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糖尿病的发生其本在肾,其标在肝胆。按肾虚的渐进过程和糖尿病的发生规律,我们把糖尿病分为二期,即初期和持续期。实际上许多症状往往同时存在,仅表现程度上有轻重之别。治疗当以温阳补肾、疏肝利胆、降糖,坚守清疏寡欲原则。兹根据辨证与治法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之年龄与体质之相关性,为早期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已出现并发症之糖尿病患者16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并发症发生之年龄分为8组,并对各年龄段体质特征和分布规律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肾病最多,占27.1%;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足最少,仅占6.0%.55~59岁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最多,占21.7%;80岁以上最少,仅占1.8%.发生糖尿病并发症之患者以阴虚质和气虚质居多,分别为92例及91例;平和质最少,仅有10例.湿热质、血瘀质及气郁质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之年龄与体质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容易并发糖尿病肾病,发生并发症之年龄主要分布在55~59岁;以阴虚质及气虚质多见,湿热质、血瘀质及气郁质等3种体质与年龄存在明显相关性,上述结论可为早期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提供理论支持及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3.
从脾虚夹湿夹瘀论治2型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内分泌疾病,属祖国医学“消渴”范畴。中医治疗消渴病已有久远的历史,也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但一般多从肾虚、肺燥、胃热立论,以滋阴清热为法。本人有幸跟随浙江省级名中医、主任医师王福仁学习,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肥胖者不乏其人,且他们大多燥热之象不明显,“三多”症状也不典型,仅表现为形体肥胖,或饮而不多,或有自汗,或小便次多,大便干或烂,纳谷不旺,或仅在体检时发现血糖升高,经糖耐量试验测定才确定为2型糖尿病。对这一类型的糖尿病,以脾虚夹湿夹瘀(称一虚两夹)立论施治,往往收到良效,现将其异于常法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刘云芹  张玉栋 《光明中医》2008,23(8):1223-1224
依据祝谌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经验及李振中、尹翠梅对糖尿病性眼底出血的论述,提出视网膜出血,多为瘀阻眼络,治以活血化瘀为主,佐以治血。视网膜前和玻璃体新鲜出血,多缘于血管破裂,治以凉血止血为主,佐以活血;出血已止住形成陈积瘀滞,仍治以活血化瘀为主,佐以止血。如果,以活血化瘀为主,佐经止血是治疗糖尿病性眼底出血之常法。仅在视网膜前,玻璃体突然大量新鲜出血时,本着急则治其标,才采用凉血止血,佐以活血。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和致死原因,也是造成慢性肾衰的常见原因。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均可发生糖尿病肾病,而且其发病人数呈逐年增多趋势。因此,对其发病机理的研究和治疗措施的探索显得十分重要。笔者仅就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性心肌病从“毒损心络”辨治的理论探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风杰  邓悦 《中医药学刊》2006,24(9):1711-1712
糖尿病心脏病包括糖尿病性冠心病、糖尿病性心肌病、糖尿病性自主神经病变,是由于糖尿病(消渴)迁延不愈,致毒损心络之变。《伤寒杂病论》中所载“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痛热”之论述,《丹溪心法》中论述道“热气上腾,心虚受之,心火散漫,不能收敛,胸中烦躁,……病属上焦,谓之消渴。”之论述,与糖尿病心脏病的现代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本文拟就糖尿病性心肌病的中医辨治体系结合其现代病理生理学改变,提出毒损心络为病的学术观点,以期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临床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近些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作为四种慢性痰病之一的糖尿病,发病率正在逐年增高。据统计,现在全世界约有1.2亿糖尿病患者,我国的糖尿病患者约2000万。由于糖尿病是一种终生性疾病,并发症较多,因此成为致死率仅次于癌症及心血管疾病的第3号杀手。笔者仅就糖尿病中医理论研究及治疗近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理脾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运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钧 《中医药学报》2010,38(4):90-90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历代医家主张以"三消"辨治,阴虚燥热是其根本病机,通过临床,我们发现"三消"之表现,仅为糖尿病的一个方面,很大一部份糖尿病患者,具有神疲乏力、虚胖、不耐劳累等气虚症状,系脾失健运,精气不升,故采用理脾法治疗脾虚型糖尿病,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纵观糖尿病并发症的研究,用中医药疗法降低糖尿病并发症,要结合微观辨证,及时应用活血化瘀法。由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机理复杂,中药对血糖的调节也往往是多环节的综合作用,故中医药防治能仅着眼于降血糖,应结合中医理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10.
吴燕梅 《世界中医药》2009,4(6):303-303
根据中华医学会公布的全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糖尿病发病率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整体患病率已超过10%,患病人群从上世纪70年代的不到100万,发展到目前的仅城市糖尿病患者就达到了4100多万。糖尿病已经成为继心血管、肿瘤之后的第三号杀手,是世界三大公共卫生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就诊的主观性耳鸣患者246例,排除其他中医证型,主要研究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耳鸣的临床特征,变化规律及耳鸣产生的影响等.[方法]选择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记录临床症状及体征,采用电测听及耳鸣匹配、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等方法检查,并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其次为61~70岁.耳鸣响度的自我评分与响度匹配值之间无关联.大多数病例的耳鸣病程在一年之内.大部分患者受耳鸣困扰的程度在中度以下.ABR测试结果听力正常者占25%,右侧和左侧听神经传导至脑干功能障碍患者分别占13%和19%,双侧听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占16%.[结论]临床耳鸣患者多数为肾精亏损型,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男女比例相当,大部分患者听神经传导障碍和脑干功能障碍,高音调耳鸣患者居多.  相似文献   

13.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4.
探讨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泌免疫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进行了总结和研究,医药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新思路。对乳腺增生病的红外光扫描诊断、病理分类、内分以期能够使微观医学与宏观辨证相结合,以开拓中医药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陈斌  苗林 《西部中医药》2005,18(7):17-19
收集我院门诊自2000年10月至2003年9月接诊的往来寒热证患者58例,实验室检查排除疟疾(血涂片均未找见疟原虫),分别从少阳辨证论治33例,从膜原辨证论治25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7.
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即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防惠于未然的预防学思想,即未病之前,防止疾病的发生;已病之后,防止疾病的传变,强调以“预防为主”。本文从治未病的渊源;治未病思想的实质内容;“治未病”理论的应用;“治未病”临床研究进展等几方面解释治未病。  相似文献   

18.
六经皆有咳嗽,寒热皆可致咳,治疗上不可拘于一理一方,当穷究其机,辨证施治,方能事半功倍。以六经辨证为纲,分析《伤寒杂病论》对咳嗽的有关论述,以期提高咳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丁香苦苷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并比较丁香苦苷单体两种给药途径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考察丁香苦苷单体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和灌胃给予丁香苦苷水溶液,采集血样,固相萃取小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静脉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α为2.41min,T1/2β为15.38min。灌胃给药后丁香苦苷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Cmax为17.91min,T1/2(α)为9.642min,T1/2(β)31.748min。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9%。结论:丁香苦苷单体经口服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给药后,吸收和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20.
股骨颈骨折是发生于老年人的常见骨科病,以女性多见。因老年人骨质疏松,有机质少,应变力差,所以只需较小扭转暴力就能引起骨折。骨折后,由于骨折部位血供差,骨折不愈合的可能性大,加之患者年老体弱、长期卧床,易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因此恰当的护理非常重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