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血管瘤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良性血管肿瘤,大部分可以自行消退,其经历增生期、退化期和退化完成期,关于血管瘤增生及其退化机制的研究目前并不十分明确,本文综合叙述了有关血管瘤发生发展和退化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能为血管瘤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2.
王胜  王胜春  李琳  李真真 《重庆医学》2018,(9):1218-1220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7(EGFL-7)介导的促血管生成作用在婴幼儿血管瘤中的作用及干预措施.方法 收集该院2013年2月至2016年3月婴幼儿血管瘤的50例石蜡组织标本,按照病理期的不同分为增生期组、消退期组、消退完成期组.采用自身对照设计,选取5例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对组织标本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以上病理标本中EGFL-7的生成情况.选取同期收治的30例增生期血管瘤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普萘洛尔干预治疗,检测该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尿液中EGFL-7表达的变化.结果 增生期血管瘤组织切片管腔不明显,血管结构紊乱,细胞核大,染色深,内皮细胞排列紊乱.EGFL-7在增生期与消退期组的表达高于消退完成期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L-7在消退完成期组与对照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瘤的患儿经普萘洛尔干预后血清、尿液中的EGFL-7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普萘洛尔干预后EGFL-7水平显著下降,这可能成为血管瘤干预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PTEN和磷酸化Akt在婴幼儿血管瘤不同时期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的表达相关性,探讨其在婴幼儿血管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婴幼儿血管瘤增生期、消退期,血管畸形及正常皮肤中的PTEN和磷酸化Akt蛋白表达情况,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量其平均光密度 结果 PTEN在增生期血管瘤内皮细胞的表达低于消退期、血管畸形及正常皮肤(P<0.01);磷酸化Akt在增生期血管瘤内皮细胞的表达高于消退期、血管畸形及正常皮肤(P<0.05);消退期血管瘤、血管畸形与正常皮肤间PTEN、磷酸化Akt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EN与磷酸化Akt在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7192,P<0.05)。 结论 PTEN与磷酸化Akt可能在婴幼儿血管瘤增生过程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国林 《当代医学》2010,16(1):27-29
血管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5%~10%左右,好发于头面部。血管瘤发病率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女多于男,比例约为3:1。在早产儿中,低出生体重是血管瘤发病的危险因素,体重每减少500g,患血管瘤的风险可增加40%[1]。婴幼儿血管瘤具有独特的生命周期,基本分为两个阶段,包括增殖期和退化期。出生后2周到4周被患儿家长发现,4周~1年内快速生长,1年后开始消退,80%患者在7~12岁左右就基本或完全消退。目前,血管瘤的增殖及退化演变机制仍不完全清楚。近年来,研究表明,许多因子参与了血管瘤增殖及退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小儿血管瘤细胞周期分析及凋亡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婴幼儿血管瘤增生和自行消退的机制.方法收集未经任何治疗的婴幼儿血管瘤手术切除标本37份(增生组24份和消退组13份).先制备单细胞悬液,运用流式细胞术对血管瘤细胞进行细胞周期参数分析,获取S、G2/M和G0/G1各期细胞比例数S%、G2/M%和G0/G1%,得到细胞增殖指数(PI),了解细胞增殖情况.测定血管瘤细胞凋亡情况,得细胞凋亡比例数(AV %).结果增生组和退化组的PI分别是13.49±2.08、7.85±1.78,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增生期的PI明显高于退化期.增生组和退化组的S%分别是5.99±1.85、1.92±0.65;G2/M%分别是7.46±1.82、5.94±1.63,在细胞周期中,增生组处于S期的细胞多于退化组(P<0.01),而处于G2/M的细胞数增生组多于退化组,但不如S期显著(P<0.05).增生组和退化组的AV %分别是9.84±3.05、16.18±4.89,退化组明显高于增生组(P<0.05).结论细胞增殖、凋亡的失衡是婴幼儿血管瘤增生、消退的机制之一,凋亡在血管瘤的消退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增生期血管瘤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的影响.方法 选取72例增生期血管瘤患儿为增生期血管瘤组(增生组),消退期血管瘤患儿60例作为消退期血管瘤组(消退组),选取40例同期健康体检的婴幼儿作为正常对照组.增生组给予普萘洛尔0.5~2.0 mg·kg...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激光治疗对婴幼儿皮肤血管瘤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美容门诊接受激光治疗的腹部表浅血管瘤患者109例,其中增生期患者74例,消退期患者20例,消退完成期患者15例;对照组10例为在我院小儿外科接受治疗的非血管瘤患者.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血浆中VEGF及bFGF浓度,并对其中23例增生期血管瘤患者激光治疗前后血浆中VEGF及bFGF浓度的变化进行动态观察.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增生期血管瘤患者血浆VEGF浓度明显高于消退期、消退完成期患者及对照组(P<0.01);增生期患者血浆bFGF浓度明显高于消退期、消退完成期患者及对照组(P<0.01);血管瘤患者激光治疗后血浆中VEGF及bFGF浓度较激光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婴幼儿皮肤血管瘤激光治疗后,血浆中VEGF及bFGF的浓度下降;VEGF及bFGF有望成为评判婴幼儿皮肤血管瘤激光治疗效果的客观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血管生成素受体Tie2在血管瘤组织的表达及其甲基化状态的测定,初步探讨其与婴幼儿血管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60例血管瘤患儿手术切除的血管瘤标本(其中增生期和消退期标本各30例)及30例正常皮肤组织(包茎患儿包皮环切术切除的包皮组织)。