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煎药溶剂的选用对提高中药临床疗效至关重要。溶剂又称溶媒,物质溶解于溶剂中,即得该物质的溶液,在《金匮要略》中使用最多的溶剂是水,但是仲景除了运用常用水与特殊用水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煎药溶剂如酒、蜜等。研究《金匮要略》中多种煎药溶剂如甘澜水、清浆水、泉水、米酒、苦酒、蜂蜜等的功用主治和使用目的,对现代中医临床疗效发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梁琳  李浩 《北京中医药》2011,30(3):195-197
在张仲景所著<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所用煎药溶媒作为方剂的重要组成部分,甚为广泛,尤其<金匮要略>中对溶媒的选择更为丰富,对现今临床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金匮要略>方剂根据病症和病机的不同使用了多种煎药溶媒,各种溶媒在方中起着重要作用.张仲景使用水类、酒类、蜜、汁类等不同煎药溶媒,充分体现其煎药溶媒搭配的精细.而很多...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煎药溶媒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初步总结了用水类溶媒——潦水、甘澜水、井花水、浆水、泉水、沸水及特殊溶媒——蜜、醋、酒、人尿的经验。并指出,目前在临床上往往忽视煎药溶煤问题而影响疗效,应引起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不仅辨证明晰,组方严谨,用药精练,配伍有度,而且对煎药法有较为详细的规定。煎药方法既是治疗的重要环节,也是取得疗效的关键所在。张仲景提出了多种煎药方法,对不同的病况使用不同的煎药方法,保证了药物疗效的发挥。重点从《伤寒论》中特殊煎药溶媒的选用、特定药物的特殊煎煮法、特定方剂的特殊煎煮法3个层面,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意在从煎药方法上探索如何提高方药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正《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所载的汤剂后多数有"汤剂制备医嘱"(以下简称医嘱),其中记载了很多关于药物煎煮的内容。笔者通过多年临床运用,对该内容浅谈如下。普通煎药法普通煎药法是指以普通的清水作溶媒煎药,且无特殊要求的煎药方法。从相关"医嘱"中可以看出,此法应用广泛,并且对放水多少、煎取药液多少也多有说明。如橘皮竹茹汤"以水一斗,煮取三升",人参汤"以水八斗,煮取三升",小柴胡汤"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等。  相似文献   

6.
张仲景煎药所用溶媒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的煎药溶媒因其性质各异,所以具有不同的临床作用。张仲景在其所著《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对此应用甚广,颇为精妙。现就其汤液煎药溶媒的选择及临床意义略述管见,以供参考。l浆水又名酸浆水、清浆水。《本草纲目》载:“炊粟米熟,投冷水中,浸五、六日,味酸生白花,色类浆,故名”。吴仪洛说:“一名酸浆水……其性凉善走,能调中宣气,通关开胃,解烦渴,比滞物”。《金匮要略心典》:“浆水甘酸,调中行气.止呕哕也”。枳实栀子鼓汤以清浆水煎煮,即取其性凉善走,调中开胃之意。半夏干姜散以浆水煎煮,取其性甘酸,能调中…  相似文献   

7.
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汤剂的运用最为广泛,而汤剂的制备却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自然导致疗效受到影响,兹仅就临床药学谈谈其煎法。一、煎药用具:煎药用具,前人认为“银为上,磁者次之”。不主张用铜器、铁器。一般常以陶制瓦罐、砂锅,亦可用搪瓷器皿。二、煎药火候:火候一般分文火和武火两端。文火者,即慢火缓煎;武火者,即高温急煎。临床一般多先武后文,保持微沸状态,使其减慢水分的蒸发,有利于有效成份的溶出。但要视药性而定,如解表药多具辛散轻扬之性,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份挥发,而补益之药溶出其有效成份则宜久煎。三、煎药溶媒:汤剂多以水作为基本溶媒,此外还有以下几种: ①酒:用酒煎或浸泡药物,可起到活气血、通经脉的作用。如《伤寒杂病论》中的下淤血汤、红  相似文献   

