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9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和一氧化氮(NO)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含量变化的关系。方法 分别应用酶联免疫法和比色法测定 8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和 3 0例健康者血清 (TNF α)及NO水平。结果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TNF α(61 3± 5 4)ng/L及NO(47 3± 14 2 )umol/L较对照组血清TNF α(10 3± 2 6)ng/L及NO(2 1 3± 6 7)umol/L均明显升高 (均P <0 0 1) ,且TNF α与NO呈显著正相关 (r =0 562 ,P <0 0 1)。结论 心衰时TNF α和NO均增高 ,随心衰加重增高更明显 ,且二者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人脑梗塞脑脊液 (CSF)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 (TNF)的变化及其与年龄的关系。 方法 用ELISA(双抗体夹心 )方法对 45例老年脑梗塞患者CSF及血清TNF α进行检测 ,并与 31例中青年脑梗塞和 30例健康人进行比较。  结果 老年组CSF中TNF α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及中青年组 (P <0 0 1) ;血清TNF α含量中青年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老年组明显增高 (P <0 0 1) ;老年组CSF中TNF α含量与周围血白细胞数及年龄有非常显著相关性 (r值分别为 0 5 0 47、0 6 2 0 5 ,P <0 0 1)。  结论  TNF α是老年脑梗塞的致病因子和加重缺血性脑损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TNF-α和IL-6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 ,白细胞介素 6 (IL 6 )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5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和 3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TNF α ,IL 6浓度 ,用二维心脏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 (LVEF)。结果 :1 血清IL 6、TNF α、去甲肾上腺素 (NE)在CHF各组均升高 ,但心功能Ⅱ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 (P >0 0 5) ;心功能Ⅲ级 ,Ⅳ级组IL 6 ,TNF α ,NE明显高于心功能Ⅱ级和对照组 (P均 <0 0 5)。IL 6、TNF α、NE与LVEF呈高度负相关(r=- 0 6 3,P <0 0 1 ;r=- 0 54,P <0 0 5;r=- 0 58,P <0 0 1 )。 2 随心衰程度加重 ,血清TNF α、IL 6和NE浓度越高。TNF α与NE ,IL 6与NE呈明显正相关 (r =0 57,P <0 0 1 ;r =0 51 ,P <0 0 5)。 3 随心衰程度加重 ,血清IL 6与TNF α浓度越高 ,且二者呈正相关 (r =0 39,P <0 0 5)。结论 :CHF患者血清TNF α和IL 6浓度升高 ,尤其中重度CHF患者更加明显 ,并与LVEF呈负相关 ,提示血清IL 6、TNF α水平可作为CHF严重程度的判断与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肝病患者鸟嘌呤脱氨酶(GD)和胆碱脂酶(cHE)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80例老年慢性肝病患者及100例健康老人血清中GD和CHE活性进行检测。结果 老年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GD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随病情加重而升高更为明显(P〈0.01);血清CHE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随病情加重降低更为明显(P〈0.01);GD与CHE呈负相关(P〈0.05)。结论 GD和CHE是反映肝实质细胞受损害及其合成代谢能力下降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GD、CHE的变化可以反映肝病发展的程度,对了解病情,判定治疗效果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外周循环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的变化及辛伐他汀对TNF α和IL 10的作用。方法 测定 39例老年AMI患者 (AMI组 )、2 0例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患者 (OMI组 )及 2 0例正常老年人 (正常人组 )血清TNF α和IL 10浓度。 39例AMI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 ,治疗前、治疗后 1周和 6周测定血清TNF α和IL 10浓度。结果 AMI组TNF α、IL 10水平明显高于OMI组 ;OMI组TNF 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组 ;正常人组血清IL 10未检测到。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经治疗后 1周、6周TNF α水平均显著下降 ,6周后辛伐他汀组TNF 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IL 10水平 6周后均显著降低 ,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辛伐他汀具有降低AMI患者血清TNF α水平的作用 ,对IL 10水平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老年慢性肝病患者血清ICDH、CHE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异柠檬酸脱氢酶(ICDH)和胆碱脂酶(CHE)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70例老年慢性肝病患者及54例健康老年人血清中ICDH和CHE活性检测。结果:老年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CHE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随病情加重降低更为明显(P<0.01);血清中ICDH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随病情加重而升高更为明显(P<0.01)。