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目的 考察3~5岁幼儿心理韧性的发展特点并探讨气质、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心理韧性之间的关系,检验父母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 方法 选取杭州市570名幼儿为被试对象,由幼儿教师完成Devereux幼儿心理韧性量表评定,由幼儿父母完成气质问卷和教养方式问卷的评定。采用AMOS 17.0对幼儿气质、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韧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并采用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方法对模型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 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432份,回收率为75.79%。5岁幼儿心理韧性的主动性和自我调节两个维度高于3岁和4岁幼儿(均P<0.01),依恋/关系维度高于4岁幼儿(P<0.01);女生的主动性和自我调节维度高于男生(P<0.05或P<0.01)。气质的负性情绪维度与心理韧性三个维度均呈负相关(均P<0.05),而努力控制维度和权威型教养方式则与心理韧性三个维度均呈正相关(均P<0.05)。负性情绪和努力控制均部分通过权威型教养方式预测幼儿心理韧性(中介效应分别为 -0.0143和0.0363)。 结论 3~5岁幼儿心理韧性存在年龄、性别差异,且父母教养方式在气质与心理韧性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先天性膈疝(CDH)患儿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 方法 纳入2012年6月至2018年9月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收治的CDH患儿共126例,描述性分析合并畸形情况。接受手术治疗的120例CDH患儿分为存活组(100例)和死亡组(20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并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计量资料进行ROC曲线分析。 结果 126例患儿中,合并先天缺陷55例(43.7%),其中多发畸形20例(15.9%)。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延期手术为保护性因素 (P<0.05);胎膜早破、术后肺不张、术后上机时间长及术后氧合指数高为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临界值为5.74时,术后氧合指数预测患儿死亡的敏感度为81.0%,特异度为75.0%,曲线下面积为0.841(P<0.01)。 结论 CDH患儿常并发畸形,胎膜早破、术后肺不张、术后上机时间、术后氧合指数大于5.74是CDH患儿术后死亡的高危因素,通过延期手术获得术前稳定的内环境,可以有效降低CDH患儿术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肾母细胞瘤1(WT1)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探讨WT1表达及其在核仁磷酸蛋白1(NPM1)或Fms样酪氨酸激酶3内部串联重复(FLT3-ITD)不同突变状态下与AML患者疗效和生存的相关性,评估其对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以167例初发AML患者(除外M3亚型)为研究对象,根据初诊时WT1表达水平分为WT1高表达组和WT1低表达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患者生存分析以明确WT1表达水平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特别是在NPM1FLT3-ITD不同突变状态AML患者中的预后评估价值。 结果 WT1高表达组126例患者中治疗有效83例(65.9%),低表达组41例患者中治疗有效39例(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T1高表达组2年总存活率低于WT1低表达组(46.1%和75.2%,P<0.05),2年无病存活率也低于WT1低表达组(43.5%和68.5%,P<0.05)。诱导化疗前后WT1表达量下降≥1 log患者总反应率和2年总存活率优于下降<1 log患者(均P<0.05),但两者2年无病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PM1野生型患者中,WT1高表达组总反应率、2年总存活率较WT1低表达组低(均P<0.05);FLT3-ITD野生型患者中,WT1高表达组总反应率、2年总存活率和2年无病存活率均较WT1低表达组低(均P<0.05);而NPM1FLT3-ITD突变患者中,不同WT1表达水平组疗效及生存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初发AML患者中WT1基因过表达提示预后不良;诱导治疗后WT1表达量下降≥1 log的患者预后优于下降<1 log的患者;初诊WT1基因表达水平可以作为NPM1FLT3-ITD野生型AML患者的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人源骨骼肌电压门控钠通道hNav1.4 I1363T突变体导致患者出现先天性副肌强直症状的机制。 方法 利用氨基酸序列比对,检测hNav1.4 I1363位点的保守性;将hNav1.4蛋白的羧基端融合荧光蛋白mCherry,利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hNav1.4野生型与I1363T突变体蛋白的表达量与分布情况;通过全细胞电生理技术记录野生型与I1363T突变体的稳态激活及快失活参数,并进一步分析野生型与I1363T突变体的窗电流。 结果 hNav1.4 I1363位点在各类钠通道中高度保守。野生型与I1363T突变体均能正常上膜,且表达量无明显差异。野生型与I1363T突变体的50%激活电压V0.5 分别为(-29.08±0.24)mV和(-28.79±0.21)mV,斜率因子k分别为5.06±0.21和4.73±0.18(均P>0.05);野生型与I1363T突变体的50%失活电压V0.5 分别为(-68.03±0.34)mV和(-59.01±0.26)mV,斜率因子k分别为4.55±0.21和5.24±0.23(均P<0.05),I1363T突变体的失活电压向去极化方向移动,且更为平缓。I1363T突变体形成的窗电流大于野生型的窗电流。 