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意就不同年龄组人群,伴随年龄增加,血压各组份如舒张压(DBP)、收缩压(SBP)、脉压(PP)与继发冠心病(CHD)危险间关系进行了首次大样本长程分析. 对象与方法 6539例无CHD临床佐证,且未用任何降压药的受试对象,其中男3060例,女3479例,年龄20~79岁不等.研究中定期检测各对象静息状态下左上壁血压,并由此记录DBP、SBP、PP值.嗣后人均随访达17年,观察分析DBP、SBP、PP与继发CHD(致命或非致命性,包括心绞痛、冠脉供血不足、AMI或心脏死亡)危险间关系,着重分析DBP、SBP、PP与不同年龄段(<50岁,50~59岁,≥60岁)各组人群继发CHD相对危险比(HRs)间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意就不同年龄组人群,伴随年龄增加,血压各组份如舒张压(DBP)、收缩压(SBP)、脉压(PP)与继发冠心病(CHD)危险间关系进行了首次大样本长程分析。  相似文献   

3.
晚近发现,脉压(PP)为非老年人心血管终末事件的强力预测指标,然而其与老年人心血管终末事件间关系尚未见报道.本文首次就PP可否为老年人心血管终末事件[冠心病(CHD)发病、心衰(HF)发生、以及总死亡率]的独立预测指标进行了大样本分析. 对象与方法 2152例受试老人,年龄≥65岁.研究初始均无CHD和HF佐证,同时检测各自SBP、DBP,藉此计算PP.嗣后人均随访10年,观察分析PP与继后CHD发病率、HF发生率以及总死亡率间的相关关系. 结果 PP与使用利尿剂、β-阻滞剂、洋地黄药、口服降糖药,以及平均动脉压(MAP)、SBP、高血压均明显正相关,与DBP不相关.随访10年间,在2152例受试老人中,罹发CHD事件328例(CHD死亡154例,MI174例),罹发HF事件224例(HF死亡26例,HF住院者198例),不幸死亡包括CHD致死者共1046例.分析显示,PP与继后前述3事件间均存在明显的线型相关关系.如PP每递增1.33kPa,则CHD风险相应升高22%,HF风险相应升高22%,总死亡风险相应升高16%.校正年龄、性别、地区差异、各合并症以及CHD诸公认危险因素后,PP每递增1.33kPa,则CHD危险仍相应升高12%,HF危险亦相应升高14%,总死亡危险相应升高6%.且SBP及MAP亦均与罹发前述3事间正相关,DBP与之不相关.进一步将PP与其它血压参数(SBP、DBP、MAP、高血压等)一同进行分析后发现,PP仍与前述3事件明显正相关,与其它血压参数逆相关;若将PP汇同伍用药物及正常血压、高血压一同分析后显示,PP与纯收缩期高血压发病正相关,与舒张期高血压发生并不相关. 讨论本文结果表明,即使在老年人群,PP增大仍为其远期心血管终末事件(CHD、HF发病以及总死亡率高低)的强力独立危险因素和可靠预测指标. (袁志敏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踝臂脉搏波速度(baPWV)、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冠心病(CHD)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择CHD患者87例,其中无糖尿病46例(A组),合并糖尿病41例(B组),另选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3组的年龄、腰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差(PP)、血脂、空腹血糖(FPG)及HbA1c检测指标,并检测其baPWV,分析CHD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组间年龄、腰围、血压、PP、HbA1c、LDL-C、baPWV比较,P<0.01或< 0.05;A、B组腰围、FPG、HbA1c、TG、TC、LDL-C、baPWV比较,P<0.01或<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baPWV、DBP、PP、TC、LDL-C、HbA1c是CHD的危险因素,其危险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高龄、baPWV、DBP、PP、HbA1c、LDL-C、FPG(P <0.01或<0.05).A组baPWV与年龄、SBP、DBP、PP、TC、LDL-C、HbA1c呈正相关,B组baPWV与年龄、SBP、DBP、PP、TC、LDL-C、HbA1c、FPG呈正相关,C组baPWV与年龄、SBP、PP呈正相关,P<0.01或<0.05.结论 baPWV与CHD的主要危险因素HbA1c有相关性,baPWV、HbA1c对CHD发病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身性抗阻健身操对轻度原发性高血压老年人血压〔安静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脉压(PP)〕的疗效并探讨适合高血压老年人的抗阻运动处方。方法以某社区8例轻度原发性高血压老年人为干预对象,在专业医学护理人员的监护下进行3次/w、总计10 w的抗阻健身操的抗阻运动,在实验过程的1 w内相同日的相同时间、环境下测量受试老年人安静时基线血压(BBP)、安静时血压(RBP),每个项目均包括SBP、DBP和PP三项。结果抗阻健身操对于轻度原发性高血压老年人的安静时SBP、DBP和PP均有良好影响,对EBP作用不明显。