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末梢血γδT细胞对消化系统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人末梢血扩增的γδT细胞对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方法用含IPP和IL-2的RPMI 1640培养基扩增人外周血γδT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10 d的γδT细胞的纯度.用扩增后的γδT细胞与人胃癌细胞株、胰腺癌细胞株和肝癌细胞株按不同效靶比例孵育后进行细胞毒活性测定.结果人末梢血单个核细胞经过培养扩增10 d时γδT细胞迅速从4.21%扩增到70.35%.培养10 d时贴壁生长的γδT细胞对人胃癌细胞株、胰腺癌细胞株和肝癌细胞株均有较强的杀伤活性,在效靶比例为40∶1时细胞毒活性分别为61%、50%和59%,高于悬浮生长的γδT(分别为50%、37%和37%)和CIK(分别为45%、34%和40%)细胞毒活性.结论人末梢血扩增的γδT细胞对消化系统常见的肿瘤细胞有较强的杀伤作用,贴壁生长的γδ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强于悬浮生长的γδT细胞和CIK细胞.γδT细胞将是肿瘤细胞免疫治疗中又一类重要的免疫效应细胞.  相似文献   

2.
人末梢血γδT细胞对消化系统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人末梢血扩增的γδT细胞对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方法:用含IPP和IL-2的RPMI 1640培养基扩增人外周血γδT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10d的γδT细胞的纯度.用扩增后的γδT细胞与人胃癌细胞株、胰腺癌细胞株和肝癌细胞株按不同效靶比例孵育后进行细胞毒活性测定.结果:人末梢血单个核细胞经过培养扩增10 d时γδT细胞迅速从4.21%扩增到70.35%.培养10 d时贴壁生长的γδT细胞对人胃癌细胞株、胰腺癌细胞株和肝癌细胞株均有较强的杀伤活性,在效靶比例为40:1时细胞毒活性分剐为61%、50%和59%,高于悬浮生长的γδT(分别为50%、37%和37%)和CIK(分别为45%、34%和40%)细胞毒活性.结论:人末梢血扩增的γδT细胞对消化系统常见的肿瘤细胞有较强的杀伤作用,贴壁生长的γδ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强于悬浮生长的γδT细胞和CIK细胞.γδT细胞将是肿瘤细胞免疫治疗中又一类重要的免疫效应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用抗人γδT细胞受体(TCR)联合白细胞介素(IL)-2及唑来膦酸联合IL-2体外诱导生成的γδT细胞对肺癌细胞A549的杀伤作用。方法分别用抗人TCRγ/δ联合IL-2及唑来膦酸联合IL-2体外诱导γδT细胞生成并鉴定,并在体外分别与A549细胞共同培养,分别检测两种培养方法诱导的γδT细胞对A549的杀伤作用。结果抗人γδTCR联合IL-2及唑来膦酸联合IL-2诱导的γδT细胞表达率分别为62.1%和61.5%,在γδT细胞与A549比例为50∶1时,杀伤率分别为82.47%和81.09%。两者无论从表达率还是杀伤率比较都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抗人γδTCR联合IL-2及唑来膦酸联合IL-2诱导的γδT细胞表达率和对肺癌的杀伤率没有明显差异,两种方法都可以用于γδT细胞的体外培养、扩增。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对人末梢血γδT细胞杀伤SGC-7901作用的影响.方法: 异戊烯焦磷酸法体外扩增人外周血γδT细胞, 用不同浓度的唑来膦酸诱导γδT细胞和SGC-7901细胞株24 h, MTT法检测唑来膦酸对这两种细胞生长抑制率的影响和LDH法检测γδT细胞的杀伤活性, 流式细胞术检测诱导前后的γδT细胞和SGC-7901的凋亡率.结果: γδT细胞培养10 d时从扩增前4.21%增加到70.35%, CD44达94.0%. 唑来膦酸各浓度对SGC-7901细胞株的抑制率均明显高于γδT细胞, 当唑来膦酸的浓度在5-25 mmol/L时γδT细胞负抑制率呈剂量依赖关系, 且γδT细胞的杀伤活性也逐渐增强, 且于25 mmol/L时杀伤活性最强, 唑来膦酸诱导γ δT细胞和SGC-7901细胞株24 h, γδT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SGC-7901(3.57% vs 56.70%, P<0.05).结论: 唑来膦酸在临床常规使用浓度下, 能够促进γδT细胞的增殖, 同时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且能够增强γδT细胞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典激活的巨噬细胞(Mφ1)和选择性激活的巨噬细胞(Mφ2)培养上清人γδT细胞增殖、表面标志、杀瘤活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在体外用GM-CSF和IFN-γ诱导培养Mφ1,用M-CSF培养Mφ2,已戊烯焦磷酸法扩增外周血γδT细胞.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巨噬细胞、γδT细胞表面标志,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10、IL-12含量,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巨噬细胞培养上清对γδT细胞增殖的影响.