结论 I1363T突变会导致hNav1.4慢失活受损,增加肌肉细胞兴奋性,导致肌强直的发生;而增大的窗电流使得钠离子在细胞内缓慢聚集,最终导致细胞兴奋性下降,引发肌无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瞬时受体电位M8型(TRPM8)离子通道选择性滤器结构域的三维结构模型。 方法 在Rosetta计算结构生物学工具包中,使用基于运动回路闭合算法的从头计算,对TRPM8离子通道选择性滤器结构域进行多轮计算建模。 结果 经过9轮计算得到了能量最低且结构收敛的TRPM8通道选择性滤器结构域的三维结构模型,发现D918位点的侧链并不指向离子流过的孔区中心,而Q914、D920和T923位点的侧链指向孔区中心;糖基化位点N934位于孔区外侧,其侧链指向胞外水环境。 结论 构建了TRPM8通道选择性滤器结构域的三维结构模型,为理解该通道的离子选择性及相关机制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结构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摸索人源瞬时受体电位M2型通道(TRPM2)羧基端Nudix水解酶9(NUDT9)同源结构域(NUDT9-H)的蛋白提取和纯化方法。 方法 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诱导表达的Rosetta(DE3)大肠埃希菌菌株经超声破碎和离心后,将收集到的上清液与GST磁珠结合并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洗脱以抽提GST-NUDT9-H融合蛋白,浓缩离心后再经分子排阻色谱层析纯化,最后经凝血酶酶切并与GST磁珠结合即得NUDT9-H蛋白。 结果 含有0.5%的十二烷基-β-D-麦芽糖苷(DDM)裂解溶液体系和0.025%的DDM分子排阻层析色谱溶液体系能够提高GST-NUDT9-H融合蛋白的稳定性,再按每2 mg融合蛋白加入1 U凝血酶切割24 h,即获得高纯度NUDT9-H蛋白。 结论 NUDT9-H蛋白稳定性较差,提取和纯化体系中需添加DDM以稳定其构象从而提高目的蛋白的产量和纯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和探讨电针对宫内感染致脑损伤仔鼠脑白质神经髓鞘修复的影响和机制。方法连续两天对孕第17天的孕鼠腹腔注射脂多糖(LPS)[450μg/(kg.d)],制备先天性脑损伤仔鼠模型;对照组孕鼠腹腔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随机选取对照组仔鼠22只;随机选取LPS组仔鼠40只,随机分为非干预组22只和电针组18只,电针组电针组于第7天开始进行干预,分别于第14天、第28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仔鼠脑白质神经髓鞘,并应用体视学技术测量和计算出脑白质神经髓鞘厚度平均值。结果非干预组、电针组仔鼠脑白质神经髓鞘厚度平均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电针组仔鼠脑白质神经髓鞘厚度平均值高于非干预组(P﹤0.01)。结论电针干预可促进脑损伤仔鼠脑白质神经髓鞘修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核因子NF-E2相关因子(nuclear factor-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Nrf2)通路活化对胆红素脑病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方法   将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Nrf2激活剂特丁基对苯二酚(tert-Butylhydroquinone, TBHQ)组,每组20只。经小脑延髓池注射胆红素溶液,建立新生大鼠胆红素脑病模型,观察大鼠神经行为变化,并测定脑组织含水量;采用尼式(Nissl)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损伤;TUNEL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比色法检测海马组织Caspase-3活性;化学法检测海马组织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Nrf2和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l, HO-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小脑延髓池注射胆红素后模型组和TBHQ组幼鼠出现不同程度神经异常行为表现,而对照组幼鼠无明显神经异常行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幼鼠神经元损伤严重,脑组织含水量以及海马神经元凋亡水平、Caspase-3活性以及MDA含量升高(P<0.01),而SOD活性、GSH含量以及Nrf2 和HO-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TBHQ组幼鼠神经元损伤得到改善,脑组织含水量、海马神经元凋亡水平、Caspase-3活性以及MDA含量均降低(P<0.01),而SOD活性、GSH含量以及Nrf2 和HO-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   结论   Nrf2通路活化能改善胆红素脑病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抑制神经元凋亡和机体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肽化合物urantide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胸主动脉和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中Ⅳ型胶原(Col Ⅳ)表达的影响,阐明其防治AS的作用机制。方法:1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30)和AS模型组(n=150),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和腹腔注射维生素D3(VD3)的方法建立大鼠AS模型。150只AS模型鼠随机分为AS组、氟伐他汀(Flu)组和urantide组(3、7和14 d组)(n=30)。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胸主动脉壁内Col Ⅳ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和尿液中羟脯胺酸(HYP)水平。体外培养的VSMC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尾加压素(UⅡ)(10-8 mol·L-1)组、Flu组和urantide (10-10~10-6 mol·L-1)组,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VSMC培养上清中Col Ⅳ水平。