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85例乙型重症肝炎患者血清进行了丁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DVM)及肝功能检测。结果HDVM阳性率为29.41%,表明桂林地区乙型重症肝炎患者中HDV感染率较高;乙型重症肝炎HDV重叠感染后肝功能损害程度明显加重,重症肝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增高,提示HDV感染可导致乙型重症肝炎临床病情加重。同时发现乙型重症肝炎HDV重叠感染后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标志阳性率低。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呼和浩特地区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情况以及乙型肝炎病毒(HBV)与HDV感染的关系,我科对该地区354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态(HBVM)的患者进行丁型肝炎抗原(HDAg)检测,其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标本来源:阴性血清为1994-03-...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建立一种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检测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的方法,提高丁型肝炎的诊断水平。方法根据HDVRNA保守区(654~963位核苷酸)设计合成两对引物,采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nested”PCR)对35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检测。结果二次PCR扩增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一次PCR高。19例丁型肝炎抗原阳性者HDVRNA均为阳性,9例丁型肝炎抗体阳性者中有6例阳性,7例单纯HBsAg和HBeAg阳性者均未检出HDVRNA。结论这一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广泛用于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4.
黄凤照 《广东医学》1997,18(12):822-823
对431例各类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进行了丁型肝炎病毒(HDV)标志物的检测及分析,结果显示:乙型肝炎患者中丁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为4.6%(20/431)。20例丁型肝炎患者其血清标志物HD-Ag,抗-HD-IgM及抗-HD的检出率分别为60.0%,70.0%,及15.0%,乙肝与丁型肝炎病毒双重感染者其乙肝复制指标的检出率均显著低于单一乙肝感染者(P〈0.05)。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免疫反应在丁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免疫酶染色技术,观察比较了30例乙型肝炎病毒(HBV)合并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患者和30例单纯HBV感染者外周血及肝组织中的细胞免疫状态。结果发现HBV合并HDV感染者外周血CD8+T细胞和CD16+细胞数显著高于单纯HBV感染者,而与HDV感染后是否抑制HBV复制无关。在感染肝组织中,汇管区浸润细胞以CD4+T细胞为主,小叶内坏死区中以CD8+T细胞为主,与单纯HBV感染者比较,两者差异无显著性。表明T细胞所介导的免疫应答在HDV感染后所引起的肝细胞损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丁型肝炎病毒(HDV)是一种缺陷性病毒,它对人体的感染须依赖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或其它嗜肝病毒。为探讨乙肝病人感染HDV后的变化,作者检测了各临床型乙肝患者243例血清中HD-VAg,抗HDV,抗HDV-IgM及肝功能,并进行探讨。1 检测对象为我院传染科病人。其中急性乙型肝炎患者100例,慢性迁延性肝炎患者50例,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50例,慢性重症肝炎12例,肝炎后肝硬化15例,乙肝并发肝癌16例,合计243例。2 检测方法2.1 乙肝和丁肝病毒标志物检测用ELISA法,试剂分别购自上海实…  相似文献   

7.
