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0 毫秒
1.
正刘民叔(1897-1960年),名复,四川成都人,少时从祖父、外祖习医,又从学于国学大师廖季平,对古中医学钻研颇深,后侨居上海,力致古医学的复兴。刘民叔行医40余年,早年常投麻、桂、白虎、承气方治时症;晚年探索以中药治疗肿胀、肿瘤等疑难重症。治杂病以虚实为纲,治实重在攻邪,常施巴豆、甘遂、芫花、水蛭等峻烈之品;补虚重在扶阳,每用大剂附桂、硫磺等。著有《鲁楼医案》、《伊尹汤液经》、《时疫解惑论》、《肿  相似文献   

2.
《扶阳讲记》重视阳气思想及使用姜附桂情况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气是生命的根本。《扶阳讲记》重视阳气思想,卢崇汉先生及其门人重用附子,使用姜附桂配伍独步医林,书中举隅的临床医案体现卢氏时时不忘标本,明知逆顺,不忘扶阳原则。火神派医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在当代值得认真探讨,研究和传承火神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仲景扶阳思想强调临证时顾护扶助阳气,发明扶阳大法,并创制诸多扶阳经典名方。病在太阳、阳明、少阳时,或因发汗,或因攻下,或因火攻等治疗不当,阳气受损,仲景用桂枝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干姜附子汤、苓桂术甘汤、苓桂草姜汤、苓桂草枣汤、甘草干姜汤、茯苓四逆汤、桂枝加桂汤、附子泻心汤、柴胡桂枝汤、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汤、甘草附子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吴茱萸汤等;及至病入三阴,则阳虚阴盛,仲景乃有理中汤、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桃花汤、真武汤、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干姜附子汤、附子汤等方剂的使用,即使在一些杂有热邪病变的疾病中,也切忌不可一味寒凉,注意温阳护阳。阳为生之本,仲景将扶阳理念自始至终贯穿于《伤寒杂病论》之中,开创了扶阳大法之先河,对后世医家尤其是扶阳学派的形成和发展影响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4.
郑婧  石昆  王群  张思超 《光明中医》2016,(9):1244-1245
目的以阳为梯攀上卢氏的肩膀去发现更多中医的精华。方法通过阅读《扶阳讲记》,熟知人体之本——阳气,其立命、治病在于阳,姜附桂的配伍使用将扶阳理路发挥的淋漓尽致,临床医案中标本虚实混杂却完全体现阳主阴从的思想,不忘扶阳。结果阳气是人体的根本。结论火神派扶阳的思想值得当代医家认真思索和探讨,我们应以阳为梯攀上卢氏的肩膀去发现更多中医的精华,去振兴中医,去疗苦济世。  相似文献   

5.
中医认为阳气是人生命之根,立命之本,可见阳气在人体的重要作用,扶阳理论重视阳气的盛衰在发病学上的突出作用,治疗上重视益火扶阳。"人身立命在于以火立极,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阴","病在阳者,扶阳抑阴,病在阴者,用阳化阴",从姜附桂的临床应用进一步理解扶阳理论。扶阳疗法为身体补充阳气,滋补脾肾,健肾助脾,培元固本,提高人体自我修复、防御的自愈力。是对《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精髓的深刻领悟,对中医重阳思想的继承与提高,应当努力发掘,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扶阳讲记》扶阳核心在于"人身立命在于以火立极,实际上就是以阳立极,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阴"。书中内容大部分是有关扶阳为核心的学术讲稿以及与学者、门人如刘力红教授等的对话记录,体现其推崇阳气、重视扶阳思想,善于姜附桂配伍,举隅的临床医案。对于火神派医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值得当代青年中医认真探讨、研究和传承。  相似文献   

7.
<正>温阳派,又称"火神派"或"扶阳派",诞生于清末同治、光绪年间,以郑钦安为代表,理论上推崇阳气,临床上强调温扶阳气,认为"万病皆损于阳气","阳气无伤,百病自然不作。有阳则生,无阳则死"。以擅用附、姜、桂等辛热药物著称的一个医学流派。  相似文献   

