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PFOS)致人胚胎肝(L-02)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L-02细胞分别暴露于终浓度为0(对照)、50、100、150、200μmol/L的PFOS溶液培养24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并测定细胞线粒体内活性氧(ROS)、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及线粒体膜电位,采用q RT-PCR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caspase-9、bax、bcl-2 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50、200μmol/L PFOS染毒L-02细胞的存活率均降低,而100、150、200μmol/L PFOS染毒组L-02细胞的凋亡率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PFOS染毒浓度的升高,L-02细胞的存活率呈下降趋势,而凋亡率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各浓度PFOS染毒组L-02细胞内ROS和MDA水平均增加,而各浓度PFOS染毒组L-02细胞内SOD水平和100、150、200μmol/L PFOS染毒组L-02细胞内GSH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PFOS染毒浓度的升高,L-02细胞内ROS和MDA水平均呈上升趋势,而SOD、GSH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均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各浓度PFOS染毒组L-02细胞中caspase-3、caspase-9、Bax m RNA的表达水平均较高,而bcl-2、bcl-2/bax值均较低,除50μmol/L PFOS染毒组caspase-9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实验剂量下,PFOS暴露可引起L-02细胞凋亡,其机制与PFOS诱导的氧化损伤和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亚砷酸钠对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HBE)细胞,加入终浓度为0~50000 μmol/L的亚砷酸钠溶液暴露24h,测定细胞活性;加入终浓度为0~6μmol/L的亚砷酸钠溶液暴露24h,测定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细胞DNA链断裂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各浓度亚砷酸钠染毒组HBE细胞内ROS、MDA含量和Olive尾矩均显著升高,细胞存活率和SOD活力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亚砷酸钠染毒浓度的升高,HBE细胞内MDA、ROS含量和Olive尾矩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P<0.05),细胞存活率和SOD活力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P<0.05).结论 亚砷酸钠可以诱导HBE细胞氧化损伤增加,提示氧化应激可能是亚砷酸钠致HBE细胞毒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乙苯对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的氧化损伤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的NRK-52e细胞暴露于30、60、90、120μmol/L的乙苯24 h后,观察NRK-52e细胞形态和存活情况,用MTT法测定NRK-52e细胞的存活率,检测NRK-52e细胞内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酶活力变化,并应用PI荧光活性染色检测乙苯致NRK-52e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30 μmol/L染毒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其形态学改变无明显差异,60 μmol/L及90 μmol/L染毒剂量组细胞轮廓逐渐清晰,细胞折光度增强,细胞逐渐变小变圆,皱缩成球形,部分细胞破裂;120μmol/L染毒剂量组细胞大量死亡,悬浮细胞明显增多.与对照组相比,60μmol/L、90 μmol/L及120μmol/L剂量组细胞存活率及SOD活力、GSH含量、CAT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0 μmol/L及120 μmol/L剂量组细胞内MDA含量及GSH-Px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苯可能通过降低NRK-52e细胞内CAT、GSH-Px和SOD的酶活力及GSH含量引起细胞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亚砷酸钠对人黑色素瘤(A375)细胞活力、活性氧(ROS)自由基生成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含0(对照)、1、5、10、20μmol/L亚砷酸钠的DMEM培养基作用于A375细胞24 h后,以阿尔玛蓝(Alamar Blue)还原法检测细胞活力水平,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ROS生成水平及细胞凋亡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0、20μmol/L亚砷酸钠染毒组A375细胞活力水平较低,ROS的生成水平较高;仅20μmol/L亚砷酸钠染毒组A375细胞凋亡水平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亚砷酸钠染毒浓度的升高,A375细胞活力呈下降趋势,ROS的生成和细胞凋亡水平呈上升趋势。