结论负重低、动作频率高的抗阻健身操是轻度原发性高血压老年人群降血压不可缺少的辅助运动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老年病人中各血压参数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对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人记录血压、性别、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分组进行Logistic回归、逐步回归分析,比较各OR值.结果<60岁病人组,舒张压(DBP)的OR值最大(1.20;95%CI1.14~1.28),DBP每增加5 mmHg,CHD发病率增加率增加20%.>60岁病人组,脉压(PP)的OR值最大(1.11;95%CI1.07~1.14),PP每增加5 mmHg,冠心病发病率增加率增加11%.逐步回归分析表明,DBP和PP分别是<60岁病人组和>60岁病人组CHD发病的重要影响因子.结论中青年病人中,DBP高者CHD发病率较高,老年病人中,PP高者CHD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中老年病人血压参数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老年病人中各血压参数与冠心病 (CHD)的关系。方法 对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人记录血压、性别、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分组进行Logistic回归、逐步回归分析 ,比较各OR值。结果  <60岁病人组 ,舒张压 (DBP)的OR值最大 ( 1 2 0 ;95 %CI:1 14~ 1 2 8) ,DBP每增加 5mmHg ,CHD发病率增加率增加 2 0 %。 >60岁病人组 ,脉压 (PP)的OR值最大 ( 1 11;95 %CI :1 0 7~ 1 14 ) ,PP每增加 5mmHg ,冠心病发病率增加率增加 11%。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DBP和PP分别是 <60岁病人组和 >60岁病人组CHD发病的重要影响因子。结论 中青年病人中 ,DBP高者CHD发病率较高 ,老年病人中 ,PP高者CHD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非那雄胺联合治疗对非杓型高血压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血压节律变化、血压晨峰的改善效果。方法 190例非杓型高血压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男性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2例,试验组108例;对照组予以替米沙坦治疗,试验组予以替米沙坦+非那雄胺治疗;比较两组日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d SBP、d DBP、d PP);24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24 h SBP、24 h DBP、24 h PP;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n SBP、n DBP、n PP;治疗前后血压节律变化、血压晨峰、前列腺体积、夜尿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治疗后3、6、12个月d SBP、d DBP、d PP、24 h SBP、24 h DBP、24 h PP、n SBP、n DBP、n P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压晨峰值、夜尿次数、前列腺体积低于对照组,血压节律改善(P0.05)。结论替米沙坦与非那雄胺联合应用于非杓型高血压合并前列腺增生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及晨峰值,改善血压节律,明显减少夜间排尿次数及前列腺体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对远期心脑血管死亡事件预测价值的差异。方法对中老年人群10786例进行基线调查,随访8年,应用Cox回归分析4个血压指标对远期心脑血管死亡事件预测价值的差异。结果校正其他因素后,MAP和SBP分别为中、老年人最强烈的预测远期心脑血管病死亡事件危险程度的血压指标。中老年人4个血压指标每升高1个标准差(SD),其发生心脑血管病死亡危险的相对危险度(RR)由高到低分别为:(1)中年组:MAP(1.837),SBP(1.782),DBP(1.775),PP(1.750);(2)老年组:SBP(1.345),MAP(1.343),DBP(1.219),PP(1.215)。结论4个血压指标对心脑血管死亡事件的预测在不同的年龄段是不同的。中年人应着重于总体血压的控制,老年人应首先控制SBP。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患者运动试验血压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运动实验中冠心病(CHD)与非冠心病(NCHD)血压(BP)变化特点,方法:将130例患分成正常,CHD,高血压,高血压伴CHD4组,观察各组在实验过程中收缩压(SBP),SBP变异指数,舒张压(DBP),DBP变异指数的变化特点。结果:运动SBP多升高,SBP,SBP变异指数在CHD与NCHD之间无差异。运动中DBP多下降,正常组的DBP较CHD组的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运动实验中CHD的DBP较运动前下降程度比正常人少。  相似文献   

11.
