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尿毒症患者的逐年增多,血液透析已经成为肾衰竭患者的重要选择之一,建立并维护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成为透析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由于高并发症率、预期寿命的缩短和生存质量的下降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老年尿毒症患者透析血管通路的建立和选择较青年人更为复杂,本文着眼老年人血管的特点及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自体动静脉内瘘及移植血管搭桥瘘几类血管通路在老年人和青年人中使用的差异性,对老年人透析血管通路的选择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2.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的临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透析是肾功能衰竭患者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血液透析通路是血液透析当中关键环节,永久性透析血管通路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的首要条件,有人称之为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永久性血管通路主要包括自体动静脉内瘘与移植血管内瘘两大类。  相似文献   

3.
新型中心静脉导管在维持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生命线,其并发症是血液透析(HD)患者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理想的血管通路要求能长期保持功能良好且并发症少,从而使患者达到充分透析.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发展,高龄透析患者数量日益增多。血管通路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但高龄患者血管通路的选择和建立都较困难,围术期及术后并发症多,远期通畅率较低,长期维护过程中存在诸多挑战。本文通过分析1例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诊治过程,探讨高龄患者血管通路的特点以及有效的干预措施,为后续血管通路的建立和维护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5.
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评估和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和维护血管通路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十分重要,理想的血管通路应当能够为血液透析(HD)提供足够的血流量,使用时间长,而且并发症少。选择合适的时机、理想的部位、最佳的方法建立血管通路,定期评估血管通路功能,及时解决血管通路并发症,是更好维护血管通路功能的重要条件。本文拟对血管通路功能评估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王爱兵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4):3077-3078
老年人由于各脏器功能减退,血液透析透析中发生的并发症较多,特别是心血管并发症等治疗相对困难,且易反复。顺利进行血液透析的首要条件是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已逐步成为外周血管耗竭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一种方法,在老龄患者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本研究观察不同永久中心静脉置管方式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再循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再循环赵学智,梅长林关键词血液透析,血管通路,重复循环血液透析时血管通路的再循环(dialysisaccessrecirculation)测定、评价及其应用,已引起愈来愈多学者的注意,它可以指导医师对不同透析患者个体化处方的制定,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不同血管通路选择对长期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收集我科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57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n=28)使用颈内静脉带涤纶套隧道导管(CTC)通路,实验组(n=29)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AVF)通路。比较两组透析充分性及患者营养状况。结果透析1年后,实验组KT/V值为(1.61±0.17)、URR值为(66.38±5.43)%,而对照组分别为(1.29±0.22)、(50.84±6.26)%;两组患者ALB、PA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3.45%,较对照组的21.43%明显降低(P0.05)。结论与CTC相比,AVF在血液透析治疗中的透析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可作为建立透析通路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双静脉穿刺作为永久性血管通路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在上臂中下1/3处扎上止血带,用16号或17号内瘘针直接穿刺肘正中静脉,穿刺成功后将上臂止血带换成弹力绷带,模仿献血员献血时手部握皮球或橡皮圈,不断做握球运动,作动脉端引血,静脉端选择另一侧肘正中静脉或下肢大隐静脉穿刺.双静脉穿刺的透析方法、透析时间、透析频率、使用的透析器及抗凝方法均与同期其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相同.结果 长期采用双静脉穿刺作为血管通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8例,占本透析中心同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4.84% (18/372).使用时间6~85个透析月,透析前血清肌酐、尿素氮、白蛋白、铁蛋白及钙、磷、血红蛋白等指标以及在线KT/V值与同期其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静脉穿刺操作简单,无血管通路及心肺再循环,透析效率高,对一些无法建立理想长期血管通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是1个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53例老年慢性肾衰患者血液透析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53例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资料。认为虽然老年是不可否认的高危因素,但血液透析疗效肯定,故早期接受血透治疗为宜。心血管疾病及感染是老年透析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因素。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障老年患者长期透析的必备条件,应用钛环作动静脉内瘘对老年患者较适宜。此外,合理的营养是提高老年患者生存率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李家燕 《内科》2008,3(6):928-930
动-静脉内瘘是目前维持性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最常用的血管通路,亦被称为HD生命线。动-静脉内瘘提前使用能一次性解决长期透析的血管通路,无插管或直接穿刺的不便和痛苦,无插管引起的诸多并发症,同时可使手术引起的水肿迅速消退,从而达到理想的血流量,  相似文献   