结论亚砷酸钠可在致A375细胞ROS水平增高的同时,引起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亚砷酸钠对人黑色素瘤( A375)细胞活力、活性氧(ROS)自由基生成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含0(对照)、1、5、10、20 μmol/L亚砷酸钠的DMEM培养基作用于A375细胞24h后,以阿尔玛蓝(Alamar Blue)还原法检测细胞活力水平,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ROS生成水平及细胞凋亡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10、20μmol/L亚砷酸钠染毒组A375细胞活力水平较低,ROS的生成水平较高;仅20μmol/L亚砷酸钠染毒组A375细胞凋亡水平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亚砷酸钠染毒浓度的升高,A375细胞活力呈下降趋势,ROS的生成和细胞凋亡水平呈上升趋势.结论 亚砷酸钠可在致A375细胞ROS水平增高的同时,引起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毒死蜱(chlorpyrifos,CPF)与克百威(carbofuran,CF)单独及联合染毒对体外培养细胞株的毒性,并阐明联合作用模式。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CPF(0、50、100、200和400μmol/L)和CF(0、25、50、100和200μmol/L)分别单独染毒大鼠嗜铬细胞瘤株PC12细胞12 h,联合效应研究分别在低剂量(CPF 50μmol/L,CF 25μmol/L)和高剂量(CPF 200μmol/L,CF 100μmol/L)水平下混合染毒。染毒结束后,采用丁酰硫代胆碱法检测乙酰胆碱酯酶(ACh E)活性,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荧光探针法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的生成,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细胞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5,5'-二硫代双硝基苯甲酸(DTNB)显色法测定细胞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结果毒死蜱、克百威单独染毒时,对ACh E活性的抑制作用、PC12细胞内ROS的生成量、SOD及GPx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MDA含量无明显变化。2×2析因设计分析联合效应结果表明,较低剂量水平下,CPF与CF之间无交互作用,较高剂量水平,CPF、CF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作用模式主要为协同作用。结论毒死蜱、克百威单独及联合染毒都具有细胞毒性,联合作用模式主要为协同作用,氧化应激可能是其产生细胞毒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亚砷酸钠(NaAsO_2)对人膀胱上皮永生化细胞SV-HUC-1的氧化应激作用.方法 以不同浓度NaAsO_2(0、0.1、0.2、0.5、1、2、4、6、8、10、20 μmol/L)对SV-HUC-1细胞进行染毒,采用四甲基偶氮唑(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利用2',7'-二乙酰二氯荧光素(DCFH-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分别应用DTNB比色法、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和黄嘌呤氧化法检测细胞内谷胱甘肽(GSH)含量、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全部染毒组细胞活力均下降(P<0.05);染毒24 h后,全部染毒组ROS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2、4 μmol/LNaAsO_2组细胞GSH含量显著升高(P<0.05);全部染毒组细胞MDA含量均无变化(P>0.05);全部染毒组细胞SOD活力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氧化应激可能是NaAsO_2致SV-HUC-1细胞毒性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颗粒物与致敏花粉联合作用对细胞的氧化损伤。方法采用200μg/ml发电厂燃煤飞灰、豚草花粉和豚草花粉+燃煤飞灰混和物染毒中国仓鼠肺细胞(CHL),检测细胞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并观察0.01mol/L N-乙酰半胱氨酸(NAC)抗氧化效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花粉、燃煤飞灰和混合物染毒组的MDA含量均升高,T-SOD活力均降低(P<0.05);GsH-PX活力均呈现下降趋势,但仅混合物染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豚草花粉或燃煤飞灰单独染毒比较,混合物染毒组的MDA含量升高(P<0.05),T-SOD、GSH-PX活力虽呈现下降趋势,但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与混合物染毒组比较,混合物+NAc组MDA含量降低,T-SOD活力升高(P<0.05)。结论燃煤飞灰和豚草花粉均可造成CHL细胞的氧化损伤,并且当豚草花粉和燃煤飞灰联合作用时,其氧化损伤作用有增强的趋势,抗氧化剂可以对花粉和颗粒物的氧化损伤起到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从玉米麸皮中提取的低聚糖阿魏酸酯(corn feruloyl oligosaccharides,CFOs)体外对H2O2诱导损伤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探讨其抗氧化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H2O2建立PC12细胞损伤模型,应用MTT法检测各组PC12细胞的增殖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试剂盒检测PC12细胞内及培养液中LDH、SOD、MDA活力及含量。