结果:各组大鼠胸主动脉内膜下不规则斑块内Col Ⅳ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09,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S组大鼠主动脉中Col Ⅳ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urantide组Col Ⅳ阳性染色强度和范围较AS组均减少(P<0.01)。各组大鼠血清和尿液中HY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38,P<0.01;F=26.72,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S组大鼠血清中HYP水平明显升高(P<0.01),尿液中HYP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AS组比较,urantide组大鼠血清中HY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尿液中HYP水平明显升高(P<0.01),接近或优于Flu组水平。各组大鼠VSMC培养上清中Col Ⅳ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04,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UⅡ组大鼠VSMC培养上清中Col Ⅳ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UⅡ组比较,urantide组大鼠VSMC培养上清中Col Ⅳ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urantide可抑制AS大鼠胸主动脉和VSMC中Col Ⅳ的表达,缓解AS病变程度,为临床应用urantide治疗AS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北五味子多糖(SCP)对高脂饮食诱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的降血脂作用及其抗氧化活性,为五味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抽取1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灌胃给予双蒸水,给予普通饲料)和SCP组(灌胃给予50 mg·kg-1SCP,给予普通饲料),每组8只。其余16只大鼠以高脂饲料喂养4周,确定高脂血症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NAFLD组和NAFLD+SCP组(NAFLD+50 mg·kg-1SCP),给药12周后称大鼠体质量并计算肝指数;检测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酶学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TC和TG水平,TBA法检测大鼠血清和肝组织中丙二醛(MDA)水平,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微量酶法检测肝组织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HE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形态表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AFLD组大鼠肝指数明显增加(P < 0.01),血清中TC、TG、LDL-C、ALT和AST水平升高(P < 0.01),肝组织中TG和TC水平升高(P < 0.01),血清及肝组织中MDA水平升高(P < 0.01)、SOD活性降低(P < 0.01),肝组织中GSH水平降低(P < 0.01)。与NAFLD组比较,NAFLD+SCP组大鼠体质量及肝脂数明显降低(P < 0.05),血清中TC、TG及LDL-C水平以及肝组织中TC和TG水平降低(P < 0.01),血清及肝组织中MDA水平降低(P<0.01),SOD活性升高(P<0.01),肝组织中GSH水平升高(P<0.01)。HE染色检测,NAFLD组大鼠肝小叶结构紊乱,出现明显的肝细胞脂肪变性;NAFLD+SCP组大鼠肝小叶内肝细胞脂肪变性明显减轻。结论:SCP对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血脂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溃疡性结肠炎肠道微生态改变, 并观察双歧杆菌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收治的60例活动期溃疡性肠炎患者(A组)、60例缓解期溃疡性肠炎患者(B组)及6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比较3组新鲜粪便中菌群变化情况。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A组、B组分为A1亚组(30例)、A2亚组(30例)、B1亚组(30例)和B2亚组(30例)。给予A1亚组和B1亚组患者口服双歧杆菌活菌胶囊, 给予A2亚组和B2亚组患者口服柳氮磺吡啶。比较4组患者临床疗效、组织学疗效及肠道菌群改变情况。结果 A组和B组大肠杆菌属、肠球菌属菌群数均显著大于对照组, 拟杆菌属、梭菌属、乳酸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菌群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B组比较, A组大肠杆菌属菌群数显著增加, 拟杆菌属、梭菌属、乳酸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菌群数显著减少(P<0.05)。A1组临床总有效率和组织学总有效率分别显著高于A2组, B1组临床总有效率和组织学总有效率分别显著高于B2组(P<0.05)。各组治疗后大肠杆菌属和肠球菌属菌群数显著低于治疗前, 但拟杆菌属、梭菌属、乳酸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菌群数显著高于治疗前;A1组和B1组患者治疗后大肠杆菌属和肠球菌属菌群数分别显著低于A2组和B2组, 拟杆菌属、梭菌属、乳酸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菌群数分别显著高于A2组和B2组(P<0.05)。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内条件致病菌增加, 有益菌减少。双歧杆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能够有效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重组人乙酰胆碱受体(H-AChR) γ亚单位免疫HLA-DQ8转基因小鼠眼肌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oEAMG)模型体外培养上清液中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探讨其与oEAMG免疫学发病机制的联系。