12.
血管通路的评价、选择及并发症防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随着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逐年增多,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费用支出也逐年增加,其中相当比例的资金用于血管通路的建立及相关并发症的处理。据Lysaght估计,2001年全球维持性透析患者超过110万人,并以每年7%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将达到200万人,今后10年医疗费用将超过1万亿美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估计,每年因血管通路建立和相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血液透析中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相关并发症处理,本文对2006年8月-2009年1月在我院住院放置长期颈内静脉双腔插管的血透患者32例进行观察,血液透析(简称血透)患者建立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基本前提,自体动静脉内瘘系国际推荐的血管通路金标准,但内瘘衰竭、动脉疾病、造瘘困难等因素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具有涤纶环的深静脉长期透析导管代替长期血管通路,但导管长期放置的并发症也较多…。就本组32例临床常见并发症及处理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的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血液透析的实践证明,随着血液净化的广泛开展,制备一个理想的动静脉血管通路越来越显得重要。血液净化患者的寿命和康复能力同医疗效果有直接关系,而良好效果的获得又与静脉血管通路的使用寿命密切相关。对于慢性透析患者制备一个好的动静脉瘘,保护动静脉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和透析技术的进步,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越来越多。因为老年患者外周血管条件差、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心脏功能减退等因素,导致其透析用血管通路的建立一直是困扰临床的一大难题。该文作者认为在为老年患者建立血管通路的过程中,应该本着以自体动静脉内瘘为首选的原则,同时根据具体患者的预期寿命、血管条件以及患者的意愿作为重要参考因素,最终为老年患者建立既能够满足透析需要,又能最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透析用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6.
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监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监护工作,不仅需确保患者完成每一次透析,而且要达到透析充分、营养良好、维护血管通路功能、纠正内分泌激素代谢紊乱、减少住院日、并在保证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延长生存时间。本文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临床上应该注意的一些重要问题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南京总医院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血液透析患者首次和目前血管通路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将2015年7月~2015年12月间在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结果:294例患者,男性189例(64.3%),女性105例(35.7%),年龄53.2±15.1岁(15~87岁),透析龄6.2年(0.3~32)年。首次透析血管通路为动静脉内瘘56例(19.0%),无涤纶套导管235例(79.9%)。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占91.8%,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占6.1%。年龄65岁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率开始减少,导管使用率增加。无涤纶套导管置管部位主要以颈内静脉为主,感染发生率为0.52/1 000导管日。自体动静脉内瘘部位主要以左桡动脉-头静脉为主(75.4%),早期并发症主要是术后血栓形成,晚期并发症包括内瘘堵塞、动脉瘤样扩张/动脉瘤形成及肢体水肿等。结论:首次血液透析时血管通路以无涤纶套导管为主,维持性血液透析阶段血管通路以动静脉内瘘为主。导管置管部位主要以颈内静脉为主,且感染发生率较低。动静脉内瘘部位以左侧桡动脉-头静脉为主,早期并发症主要是术后血栓形成,晚期并发症包括内瘘堵塞、动脉瘤样扩张/动脉瘤形成及肢体水肿等。  相似文献   

18.
胡昭  杨向东 《山东医药》1999,39(6):42-42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需行透析治疗。透析时机宜稍早于非糖尿病患者,有人推荐以血肌酐530~710μmol/L为指标。1血液透析透析前4~6周首先建立血管通路,如体内动、静脉瘘,钛轮钉吻合内瘘,血管移植建动、静脉瘘等。理想的血管通路要求血流量达100~3...  相似文献   

19.
《内科》2017,(3)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用的血管通路,已成为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随着临床实践的深入,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丧失越来越受到关注,血管通路狭窄和栓塞是导致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主要原因。本文就动静脉内瘘狭窄和栓塞的发生机制、危险因素及预防进行综述,旨为临床上能更好地防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失功,使患者能顺利进行透析治疗。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数量日益增多,而糖尿病、老年、长期透析使血管耗竭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由于自身血管条件的限制,人造血管因与组织相容性较好,已成为血管代用品。我科收治了一例有罕见复杂血管条件的患者,因深静脉多发血栓,行股动、静脉人造血管移植搭桥手术后予以透析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