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伤寒论》乃仲景阐述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的专书 ,其中桂枝用药之频繁 ,功用之多 ,是其他药所无法相比的。而含附子的方剂仅 2 0首。笔者比较了两者在《伤寒论》方剂中的配伍 ,认为其功用大致相同。1 《伤寒论》首先可见桂枝与附子同用方剂如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伤寒论  相似文献   

2.
诊余随笔     
一、芍药甘草汤治腹痛《伤寒论》之芍药甘草汤,是一首柔肝缓急,治疗腹痛、手足拘挛疼痛的有名方剂,诚如《医学心悟》所云:“芍药甘草汤治腹痛如神”。有人认为该方是主治虚痛,如小建中汤重用芍药,治疗“虚劳里急……腹中痛……”;亦有人认为是治实痛,如《本经》称芍药“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名医别录》谓芍药能“通血脉、散瘀血”。实则张长沙用斯方治腹痛,虚实皆可,惟配伍不同耳。黄芪建中汤治“虚劳里急,诸不足”,芍、甘配饴糖、黄芪,是治虚痛者也;桂枝加大黄汤则是“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散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  相似文献   

3.
桂枝汤为治疗太阳表虚证的主方,具有解肌祛风、调和营卫的功效,是《伤寒论》中的核心方剂。故将其衍化的特点归纳如下。一、桂枝汤药味增量变化药味的增量变化,是指桂枝汤的药味不变而只增加某药的用量,从而改变方剂的作用或扩大其应用范围。如桂枝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芍药汤,三方药味完全相同,仅由药量的改变,其作用和用途亦随之改变。桂枝汤中用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  相似文献   

4.
叶涛  陶夏平 《江苏中医药》2018,50(12):50-52
正芍药甘草汤是《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由芍药、甘草两味药物组成。《伤寒论》29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方中芍药酸苦,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甘草补中缓急。二药合用,酸甘化阴,具有滋阴养血、缓急止痛的功效。现代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头面部、胸腹部、男性泌尿系等痛症及肌肉骨关节病变[1]。笔者将芍药甘草汤化裁后应用于多种  相似文献   

5.
《广西中医药》2015,(6):47-48
<正>桂枝汤为《伤寒论》中第—方,具有解表和里、调补阴阳之功效,被历代医药方家誉为"群方之冠"。桂枝汤类方是以桂枝汤为基础加减化裁而来的一组方剂,包括桂枝新加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附子汤等。笔者在临床工作中,研习《伤寒论》,认真学习历代医家对桂枝汤类方的应用经验,临证揣摩,学有所悟,并以桂枝汤类方辨证治疗产后病,常常获效。现略举数例。1桂枝新加汤治疗产后身痛  相似文献   

6.
“芍药甘草汤”一方,出自《伤寒论》,由白芍药、炙甘草组成。原为误表发厥,腿挛吐逆而设,后世推而广之,常用于腹中不和而痛,及阴津亏耗,筋骨失养而见之挛急,掣动等症。纵观《伤寒论》太阳篇之“桂枝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等,无不包含“芍药甘草汤”于其中。由此可见,“芍药甘草汤”只要加减适宜,外可解肌和营以祛邪达表,内可和中缓急以驱逐水气。  相似文献   

7.
张仲景安神10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中,具有安神作用的方剂颇多,大部分方剂至今仍广泛应用,且疗效显著。笔者根据其不同作用的方剂,归纳为安神10法,探析如下。1温补心阳安神法仲景用此法治疗心田不足所致的心神不宁证的方剂有《伤寒论》枝枝甘草汤(桂枝、甘草),主治“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修”;桂枝甘草龙骨牡螨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主治“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技会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甘草、生姜、大枣、蜀漆、牡蛎、龙骨),主治“必惊狂,卧起不安”。上述3方所治之心神…  相似文献   

