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白晓菊 《中草药》2009,40(8):附2-附3,附4
<中国药典>2005年版(以下简称药典)凡例中指出,药材"除另有规定外,用法系指水煎内服" [1].因此,用法实际上主要是指汤剂的煎煮方法.而从广义上讲,汤剂的煎煮法包括煎药用具、煎药用水、煎药火候和煎煮方法4个方面.在煎煮方法中,某些药物因其质地不同,煎法也就比较特殊,临床开处方需加以注明,归纳起来包括有先煎、后煎、包煎、另煎、溶化、泡服、冲服、煎汤代水等.药典用法项下标注的实际上是饮片特殊煎煮法.因此,本文在综述药典中药材与饮片用法有关化学原理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并对如何加强药典中药材与饮片用法原理的研究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从经方谈汤剂的煎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剂的煎药法合适与否,直接影响方剂的疗效。本文从汤剂煎药溶媒的选择,煎煮时间,煎者次数以及煎者的具体操作等方面,归纳,分析经方汤剂的剪药法。  相似文献   

3.
<正> 中药汤剂的用法,历代医家都极为重视。我国最早的方剂专著《五十二病方》对煎药之法就有详细记载。徐灵胎《医学源流论》强调指出:“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本文拟将部分古方对浸药溶媒及其用量、煎药火候、煎法、服法等作些分析,供临床参考。煎药溶媒《五十二病方》记载有水煎者40方,酒煎者13方,油脂煎者9方,溺煎者6方。此后尚有用长流水、泉水、甘澜水、米泔水、酒水、醋以及麻沸汤等为溶媒的记载。各种液体溶媒有其本身的作用,选用得当会增加疗效,扩大治疗范围。如截疟方剂,多数加入酒煎,前人认为酒能温通气血,使药物加速发挥作用,有利于制止疟疾发作。  相似文献   

4.
中药后下药物的分类及其煎煮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剂的疗效与其煎煮质量密切相关,我国历代名医都很重视中药的煎煮方法。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可见,煎药方法对煎药质量及临床疗效有重要的影响。有些中药汤剂要求用特殊的煎药方法制备,包括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冲服等。其中后下是因药物的有效成分煎煮时容易挥散或破坏而不耐煎煮,如薄荷、  相似文献   

5.
梁琳  李浩 《北京中医药》2011,30(3):195-197
在张仲景所著<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所用煎药溶媒作为方剂的重要组成部分,甚为广泛,尤其<金匮要略>中对溶媒的选择更为丰富,对现今临床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金匮要略>方剂根据病症和病机的不同使用了多种煎药溶媒,各种溶媒在方中起着重要作用.张仲景使用水类、酒类、蜜、汁类等不同煎药溶媒,充分体现其煎药溶媒搭配的精细.而很多...  相似文献   

6.
张佩英 《世界中医药》2011,6(2):150-151
中药汤剂是由1种或多种中药混合加水,经过煎煮后去渣取汁而成的液体制剂,是中医药史上应用最早的剂型。在临床应用中,有些中药汤剂要求用特殊的煎药方法制备,包括合煎、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冲服等。后下药大都质轻,含有挥发性成分,有效成分在煎煮时容易挥散或破坏而不宜久煎,因此需后下,  相似文献   

7.
不同煎煮方法对黄芩、黄柏、槐花水煎液中有效成分煎出量的影响冼寒梅,陈勇广西中医学院药学系530001南宁市明秀东路21号中国传统的煎药方法一般是以沙锅炭火煎煮,并根据药物的性质和质地控制火候,分别采用先武火后文火、武火速煎、文火慢煎及先煎、后下、另煎...  相似文献   

8.
中药汤剂煎煮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吕桂月  李连信 《中成药》1989,11(3):9-10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中药汤剂煎煮概况,包括煎药方法、时间、次数、加水量和药材粉碎度、先煎、后下、混煎等对煎出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整理、探讨《金匮要略》的煎药方法。方法运用中医药学和文献学方法整理、分析《金匮要略》中的汤剂煎煮方法。结果《金匮要略》汤剂的煎煮时间(以煎煮程度计)有轻煎、中煎和浓煎之分,其中中煎(药液量为加水量的30%~50%)最多,占全书103首汤剂的70%;汤剂浓度以25%~45%(g/mL)为多。结论《金匮要略》煎药方法为当今制订中药煎煮的标准化操作规程和推动中药药剂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汤剂,是中医使用最广的一种剂型,既可内服,又可外用熏洗。由于它能随证组方,灵活方便,至今尚被广泛使用。但如煎煮不当,或服法欠妥,即使是良医妙药,也不易收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故有必要再强调一下煎药和服药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一、煎药方法1、合煎:煎药锅应为砂锅或搪瓷器皿,勿用铁锅。煎前先加凉水过药面3—4公分(视药物吸水程度和煎煮时间而定,搅拌浸泡30分钟,忌用热水泡药。煎煮火候是:未沸前用武火,已沸后改文火,以保持微沸,且注意搅动,防止药汁外溢。一般的药物煎煮二次,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不同煎煮器具、煎煮方法对小柴胡汤中黄芩苷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HPLC法测定比较几种常用的不同煎煮器皿和煎煮方法煎煮小柴胡汤后的黄芩苷含量。结果:小柴胡汤中的黄芩苷含量从多到少依次是:(1)煎煮器具:煎药机(微压)煎药机(常压)砂锅不锈钢锅养生壶;(2)煎煮方法:先浸泡30 min,煎煮2次,一煎30 min,二煎20 min先浸泡30 min,煎煮40 min≈先浸泡30 min,煎煮1 h不浸泡,煎煮40 min。结论:医院煎药机和传统煎煮法的煎药效果差别不大,患者可选择医院煎药机煎药,建议医院可选择双煎微压煎煮法。家庭煎药可选择砂锅作为日常煎药器具。煎煮中药先浸泡30 min,煎煮2次更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相似文献   

