病理改变;电镜下气血屏障连续完整,血管内皮细胞形态正常,毛细血管基底膜完整均匀.B组肺表面湿润,肺组织弥漫性充血肿胀,体积明显增大,呈暗红色;光镜下肺组织毛细血管明显扩张、充血,肺泡腔中可见渗出液、红细胞(RBC),游出的多形核粒细胞(PMN),部分肺泡腔萎陷不张;电镜下肺组织超微结构明显受损,气血屏障结构模糊,血管内皮基底膜断裂,增厚不均匀.A1-A3组病理学损伤不如B组明显,尤其是A2组肺损伤程度最轻.结论 不同剂量6%HES对LPS感染大鼠急性肺损伤均有保护,以HES 7.5ml/kg的效应最佳.  相似文献   

17.
肺炎病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PS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肺炎病儿肺泡灌洗液中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的变化,探讨PS在肺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肺炎病儿20例(肺炎组)和非肺炎病儿20例(对照组),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肺泡灌洗,收集肺泡灌洗液,分别采用Bartlett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总磷脂(TPL)、Mason法检测饱和磷脂酰胆碱(Sat-PC)、焦酚红染色法(Pyrogallol)检测总蛋白(TP).以Sat-PC/TPL和Sat-PC/TP比值作为判断PS活性水平的指标.结果 肺炎组Sat-PC虽然较低,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2,P>0.05);肺炎组Sat-PC/TPL和Sat-PC/T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5.383、3.938,P<0.001).结论 肺炎病儿肺泡灌洗液中PS降低,可能是导致肺炎反复或迁延不愈的重要原因之一,PS替代疗法是肺炎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采用血管灌注固定与组织块固定相结合的方法观察哮喘豚鼠肺泡衬里层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显示:(1)表面活性膜内出现异常PS超微结构;(2)下相中出现某些PS结构;(3)肺泡腔内巨噬细胞易见,其胞饮小体内可见残存的PS结构;(4)单位肺泡区内表面活性较大的PS结构个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提示哮喘时存在PS超微结构异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放射性肺损伤小鼠模型和有效的定量评价方法.方法 雌性昆明种小鼠72只,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18只)、照射组(54只).全肺单次照射20 Gy,于照射后1、3 d和1、2、4、8周取照射组及相同鼠龄对照组小鼠肺组织和静脉血,分别用HE、Masson染色,在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改变和胶原纤维沉积情况,用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照射组小鼠肺组织早期以渗出为主,表现为肺间质及肺毛细血管充血、水肿,照射后期以肺泡间隔及部分肺泡腔内可见纤维素样渗出物为特征.同时,ELISA法显示照射后7 d血清TGF-β1含量[(18.46±1.678)ng/mL]明显增高,与对照组[(9.61±2.027)n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病理形态学和血清学指标证实成功地建立了放射性肺损伤小鼠模型,该模型较好地模拟了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王立  张裕祥  杜萍  康迪 《广西医学》2015,37(3):302-304
目的 观察不同肺表面活性物质( PS)对兔胸部撞击肺损伤后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方法 选取新西兰大白兔52只,撞击物以自由落体的方式垂直撞击其右侧胸部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17只、羊PS组17只和牛PS组18 只,分别以生理盐水、羊、牛肺表面活性物质行支气管肺泡灌洗,然后处死动物取肺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和肺组织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含量. 结果 羊PS组及牛PS组的肺泡灌洗液和肺组织匀浆中的 TNF-α、IL-1、IL-6 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 <0.05),而羊 PS 组与牛 PS组的TNF-α、IL-1、IL-6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羊、牛肺表面活性物质均能有效减少兔急性肺损伤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含量,对急性肺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