8.
男科病妙用金匮肾气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要略》所载肾气丸为张仲景名方之一,后世称为八味肾气丸、桂附地黄丸、桂附八味丸等。本方由附子、熟地黄、山茱萸、泽泻、牡丹皮、山药、茯苓、桂枝共8味中药组成。本方去掉桂枝、附子就为六味地黄丸,方中以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为主,用桂枝、附子温阳补肾,为阴阳双补之方。  相似文献   

9.
《素圃医案》系清代江浙名医郑重光晚年所著之医案集,郑重光为火神派前期医家,用药处方为典型的火神派风格。其论证以阴证为多,辨证以脉诊为重,诊治以温补见长,临床多用姜桂、附子起病,不啻见垣一方。《素圃医案》4卷共184例,"女病治效"34例,其中附子之用高达21例。自谓扶阳医家,擅用姜附,特色鲜明,遵循古训,却不囿于女病之限。文章将对郑重光在"女病治效"之附子的妙用作简要解析。  相似文献   

10.
"火神派"是指以郑钦安为开山宗师,理论上重视阳气,临床上以温扶阳气,善用姜桂附等辛热药物著称的一个医学流派。其理论主要来源于《周易》《黄帝内经》中的重阳思想。本文从《周易》《黄帝内经》来探讨"火神派"的源流以及"火神派"的传承,认为"火神派"重阳思想的特点一是生理上重视阳气在人体生命中的重要性,"人生立命全在坎中一阳";二是病理上重阳兼顾阴证,重视阴证的发病机理与治疗;三是用药上大剂量灵活运用姜桂附等辛热药物,其中对附子的用法可概括为广用、重用、早用和专用四大原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就诊的主观性耳鸣患者246例,排除其他中医证型,主要研究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耳鸣的临床特征,变化规律及耳鸣产生的影响等.[方法]选择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记录临床症状及体征,采用电测听及耳鸣匹配、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等方法检查,并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其次为61~70岁.耳鸣响度的自我评分与响度匹配值之间无关联.大多数病例的耳鸣病程在一年之内.大部分患者受耳鸣困扰的程度在中度以下.ABR测试结果听力正常者占25%,右侧和左侧听神经传导至脑干功能障碍患者分别占13%和19%,双侧听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占16%.[结论]临床耳鸣患者多数为肾精亏损型,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男女比例相当,大部分患者听神经传导障碍和脑干功能障碍,高音调耳鸣患者居多.  相似文献   

13.
股骨颈骨折是发生于老年人的常见骨科病,以女性多见。因老年人骨质疏松,有机质少,应变力差,所以只需较小扭转暴力就能引起骨折。骨折后,由于骨折部位血供差,骨折不愈合的可能性大,加之患者年老体弱、长期卧床,易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因此恰当的护理非常重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5.
探讨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泌免疫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进行了总结和研究,医药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新思路。对乳腺增生病的红外光扫描诊断、病理分类、内分以期能够使微观医学与宏观辨证相结合,以开拓中医药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陈斌  苗林 《西部中医药》2005,18(7):17-19
收集我院门诊自2000年10月至2003年9月接诊的往来寒热证患者58例,实验室检查排除疟疾(血涂片均未找见疟原虫),分别从少阳辨证论治33例,从膜原辨证论治25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8.
丁香苦苷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并比较丁香苦苷单体两种给药途径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考察丁香苦苷单体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和灌胃给予丁香苦苷水溶液,采集血样,固相萃取小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静脉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α为2.41min,T1/2β为15.38min。灌胃给药后丁香苦苷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Cmax为17.91min,T1/2(α)为9.642min,T1/2(β)31.748min。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9%。结论:丁香苦苷单体经口服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给药后,吸收和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19.
六经皆有咳嗽,寒热皆可致咳,治疗上不可拘于一理一方,当穷究其机,辨证施治,方能事半功倍。以六经辨证为纲,分析《伤寒杂病论》对咳嗽的有关论述,以期提高咳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即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防惠于未然的预防学思想,即未病之前,防止疾病的发生;已病之后,防止疾病的传变,强调以“预防为主”。本文从治未病的渊源;治未病思想的实质内容;“治未病”理论的应用;“治未病”临床研究进展等几方面解释治未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