探讨HBVe抗原抗体系统与丁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将667例乙肼表面抗原阳性患者分成e抗原阳性、抗-HBe阳性和两者均阴性等三级进行丁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检测和分析。结果667例乙肝患者HDV感染43例(6.4%),其中HBeAg阳性组为5.3%(11/206)。抗-HBe阳性组为10.9%(26/237),e抗原抗体 性组HDV为2.3%(6/225)。抗HBe性组HDV感染明显升高(P〈0.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丁型肝炎病毒的实验室诊断水平,建立一个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丁型肝炎病毒的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中HDV的核酸序列设计出巢式引物,采用逆转录巢式PCR方法对40例肝炎患者进行检测。结果:20例丁型肝炎病毒抗原阳性的HDVRNA均为阳性,10例丁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中HDVRNA阳性6例,10例单纯HBsAg、HBeAg和抗HBc阳性的均未检出HDVRNA。结论:巢式逆转录PCR可以作为丁型肝炎病毒临床检测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丁型肝炎病毒(HDV)在十堰地区感染情况,探讨HD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同时或重叠感染的相互关系和影响。方法:取各型乙肝病人、HBsAg携带者血清,用ELISA方法测定HDV和HBV标志物。结果:HDV标志物阳性率重症肝炎高达66.7%,HDV重叠感染主要分布在慢活肝,占50%。结论:HDV感染在十堰地区很常见,HDV和HBV重叠感染与临床慢性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我们用ELISA法检测了655例不同类型乙肝病人,295例无症状HBsSAg携带者和317例献血员血清丁型肝炎病毒抗原(HDAg)和丁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D)。结果表明,91例丁型肝炎病毒(HDV)标志物阳性病人中,以慢活肝占比数最大,无症状HBsAg携带者和献血员的感染率分别为5.4%和1.26%,证实乙型肝炎病毒(HBV)和HDV同时或重叠感染与肝炎慢性化有密切关系。应注意对无症状HBsAg携带者或献血员进行HDV标志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乙型肝炎病毒(HBV)型特异性引物PCR的基因分型方法,了解武汉地区HBV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98例HBV感染者,分成表面抗原携带者(ASC)、急性肝炎(AH)、慢性肝炎(CH)、重型肝炎(SH)、肝硬化(LC)和原发性肝癌(HCC)6组,用多对型特异性引物PCR方法检测HBV的基因型;并对4份血清HBVDNA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多对型特异性引物PCR法可简便、快速、准确地鉴定HBV基因型;298份HBVDNA阳性的血清标本中,B基因型197例(66.1%),BC混合型68例(22.8%),C基因型33例(11.1%);B基因型在ASC、AH、CH、SH和HCC组患者中均占绝对优势,分别为63.6%、71.9%、68.7%、89.5%和65.9%,C基因型在各组患者中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BC混合基因型在各组患者中的分布存在差异,更多见于肝硬化患者;各基因型在ALT水平、HBeAg阳性率及HBV DNA水平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多对型特异性引物PCR扩增法能快速准确地进行HBV基因分型检测,可用于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武汉地区HBV感染者中,优势基因型为B型,其次为BC混合型和c型,BC混合型更多见于肝硬化患者。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丁型肝炎病毒标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HDV重叠HBV感染对乙型肝炎患者病情和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HDV血清标志HDAg、抗HD、抗HDIgM和HBV血清标志HBsAg、抗HBs、HBeAg、抗HBc、抗HBclgM,PCR法检测HBVDNA。结果 316例乙型病毒性肝炎中60例重叠HDV感染,重叠感染率为18.98%;CH和FH组HDV感染率显著高于AH,FH组HDV复制指标阳性率显著高于CH及AH  相似文献   

13.
庞增  谢俊强 《河北医学》2006,12(9):874-87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感染戊型肝炎病毒(HEV)的临床特点及对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甲、乙、丙、丁或戊型肝炎病毒以及乙肝病毒e系统状态,PCR法检测HBV-DNA,同时检测肝功能(TB、ALT、AST、ALB、GLB、PT)。然后随机选择慢性乙肝重叠戊型肝炎与同期单纯慢性乙肝患者各50例分成重叠感染组和对照组,对两组进行临床比较分析。结果:重叠感染组与对照组中谷草转氨酶(AST)与球蛋白(GLB)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总胆红素(TB)、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HBeAg阳性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和(P<0.05)。重叠感染组重肝存活率为53%。结论:提示HBV与HEV重叠感染肝细胞损害加重,病情趋向重症化。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病毒可能比HBeAg阳性乙型肝炎病毒更易重叠感染戊型肝炎病毒。重叠后发生重肝存活率相对较高,预后并不一定差。  相似文献   

14.