8.
芍药甘草汤是张仲景治疗疼痛的基础方,亦是缓急止痛的经方对药。本文根据《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含有芍药甘草汤方证的41首方剂,以胡希恕"六经来自八纲"的理论体系认识疾病,从表证类方、半表半里证类方、表证兼里证类方、里证类方、其他类方等5个方面,对芍药、甘草对药运用药量方面的变化简明阐述。芍药偏于入里而泻实,甘草偏于补中滋液,病邪反应在不同的病位,使用芍药、甘草对药时,其药量要做出调整,方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桂枝-甘草"配伍是《伤寒论》中用药频次最高的药对,在临床上治疗心律失常的各方中常常可见桂枝甘草配伍加减。张仲景运用桂枝甘草配伍治疗心律失常的方剂如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苓桂术甘汤等。桂枝甘草配伍的特点是辛甘合化,温通心阳,其作用得到了现代药理研究的佐证。临床上,功能性心律失常多由自主神经功能失常所致,辨证多为气阴两虚、心神不安,以益气养阴、重镇安神为法治疗,常用炙甘草汤或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器质性心律失常以冠心病、风心病、缓慢型心律失常多见,辨证各异,可以桂枝、甘草分别加味治疗。  相似文献   

10.
学习仲景方用甘草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统计,仲景用甘草方计124方(《伤寒论》70方,《金匮要略》54方)。其中以甘草为君的方有甘草汤、甘草干姜汤、甘草泻心汤、炙甘草汤、甘草附子汤等10方,以甘草为臣的方有芍药甘草汤、桂枝甘草汤、茯苓甘草汤、桔梗汤、栀子甘草豉汤等11方。可见甘草之功绝非仅“调和诸药”而已,作为君药或臣药自有其独特功效,不可等闲视之。现通过对仲景方的学习和运用,谈一些体会,并祈高明正之。  相似文献   

11.
芍药甘草汤在《伤寒论》中属于著名的方剂,其主要由芍药、甘草等构成,功能主治津液受损,阴血不足,筋脉失濡所致诸证。在《伤寒论》中,有113方,其中有31方利用芍药,有70方利用甘草,24方利用芍药与甘草的配用,组方中芍药酸寒,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甘草甘温,能够健脾益气,缓解疼痛感受。多药联合可酸甘化阴,改善患者肝脾功能状态,有柔筋止痛的作用。下文针对芍药甘草汤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探究芍药甘草汤治疗皮肤瘙痒、肌肉痉挛的作用价值。结合芍药甘草汤的组方、使用效果等,对其方剂构成、使用剂量进行探究,在明确芍药甘草汤药物性质的基础上,合理添加桂枝、当归及白芍等药物辨证施治,发挥中医学随症加减治疗的价值,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以缓解。加强芍药甘草汤的临床使用效果、方剂研究,能够更好地发挥芍药甘草汤使用价值,为患者实施对症有效治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避免患者症状的进一步发展,也能够真正发挥中医学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 《伤寒论》的113方中,有桂枝的就有41方占36%,以桂枝汤加减的有29方占25%强。可见桂枝汤在《伤寒论》里占重要位置。其药味组成及方义在方剂学中最有代表性,是最基本的方剂,为众方之首。其在临床应用范围之广,疗效之显著,为国内外学者所公认。近三十年来,对该方的主治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有了一定进展。本文仅就桂枝汤及其在《伤寒论》里的加味方加以论述,如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出《金匮要略》)、桂枝加大黄汤、小建中汤等等。  相似文献   

13.
桂枝加附子汤出自《伤寒论》,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附子六味药物组成。以药物的协同作用分析,桂枝附子同用,能止汗回阳,既祛在表之风,又除在里之湿;芍药附子合用,扶阳补阴;芍药甘草相伍,和肝而舒筋;桂枝甘草相配,有保心气防水逆之效;  相似文献   

14.
陈洁 《山西中医》2007,23(2):58-58
1芍药配附子,刚柔相济 芍药配附子见于《伤寒论》芍药甘草附子汤、桂枝加附子汤、真武汤、附子汤等方。两药均有较强的止痛作用,但性味殊异。炮附子辛温大热,长于温阳祛寒止痛;芍药酸苦微寒,善于益阴缓急止痛。两药相配,附子可去芍药之阴柔,芍药可防附子之刚烈,刚柔相济,走守相合,以补益阴阳、调理气血。如芍药甘草附子汤、桂枝加附子汤中的芍附配伍,均属刚柔相济、阴阳并补,以治阴阳两虚、肌肤失温、经脉失养的身痛拘挛之证。而附子汤、真武汤之用芍药配附子,则意在温阳化湿、祛寒止痛,用于少阴阳虚、寒湿内盛之身痛或腹痛证。  相似文献   

