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立阳  李佳钋  侯悦  乔宠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0,36(11):860-863
目的:研究妊娠间隔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患者的母婴结局的影响,以利于产科医生为剖宫产后有继续妊娠意愿的妇女提供有关妊娠间隔的指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单胎妊娠孕妇1515例,按照再次妊娠间隔分为0~12个月、13~24个月、25~60个月、大于60个月4组,分别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并按照调整因素的不同建立三个模型,观察不同妊娠间隔对不同母婴结局的影响。结果:1515例患者中,大于60个月组所占比例最多,为54.7%(n=828),而0~12个月组所占比例最少,为1.3%(n=19)。在调整混杂因素最多的模型中,较短的妊娠间隔(0~12个月)会增加早产的风险(OR 4.30,95%Cl 1.27~14.60),而过长的妊娠间隔(大于60个月)则会增加早产(OR 2.13,95%Cl 1.10~4.13)、胎膜早破(OR 2.42,95%Cl 1.01~5.8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风险(OR 2.65,95%Cl 1.07~6.60)。其他并发症在最终的模型中并未发现与妊娠间隔有明显关联。结论:对于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患者,较短的妊娠间隔(小于12个月)会增加早产的风险,而较长的妊娠间隔(大于60个月)则会增加早产、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风险;此结论可以为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患者提供有关妊娠间隔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宫颈锥切术对妊娠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颈锥切术可能导致患者宫颈狭窄和宫颈功能不全,目前的研究认为宫颈锥切术对患者的生育能力无显著影响;虽然宫颈锥切术是否会增加未来妊娠流产、早产、胎膜早破、低出生体重儿的风险尚有争议,但更多的研究表明锥切可能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其中宫颈锥切术的术式、深度和手术至妊娠的时间是影响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应用超声监测宫颈长度可能有助于预测早产。目前尚没有证据表明宫颈锥切术增加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3.
高龄妇女妊娠的产科并发症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随着社会竞争、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人们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工作中,平均结婚年龄和生育年龄推迟,加之助孕技术的发展,导致高龄妇女妊娠、分娩人数逐年增加,目前的高龄初产妇是20世纪80年代的3倍。由于35岁以后随年龄增长,妊娠病理随之增加,导致高龄孕产妇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增高。因此,关注高龄孕产妇妊娠分娩的并发症是现代围生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4.
绒毛膜下血肿(SCH)是一种妊娠期并发症,对母婴安全造成一定威胁。SCH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胎盘发育异常、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和凝血功能障碍相关。目前多数研究的焦点集中在SCH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并从SCH的大小、发生和持续时间以及伴随症状角度分析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但研究结果存在争议,重度SCH、发生孕周越小或伴随阴道出血的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风险增加,应予以密切监测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妊娠间隔(IPI)对经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基于全国14个省区市共21家医院开展多中心回顾性研究,通过查阅病历收集2011—2018年间两次妊娠均在同一家医院分娩的经产妇的年龄、身高、孕前体重、IPI、既往史、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分娩孕周、分娩方式、妊娠结局等资料。根据不同IPI分为4组:<18个月组、18~23个月组、24~59个月组和≥60个月组,分析其临床特征和妊娠结局。根据WHO的推荐,以24~59个月组作为参照,比较各组经产妇的妊娠结局。进一步根据年龄、妊娠期糖尿病(GDM)史、巨大儿分娩史和早产史进行分层分析,探讨不同特征经产妇中IPI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经产妇8026例,其中<18个月组、18~23个月组、24~59个月组和≥60个月组分别为423、623、5512和1468例。(1)<18个月组、18~23个月组、24~59个月组和≥60个月组的妊娠年龄、本次妊娠前体质指数(BMI)、剖宫产史比例、GDM发生率、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以及剖宫产术分娩比例均逐渐增加,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校正混杂因素后,与24~59个月组经产妇相比,≥60个月组经产妇的早产、胎膜早破和羊水过少的发生风险分别增加42%(OR=1.42,95%CI为1.07~1.88,P=0.015)、46%(OR=1.46,95%CI为1.13~1.88,P=0.004)和64%(OR=1.64,95%CI为1.13~2.38,P=0.009),其他组均未见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增加(P均>0.05)。