12.
中药汤药煎煮不规范的现象在临床实践中普遍存在。中药煎煮质量不仅影响疗效,更影响传统中医药学优势的发挥。中药煎煮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无不渗透着哲学辩证思想。从容器、溶媒、时间、火候等方面探讨中药煎煮中体现的哲学性,认为在煎煮过程中要根据处方所用中药的特点"辨药施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保证代客煎药质量的方法。方法:从煎药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处方的调配、中药的选用、中药的浸泡、煎药机的使用、煎水量的选择、煎煮时间、煎煮火候、服药时间选择九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满足以上九个方面的要求可以有效保证代客煎药的质量。结论:代客煎药势在必行,在正确、专业的煎煮操作下,可以充分发挥中药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水,对中药材有较强的穿透力,可溶解中药材中的生物碱、甙类、有机酸、鞣质、蛋白质、糖类、多糖类和无机盐等有效成分,是煎煮中药的最常用溶媒。在实践中,笔者观察到煎药用水的质与量,煎煮的时间与方法,对药效均有较大的影响,简述如下。1 水1.1 水质:对煎药用水,张仲景与李时珍等历代名医均有严格要求。如李时珍选择的煎药用水为雨水、露水、雪水等5种,均系天然的蒸馏水,比普通的泉水、河水、井水的硬度小,更纯净,能减少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影响。故若条件许可,最好能使用蒸馏水煎药,其次则可选择洁净的自来水、雨水、泉…  相似文献   

15.
汤剂煎煮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煎药锅宜用砂锅或搪瓷皿为好,忌铁器。煎煮时加冷水浸过药面5分左右,滋补药加水宜多。药物经水浸片刻,再行煎煮。沸后改用微火,以免过快煎干。一般药物煎煮两次,头煎沸后约25分钟,二煎约20分钟,解表剂煎煮时间应短,约15分钟即可,滋补药煎煮时间宜长,煮沸后文火煮1~2小时。每次熬成药液200到300毫升为宜,一、二次煎药汁混合一起,分两次或数次饮服。实践证明,除解表药和芳香类药外,二煎药效果不次于一煎。治热性病,煎  相似文献   

16.
中药要有正确的煎服方法,否则将会影响中医的临床疗效。 1、药剂的煎煮中药煎煮十分讲究,并非加水煮沸完事。一剂中药,若马虎煎之,就没什么疗效。传统的煎药方法包括一些特殊药品的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泡服等。如《金匮要略》中的“胶艾汤”在其用法上讲,“…合煮,取三升,去滓,内胶令消尽,温服…”,该方中的阿  相似文献   

17.
中药汤剂是祖国医学使用最早的一种剂型。汤剂具有煎煮方法简单,易于服用,吸收快,适于中医辨证施治等特点;从古至今已应用数千年。汤剂的煎煮方法也是一门科学。历代医学家十分重视煎者人及煎煮药方法的选择。如《伤寒论》95个汤剂及《金匮要略》等方均注明煎煮法。元代名医王好古说:“病人服药必择人煎药,能识煎药制度,须令亲信恭诚至意者;煎药用陶器,除油垢腥秽。必用新净甜水为上,量水大小斟酌,以慢火煎熬,分数用纱布滤去粗,取清汁服之,无不效也”。  相似文献   

18.
《辽宁中医杂志》2015,(11):2169-2171
目的:考察传统汤剂中不同煎煮时间对桂枝活性成分提取率的影响,筛选最佳煎煮工艺。方法:采用Cromasil C18(1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溶液(38:62)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 L·min-1,检测波长为290 nm。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煎煮时间桂枝水煎液中肉桂酸、桂皮醛的提取率。结果:建立HPLC同时测定桂枝中肉桂酸、桂皮醛的含量测定方法,确立桂枝水煎煮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水煎两煎,一煎30 min,二煎10 min,此时肉桂酸、桂皮醛的提取率分别为63.74%、9.03%。结论:上述煎煮工艺兼顾肉桂酸、桂皮醛两者的提取率,方法简便合理,重现性好,可用作同时测定桂枝水煎液中肉桂酸和桂皮醛含量。  相似文献   

19.
不同煎煮条件对芍药甙煎出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煎煮条件煎煮赤芍煎剂中的芍药甙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赤芍与群药含煎比单煎液中芍药甙含量低;随煎药时间的延长,芍药甙的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20.
《金匮要略》汤液溶媒的选择,运用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中医治病临床疗效的优劣 ,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即辨证、选方遣药的准确和煎煮药物方法的得当。在目前人们为提高中医临床疗效而进行探索研究的同时 ,应充分注意煎药溶媒的运用与临床疗效的内在关系。不同的煎药溶媒因其性质的差异 ,而具有不同的临床作用。这一点在《金匮要略》中多有独到之处 ,于指导临床颇有意义 ,现阐述如下。1 溶媒的选择1 .1 水类溶媒《金匮要略》中使用最广泛的溶媒是水。水本身确实是一种优良而价廉的溶媒 ,除少数生物碱、高级醇和油脂外 ,一般植物成分差不多都能在水中溶解。在水这一溶媒的使用中 ,张仲景除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