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巨噬细胞培养上清列γδT细胞的杀瘤活性的影响.结果:体外诱导培养10 d的Mφ1和Mφ2均高表达CD68(73.2%vs 61.8%),Mφ1分泌IL-12的浓度显著高于Mφ2(35 mg/L vs 9 mg/L,P<0.01),Mφ1分泌IL-10的浓度明显低于Mφ2(15 mg/Lvs 87 mg/L,P<0.01).不同浓度Mφ1上清组对γδT细胞的增值率均高于对照组或Mφ2组(338% vs 11%,0,P<0.01).Mφ1培养上清作用后的γδT细胞表面标志γδT CR婊达率高于Mφ2组和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97.3% vs 89.1%,91.3%,P<0.05).不同浓度Mφ1上清组对γδT细胞的杀瘤活性均高于对照组或Mφ2组(70.18%vs 51.38%,47.25%,P<0.01).结论:Mφ1能够促进γδT细胞生长,而且能够提高γδT细胞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杀伤活性,Mφ2对γδT细胞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γδT细胞在急性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宿主早期天然免疫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急性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小鼠模型,分别设野生对照组、野生感染组、免疫球蛋白(Ig)G感染组、抗γδT细胞受体(TCR)感染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产白介素(IL)-17-γδT细胞在肺内的表达。应用抗γδTCR抗体耗竭小鼠体内γδT细胞,通过实时定量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肺内IL-17A、IL-17F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并评估肺内细菌负荷以及病理改变。结果:1在急性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8 h后,小鼠肺内产IL-17-γδT细胞的表达明显增加。2小鼠在感染8 h后,抗γδTCR组小鼠肺内IL-17A的mRNA和蛋白水平较IgG对照组明显下降(P  相似文献   

7.
《肝脏》2017,(9)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人外周血γδT细胞体外增殖及该细胞对肝癌细胞SMMC-7721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放入含有IL-2、帕米膦酸的RPMI 1640培养基进行培养并诱导γδT细胞,实验组给予白藜芦醇共同培养,对照组不加药物,在此基础上,两组均加入肝癌细胞SMMC-7721作为靶细胞,继续培养。在培养第10天后,用台盼蓝染色计数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γδT细胞的纯度及其颗粒酶B和CD107a、穿孔素的表达;用CCK-8试剂盒检测γδT细胞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体外杀伤效应。结果两组γδT细胞纯度均达到70%以上,实验组γδT细胞较对照组纯度显著更高(P0.01);且实验组γδT细胞扩增倍数,穿孔素、CD107a和颗粒酶B的表达及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杀伤效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白藜芦醇能促进γδT细胞增殖,并可能通过上调颗粒酶B和穿孔素的表达增强其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杀伤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从人的外周血树突状细胞 (DC)的抗原递呈方面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 ,并诱导出针对HBcAg特异性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 (CTL)。方法 取健康人DC和患者DC ,比较两组的抗原递呈功能是否存在差异。以HBcAg体外冲击致敏DC ,与自体T淋巴细胞共育 ,诱导出HBcAg特异性CTL ;以HepG2细胞为对照靶细胞 ,转染HBVDNA的HepG2 2 15细胞为靶细胞 ,分别测定CTL在效靶比为 2∶1、6∶1和 2 0∶1时对HepG2细胞的非特异性杀伤率及对HepG2 2 15细胞的特异性杀伤率 ,并比较患者组与正常组特异性杀伤率的差异。结果 患者DC的抗原递呈功能(10 99.2 6 7± 2 39.12 ,1374 .8± 36 4 .15 5 ,2 717.78± 15 89.72 )较健康人 (314 7.933± 72 6 .5 7,384 3.0 0 0±10 6 0 .85 ,5 4 86 .86 7± 1790 .6 4 )弱 ;健康组与患者组CTL对HepG2各效靶比的非特异性杀伤作用差异无显著性。健康组与患者组CTL对HepG2 2 15的特异性杀伤作用差异有显著性 ;患者组CTL的活性 (7.1± 4 .33,15 .6 8± 3.3,2 7.6 6± 4 .5 9)较健康组 (2 0 .76± 6 .0 8,33.97± 8.0 0 ,4 9.6 3± 9.4 8)弱。结论 用HBcAg体外负载患者DC ,能诱导出抗原特异性的CTL ,这些CTL能特异性地杀伤相应靶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利用献血者捐献血液中的白细胞制备的异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与肿瘤靶细胞体外杀伤试验情况。