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发作持续状态的抢救与护理。方法 通过对26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持续状态患者采用改善呼吸,及时使用平喘药,并加强对患者的临床护理、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等方法诊治。结果 哮喘患者无一例死亡。结论 行之有效的抢救护理措施是哮喘持续状态患者获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发作持续状态的抢救与护理。方法通过对26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持续状态患者采用改善呼吸,及时使用平喘药,并加强对患者的临床护理、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等方法诊治。结果哮喘患者无一例死亡。结论行之有效的抢救护理措施是哮喘持续状态患者获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急危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50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发作持续状态的抢救与护理。方法通过对50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持续状态患者采用改善呼吸,及时使用平喘药,并加强对患者的临床护理、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等方法诊治。结果哮喘患者无一例死亡。结论行之有效的抢救护理措施是哮喘持续状态患者获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方法通过对我院1997-2011年六月治疗支气管哮喘80例.结果明确哮喘的病例生理特征是气道炎症,了解哮喘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目前哮喘的治疗策略仍以缓解症状和护理为主.结论首先必须控制哮喘的发作和注重各方面的护理.  相似文献   

5.
对于支气管哮喘病人,在做好心理护理、一般护理的前提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出现哮喘持续状态应采取积一极的措施给予精心护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发作持续状态的治疗及护理知识宣教.方法通过28例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患者采用改善呼吸,及时使用止喘药,抑制气道炎症的适当治疗及对患者的临床护理、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等方法进行治疗.结果哮喘患者无一例死亡.结论做好支气管哮喘发作持续状态患者的护理工作,可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家庭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哮喘已成为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一种主要慢性疾病。据调查,我国哮喘的患病率儿童占3%,其中7~14岁年龄组支气管哮喘的患病率有显著增加,家庭成员因孩子哮喘发病致工作受影响的占95.4%。因此,指导家属做好家庭的预防和护理显得较为重要。我科通过对出院支气管哮喘患儿提供护理知识,并与家属交流经验,总结了30例哮喘患儿的家庭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联合自我护理行为干预对学龄期支气管哮喘儿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儿科学龄期支气管哮喘儿童11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57例,采用健康教育,观察组58例,在对照组患儿的基础上采用自我护理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儿自我护理行为干预能力评分、哮喘控制程度与哮喘发作程度的差异。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行为干预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与对照组(P0.05)。护理后,全部患儿哮喘完全控制率、哮喘部分控制与哮喘总体控制率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哮喘完全控制率、哮喘部分控制与哮喘总体控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与住院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联合自我护理行为干预在改善学龄期支气管哮喘儿童自我护理行为干预能力、哮喘控制程度与哮喘发作程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一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使用青霉素诱发危重度哮喘的案例,归纳支气管哮喘患者入院后的初步处置、发生危重度哮喘时的紧急抢救措施、情况稳定后的护理措施,包括病情观察、防止再发、气道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总结关于高敏状态患者使用抗生素经验教训并规范易被诱发疾病用药流程。  相似文献   

10.
马秀英  梁敏  王军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5):1948-1949
目的观察哮喘儿童的心理特征,通过心理护理缓解哮喘儿童的症状。方法 48例哮喘儿童针对不同年龄儿童心理特征分别给予心理护理。结果通过心理护理,不同年龄哮喘儿童的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缩短,随着护理对象年龄的增加,心理护理效果显著提高。结论心理护理对缓解不同年龄哮喘儿童的症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陈娟 《中外医疗》2013,(32):135-136
目的探讨研究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来该院进行儿科呼吸疾病治疗的60例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患儿提供舒适度护理、高热护理、病情护理以及饮食和心理健康护理。结果 60例患儿病情均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和护理,病情好转,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治愈后出院。结论儿科呼吸系统疾病,这是儿科中比较普遍的一种疾病,找准其发病机理,有效、针对性的进行预防和治疗,提高优质的护理措施,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冠心病患者围术期治疗效果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2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分为普通护理组30例和优质护理组60例。结果两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优质护理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普通护理组(x2=13.55、13.47、14.25,P〈0.05),优质护理组整体护理质量评分、护理人员行为评分、护理差错发生率均明显优于普通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0、6.44、13.67,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应用后可明显提高患者护理工作质量,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情况。方法分析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2012年9月~2013年4月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临床资料,依据护理干预措施不同进行分组,常规护理组60例和综合护理组60例。观察两组冠心病患者一般资料性别构成、年龄分布、平均病程、冠心病类型情况;观察两组冠心病患者护理前后健康调查表SF-36情况;观察两组冠心病患者护理前后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评分情况。结果两组冠心病患者一般资料性别构成、年龄分布、平均病程、冠心病类型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健康调查表sF一36、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组患者护理后健康调查简表SF一36、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评分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应用后可以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生命力护理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疾病管理能力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生命力护理,比较两组疾病管理能力评分、健康信念评分和自我效能感评分。结果:护理后,两组疾病知识、饮食干预、准确运动、用药干预等疾病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预防心血管疾病健康信念量表评分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生命力护理可提高冠心病患者疾病管理能力评分、健康信念评分和自我效能感评分,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5.