结论:ICDH和CHE是反映肝实质细胞受损害及其合成代谢能力下降的敏感指标。检测ICDH、CHE的变化可以反映肝病发展的程度,对判定治疗效果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32例老年AP患者及20例健康老年人血清中NO和TNF-α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老年AP患者血清中NO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随病情加重降低更为明显(P〈0.01);而血清TNF-α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随病情加重升高更为明显(P〈0.01),NO和TNF-α呈显著负相关(P〈0.0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炎症标记物与冠心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健康体检者 (正常对照组 ) 30例、稳定型心绞痛 (SAP组 )患者 2 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 2 5例和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30例 ,分别测定血清中C 反应蛋白 (CRP)、白细胞介素 6 (IL 6 )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浓度。结果 :①SAP、UAP、AMI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血清中CRP、IL 6、TNF α均显著增高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均P <0 .0 1) ;②UAP与SAP比较 ,血清中CRP、TNF α均显著增高 (P <0 .0 1) ,但与IL 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③AMI与SAP比较 ,血清中CRP、IL 6、TNF α均显著增高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④AMI与UAP比较 ,血清中CRP、IL 6、TNF α均显著增高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⑤血清中CRP、IL 6、TNF α在AMI发病的 72h以内有明显动态变化。结论 :炎症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 ,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的高低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AMI时炎症因子的动态演变可以作为病情稳定性的指标 ,对判断病情和预后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老年肺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在老年肺炎患者病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西安二六二厂生产的XH 60 1 0γ 计数器测定肺炎患者 (n =48)血清TNF α含量。选择正常对照组 2 0例作对照。结果 肺炎患者无论轻症、重症、急性期或恢复期血清TNF α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肺炎急性期TNF α显著升高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恢复期TNF α虽明显下降 ,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肺炎患者血清TNF α的水平与肺炎轻重程度有关 ,轻症低于重症 ,恢复期低于急性期 ,说明TNF α是肺炎发生发展的始动因子 ,参与了炎症反应过程并发挥重要作用。血清TNF α测定对判定肺炎患者病情轻重、疾病状态及转归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经皮腔内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PTBMV)前后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和一氧化氮 (NO)血浆水平变化。方法 :2 0例二尖瓣狭窄 (MS)患者 (MS组 )分别于 PTBMV前、后采静脉血和左房血各 5 ml,术后 5 d再采静脉血 5 ml。同期还采 12例正常者 (对照组 )静脉血 5 m l。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 TNF-α浓度 ,重氮反应比色法检测血浆 NO浓度。MS组 PTBMV前、后均检测二尖瓣口面积 (MVA)、左房平均压 (ML AP)、舒张期跨二尖瓣压差 (DMTV G)及心排血指数 (CI)。将血浆 TNF- α和 NO浓度与血流动力学参数作相关分析。结果 :MS组术前静脉血 TNF- α和 NO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术后 30 m in静脉血浆和左房血浆 TNF- α和N O浓度均较术前显著升高 (P <0 .0 1)。术后第 5天静脉血浆 TNF- α和 NO浓度较术前及术后 30 m in均显著下降 (P <0 .0 1) ,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MS组不同时点及部位血浆 TNF- α与 NO浓度均值之间呈显著性正相关 (r =0 .97,P <0 .0 1)。术前及术后第 5天静脉血浆 TNF- α和 NO浓度分别与 DMTVG呈正相关 (r=0 .92 ,P <0 .0 1和 r =0 .93,P <0 .0 1) ,与 CI呈负相关 (r =- 0 .86 ,P <0 .0 1和 r =- 0 .89,P <0 .0 1)。结论 :TNF- α和 NO可能参与 MS的病理生理过程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2 (IL 2 )、IL 6、IL 8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在慢性支气管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 (RIA)检测 3 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急性发作期和临床缓解期血清IL 2、IL 6,IL 8及TNF α水平 ,并以 3 0例健康人血清中IL 2、IL 6、IL 8及TNF α水平作为对照。  