方法:重悬献血者CIK细胞与肝癌细胞、人乳腺癌细胞、白血病细胞、B淋巴瘤细胞浓度,以CIK细胞为效应细胞,肿瘤细胞为靶细胞,使效靶比为32∶1、16∶1、8∶1、4∶1、2∶1、1∶1时共培养48h后检测450nm下的吸收度A值。结果:献血者异体CIK细胞对肝癌、乳腺癌、白血病、B淋巴瘤细胞4种肿瘤靶细胞的杀伤率随着效应细胞数的增加而增大,当效靶比为32∶1时,献血者异体CIK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86.1%、84.3%、62.5%、87.9%;献血者异体CIK细胞对肝癌、乳腺癌、B淋巴瘤细胞杀伤活性明显强于白血病细胞,同一效靶比时,CIK细胞对肝癌细胞杀伤活性较高,对白血病细胞杀伤活性较差。结论:献血者CIK细胞对肝癌、人乳腺癌、白血病、B淋巴瘤细胞等肿瘤细胞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4种肿瘤靶细胞的杀伤率随着效应细胞数的增加而增大,同一效靶比时,CIK细胞对肝癌细胞杀伤活性较高,对白血病细胞杀伤活性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信号通路抑制剂PD98059对体外培养人γδT细胞增殖和杀伤功能的影响。方法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加入到含有唑来膦酸和白细胞介素2的RPMI 1640完全培养基中诱导培养获得γδT细胞。用ERK1/2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阻断γδT细胞ERK1/2信号通路后,用细胞计数仪测定γδT细胞增殖和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测定杀伤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γδT细胞颗粒酶B和穿孔素的表达。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培养10 d后的γδT细胞纯度达到(87.94±2.36)%。PD98059作用后的γδT细胞数低于对照组[(6.74±0.36)×105/ml vs(9.42±0.31)×105/ml],而PD98059作用后γδT细胞颗粒酶B阳性表达率[(48.89±1.31)%vs(41.58±1.58)%]、穿孔素阳性表达率[(65.92±3.29)%vs(33.49±2.83)%]、对肝癌Hep G2细胞的杀伤率[(69.28±4.96)%vs(48.34±3.0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708、7.582、15.478、11.201,P值均0.001)。结论 ERK1/2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阻断ERK1/2信号通路能抑制γδT细胞的增殖,但能增强γδT细胞的体外杀伤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D28单克隆抗体对人外周血γδT细胞体外增殖及杀伤胃癌BCG823、SGC7901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别在有或无CD28单抗(20μg/ml)参与的条件下,加入到含帕米膦酸、IL-2的RPMI1640完全培养基中诱导培养γδT细胞。在培养的第10天用台盼蓝染色计数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γδT细胞的纯度及其穿孔素、颗粒酶B和CD107a的表达;用CCK-8试剂盒检测γδT细胞对胃癌细胞BCG823的体外杀伤效应。结果在诱导培养10d后,两组γδT细胞纯度均达到70%以上,与无CD28单抗对照组相比,CD28单抗组γδT细胞纯度显著高于对照组;CD28单抗组γδT细胞扩增倍数、穿孔素、颗粒酶B和CD107a的表达及对胃癌细胞BCG823和SGC7901的杀伤活性均显著高于无CD28单抗对照组。结论 CD28共刺激能增强γδT细胞增殖并通过上调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增强其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3型鼠肝炎病毒(MHV-3)诱导的鼠慢性病毒性肝炎模型中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肝脏γδT细胞在肝脏T细胞中的比例变化以及细胞因子IFN(干扰素)-γ的表达.方法:C3H/Hej小鼠腹腔注射10pfu(空斑形成单位)MHV-3建立小鼠慢性病毒性肝炎模型,应用流式细胞技术荧光分析法检测MHV-3感染后0天、5天、10天、15天、20天肝脏中γδT细胞在T细胞中的比例变化及其表达IFN-γ的比例.结果:随着MHV-3感染时间的延长,模型中肝脏γδT细胞在肝脏T细胞中的比例较0天逐渐升高(P<0.05),在感染后10天达到最高值.肝脏γδT细胞大量表达IFN-γ,在MHV-3感染10天后达到最高值.结论:感染MHV-3后C3H/Hej小鼠体内γδT细胞的数量增加并表达IFN-γ,提示γδT细胞参与了MHV-3诱导的小鼠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负载P-糖蛋白(P-gp)高表达的多药耐药(MDR)白血病K562/A02细胞冻融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与同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共培养对MDRK562/A02杀伤作用的影响。方法提取健康人骨髓单个核细胞,常规诱导出DC及CIK,将K562/A02细胞冻融物作为抗原冲击的DC,与CIK共培养作为实验组,抗原不冲击的DC与CIK共培养作为对照组,以CIK及DC单独培养分别作为空白对照组1和空白对照组2。