深圳市宝安区居民慢性病社区护理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莉  黄婷  陆丽  王军秀 《吉林医学》2011,(1):145-146
目的:调查深圳市宝安区社区居民的慢性病发病状况,分析社区慢性病患者的护理需求,为提高社区慢性病防治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共抽取深圳市宝安区6个社区的600户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居民的健康状况、慢性疾病发病状况、慢性病患者对社区护理的需求。结果:深圳市宝安区社区居民慢性病发病率为20.4%,主要慢性病有高血压病、骨及关节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对社区护理需求主要有健康教育、社区急救、常见疾病社区处理、心理护理,希望得到社区护理的患者有80.7%,但能主动选择社区护理服务的慢性病患者仅有25.7%。结论:深圳市宝安区慢性病发病率较高,社区居民有潜在的社区护理需求,社康中心应向居民主动提供社区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全科团队中社区护理人员配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在目前工作负荷下及满足人群实际需要的状况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团队服务模式中护理人员的配置。方法采用工作日记记录法,记录社区护士工作量。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社区居民对社区护理服务的实际需求状况。根据人员需要量的工作量指标法测算在目前工作负荷下及满足人群实际需要的状况下,社区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量。结果社区护士所提供的服务主要为疾病护理和健康促进,以疾病护理为主,占总时间的70.5%,健康促进占7.6%;按照社区护士目前的工作负荷,计算社区护士的配置量为20人,比目前实际配置多2人。社区居民对社区护理服务的需求主要为疾病护理和健康促进,以疾病护理为主。根据社区居民对社区护理服务的实际需求,测算社区护士的配置为18人,与目前实际配置人数相当。结论社区护理服务重疾病轻保健;在目前的工作负荷下,社区护士的配置量不足;按照目前社区居民对护理服务的实际需求,社区护士的配置较适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中医护理技术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干预,探究中医护理技术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况、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医护理组、一般护理组各75例,对一般护理组进行常规护理,中医护理组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干预。评价2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生活质量和身体功能状况,对比2组患者睡眠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护理后中医护理组HAMD、HAMA评分分别为(14.21±3.22)分、(13.24±3.16)分,一般护理组HAMD、HAMA评分分别为(18.62±3.67)分、(17.36±3.72)分,中医护理组HAMD、HAMA评分低于一般护理组(tHAMD=7.822,tHAMA=7.310;均P<0.001)。护理后中医护理组SF-36评分为(71.32±5.86)分,一般护理组为(66.78±5.55)分,中医护理组SF-36评分高于一般护理组(t=4.871,P<0.001)。中医护理组各项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一般护理组(均P<0.001)。中医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低于一般护理组14.67%的并发症发生率(χ2=5.042,P=0.025)。 结论 使用中医护理技术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明显舒缓患者负面情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睡眠质量,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湖州市中心医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儿科收治的80例手足口病并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措施不同进行分组,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40例和循证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联合循证护理措施)40例。观察两组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一般资料,如性别构成比例、年龄分布状态等情况,护理前后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水平、蛋白含量、葡萄糖含量、氯化物含量情况,及其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性别构成比例、年龄分布状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55,t=1.21,P〉0.05),两组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护理前脑脊液中自细胞计数水平、蛋白含量、葡萄糖含量和氯化物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4、0.29、0.15、0.04,P〉0.05),两组护理后脑脊液中氯化物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0,P〉0.05),循证护理组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护理后脑脊液中自细胞计数水平、蛋白含量、葡萄糖含量均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52、38.86、19.21,P〈0.05),循证护理组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家属满意度均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91,χ2=10.29、10.53,P〈0.05)。结论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帕金森病患者合并焦虑、抑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8月医院收治的帕金森病合并有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34例。常规护理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与饮食、生活等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组由经过培训的护士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内容包括情感关怀、个体化心理护理和各项能力的训练等。进行为期8周的疗效观察。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心理护理组的焦虑评分为8.9±1.0,抑郁评分为11.8±1.8,而常规治疗组焦虑评分为13.1±1.8,抑郁评分为14.9±1.9。通过比较,心理护理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均较常规护理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帕金森病积极治疗和基础护理的同时施以心理护理有助于帕金森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减轻和缓解,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增强对淀粉样变性理论的认识,学习本病的疾病观察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近3年某院血液科收治的12例系统性淀粉样变性患者病情及护理。结果制定了本病的护理常规,并组织全科护士参与专病护理查房。学习本病的相关理论知识特别是疾病观察与护理措施。结论学习到了本病的相关理论知识特别是疾病观察与护理措施,达到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