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碱能抗炎通路(CAP)是一种神经免疫调节通路,具有胆碱能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吻合的结构基础,激活后可调节全身炎症和免疫反应。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发病机制与核转录因子(NF-κB)、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JAK2/STAT3)炎症信号通路密切相关。在CAP中,乙酰胆碱与α-7nAchR结合可以调节这两条通路的信号转导,从而发挥抗炎效应。总结近年来有关CAP与NF-κB、JAK2/STAT3、RA关系的研究及CAP在中医药抗炎、免疫调节机制中的作用,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参考文献35篇。  相似文献   

2.
胆碱能抗炎通路(CAP)是近年发现的在神经免疫网络中发挥炎症调节作用的重要抗炎通路。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 nAChR)是目前较明确的在CAP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受体,在免疫细胞上表达的α7 nAChR参与细胞增殖活化及炎症反应的调节,α7 nAChR已成为炎症相关性疾病的药物治疗靶标。本文综述CAP中α7 nAChR的作用机制及对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并阐述中医药通过CAP发挥抗炎作用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3.
慢性高血压状态可引起自主神经功能失衡,主要表现为交感活动增强,副交感(迷走)活动受到抑制,从而激活由免疫细胞介导的炎性反应,加剧心肌组织的病理性重构。而迷走神经激活除具有负性心力作用外,还可发挥胆碱能抗炎效应,电针可通过激活迷走神经发挥降压和系统性抗炎效应。电针可延缓高血压—心肌肥厚的病理进程,而胆碱能抗炎通路在电针缓解慢性高血压—心肌重构病理进程中的作用犹未可知。本文通过系统梳理自主神经功能与高血压—心肌重构发生发展机制之间的联系,以及针刺对胆碱能抗炎通路中关键信号分子的调节作用,提出胆碱能抗炎通路参与介导针刺延缓高血压—心肌重构病理进程相关机制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回顾针灸对呼吸系统和全身免疫炎性反应调控的影响,探讨神经免疫调控对控制炎性反应的可能作用途径以及通过胆碱能抗炎通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作用途径。针灸可能通过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等途径对新冠肺炎发挥局部和全身抗炎效应。与体液抗炎通路相比,神经抗炎通路启动早、作用迅速、更局限化,在炎性反应的初始关键阶段起着更重要的作用,这可能是新冠肺炎早期进行针灸干预的重要依据。除了胆碱能抗炎通路,针灸还可能通过激活交感神经、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等神经抗炎通路发挥抗炎效应。针灸在炎性反应的不同时期如何通过躯体刺激激活迷走和交感神经等通路来发挥作用,是否依赖于穴位的选择、刺激的方式等,这将是针灸基础向临床转化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中枢神经系统是免疫反应的调节枢纽,可以在不同水平控制炎症反应。研究发现:在中枢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一条具有拮抗炎症反应作用的通路,该通路由迷走神经、乙酰胆碱及受体所构成,称为胆碱能抗炎通路。胆碱能抗炎通路是神经-免疫调节通路,它的激活可以有效减少多种促炎因子的释放,对全身和局部炎症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为调节因子功能和炎症反应提供了可能的有利途径。针灸疗法具有双向良性调整作用,可以调节免疫功能,并能有效地抗击炎症反应,因此在临床上可以辅助治疗多种免疫性疾病。针灸的抗炎作用与胆碱能抗炎通路存在联系,这可能为阐明针灸穴位的免疫调节作用提供基础,同时,有助于阐明针灸穴位抗击炎症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针刺抗炎疗效显著,在国内外应用广泛。自主神经系统介导的针刺抗炎作用机制已经在不同疾病模型中得到广泛验证,而最近新的研究报道深化了针刺抗炎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笔者结合最近针刺抗炎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的新发现,系统总结了针刺介导的以副交感神经系统为主的胆碱能抗炎途径、迷走神经-肾上腺髓质-多巴胺通路和交感神经抗炎途径的机制研究进展。即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系统在大脑皮质及下丘脑的支配下,既拮抗又协调地调节器官的生理活动。而针刺介导的自主神经抗炎作用与机体状态、电针强度有密切关系,具有双向良性调节的特点。本研究系统梳理针刺抗炎的神经生物学机制进展,以期为针刺抗炎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炎症是多种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参与者,有效的抗炎方法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针刺抗炎治疗历史已久,并为大家所共识,但其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对炎症进行了初步概述,并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抗炎途径、胆碱能抗炎途径及抗炎过程中主要的分子信号转导途径这些方面对针刺抗炎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发现针刺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由针刺造成的穴位局部炎症小网络启动机体整体调节的大网络,从而达到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颖  候小涛  姜民  侯媛媛  张铁军  白钢  邓家刚 《中草药》2017,48(18):3760-3767
目的探究复方芒果叶的抗炎活性,明确其抗炎药效物质基础,初步阐明其网络调控机制。方法采用UPLC-Q/TOF-MS法结合核因子-κB(NF-κB)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对复方芒果叶进行抗炎成分的筛选;运用网络药理学对其中药效成分进行作用靶点与通路的预测;并利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炎症模型以及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复方芒果叶的抗炎活性进行验证。结果从复方芒果叶中筛选出16个主要抗炎成分;预测这些抗炎成分分别作用于40个靶点并与11条炎症通路相关,活性验证结果表明芒果苷、补骨脂素、人参皂苷Rg1 3个化合物均具有很好的抗炎作用,且各成分间两两配伍具有协同作用。结论初步揭示了复方芒果叶抗炎作用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黏着斑(focal adhesio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等多重调控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9.