(3)根据妊娠年龄分层,校正混杂因素后,与24~59个月组比较,高龄经产妇≥60个月组羊水过少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OR=2.87,95%CI为1.41~5.83,P=0.004);非高龄经产妇<18个月组胎膜早破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OR=1.59,95%CI为1.04~2.43,P=0.032),≥60个月组胎膜早破(OR=1.58,95%CI为1.18~2.13,P=0.002)和早产(OR=1.52,95%CI为1.07~2.17,P=0.020)的发生风险均显著增加。根据有无GDM史分层,校正混杂因素后,与24~59个月组比较,≥60个月组有GDM史经产妇产后出血的风险显著增加(OR=5.34,95%CI为1.45~19.70,P=0.012),无GDM史经产妇胎膜早破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OR=1.44,95%CI为1.10~1.90,P=0.009)。根据有无巨大儿分娩史分层,校正混杂因素后,与24~59个月组比较,≥60个月组有巨大儿分娩史经产妇剖宫产术分娩的比例显著增加(OR=4.11,95%CI为1.18~14.27,P=0.026),无巨大儿分娩史经产妇胎膜早破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OR=1.46,95%CI为1.12~1.89,P=0.005)。根据有无早产史分层,校正混杂因素后,与24~59个月组比较,≥60个月组无早产史经产妇胎膜早破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OR=1.47,95%CI为1.13~1.92,P=0.004)。结论IPI≥60个月或<18个月均会造成经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增加,应通过对育龄期妇女孕前咨询和产后保健的健康教育,指导育龄期妇女再次妊娠时保持适宜的IPI,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286例妊娠合并梅毒不同孕期驱梅治疗的围产儿结局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梅毒在不周孕期驱梅治疗后的围产儿结局。方法 将286例妊娠合并梅毒孕妇,根据首剂青霉素使用时间,分为五组:1.早孕组(妊娠≤12周)34例;2.早中孕组(13周~)56例;3.中孕组(24周~)64例;4.中晚孕组(28周~)98例;5.晚孕组(妊娠〉34周至分娩)34例。各组均规范青霉素驱梅治疗后,比较各组之间妊娠结局、围产儿预后,同时通过胎盘病理检查、尸体解剖等检查分析梅毒苍白螺旋体对胚胎影响。结果 早孕组、中早孕组妊娠结局、围产儿预后方面明显优于其他各组,组间比较呈递增性。早孕组、早中孕组未见胎盘绒毛病变,而中孕组、中晚孕组和晚孕组比较有差异。在驱梅治疗时,约11.5%出现吉-海(J-H)反应,有多例流产、死胎发生,应引起重视。围产儿尸解中发现梅毒螺旋体可影响胎儿各组织器官,新生儿死亡可能和其肝脏大部纤维化有关。结论 妊娠合并梅毒,首剂青霉素治疗早晚和其妊娠结局、围产儿预后密切相关,在孕中期(24周)前治疗较果最佳,也即越早发现、越早治疗,可使围产儿不良结局及先天梅毒临床发生率降至最低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孕中期血清生化指标异常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在孕中期对AFP、hCG及SP1等五项血清生化指标进行测定,采用群组研究方法。结果孕中期AFP、hCG及SP1的异常升高或降低是早产、IUGR及先兆子痫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联合筛查可提高阳性检出率。结论孕中期血清生化指标的筛查有可能成为预测不良妊娠结局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博洛尼亚标准卵巢低反应者IVF/ICSI妊娠结局的预测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根据博洛尼亚标准诊断的卵巢低反应(POR)患者体外受精(IVF)/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临床妊娠结局的预测因子。方法:回顾性分析392名符合博洛尼亚标准的POR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法研究这些POR患者IVF/ICSI-ET的临床妊娠结局的预测因子。结果:女方年龄、移植胚胎数和促排卵方案是POR患者IVF临床妊娠结局的预测因子,其中女方年龄是最佳的预测因子。结论:随着女方年龄的增加,妊娠率会不断下降。因此,应该鼓励博洛尼亚标准POR患者积极接受IVF-ET助孕。生长激素、ICSI或辅助孵化均不能明显改善POR患者的IVF临床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孕早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纳入双胎孕妇1 203例,按早孕期TSH水平根据双胎TSH的参考范围分为TSH正常组(0.01≤TSH≤3.35 mIU/L)、TSH>3.35组(3.354组(TSH>4.0 mIU/L),对其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多因素分析提示,在调整年龄、孕前BMI、ART受孕、甲状腺功能减退病史、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及孕期使用左旋甲状腺素类药物治疗等因素后,孕早期TSH>4 mIU/L是双胎发生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独立危险因素(OR3.48,95%CI 1.27~9.55)。结论 双胎妊娠孕早期甲状腺功能减退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可能存在关系,TSH> 4 mIU/L是其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医源性早产的影响因素和早产儿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1年中我院住院孕妇因各种原因在37周前终止妊娠71例,分析其衫响的高危因素,比较不同孕周终止妊娠对早产儿的影响。结果重度子痫前期和前置胎盘是引起医源性早产最常见的原因,随着孕周增加,尤其是33孕周以后,早产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发病率和早产儿患病率均明显下降。同时早产儿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也随孕周增加而减少。结论对不可避免的医源性早产,产前定期检查和适当干预,选择恰当孕周终止妊娠可取得良好的围产儿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前宫颈锥切术是否增加未来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尚存争议。