脉压对中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预测价值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近年来,大量研究均提示脉压(PP)是心脑血管疾病新的危险因子。但是现在尚不能肯定PP对冠心病(CHD)的预测作用是否独立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 ,亦不清楚PP对CHD的影响在不同年龄段是否不同,PP对CHD危险的界值也无统一的看法。本研究应用山东省高血压数据分析中、老年PP对急性心肌硬死(AMI)预测价值的差异,对导致AMI危险的PP界值亦做了初步探讨。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选自山东省高血压调查人群,于1991年8~10月进行基线调查,记录各例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高血压病程、心肌梗死史等等,按照统一的随访方案和诊断标准对A…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对远期心脑血管死亡事件预测价值的差异.方法 对中老年人群10 786例进行基线调查,随访8年,应用Cox回归分析4个血压指标对远期心脑血管死亡事件预测价值的差异.结果 校正其他因素后,MAP和SBP分别为中、老年人最强烈的预测远期心脑血管病死亡事件危险程度的血压指标.中老年人4个血压指标每升高1个标准差(SD),其发生心脑血管病死亡危险的相对危险度(RR)由高到低分别为:(1)中年组:MAP(1.837),SBP(1.782),DBP(1.775),PP(1.750);(2)老年组: SBP(1.345),MAP(1.343),DBP(1.219),PP(1.215).结论 4个血压指标对心脑血管死亡事件的预测在不同的年龄段是不同的.中年人应着重于总体血压的控制,老年人应首先控制SBP.  相似文献   

13.
血压参数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压参数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开滦集团公司1063名离退休职工进行健康查体,同时进行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MMSE)测试以评价认知功能,资料完整并符合入选标准的共计890例,认知功能障碍者作为病例组222名,非认知功能障碍者为对照组668名.测定血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病例组收缩压(SBP)、脉压(PP)、脉压指数(PPI)均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舒张压(DBP)低于对照组(P<0.05).线性趋势检验分析中随SBP、PP、PPI的增高,认知功能障碍的患病率增加(P<0.05);随DBP的增高,认知功能障碍的患病率下降(P<0.05).结论 SBP、PP、PPI增加,DBP下降与认知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与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PP)、SBP、DBP及平均动脉压(MAP)与早期肾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180例初诊或停药2周以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PP、SBP、DBP和MAP检查,以血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2.6mg/L作为肾损害的标准,分为肾损害组和非肾损害组,其中肾损害组84例,非肾损害组96例。将两组血压参数进行比较,并与血β2-MG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肾损害组PP[(59±10)mmHg]及SBP[(168±28)mmHg]较非肾损害组[(41±8)mmHg,(151±10)mmHg]明显增高。(2)相关分析显示血β2-MG与PP、SBP呈正相关,尿β2-MG与PP、SBP、DBP、MAP呈正相关。其中与PP、SBP相关性较好。结论PP与SBP、DBP、MAP增高均可导致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而PP、SBP增大是导致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晚近发现,脉压(PP)为非老年人心血管终末事件的强力预测指标,然而其与老年人心血管终末事件问关系尚未见报道。本文首次就PP可否为老年人心血管终末事件[冠心病(CHD)发病、心衰(HF)发生、以及总死亡率]的独立预测指标进行了大样本分析。对象与方法 2152例受试老人,年龄≥65岁。研究初始均无CHD和HF佐证,同时检测各自SBP、DBP,藉此计算PP。嗣后人均随访10年,观察分析PP与继后CHD发病率、HF发生率以及总死亡率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压参数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开滦集团公司1063名离退休职工进行健康查体,同时进行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MMSE)测试以评价认知功能,资料完整并符合入选标准的共计890例,认知功能障碍者作为病例组222名,非认知功能障碍者为对照组668名。