8.
唐一丹  黄庆  田理 《光明中医》2016,(2):179-181
目的总结整理不同之水的性用、材料及备置方法等,供临证时灵活选取,以提高方药疗效。方法参照历代医家的论述及现代研究的成果,归纳其中水类溶媒的性用,以五行理论为中心,阐述其功效和升降之性。并对其现状和发展提出见解。结果诸水的五行及升降之性对应为:清水(水;沉),甘澜水(木;升而泄肾邪),清浆水(金、土;敛降火气而养中),潦水(土;降而化湿邪),泉水(金;降而安神),井花水(金;降而熄风),东流水(金;降而荡上焦水饮),麻沸汤(火;浮而上行且可通络)。结论仲景《伤寒杂病论》对方药煎煮溶媒有特定的选择。不同煎药用水具有不同的性用,临证时根据病症的不同择取相应的煎药用水方可更好的发挥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正> 中药汤剂的用法,历代医家都极为重视。我国最早的方剂专著《五十二病方》对煎药之法就有详细记载。徐灵胎《医学源流论》强调指出:“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本文拟将部分古方对浸药溶媒及其用量、煎药火候、煎法、服法等作些分析,供临床参考。煎药溶媒《五十二病方》记载有水煎者40方,酒煎者13方,油脂煎者9方,溺煎者6方。此后尚有用长流水、泉水、甘澜水、米泔水、酒水、醋以及麻沸汤等为溶媒的记载。各种液体溶媒有其本身的作用,选用得当会增加疗效,扩大治疗范围。如截疟方剂,多数加入酒煎,前人认为酒能温通气血,使药物加速发挥作用,有利于制止疟疾发作。  相似文献   

10.
闫妍 《北京中医药》2006,25(5):278-280
中药汤剂煎服法是辨证施治的重要部分,也是取得疗效的关键环节.正如李时珍所说:"凡服汤药,虽物品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饮,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仲景对药物的煎法有独到见地,提出了多种煎药方法,其中对于煎药溶剂的选择就相当谨慎.溶剂又称溶媒.物质溶解于溶剂中,即得该物质的溶液.水是现在应用最广泛的溶剂,酒精、汽油、苯等是现在常用的有机溶剂.溶剂的适当与否,与所制成的药剂的质量、有效成分、使用价值和疗效均有密切的关系.在<伤寒论>中使用最多的溶剂是水,在水这一溶剂的使用中,仲景除了运用一般的常用水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水溶剂,如甘澜水、潦水、麻沸汤、清浆水等,根据不同的方剂药物,分别选择应用.除水之外,仲景还使用了其他一些溶剂,如酒、醋、蜜等.下面以<伤寒论>为据,对以上溶剂试加分述.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方药煎服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对方剂的煎服方法要求严格,方法众多,对指导临床有深刻的意义。探析如下: 一、煎药溶媒1.甘澜水:又名劳水。茯苓桂枝大枣甘草汤即是用此水煎药,是取其扬之无力,不助肾邪,合诸药以止其欲作之奔豚。2.潦水:即暴雨后的积水。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用之煎药,能起到祛除湿热的辅助作用。3.清浆水:即久贮变酸后的米泔水,又  相似文献   