宫颈锥切术对患者的生育能力无显著影响,但可能增加未来早产、低出生体重、胎膜早破及围产期死亡的风险。宫颈锥切术的术式、切除范围和手术至妊娠的时间是影响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宫颈锥切术可引起宫颈狭窄及宫颈机能不全,应用超声监测宫颈长度有助于预测早产。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宫颈锥切术增加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农村妇女孕期体重与妊娠结局的关系,为农村孕妇的体重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禹城市人民医院产一科住院分娩的单胎妊娠农村初产妇896例,按孕前体重指数(BMI)分为孕前消瘦组(≤18.5kg/m~2)、孕前体重正常组(18.5kg/m~2BMI24kg/m~2)、超重组(24kg/m2≤BMI28kg/m~2)、肥胖组(≥28kg/m~2);按孕期体重增长分为体重增长适宜组及体重增长过度组。分析各组孕妇妊娠结局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孕前超重组与孕前体重正常组比较,孕期体重增长过度组与孕期体重增长适宜组比较,均显著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产后出血、巨大儿的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超重与孕期体重增长过度是导致农村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孕妇的体重管理,降低妊娠不良结局发生。  相似文献   

13.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是一种主要由胎盘滋养层合体细胞和蜕膜细胞产生的大分子糖蛋白,随孕周的增长而增加。在妊娠过程中,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对早期配子发育、受精卵着床、妊娠维持及胎儿胎盘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孕妇血清中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的异常变化与后来发生的产科并发症和异常妊娠结局密切相关,妊娠早期母血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是预测异常妊娠的有价值指标。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超重和肥胖的人口比例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妇女在妊娠前或妊娠期超重甚至肥胖,对妊娠结局都将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纳入现有妊娠相关体质量管理的临床研究,从体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方法、目标及判断标准等方面进行综述,我们发现妊娠前超重、肥胖及妊娠期体质量增长过多等均会增加妊娠并发症、新生儿不良结局等的风险,甚至对于妇女及其子女造成不良远期影响。通过设立合理的目标和选用适宜的判断标准,调整饮食结构和适量的增加运动,同时重视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增加孕妇的依从性,可以达到较好的体质量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PPROM)的相关构成因素及不同孕周的妊娠结局。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95例PPROM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孕周2833~(+6)周)和对照组(孕周3436~(+6)周),分析其相关构成因素、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结果:生殖道感染是PPROM的最主要构成因素,占33.68%。观察组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感染率及新生儿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内感染率及产褥期感染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殖道感染是PPROM最主要的构成因素,对妊娠不足34周的PPROM患者采取积极保胎治疗及预防感染措施,以延长其孕周降低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孕妇在孕期行非产科手术时麻醉方式、手术因素及患者是否存在感染对母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87例因非产科疾病行手术治疗孕妇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疾病分类、最终分娩孕周、分娩方式、早产及流产率等妊娠结局,比较不同孕期、不同手术方式、麻醉方式及感染并发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结果87例患者疾病分类:急性阑尾炎35例(40.2%),宫内妊娠合并宫外孕7例(8.1%),卵巢囊肿蒂扭转9例(10.3%),卵巢肿物21例(24.1%),泌尿系结石13例(14.9%),胆囊结石2例(2.3%);不同孕期接受非产科手术孕妇妊娠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手术方式孕妇的分娩孕周、分娩方式、流产率、早产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内麻醉及全身麻醉在分娩方式、分娩孕周、早产及流产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合并感染对妊娠结局有影响,孕妇合并感染情况对妊娠结局有影响,感染组分娩孕周低于对照组[(34.7±0.7)周与(38.5±0.2)周,Z=5.088,P<0.05]。感染组剖宫产率、早产率和流产率均高于对照组[41.7% (10/24)与31.7% (20/63), χ2=7.585;50% (12/24)与7.9% (5/63), χ2=19.588;50.0% (12/24)与0, χ2=29.659;P值均<0.05]。 结论孕期行非产科手术仍然可以获得较满意的妊娠结局,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不同孕期进行手术、不同麻醉方式和不同手术方式对妊娠结局影响没有差别,但对于合并感染的患者,病情本身的进展可能会影响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7.