测定血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收缩压(SBP)、脉压(PP)、脉压指数(PPI)均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舒张压(DBP)低于对照组(P<0.05)。线性趋势检验分析中随SBP、PP、PPI的增高,认知功能障碍的患病率增加(P<0.05);随DBP的增高,认知功能障碍的患病率下降(P<0.05)。结论SBP、PP、PPI增加,DBP下降与认知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短时间内3次偶测血压值的变异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由经过专门培训的医务人员、在21℃室温下,连续测量2 020名成年居民(25~90岁,男994例,女1 026例)3次血压,以最大和最小值的差值作为收缩压变异度(△SBP)和舒张压变异度(△DBP).同时记录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体重指数(BMI)、向心性肥胖指数(WHR)、脉压(PP),并分析其对血压变异度的影响.结果1.△SBP>10 mm Hg者占20%,△DBP>5 mm Hg占33.4%.2.女性△SBP高于同年龄段男性,而△DBP两性间无明显差异.3.半数人群首测SBP最高(男48.5%、女53.1%),该亚组△SBP亦最大.结论1.即使严格依照血压测量规程,10 min内连续3次的血压测值变异较大.2.女性和增龄是△SBP增大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在中老年正常血压及高血压患者中,脉压(PP)预测价值大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平均压(MAP)。近来发现,口服硝酸酯类药物可选择性地降低SBP,减小PP。本文观察降压药物培垛普利片联合应用5-单硝异山梨醇酯片对老年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PP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血压、动脉顺应性与颈动脉、桡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血压、动脉顺应性及颈动脉、桡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之间关系。方法 采用血管外超声及动脉脉搏分析仪分别测量81例血压正常者及33例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桡动脉IMT及动脉弹性指数C1、C2。结果 高血压组较血压正常组C1、C2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carotid IMT)、颈动脉内径(carotid diameter;CD)增加,两组桡动脉内膜-中层厚度(RIMT)及桡动脉内径(radial diameter;RD)相比无显著差异。血压正常组中无高血压家族史者较有高血压家族史者C1较高而收缩压(SBP)、脉压(PP)、CIMT较低。相关分析:C1、C2与年龄、SBP、PP呈负相关;CIMT与年龄、SBP、舒张压(DBP)、PP呈正相关;RIMT与SBP、DBP呈正相关。调整年龄、性别、BMI、CD、RD、及血生化指标后,C1、C2与SBP、DBP、PP呈负相关;CIMT与SBP、PP呈正相关,与DBP无显著相关性。而RIMT与血压相关无显著性。结论 CIMT及C1、C2可作为评价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结构与功能异常的无创性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血压、动脉顺应性及颈动脉、桡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之间关系.方法采用血管外超声及动脉脉搏分析仪分别测量81例血压正常者及33例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桡动脉IMT及动脉弹性指数C1、C2.结果高血压组较血压正常组C1、C2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carotid IMT)、颈动脉内径(carotid diameter;CD)增加,两组桡动脉内膜-中层厚度(RIMT)及桡动脉内径(radial diameter;RD)相比无显著差异.血压正常组中无高血压家族史者较有高血压家族史者C1较高而收缩压(SBP)、脉压(PP)、CIMT较低.相关分析C1、C2与年龄、SBP、PP呈负相关;CIMT与年龄、SBP、舒张压(DBP)、PP呈正相关;RIMT与SBP、DBP呈正相关.调整年龄、性别、BMI、CD、RD、及血生化指标后, C1、C2与SBP、DBP、PP呈负相关;CIMT与SBP、PP呈正相关,与DBP无显著相关性.而RIMT与血压相关无显著性.结论 CIMT及C1、C2可作为评价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结构与功能异常的无创性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