方法 HLA-DQ8转基因小鼠用乳化于完全弗氏佐剂(CFA)的重组H-AChR γ亚单位,或E. Coli提取物,或纯CFA分别免疫,分别于第0天、第30天和第60天共免疫3次。第3次免疫后28 d,处死小鼠后取淋巴结和脾淋巴细胞体外培养,收集培养上清液,采用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L)-2、γ-干扰素(IFN-γ)、IL-6和IL-10水平。结果 H-AChR γ组小鼠淋巴结及脾淋巴细胞体外培养上清液中IL-2(F=42.835,P<0.001;F=38.030,P<0.001)和INF-γ水平(F=76.332,P<0.001;F=34.865,P<0.001)均明显高于E. coli组和CFA免疫组;IL-6(F=1.325,P=0.284;F=1.935,P=0.166)和IL-10水平(F=0.908,P=0.417;F=1.189,P=0.322)与E. coli 组和CF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h1细胞因子在重组H-AChR γ亚单位诱导HLA-DQ8转基因小鼠所建立oEAMG模型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而Th2细胞及其细胞因子作用尚不十分明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pressure,BiPAP)联合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ny surfactant,PS)—拔管给予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aus pos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技术(intubate-surfactant-extubate to CPAP,INSURE)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西安高新医院出生的78例呼吸窘迫综合新生儿的资料,统计BiPAP联合INSURE治疗失败率,对比2组治疗失败和成功患儿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BiPAP联合INSURE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失败率为28.21%;两组肺出血、重度窒息、宫内窘迫、宫内感染构成比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胎龄、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肺出血、重度窒息、宫内窘迫、胎龄<30周、出生体重<1.2 kg、宫内感染、PaCO2>55 mmHg均是影响BiPAP联合INSURE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38、2.081、2.328、2.008、2.030、2.059、2.340)。结论 肺出血、重度窒息、宫内窘迫、胎龄<30周、出生体重<1.2 kg、宫内感染、PaCO2>55 mmHg均是影响BiPAP联合INSURE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妇女血清辅酶Q10(CoQ10)水平与新生儿体质量的关联性,阐明CoQ10对新生儿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40例孕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孕妇血清CoQ10水平。根据新生儿体质量分为低体质量组、正常体质量组和巨大儿组,记录新生儿母亲血清CoQ10水平。根据产检妇女血清CoQ10第75百分位数分为CoQ10 ≥ 0.85μmol·L-1组和CoQ10<0.85μmol·L-1组,记录2组新生儿体质量。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孕妇血清CoQ10与新生儿体质量的相关性。结果:正常体质量组(0.91μmol·L-1±0.41μmol·L-1)和低体质量组(0.88μmol·L-1±0.38μmol·L-1)孕妇血清CoQ10水平高于巨大儿组(0.64μmol·-1±0.23μmol·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4,P<0.05;t=7.25,P<0.05);孕妇血清CoQ10水平与新生儿体质量呈负相关关系(r=-0.17,P=0.00)。CoQ10 ≥ 0.85μmol·L-1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3209.08g±320.15g)低于CoQ10<0.85μmol·L-1组(3823.81g±189.04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期、孕晚期CoQ10水平和平均孕期CoQ10水平是影响新生儿体质量的因素(P<0.05或P<0.01);孕早期、孕晚期CoQ10水平和平均孕期CoQ10水平是影响新生儿体质量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妊娠妇女血清CoQ10水平对其新生儿体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人文护理联合体位改变对疤痕子宫阴道分娩的影响。方法 随机把200例合并疤痕子宫孕妇在阴道试产中出现胎位异常的患者分为研究组120例和对照组80例,研究组实施人文护理联合体位改变,对照组实施体位改变。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来评估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精神因素变化;对比分析分娩中产程出血量、产程时间、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率、阴道分娩率、产钳助产率;对比分析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实施人文护理干预后,研究组分娩过程中人际关系敏化、焦虑、抑郁症状明显降低(P<0.05);阴道分娩率、Apgar评分明显增高(P<0.05),产程时间、产程出血量、产钳助产率显著降低(P<0.05);产褥病率、产后感染、产后出血明显降低(P<0.01)。结论 人文护理联合体位改变能显著降低疤痕子宫孕妇出现胎方位异常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阴道助产率,减少产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