妇女孕前身高、体重及孕期体重增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69,自引:0,他引:69  
目的探讨妇女孕前身高、体重及孕期体重增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584例单胎初产妇,测量孕前身高、体重和孕期体重增加情况,计算体重指数(BWI),并随访妊娠结局。根据孕妇身高确定新生儿出生体重标准。结果与正常体重孕妇相比,高体重孕妇的妊高征、手术产、高体重儿发生率及低体重孕妇的低体重儿发生率显著增加。结论孕前体重和孕期体重增长,是新生儿出生体重增加及孕妇发生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进一步提高对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研究水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妊娠合并糖尿病是妊娠期最常见的内科合并症之一,它包括孕前患有糖尿病者妊娠(pre-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PGDM,一般称之为糖尿病合并妊娠)和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妊娠合并糖尿病会导致母儿并发症明显增加. 自胰岛素在临床开始应用之后,通过严格控制糖尿病孕妇的血糖,加强孕期监测,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母儿预后均有了明显改善,20世纪80年代初国外已经有报道,如果将孕期血糖控制到正常范围,围产儿死亡率就能够降低到同孕龄而糖代谢正常孕妇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在IVF-ET中,控制性超促排卵(controlled ovrian hyperstimulation,COH)后的卵巢反应是影响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卵巢反应低下,获卵数少,可导致供移植胚胎数目减少,甚至无胚胎移植,从而周期取消率增高,临床妊娠率降低。卵巢反应过高,获卵数过多,会造成卵子质量下降,子宫内膜容受性受损,着床率降低,卵子利用效率下降及合并症的发生,最终影响临床妊娠率。在最佳的卵巢反应下获得适当的卵子数,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双胎妊娠孕期不同阶段体质量增长情况与母婴结局的关系。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472例双胎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孕前BMI孕妇孕期体质量增长情况,在校正年龄和孕前BMI后,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孕期不同阶段体质量增长速度与孕期并发症、早产、胎膜早破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关系。结果:(1)孕早中期平均体质量增长速度0.41±0.15 kg/w,孕晚期平均体质量增长速度0.64±0.30 kg/w,整个孕期平均体质量增长速度0.49±0.15 kg/w。(2)孕晚期和整个孕期体质量增长过快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发生早产的高危因素(P0.05),孕早中期、孕晚期及整个孕期体质量增长过快是发生胎膜早破的高危因素(P0.05),孕早中期及整个孕期的体质量增长过慢是新生儿低出生体质量的高危因素(P0.05)。(3)在校正年龄、孕前BMI、孕周等因素后,孕期体质量每增加1 kg,双胎出生体质量之和增加25.21 g(P0.001);孕早中期每增加1 kg,双胎出生体质量之和增加30.89 g(P0.001);孕晚期每增加1 kg,双胎出生体质量之和增加21.46 g(P=0.001)。结论:双胎妊娠孕期体质量增长与母婴不良结局密切相关,妊娠不同阶段的体质量增长速度对母婴结局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应进一步探讨适合中国人群的双胎妊娠孕期体质量增长适宜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