结果除25μmol/L CFOs组外,其余CFOs各组的细胞活力(A值)与H2O2组相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CFOs浓度的加大,细胞活力有逐渐增强的趋势。在800μmol/L时,细胞存活率达到最高值。CFOs的抗氧化作用强度与其浓度存在量效及时效双重依赖性关系。与H2O2组相比,CFOs低、中、高浓度组细胞形态均有所好转,随浓度升高,贴壁细胞数量明显增加,细胞突触逐渐增长并趋于正常。细胞凋亡率均低于H2O2组,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细胞内外MDA含量明显减少;细胞液中LDH活力明显减弱;细胞内SOD活力显著增强(P<0.01)。结论 CFOs对经H2O2诱导的PC12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的机制与提高PC12细胞的抗氧化能力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铝对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β-淀粉样蛋白(Aβ)42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PC12细胞分别暴露于含麦芽酚铝终浓度为0(对照)、50、100、200和400μmol/L的完全培养基染毒12、24、48 h。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法测定PS1、Aβ42蛋白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00、400μmol/L麦芽酚铝染毒12 h时及各浓度麦芽酚铝染毒24 h、48 h时PC12细胞的存活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麦芽酚铝染毒浓度的升高,不同染毒时间PC12细胞的存活率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与对照组比较,400μmol/L麦芽酚铝染毒12 h时及200、400μmol/L麦芽酚铝染毒24 h、48 h时PC12细胞PS1蛋白的含量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400μmol/L麦芽酚铝染毒12 h时及200、400μmol/L麦芽酚铝染毒24 h时以及100、200、400μmol/L麦芽酚铝染毒48 h时PC12细胞Aβ42蛋白的含量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γ-分泌酶表达增加可能是铝致PC12细胞Aβ42蛋白含量增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对体外Aβ1-42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20μmol/L Aβ1-42诱导PC12细胞构建细胞损伤模型,设立对照组、模型组(20μmol/L Aβ1-42)、不同浓度EGCG干预组(5、10、20μmol/L EGCG+20μmol/L Aβ1-42)及VE阳性对照组(20μmol/L VE+20μmol/L Aβ1-42)。采用CCK-8法检测PC12细胞存活率,分别用Annexin V-FITC/PI法、DCFH-DA法、JC-1法检测细胞凋亡、ROS及线粒体膜电位,生化法检测细胞ATP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及ATP含量显著降低,ROS水平增加,凋亡率升高。与模型组相比,3个EGCG干预组均可明显提高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凋亡率;EGCG-M组及EGCG-H组可以降低ROS水平,提高线粒体膜电位,增加ATP含量,且EGCG-H组改变更显著。结论 EGCG可降低Aβ1-42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ROS水平,提高线粒体膜电位及ATP含量有关。[营养学报,2020,42(2):173-177]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硫酸铍(BeSO4)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的氧化损伤作用,并观察枸杞多糖(LBP)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体外细胞培养实验模型,终浓度分别为1.0、10.0、100.0μmol/L的BeSO4染毒MRC-5细胞24h后,立即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并观察0.2mg/ml LBP对10.0μmol/L BeSO4染毒MRC-5细胞的作用。结果SOD、GSH-Px活力随BeSO4染毒剂量的增加而降低,MDA含量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升高,且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rGSH-Px=-0.900,P<0.01;rSOD=0.980,P<0.01;rMDA=-0.995,P<0.01)。LBP干预组SOD、GSH-Px活力增强,MDA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BeSO4可致MRC-5细胞氧化产物增多,抗氧化酶活力降低,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LBP可抑制BeSO4对MRC-5细胞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麦芽酚铝[aluminum maltolate,Al(mal)_3]染毒对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rat pheochromocytoma cells,PC12)钙稳态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将PC12细胞随机分为0(对照组)、50、100、200、400μmol/L Al(mal)_3染毒组,分别培养12、24、48 h,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PC12细胞活性,以流式细胞术检测PC12细胞内游离钙离子荧光强度[Ca(~2+)]i及细胞凋亡率。