12.
试论<金匮>方药运用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英 《四川中医》2003,21(1):13-14
《金匮要略》全书共论病40多种,载方205首,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其在药物的选择、配、汤剂的煎煮、溶媒、火候及药后反应等方面,记载内容丰富详实,本文就《金匮》的方药运用特色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在药物的选择、配伍上独具特色,体现在以下四个特点:重视发挥单味药的主治功效;重视专病用专药;注重一药多用充分发挥药物所兼具的多种功效;注重药物的特点和使用的差异性,即同中求异,使用药更加准确。(2)《金匮》汤剂溶媒的选择独具匠心,它并非一统于以水煎药,而有水煎、酒煎和水与它物混煎诸种。(3)《金匮》汤剂煎煮时间具体、精确,绝不笼统。(4)《金匮》煎煮药物自成规律。(5)《金匮》汤方服药次数灵活,依药性病情而定。(6)《金匮》使用药力峻猛之剂,每服剂量依患者体质而定。(7)《金匮》选用恰当的饮食、调护方法以助药力,使病情向愈。(8)《金匮》药后反应在判断中病与否及调整药物用量上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医家对煎药溶液的选择非常严格,用"流水"煮药治疗疾病的方法最早出自《灵枢·邪客》,《医学源流论》亦记载"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金匮要略》中所载煎药用水种类繁多,且各有深意,某些方法沿用至今,如自然之水(泉水、井花水、东流水),加工之水(麻沸汤、甘澜水、浆水、泔水),酿制之水(酒、醋),动物之液(蜜、意便),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金匮要略》以中医的疾病名分类,分章节论述了仲景时代相关疾病的概念、症状与治疗,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书中许多方剂流传运用至今,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临床运用合理得当,则可能是突破现代临床疑难杂症、重症的一把利刃。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中,开篇就具体提出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等疾病概念,描述了相关临床症状,在不断的临床学习和运用之中,发现与许多现代医学的疾病有相似之处,临床加减运用,可协助西药缓解症状,增强体质,减少复发,减少西药使用及不良反应,甚至摆脱西药,本文主要针对支饮与悬饮的具体内涵及临床运用,对比其异同,在使中医相关名词概念清晰化的同时,给中医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张仲景将大黄广泛用于伤寒、杂病。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大黄运用非常广泛,共有32个方剂运用了大黄,随证情变化,有生用、酒洗、去皮之别;有用量大小之不回,煎药有渍之、同下、后下之异。特别是配伍极其精妙,各具特色。本文就《伤寒论》、《金匮要略》方中大黄的配伍方法作一探讨,归纳有以下诸类。 1 攻破合用:桃核承气汤、抵当汤、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整理、探讨《金匮要略》的煎药方法。方法运用中医药学和文献学方法整理、分析《金匮要略》中的汤剂煎煮方法。结果《金匮要略》汤剂的煎煮时间(以煎煮程度计)有轻煎、中煎和浓煎之分,其中中煎(药液量为加水量的30%~50%)最多,占全书103首汤剂的70%;汤剂浓度以25%~45%(g/mL)为多。结论《金匮要略》煎药方法为当今制订中药煎煮的标准化操作规程和推动中药药剂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方药的煎煮方法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仲景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煎煮方法包括煎药方法,煎煮时间和所用溶媒,煎药方法有诸药同煎、先煎、后下、烊化、去滓重煎、沸水浸渍、分煎合和等;煎煮时间主要根据药物性能和病情而定;所用溶媒包括清水、酒、水酒混合、先水后蜜煎、水醋合煎、清浆水煎、潦水煎、甘澜水煎等。  相似文献   

18.
中药汤剂是祖国医学使用最早的一种剂型。汤剂具有煎煮方法简单,易于服用,吸收快,适于中医辨证施治等特点;从古至今已应用数千年。汤剂的煎煮方法也是一门科学。历代医学家十分重视煎者人及煎煮药方法的选择。如《伤寒论》95个汤剂及《金匮要略》等方均注明煎煮法。元代名医王好古说:“病人服药必择人煎药,能识煎药制度,须令亲信恭诚至意者;煎药用陶器,除油垢腥秽。必用新净甜水为上,量水大小斟酌,以慢火煎熬,分数用纱布滤去粗,取清汁服之,无不效也”。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金匮要略》教学,基本是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相对而言学生仅处于被动学习地位。而PBL教学法的引入,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目前PBL教学法引入传统中医课程报道尚少,特别是在中医四大经典课程之一《金匮要略》教学中的报道更少。硕士研究生学习本课程主要是提升对《金匮要略》理法方药的认识水平,使之能熟练运用其理法方药,并藉此提高中医临床能力。文章探讨了在硕士研究生《金匮要略》课程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方法的适应性,论述了《金匮要略》PBL教学法教案的准备与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20.
对《伤寒论》特殊溶媒、去渣再煎、药物先后次序等煎煮方法及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旨从煎药方法上探索如何提高方药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