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国内24家省级肿瘤医院图书馆为癌症患者提供文献服务情况的调查发现,仅有2家医院图书馆向癌症患者及其家属开放,其原因主要是馆舍面积小,馆员少等.据此提出肿瘤医院图书馆应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搭建网络平台为癌症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网络资源服务,加强与医院各科室的合作,共同做好癌症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分析肿瘤医院图书馆未向患者及家属提供服务的根本原因,从职能定位、特殊流程等方面提出肿瘤医院图书馆的应对方式,以美国康涅狄格州的米德尔塞克斯医院癌症中心患者图书馆为例介绍国外成熟经验作为借鉴。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技术及健康意识的提高,患者对健康信息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美国医学图书馆患者健康信息服务较为成熟。通过文献分析及网络调研,发现美国医学图书馆患者健康信息服务主要包括建设患者健康信息资源、提供患者健康信息交互服务、开展患者健康信息素养教育,并具有协同多方资源,服务覆盖偏远地区;注重健康信息可读性,面向患者需求进行信息组织;细分服务人群,提供多元化服务等特点。基于我国医学图书馆患者健康信息服务现状,从强化顶层设计、开展健康信息可读性评价与加工、构建患者画像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由于信息服务观念和方式的改变,使个性化信息服务成为了医院图书馆的一种必然趋势。医院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的主要方式包括建立用户信息服务档案、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实施人性化的服务、不断增设各种特色的服务、做好个性化信息服务技术开发工作、开展学科信息导航服务和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康复知识服务。图书馆在管理上进行创新,更好地为医疗工作者服务。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传统的医院图书馆为病人服务的间接性及局限性,重点阐述了为病人提供一种新的直接服务方式--信息疗法,说明了开展“信息疗法”服务对图书馆、病人、医护人员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陶泽芳 《中国医药导报》2009,6(11):126-126,129
目的:了解医院急诊患者及家属的需求现状,探索医院的急诊服务模式。方法:2007-2008年我院急诊的患者或家属,随机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302例,进行横断面调查,了解他们的服务需求。结果:不同性别、不同病情、不同年龄的被调查者对急诊服务需求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诊患者及家属对设施设备流程、患者各种信息、与医护人员交流、医护人员整体素质四方面需求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患者及家属的需求现状为,不同人群均需要医护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技术水平;危重、30岁以上人群对于患者各种信息需求较高;危重、50岁以上人群对于交流沟通方面需求较高:女性服务对象对于设施设备流程及交流沟通需求较高。  相似文献   

7.
面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信息服务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图书馆开展面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信息服务实践,总结了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提供信息服务的工作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专业图书馆面向重大科技专项信息服务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论文献信息为病人服务的辅助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文献信息服务是图书馆最基本的社会职能.医院图书馆如何积极主动地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做好文献信息服务是图书馆的中心工作,也是图书馆探讨最多最热烈的问题.而医院图书馆如何为病人服务,并参与对疾病的治疗,即开展图书治疗,在我国尚未提高到理论研究和推广应用上.但是以报刊图书、唱片、电视、录像等作为媒体,为病人及家属服务,如帮助病人及家属提供报刊图书,推荐优秀作品,解答病因、病情,开放电视录像,开展医学科普宣传和医药卫生知识讲座等,早已在许多医院中开展,其实这些就是图书治疗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9.
分析医院图书馆内涵建设含义,提出医院图书馆内涵建设有效措施,包括开展定题服务、开办培训讲座、做好文献资源建设、培养复合型人才、诚信服务、实现信息资源数字化、开发特色医学信息网站、面向患者和公众普及医学知识等,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文献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0.
调查了乡镇医生的职业素质、存在问题及其对医学信息的需求,分析了医学院校图书馆面向乡镇医生开展信息服务的优势,探讨了医学院校图书馆为乡镇医生提供信息服务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基于医院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和服务特点,采用客户细分理论,根据读者的专业特点、信息查询方式等将读者群体分为非医务人员、科研型医务人员、业务型医务人员、实习人员、病患及家属5类,并针对各类读者群体的特征,创新服务方式,采取不同的服务措施,满足其不同需求,提升读者满意度,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2.