迷走神经是第10对颅神经,从头部直接分布到腹部。迷走神经是中枢和内脏器官联系沟通的重要媒介,连接大脑的多个区域,整合各种感知信息,维持机体的稳态和平衡,迷走神经参与炎症过程,能够缓解病理性炎症引起的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针刺通过调节迷走神经发挥抗炎作用具有起效快、特异性强等特点,近年来关于针刺迷走神经抗炎的机制研究日渐深入,本研究立足于迷走神经-肾上腺轴、胆碱能抗炎通路,研究迷走神经介导的针刺抗炎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胆碱能抗炎通路探讨葛根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AChR)、核转录因子-кB(NF-кBp65)及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STAT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葛根素组、α银环蛇毒素(α-BGT)组大鼠尾静脉注射葛根素;尼古丁组尾静脉注射尼古丁,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均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预给药5d后,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缺血再灌注即刻;α-BGT组尾静脉注射α-BGT。再灌注24h后,观察脑梗死面积,RT-PCR法检测脑组织α7nAChR、NF-кBp65及STAT3 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葛根素组和尼古丁组大鼠脑梗死面积显著缩小,缺血脑组织α7nAChR、STAT3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NF-кBp65 mRNA的表达显著下降(P<0.01,P<0.05);α-BGT可阻断葛根素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论:葛根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具有较好的抗炎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1.
足三里是针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疼痛使用最广泛的穴位,但其降低RA疼痛的神经生物学机理尚未明确。针刺足三里以激活穴位处肥大细胞和PROKR2-Cre神经纤维为其始动环节,并涉及“神经-免疫”环路及自主神经介导的不同抗炎通路,如胆碱能抗炎通路和迷走-肾上腺轴抗炎通路。随后神经信号传入脊髓、脑水平,针刺足三里通过抑制脊髓胶质细胞活化而缓解中枢敏化,并能调节疼痛上下行传导系统及相关神经递质而快速镇痛。本文基于足三里解剖特点和穴位特性,探讨针刺足三里降低RA疼痛的机制,以期为足三里镇痛和RA治疗提供现代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药材》2019,(11)
目的:研究还阳参的抗炎作用,筛选其活性部位,并基于NF-κB信号通路研究其抗炎机制。方法:制备还阳参水提物及其乙酸乙酯、正丁醇、水层部位提取物;采用LPS诱导大鼠炎症模型,通过检测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的数目及胸腺、脾脏指数,筛选还阳参抗炎活性部位;通过观察还阳参各部位对大鼠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含量、Th1/Th2漂移及NF-κB信号通路p65、p-IκBα蛋白的调控作用,探讨其抗炎作用机制。结果:通过药效学筛选得到还阳参抗炎活性部位为水提物,其可通过降低TNF-α、IL-1β、IL-6的含量,调节Th1/Th2的漂移趋于平衡,减少肺脏组织p-IκBα、p65蛋白的表达,发挥抗炎作用,减轻炎症症状。结论:水提物为还阳参抗炎活性部位,其抗炎机制可能与抑制氧自由基分泌,抑制NF-κB信号通路,从而抑制炎症因子合成与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3.
胆碱能抗炎通路(CAP)是新近发现的联系神经与免疫系统的调节通路,该通路的激活可抑制局部或全身的炎症反应.文章综述了CAP的发现、作用机制及其在电刺激迷走神经、针灸和中药抗炎药理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医药抗炎机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研究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心肌缺血(MI)损伤后诱发的炎性反应主要分为炎性反应期、纤维增殖期和稳定期3个阶段。适度的炎性反应可有效清除坏死心肌细胞碎片,是MI损伤病理进程中的必要阶段,但过度的炎性反应则会加剧MI后的损伤,及时控制损伤后的炎性反应已成为抗MI损伤研究的热点。针刺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效应,也具有良好的抗炎效应,能从调控炎性因子、炎性反应通路及胆碱能抗炎通路等方面介导炎性反应调控。因此,从抗炎角度开展针刺促心肌保护研究具有可行性,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引入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治咳川贝枇杷滴丸(ZCPDP)挥发油成分并预测其治疗气道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乙醚加热回流提取方法从ZCPDP中提取挥发油成分,并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通过反向对接模拟筛选预测其抗炎作用机制,并对相关药效成分α-红没药醇(ABB)的作用进行验证。结果挥发油提取物中共鉴定出28个成分,反向对接结果显示其抗炎机制主要与调节HSP 90-α、TGF-β受体等靶蛋白及其相关通路有关,以ABB为代表的药理验证实验显示,ABB能够很好地作用于预测的靶点及通路,且具有显著抗炎作用。结论 ZCPDP挥发油成分的抗炎机制可能与调节Toll样受体、TGF-β、MAPK等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6.