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型,MTT法检测杀伤活性。结果实验组、对照组细胞增殖活性均大于CIK组(P<0.05)。实验组对K562/A02、K562的杀伤活性在效靶比5∶1、10∶1、20∶1时分别为(42.90±0.67)%、(49.85±0.28)%、(63.36±0.46)%和(23.56±0.43)%、(26.11±0.34)%、(34.46±0.35)%,均高于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1(P<0.05);实验组对K562/A02的杀伤活性高于K562和MCF7(P<0.05)。结论DC与CIK共培养物是一种增殖活性和细胞毒活性高于CIK的免疫活性细胞,而经冻融抗原冲击的DC与CIK共培养能明显提高对MDRK562/A02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体外实验评估重组白细胞介素(IL)-12逆转录病毒转染树突细胞对鼻咽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构建重组IL-12重组逆转录病毒,体外转染树突细胞(DC),经培养后收集上清液,检测IL-12、干扰素-γ(IFN)的分泌水平。以鼻咽癌细胞CNE-2为靶细胞,进行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细胞毒活性测定。结果成功构建含有m IL-12的重组逆转录病毒;IL-12基因修饰DC可以显著诱导的大量IL-12和IFN-γ分泌,与未转染D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DC-IL-12诱导的CTL及其上清液对鼻咽癌细胞CNE-2均有显著杀伤作用,与未转染DC组相比较差别有显著(P0.01)。结论 IL-12基因修饰树突细胞可显著诱导大量IFN-γ分泌并增强其诱导特异性CTL对肿瘤的杀伤效能。  相似文献   

15.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诱导U937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铜绿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aeruginosa,PA) 感染与人巨噬细胞系U937细胞凋亡的关系. 方法 以U937细胞作为PA感染的体外细胞模型,使细胞与细菌浓度比分别为1∶10、1∶20、1∶50及1∶100, 用荧光染色技术、Annexin V/ 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 结果 细胞与细菌比例为1∶10时即可引起部分U937细胞发生凋亡,Hoechst 染色法和Annexin-V FITC/PI 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1.67±1.75)%和(11.68±2.58)%,且U937 细胞凋亡百分率随PA感染剂量增加而增加. 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诱导U937 细胞凋亡,且呈剂量依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羽扇豆醇对人胰腺癌细胞SW1990及γδT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本实验室体外扩增人外周血γδT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羽扇豆醇在不同时间段对人γδT细胞和人胰腺癌细胞SW1990生长的影响.本实验分3组: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和实验组,时间段分24、48、72h组.结果:羽扇豆醇浓度在0.4-200μg/mL时羽扇豆醇对人胰腺癌细胞SW1990在24、48、72h各组与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4、48、72h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γδT细胞培养7d从扩增前的3.61%增加到80.2%,羽扇豆醇对γδT细胞在24、48、72h随浓度的增加先增值后抑制作用.24h与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72h各组与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羽扇豆醇对人胰腺癌细胞SW1990有抑制作用,对γδT细胞随着浓度增加有先促进后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或未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或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0的杀伤活性.提供DC联合CIK或LAK治疗结肠癌的实验依据.[方法]取人外周血分离出单个核细胞(PBMNC),诱导生成DC、CIK、LAK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DC经SW480肿瘤抗原冲击后的表型变化;以CIK+DC细胞、CIK细胞、LAK+DC细胞及LAK细胞作为效应细胞,SW480为靶细胞,以15∶1、30∶1、45∶1为效靶比,LDH释放法测定细胞杀伤试验活性;ELISA检测杀伤试验中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IL-12、IL-17的分泌水平.