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fic PCR,MSP)测定Tie2基因甲基化状态;应用q 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Tie2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30例增生期血管瘤组织、30例消退期血管瘤组织及30例对照组织中Tie2基因启动子区Cp G岛发生甲基化的例数分别为25、14、0例。3组Tie2基因甲基化发生率分别为84.70%、46.64%、0。增生期血管瘤组织甲基化发生率显著高于消退期血管瘤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消退期血管瘤组织甲基化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增生期和消退期瘤体中Tie2 m RNA和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包皮组织(P<0.05),其表达在增生期和消退期瘤体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婴幼儿血管瘤中存在Tie2基因异常甲基化,且其表达升高,可能参与了血管瘤的发生与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婴幼儿皮肤血管瘤不同病理时期血管瘤组织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caspase-3)和内皮抑素的表达,了解血管瘤的生物学特性,探讨血管瘤的增生及消退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亲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检测43例手术切除的婴幼儿皮肤血管瘤标本及6例正常皮肤组织标本中caspase-3和内皮抑素的表达情况,同时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嘧啶核苷三磷酸生物素缺口末端标记法测定同一标本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消退期血管瘤中caspase-3和内皮抑素阳性表达以及凋亡指数均高于增生期(P〈0.05),增生期二者的阳性表达均高于正常皮肤组织表达(P〈0.05)。caspase-3与内皮抑素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753,P〈0.01)。结论caspase-3和内皮抑素可能通过促进和诱导内皮细胞的凋亡使血管瘤由增生期进入消退期,内皮抑素可增加caspase-3的活性,caspase-3和内皮抑素在血管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协同作用,有利于血管瘤的自然消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寻找一种简单、易行的客观指标,诊断婴幼儿血管瘤及其类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用免疫酶标技术检测25例增生期血管瘤、14例消退期血管瘤、12例应用激素治疗后血管瘤、9例血管畸形及12例对照组患儿外周血清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浓度.结果 25例增生期血管瘤患儿外周血清中bFGF浓度明显高于应用激素治疗后血管瘤、消退期血管瘤、血管畸形及对照组;消退期血管瘤和应用激素治疗后血管瘤患儿血清中bFGF浓度略高于血管畸形及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外周血中bFGF浓度可做为诊断婴幼儿血管瘤及其分期的重要指标,并为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13.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研究方法LiPA(Line Probe Assay)分析VacA等位基因的表达,了解幽门螺旋杆菌致病机理的理解。方法从三个不同城市87位进行胃镜检查患者的胃粘膜中培养出幽门螺旋杆菌,提取DNA,用LiPA方法分析VacA等位基因。结果(1)87位患者以sic(88.5%)和m2a(63.2%)分布为主,未发现s1b和s2;(2)混合菌株感染率为41.4%,远远高于西方国家,其中上海的混合感染率最高(62.5%),与北京(41.0%)和南宁(20.8%)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3)北京、海、南京三个不同城市s1、m等位基因亚型分布率存在差异;(4)溃疡病和非溃疡病患者m1和m2的分布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我国幽门螺旋杆菌多重菌株感染率较高,不同的m基因型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无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总结该院1999年-2001年间收治的十二指肠损伤7例临床经验。结果:合并其他腹部脏器损伤86%(6/7),单纯十二指肠损伤14%(1/7)。损伤部位以十二指肠降部为多占71%(5/7),水平部和球部各占14%(1/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8%(2/7)、病死率14%(1/7)。结论:掌握十二指肠损伤的特点,早诊断、早手术、术中认真探查,掌握好检查指征,选择合理恰当术式,加强术后管理,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显微手外科技术在各基层医院已得到广泛开展,所收治的此类患者在逐年增加.随机统计了近两年我院20份34指的病例,通过观察认为手术的成功与否不但取决于损伤的局部条件、术中的操作和术后的治疗,同时与术前、术后的护理也密不可分.对离断指及伤口的妥善处理,积极的术前准备和术后的精心护理,特别是术后对血运的密切观察,同时通过术前术后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对该疾病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认识了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从而使功能达到最大限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18.
19.
重度妊高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等症状 ,严重可以导致母婴死亡。对妊娠足月的重度妊高征 ,可以根据其临产与否及宫颈条件 ,立即决定其为阴道分娩或是剖宫产术。对于妊娠晚期的重度妊高征 ,因其胎龄不足月 ,胎儿生长发育及胎肺成熟度情况需通过一定时间的治疗 ,根据其病情变化来决定其治疗方案或终止妊娠的时机[1,2 ]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阶段的治疗进行监测 ,防止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现将 2 0 0 0年至今我院收治妊娠晚期重度妊高征 30例的监测结果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孕 31~ 36周重度妊高征 30例 ,其中 …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