结果   3 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IL 6、IL 8、TNF α显著高于缓解期 (P <0 0 1) ,而缓解期血清IL 6、IL 8、TNF α与对照组相比仍然有差异 (P <0 0 1) ;IL 2浓度在发作期和缓解期均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但发作期和缓解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急性发作期和临床缓解期血清IL 6与IL 8,IL 6与TNF α ,IL 8与TNF α水平均呈正相关 (r=0 70 9,0 63 3 ,0 615 ) ,但与IL 2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  血清IL 2、IL 6、IL 8、TNF α不仅参与了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感染时的发病机制 ,而且在慢性炎症的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检测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和IL 6的变化 ,以及胺碘酮对培养的正常人及CHF患者单核细胞 (PBMC)分泌上述细胞因子的影响 ,以明确上述细胞因子在CHF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以及胺碘酮作用于CHF的免疫学机制。取 2 0例正常人和 2 0例Ⅲ~Ⅳ级的CHF患者静脉血 :①测其血清TNF α、IL 1β和IL 6含量 ;②离心取PBMC ,分别加入胺碘酮和脂多糖 (LPS)等 ,使胺碘酮的终浓度为 0 ,0 .1,1和10 μmol/ml进行培养 ,经 2 4h孵化后 ,取培养液上清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培养上清中TNF α、IL 1β和IL 6。结果 :CHF患者血清TNF α、IL 1β和IL 6明显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0 1) ,并随心衰程度的加重而增加 (P <0 .0 0 1)。TNF α与IL 1β和IL 6呈正相关 (r=0 .96 84,0 .9786 ;P均 <0 .0 0 1)。胺碘酮对两组PBMC分泌TNF α、IL 1β和IL 6均具有抑制作用 ,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①细胞因子TNF α、IL 1β和IL 6参与CHF的发生 ;②胺碘酮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因子的产生 ,对心力衰竭患者产生改善心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创伤应激对糖尿病大鼠TNF-α、IL-6、NO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应激对糖尿病大鼠血清TNF α、IL 6、NO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STZ) ,5 0mg/kg体重制成大鼠糖尿病模型 ,在此基础上以左下肢截肢作为严重创伤应激 ,观察应激后 2h、6h、12h、2 4h及 72h各时间点大鼠血清TNF α、IL 6、NO及氧化应激指标 (SOD、MDA、GSH)水平的变化。结果 :大鼠注射STZ 3d后血糖显著升高。对糖尿病大鼠行截肢后 ,血糖显著升高 (P <0 .0 5 ) ;血清TNF α、IL 6及NO水平均明显升高 ,TNF α及NO水平于应激后 12h达峰值 (P <0 .0 1) ,IL 6于应激后 6h达峰值 (P <0 .0 1) ;血清SOD、GSH水平均明显降低 (P <0 .0 1) ,MDA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1) ,于应激后 12h达峰值或谷值。结论 :严重创伤应激可导致糖尿病大鼠TNF α、IL 6及NO水平升高 ,抗氧化应激能力下降 ,进一步加剧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4.
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衰 ,CHF)患者血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6(IL 6)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 12 2例CHF患者及 3 0例健康人血浆中TNF α和IL 6的浓度。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X线胸片测心胸比。结果 CHF患者血浆中TNF 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 ,TNF α水平呈进行性增高 ;IL 6水平仅在心功能Ⅲ级、Ⅳ级组中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TNF α、IL 6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 (r =-0 .5 13 ,r =-0 .45 3 ,P <0 .0 1) ,与心胸比呈正相关 (r =0 .5 0 1,r =0 .43 8,P <0 .0 1) ;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呈正相关 (r =0 .3 42 ,r =0 .3 0 4,P<0 .0 1)。结论 CHF患者TNF α和IL 6升高可能是心功能恶化的免疫学标志之一 ,提示炎症机制参与心力衰竭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心力衰竭患者炎性与抗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平衡失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了解炎性与抗炎性细胞因子在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 12 2例CHF患者及 30例健康人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6 (IL 6 )、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的浓度。结果 :①CHF患者血浆中TNF 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者 (P <0 .0 5或 <0 .0 1) ,且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 ,TNF α水平呈进行性增高 ;CHF患者血浆IL 6及IL 10水平 ,心功能Ⅲ、Ⅳ级者明显高于对照者 (P <0 .0 5或 <0 .0 1) ,而心功能Ⅱ级者与对照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TNF α与IL 6 (r =0 .6 18,P <0 .0 1)、IL 10 (r =0 .5 6 6 ,P <0 .0 1)均呈正相关 ,但TNF α与IL 10的比率 (TNF α/IL 10 )也随着心功能的恶化而升高 ,IL 10的升高与TNF α的升高相比明显不足。结论 :细胞因子的变化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CHF患者血中炎性细胞因子明显升高的同时伴有抗炎性细胞因子升高的相对不足 ,炎性与抗炎性细胞因子之间的平衡失调可能参与了CHF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 (PAIg S) (PAIg G、A、M)和血小板 (PLT)在老年慢性肝病患者循环血中的意义。