用ELISA测定181例各型HBV感染者血请中HDV标志物,结果HDVM阳性57例,阳性率为31.49%。各型肝炎间HDV感染卒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依次为SH>LC>CAH>CPH>AH>ASC。用异羟基洋地黄毒试元标记的HBVDNA探针测定其中57例HBV/HDV及单纯HBV感染病人血清中HBvDNA及其含量,结果HBVDNA的检出率在HBV/HDV组(67.92%)明显低于单纯HBV感染组(84.62%)(P:0.0152),且前组中HBVDNA含量也明显低于后组(P<0.05)。以上结果提示:HDV感染多见于严重的及慢性肝脏疾病;在HBV/HDV感染的急性期,HBV复制受到抑制;而在重症型、慢性期和肝硬化时则未见这种抑制现象,说明在HBV/HDV感染的不同阶段可表现出不同的病毒复制现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临床分型与HBVDNA载量及肝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速率法对482例慢性乙型肝炎(CHB)进行血清HBVDNA定量和ALT、AST检测,根据其临床分型分为e--CHB、e+-CHB,分别观察其与HBVDNA载量、ALT、AST水平关系。结果 e--CHB与e+-CHB相比,前者年龄远大于后者(P<0.01),血清HBVDNA载量低于后者(P<0.01),血清ALT、AST水平高于后者(P<0.01)。e--CHB组随血清HBVDNA载量升高,其ALT、AST水平进行性升高(P<0.05),e+-CHB组血清ALT、AST水平与HBVDNA载量无关。结论 CHB不同临床分型在病毒学、生化学存在明显不同,对于e+-CHB患者HBeAg阳性是判断HBV复制的良好指标,其体内HBVDNA载量与肝脏炎症程度无关。e--CHB患者体内HBVDNA载量与肝内炎症程度相关,应重视对e--CHB患者的随访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乙肝病毒不同血清标志物ALT中与HBVDNA载量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渝  郭运芬 《西部医学》2010,22(5):911-912,914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HBV)不同血清标志物(HBVM)中丙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率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的关系,探讨乙肝病毒感染时肝损伤的主要原因及检测HBVM与HBVDNA载量及ALT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45份乙肝患者的血清标本分别用ELISA、荧光定量PCR、速率法检测HBVM、HBVDNA载量及ALT。结果①HBeAg(+)与HBeAg(-)两组HBVDNA阳性率、HBVDNA载量〉10^5的百分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②ALT异常率在HBeAg(+)组的不同HBVDNA载量级中无差异(P〉0.05),在HBeAg(-)组中随HB—VDNA载量级增大而增大(P〈0.01)。结论在HBeAg(+)时,肝损伤与HBVDNA载量无关;HBeAg(-)时,大多病毒复制减弱,但有少数HBVDNA载量为高拷贝,其肝损伤程度与HBVDNA载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单克隆抗preS_2RPHA法检测HBV所致各型肝炎的preS_2,检出率为:急肝86.6%、慢迁肝81.2%、慢活肝87.5%、肝硬化83.3%、肝癌80%、HBsAg携带者73.3%,健康人为0。此结果与国内文献报道相似。证明preS_2检出在HBsAg携带者中低于各型肝炎。preS_2检出与HBeAg阳性检出呈正相关。在慢肝中检出preS_2,提示preS_2可作为观察病毒复制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临床监测HBV-PreS1-Ag对乙肝患诊断和预后的意义。方法 对10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HBV血清标志物、HBV-DNA及PreS1-Ag进行量、性跟踪监测并加以临床分析。结果 100例患HBsAg阳性91例,PreS1-Ag阳性57例,HBeAg阳性43例,HBV-DNA阳性56例,PreS1-Ag阳性率与HBV-DNA相似且略高于HBsAg。结论 PreS1-Ag比HBsAg更为精确的反映了HBV在人体内感染和复制的情况,因而动态监测PreS1-Ag的变化有助于临床评估急慢性肝炎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19.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33例重型乙肝(SH)(亚急性8例:SSH;慢性25例:CSH及13例急性乙肝(AH)、23例慢活乙肝(CAH)、10例无症状HBsAg携带者(ASC)和28个正常人的血清检测了聚人血清白蛋白受体(PHSA-Re),并同时对照观察了HBV的其它几项相关血清学指标。PHSA-Re在SH病人血清中的阳性率与AH、CAH和ASC组病人血清中阳性率无明显差别,但阳性P/N值明显低于CAH组(P<0.05)和ASC组(P<0.01)。说明PHSA-Re在SH病人血清中的存在状态不同于ASC和CAH病人,PHSA-Re与HBeAg、HBV-DNA有明显的相关性,但PHSA-Re与重型乙肝病人预后的关系尚待明确。  相似文献   

20.
干扰灵联合免疫核糖核酸治疗慢性乙肝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干扰灵联合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治疗慢性乙肝26例,并与18例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治疗结束时,HBsAg转阴率154%(4/26),HBeAg转阴率772%(17/22),HBVDNA转阴率577%(15/2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访一年1例患者HBeAg、HBVDNA转阴,2例患者HBsAg、HBeAg、HBVDNA转阴后变阳,其有效率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上述结果表明:干扰灵联合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疗法能明显抑制HBV复制,提高抗病毒疗效。本文并对影响抗病毒疗效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