15.
仲景方与药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 ,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以桂枝汤为基础加减化裁的方剂就有 30多则 ,其中方剂组成药味相同 ,份量有别的有桂枝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芍药汤3方。仲景设桂枝汤原为治疗太阳中风表虚之证 ;设桂枝加桂汤原为治疗汗多伤阳 ,心肾阳虚、阴寒上逆的肾气奔豚病 ;设桂枝加芍药汤原为治疗太阳病误下所致的腹满时痛。仲景所设上 3方中均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5味。区别只有药量的变化。桂枝汤方中 ,桂芍等量相配 ,乃取桂枝辛温达表 ,以兴卫阳 ,取白芍入肝 ,滋阴养血 ,敛阴和营 ,与桂枝相配 ,一面可奏调营和卫 ,一…  相似文献   

16.
1.我国第一部外感热病的专著是《伤寒论》。 2.最早创六经辫证者是((伤寒论》作者张仲景。 3.最早整理《伤寒论》者是晋·王叔和。 4。最早注解《伤寒论》者是金·成无己。5.最早校正王叔和编次的《伤寒论》者是宋·林亿。 6.最早以分类归纳法研究《伤寒论》是喻昌。 7.《伤寒论》方剂中使用最多的药物是甘草。 8.《伤寒论》中药味最多的方剂是麻黄升麻汤,14」味药。 9.《伤寒论》中的方剂,以桂枝类方RlJ最多。《伤寒论》之最@张安富$重庆江津造纸厂卫生所~~  相似文献   

17.
经方"药对"配伍规律研究的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曹华 《国医论坛》2003,18(4):1-3
经方〔1〕〔7〕 ,一般指东汉·张仲景的著作《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所载之方。药对〔8〕〔13〕,也称对药 ,是指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味药配伍形式 ,是方剂最小的组方单位。它构成简单 ,却具备了方剂的基本主治功能 ,是中医遣方用药的特点之一。后世方剂尽管浩如烟海 〔11〕,但细究起来 ,常能从中看出经方“药对”的影子 ,如桂枝配芍药、芍药配甘草、桂枝配附子、麻黄配石膏、干姜配黄连等。研究经方“药对”的配伍规律 ,对提高临床疗效 ,揭示方剂配伍理论的科学内涵以及挖掘和提高中医药理论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能为复方配伍…  相似文献   

18.
小青龙汤方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其组成为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对单味药以及麻黄-甘草药对、麻黄-桂枝药对、白芍-桂枝药对、白芍-甘草药对、五味子-细辛药对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分析研究逐渐深入。本文从此角度出发分析小青龙汤组方特性,探讨中医方剂配伍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9.
张仲景《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的方剂,功效卓著,结构严密,用药精当。仔细分析这些方剂的结构,可以看出,组成这些方剂的基本要素是“药对”,如桂枝汤中的桂枝配伍芍药,白虎汤中的知母配石膏等等。如能掌握药对,便掌握了处方用药的要领与核心。仲景方中的药对不下百余种,现择其要者,简论于下。  相似文献   

20.
芍药甘草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芍药甘草汤的源流及发展芍药甘草汤来源于《伤寒论》。由芍药,甘草二药组成,是仲景推为群方之魁—桂枝汤的基本组成方剂之一。在《伤寒论》112方中,有31方用芍药,70方用甘草,24方芍药和甘草伍用,用芍药而不配伍甘草者只有5方,可见二药配伍使用的重要性。本方是仲景为误汗亡阳,阳复后的脚挛急证而设。后世医家对本方的应用又各有所发挥。《魏氏家藏方》的六半汤即本方用治湿热脚气,不能行步有良效。《朱氏集验方》的去杖汤(本方)治脚弱无力尤建殊功。《传信适用方》的中岳汤(本方)用治湿气腿脚亦肿疼痛更获显效。《活人事证方》的冲功散(本方)治消渴奇验,《陈氏经验方》也用本方治消渴引饮。庞安时《总病论》认为,太阳病自汗,四肢难以屈伸,若小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