方法 对 57例健康老年人和 52例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3例老年肝硬变患者循环血中 PAIg S及血小板数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循环血中 PAIg S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随病情加重升高更为明显 (P<0 .0 0 1 ) ;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循环血中 PLT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且随病情加重降低更为明显 (P<0 .0 0 1 )。结论 老年慢性肝病患者循环血中 PAIg S及 PLT的变化与疾病预后有一定关系 ,动态监测其 PAIg S和 PLT的变化 ,可以从血液学改变这一角度来判定肝病发展的程度 ,此对其治疗及预后均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及胰岛素 (IS)在冠心病 (CH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比色法、酶联免疫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 6 4例不同病情的 CHD患者血 NO、TNF-α和 IS水平。结果 :CHD患者血清 N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0 1) ,TNF-α和 I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均 P <0 .0 1) ,且 NO与 TNF- α、IS呈负相关 (r=- 0 .73,P<0 .0 1和 r=- 0 .5 9,P<0 .0 5 ) ,TNF- α与 IS呈正相关 (r=0 .72 ,P<0 .0 1)。结论 :NO、TNF- α和 IS在 CH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并存在相互联系。NO降低、TNF- α和 IS升高的程度与病情具有一致性趋势。动态检测 CHD患者血中 NO、TNF- α和 IS水平可望成为临床判断病情和疗效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分析慢性心力衰竭 (HF)恶病质患者血清瘦素 (leptin)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的浓度变化 ,探讨其在心源性恶病质发病过程中的可能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 4 8例慢性HF患者和 2 0例健康对照者的体重指数 (BMI)、腰臀比 (WHR)、皮下脂肪厚度 (TSF)、左室射血分数 (LVEF)、leptin及TNF α等指标。leptin及TNF α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并分析leptin与其他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①全部受试者的血清leptin浓度与BMI、TSF、TNF α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 ,与WHR及LVEF无显著相关性。而恶病质组的血清leptin浓度还与TNF α呈显著相关关系 (P <0 .0 5 )。②恶病质组与非恶病质组相比 ,BMI、leptin及TSF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均P <0 .0 1。结论 :leptin作为调节能量平衡的重要激素 ,可能与TNF α共同作用导致心源性恶病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前白蛋白和总胆汁酸水平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前白蛋白 (PA)与总胆汁酸 (TBA)水平关系及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日本产CL 72 0 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 10 2例肝硬化患者及 3 0例正常献血员血清PA、TBA水平。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清PA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TB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且随肝功能损伤程度的加重PA值逐渐下降 ,TBA值逐渐升高 ;肝硬化患者血清PA与TBA水平呈明显负相关 (r =-0 .682 ,P <0 .0 1)。结论 肝硬化患者存在血清PA水平下降 ,TBA水平升高 ,血清PA与TBA呈明显负相关 ,联合检测血清PA、TBA水平能较早地反映肝脏合成及其代谢功能 ,对病情和预后的早期判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不稳定型心绞痛炎性因子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 (UA)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冠状动脉病变形态学特征及二者的相互关系。方法 :用免疫浊度法及放射免疫法测定 30例UA患者 (UA组 )、35例稳定型心绞痛 (SA)患者 (SA组 )、37例非冠心病患者 (对照组 )血清C 反应蛋白 (CRP)、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水平。对UA及SA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所示斑块形态进行分析 ,按积分法评定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结果 :①UA组患者血清CRP、IL 1β、TNF α水平均明显高于SA组 (P <0 .0 5~ 0 .0 1)及对照组 (P <0 .0 1) ,后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②UA组患者Ⅱ型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SA组 (6 6 .6 7%∶2 0 % ,P <0 .0 1) ;③SA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UA组重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④Ⅱ型斑块患者的血清CRP、IL 1β、TNF α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斑块类型 (P <0 .0 5~ 0 .0 1) ,而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间血清CRP、IL 1β、TNF α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UA患者体内存在炎性细胞活化及炎症反应 ;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可能与炎症反应有关 ;炎症在UA的发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