[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DC经SW480肿瘤抗原冲击后,其表面分子HLA-DR、CD40、CD80和CD86表达分别平均为90.23%、73.68%、85.96%、57.55%,与未经肿瘤抗原冲击DC比较,DC成熟的表面标志分子表达明显增加(P<0.01).相同效靶比下,CIK+DC细胞组对SW480的杀伤作用最强,明显高于其他细胞组(P<0.01);CIK+ DC细胞组在效靶比为45∶1时,杀伤活性最强(P<0.01);单独CIK细胞组的杀伤活性明显高于LAK+DC细胞组(P<0.01);LAK+ DC细胞组的杀伤活性明显高于单独LAK细胞组(P<0.01).效靶比为45∶1时,各杀伤试验细胞组上清液中IFN-γ、IL-2、IL-12、IL-17的分泌量,CIK+DC细胞组的IFN-γ、IL-12的分泌量显著高于其他细胞组(P<0.05);LAK+DC、单独LAK细胞组IL-2的分泌量明显高于CIK+DC、单独CIK细胞组(P<0.05);单独CIK细胞组IFN-γ的分泌量明显高于LAK+DC、单独LAK细胞组(P<0.05).[结论]CIK+DC细胞组对SW480的杀伤活性明显强于单独CIK、LAK+ DC组、单独LAK细胞组.其机制可能是,SW480抗原致敏的DC分泌IFN-γ、IL-12等刺激、诱导CIK细胞的活化和增殖,明显增强CIK细胞杀伤SW480的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外周血Vδ2+γδ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离胃癌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多种荧光标记抗体标记细胞表面分子,流式细胞术分析Vδ2+γδT型细胞及其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7A(IL-17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的Vδ2+γδT细胞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δ2+γδT细胞中分泌IL-17A的细胞比例为(5.26±2.50)%,明显高于对照组(3.48±1.76)%(P0.05)。胃癌组外周血IFN-γ+Vδ2+γδT细胞与TNF-α+Vδ2+γδT细胞比例分别为(46.24±20.01)%、(43.78±19.85)%,与对照组(60.10±20.75)%、(54.67±19.02)%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中分泌IFN-γ和TNF-α的Vδ2+γδT细胞比例显著减少,而分泌IL-17A的Vδ2+γδT细胞显著增加。提示上述三种细胞因子的分泌异常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人胃癌组织中γδT细胞及其亚群多种效应分子、细胞因子的水平,了解γδT细胞及其亚群的功能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手术切除的新鲜胃癌组织和正常胃组织(距离癌灶边缘5 cm)标本,采用Ⅱ型胶原酶等酶消化法分离成单细胞悬液;流式细胞术检测γδT细胞颗粒酶B、穿孔素、CD107a和IL-17A、IFN-γ的水平。结果 (1)胃癌组织中CD27+γδ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CD27-γδT细胞的比例及正常胃组织中CD27+γδT细胞比例(P0.05);(2)胃癌组织中γδT细胞IL-17A的分泌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P0.05),而颗粒酶B、穿孔素、CD107a等抗肿瘤效应分子的表达与正常胃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CD27+γδT细胞IL-17A的分泌水平显著高于CD27-γδT细胞(P0.01),且其在胃癌组织中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P0.05),在Ⅲ/Ⅳ期胃癌组织明显高于Ⅰ/Ⅱ期胃癌组织(P0.05)。结论 (1)胃癌组织中的γδT细胞分泌IL-17A明显增高;(2)CD27+γδT细胞亚群是胃癌组织中γδT细胞的优势亚群,并可能通过分泌细胞因子IL-17A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植物血凝素对杀伤细胞增殖和细胞毒作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植物血凝素 (PHA)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IK)增殖和细胞毒作用的影响。方法 :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用自体血浆培养CIK细胞和PHA先刺激 2 4h的PHA CIK细胞。用甲基四唑盐(MTT)法检测两种细胞对K5 6 2细胞、食管癌细胞和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幼稚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 :两种细胞体外增殖能力较强 ,且PHA CIK细胞强于CIK细胞 (P <0 .0 5 )。两种细胞对不同靶细胞均有较强的杀伤能力。在效靶比为 2 0∶1、10∶1时 ,PHA CIK细胞比CIK细胞对K5 6 2细胞和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幼稚细胞的杀伤作用强 (P <0 .0 5 )。结论 :PHA增加CIK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抗肿瘤活性 ,可作为生物治疗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