抑郁障碍的发生与嗅觉密切相关,针刺可通过嗅脑关联通路治疗抑郁障碍,但作用机制尚未明确。本文通过梳理抑郁与嗅脑关联通路的关联以及嗅觉对情绪的影响,从针刺对情绪及嗅觉的作用,针刺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多个角度出发,探讨针刺通过调控嗅脑关联通路治疗抑郁障碍的作用机制。发现以嗅脑关联为通路进行针刺可以使嗅球体积增大从而改善抑郁和嗅觉障碍,可以促进神经功能修复,改善缺损,上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水平,提高血清中神经生长因子含量,调控免疫细胞因子,减少炎性反应,对情绪实现良性调控,从而改善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7.
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是生物体内一条介导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和凋亡的重要信号转导通路,在脑血管发病后的康复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研究发现针刺可能通过调控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起到促进脑血管疾病康复的作用,然而其作用机制目前仍不明确。本研究就JAK-STAT通路概述、JAK-STAT通路的调控机制、JAK/STAT通路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针刺调控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促进脑血管疾病康复的机制进行评述,探讨针刺调控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机制及作用靶点,为研究针刺促进脑血管疾病康复提供研究方向及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肝络通对门静脉高压症大鼠肝组织中α7-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表达的影响特征,探讨肝络通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可能机制.方法:取体重240~260g的清洁级雄性SD大鼠40只,根据体重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周模型组、2周肝络通组、4周模型组、4周肝络通组.模型组及给药组采用胆总管结扎术(CBDL)对大鼠进行造模,分别于造模2周、4周测量门静脉压力,并用免疫印迹法检测α7-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nAchRα7)在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胆总管结扎后2周和4周门静脉压力均显著升高,模型组nAchRα7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门静脉压力和nAchRα7的表达具有随术后时间延长而加重的一致性趋势.肝络通组门静脉压力显著低于模型组,术后4周作用最为显著;2周肝络通组nAchRα7的表达与2周模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4周肝络通组较4周模型组显著减少.结论:肝组织nAchRα7的表达变化与门静脉压力变化具有一致性趋势,肝络通降低门静脉压力的作用可能与调节肝组织内nAchRα7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对肥胖小鼠白色脂肪米色化作用的影响。方法 50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选取其中10只作为正常饮食组(NF组),其余40只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肥胖。将诱导成功的40只肥胖小鼠随机分为高脂饮食组(HF组)、β3受体激动剂CL316,243组(β3组)、CL316,243+黄芪桂枝五物汤组(HGWD组)、CL316,243+黄芪桂枝五物汤+α7nAchR选择性拮抗剂α-BGT(α-BGT组),分别给予对应药物连续处理2周。HE染色观察白色脂肪细胞大小;PCR法检测白色脂肪组织中产热基因,M1、M2型巨噬细胞标志基因及α7nAchR基因水平;ELISA检测白色脂肪组织炎性因子含量。结果 与HF组比较,β3组体重下降,脂肪细胞面积减小,产热基因增加,表明β3受体激动剂促进了白色脂肪米色化;而M1、M2型巨噬细胞标志基因及抗炎因子含量未有显著变化,促炎因子含量增加,表明肥胖机体炎症状态未改善;同时α7nAchR基因水平下降。与β3组比较,HGWD组促白色脂肪米色化作用进一步增加,炎症状态显著改善,α7nAchR基因水平上升。而同时给予α-BGT后减弱了黄芪桂枝五物...  相似文献   

20.
中枢乙酰胆碱与针刺镇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新氏  王才源 《针刺研究》1991,16(2):129-137
<正> 乙酰胆碱(Ach)不论在种系发生或个体发生上都是最早出现的神经递质,在某些低等动物感觉传入神经全部是胆碱能的,高等动物痛觉的神经通路有一部分也和上行胆碱能网状激活系统一致;脑内一些重要的与痛和镇痛有关的结构是胆碱能的;因此我们认为 Ach 可能是研究针刺镇痛中枢神经化学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