针对精神专科医院图书馆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对医院图书馆的服务创新进行了探索,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医院的工作人员、患者和家属,充分实现图书馆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了解临床医务人员、复印病案的患者及家属对某医院病案服务的满意度评价情况,为发现工作现存问题、拟定改进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使用问卷调查和日常登记表进行资料收集,采用Epidate3.1进行数据录入,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研究显示,临床医务人员对病案科工作整体评价较好,做出"很满意"评价的人员比例为81.4%,"基本满意"的比例为12.7%,评价为"一般"的比例为5.9%,无"不满意"评价;但对病案科不同方面的工作评价稍有差异。病案复印者对病案科服务的评价较高,"很满意"的比例为85.6%,"基本满意"为14.4%。结论医院病案科在病案服务满意度上获得较好评价,但仍需进一步加强宣传、沟通和协调,在"基于监测数据进行效果评价"思路的指导下不断持续改进,保障病案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本研究以调查浙江省某肿瘤专科医院医护人员对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dvance care planning,ACP)的态度及其行为意向,为姑息照护领域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在2019年8—11月以浙江省某肿瘤专科医院的520名医护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医务人员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态度与行为意向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研究。  结果  有99.8%的医护人员认为了解患者的生命意愿非常重要,有98.5%的医护人员认为医疗决策应是患者、家属及医生共同讨论后制定,且96.3%的医护人员赞同家属应该参与其中。肿瘤医院医护人员对ACP行为参与率为26.6%,在协助患者预先设立生命意愿意向方面,78.5%愿意、6.0%不清楚、15.6%不愿意。肿瘤医院医护人员实施ACP态度和行为意向影响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工作年限、婚姻、文化程度、丧亲经历、对预先设立医疗照护计划认知的医护人员对ACP的态度及行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多因素分析调查发现已婚、高学历、有丧亲经历、认知预先设立医疗照护计划影响肿瘤医院医护人员实施ACP的态度和行为意向。  结论  医护人员对晚期癌症患者实施ACP的态度及行为意向总体呈现较为积极的接纳态度,医护人员推行ACP的态度会受学历及婚姻状况等影响。在患者治疗上医护人员存在一些分歧, 更倾向于ACP的实施,也更愿意帮助患者签署生命意愿。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河北省肿瘤医院住院癌症病人及其家属的问卷调查,了解其对该校图书馆提供文献服务的需求,调查结果显示,79.18%的病人及其家属希望在住院期间接受图书馆提供的文献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6.
针对院前急救处于昏迷状态,生命垂危,又不知道姓名、年龄、住址和身无分文的病人,归纳了急救中心采取的做法:①制定收治“三无”病人的宗旨及原则;②建立“三无”病人院前急救绿色通道;③合理选择转送医院:④妥善保管好患者的财和物,协助医院积极寻找家属;⑤重视病历记录的管理。“三无”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均获得较好的救治效果,没有投诉纠纷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性化服务管理在NICU管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患儿、患儿家属、护理人员、护生采取不同的人性化服务、管理和教育。结果充分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护理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提高护士整体素质,建立良好的护患、护生关系,提高了家长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了NICU的护理质量和水平,促进医院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结论人性化服务管理模式在NICU中应用后,使护理服务由被动变主动,提升了护理服务的内涵质量,推动了NICU整体护理的发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国内外现行的医院图书馆管理标准,介绍了国内第一个医院图书馆地方标准——吉林省《医院图书馆管理规范》的制定,着重从人员要求、馆舍设置、馆藏建设和读者服务方面制定其管理标准,以平衡不同等级医院、不同地区医院图书馆间的差异,旨在提高吉林省医院图书馆的管理水平,为医院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高质量的知识服务。该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为日后制定医院图书馆管理全国标准和行业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A hospice program (HP) was established on the medical service at the Denver Veterans Administration Medical Center (DVAMC) for the care of the terminally ill cancer patients and to integrate such care into house staff training. A two-bed inpatient unit was managed by an intern, a resident, and the attending physician with the aid of a multidisciplinary team. During the program's first year, 29 patients were cared for with an average inpatient stay of 26 days. Twenty-nine out of a possible 33 house officers returned questionnaires evaluating their hospice experience. Twenty-eight respondents felt that the hospice program was appropriate in a teaching hospital. Over half indicated improved awareness of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their patients and families. Two-thirds of the house staff members felt that the HP changed their approach to pain control and made them more comfortable in dealing with terminally ill patients. From this study,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a hospice program can be successfully integrated into an active medical teaching serv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