结果随着Al(mal)_3染毒时间和染毒剂量的增加,PC12细胞活性逐渐下降,细胞[Ca(~2+)]i与细胞总凋亡率逐渐升高。除50μmol/L Al(mal)_3染毒12、24 h及100μmol/L Al(mal)_3染毒12 h外,其他各剂量组染毒PC12细胞12、24、48 h后细胞活性均低于对照组,细胞[Ca(~2+)]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0μmol/L Al(mal)_3染毒PC12细胞12 h,200、400μmol/L Al(mal)_3染毒24 h,100、200、400μmol/L Al(mal)_3染毒48 h后,PC12细胞总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钙超载可能是Al(mal)_3引起凋亡发生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乙酸铅和氯化镉对小鼠初级精母细胞(GC-2 spd)的联合毒性效应。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GC-2 spd细胞分别暴露于0(对照),不同浓度(10、20、40、80μmol/L)乙酸铅和(或)不同浓度氯化镉(1、2、4、8、16μmol/L)染毒24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采用活性氧(ROS)试剂盒检测20μmol/L乙酸铅及500μmol/L ROS保护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分别与不同浓度氯化镉(0、1、2、4、8、16μmol/L)联合染毒24 h后的ROS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0μmol/L乙酸铅染毒组GC-2 spd细胞的存活率上升,40、80μmol/L乙酸铅染毒组和2、4、8、16μmol/L氯化镉染毒组的细胞存活率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0μmol/L乙酸铅染毒组和1μmol/L氯化镉染毒组的细胞存活率均无明显改变。与对照组相比,除10μmol/L乙酸铅+1μmol/L氯化镉染毒组和20μmol/L乙酸铅+1μmol/L氯化镉染毒组GC-2 spd细胞的存活率升高外,其他联合染毒组的细胞存活率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0μmol/L乙酸铅+2μmol/L氯化镉组GC-2 spd细胞的存活率无明显变化。与相应浓度氯化镉单独染毒组相比,1μmol/L氯化镉+10、20μmol/L乙酸铅染毒组GC-2 spd细胞的存活率均升高,而1μmol/L氯化镉+40、80μmol/L乙酸铅染毒组的细胞存活率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2μmol/L氯化镉+20μmol/L乙酸铅染毒组的细胞存活率升高,而2μmol/L氯化镉+40、80μmol/L乙酸铅染毒组的细胞存活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μmol/L氯化镉+10、20、40、80μmol/L乙酸铅染毒组的细胞存活率均无明显变化,细胞基本全部死亡。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氯化镉染毒组GC-2 spd细胞的ROS水平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应浓度氯化镉单独染毒组相比,500μmol/L NAC与不同浓度氯化镉联合染毒组、20μmol/L乙酸铅与不同浓度氯化镉联合染毒组GC-2 spd细胞的ROS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酸铅和氯化镉对GC-2 spd细胞毒性具有交互作用,表现为乙酸铅对低浓度氯化镉的GC-2 spd细胞毒性具有拮抗作用,对高浓度氯化镉的GC-2 spd细胞毒性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醛对大鼠肾细胞的氧化损伤效应。方法体内实验:以不同浓度的气态甲醛(0、0.5、1.0、3.0 mg/m~3)对大鼠连续吸入染毒72 h;体外实验:以不同浓度的液态甲醛(0、125、250、500μmol/L)对大鼠肾细胞染毒1 h后,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检测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总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气态甲醛和液态甲醛染毒均使大鼠肾细胞的总SOD活力和总NOS活力呈现下降趋势,而MDA含量则呈上升趋势。体内实验中,气态甲醛3.0 mg/m~3浓度组SOD活力和NOS活力下降,1.0 mg/m~3及以上浓度组MDA含量上升,与气态甲醛0 mg/m~3浓度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实验中,液态甲醛250μmol/L及以上浓度组SOD活力和NOS活力下降,250μmol/L及以上浓度组MDA含量升高,与液态甲醛0μmol/L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高浓度的甲醛可以使大鼠肾细胞总SOD活力和总NOS活力下降,使MDA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四溴双酚A(TBBPA)暴露对人胎盘(BeWo)细胞增殖活性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分别暴露于含0(溶剂对照)、0.001、0.01、0.05、0.1、1、5、10、25、50、75、100μmol/L的TBBPA溶液培养48 h。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细胞内ATP含量及线粒体膜电位改变。结果与溶剂对照组相比,10~100μmol/L TBBPA染毒组BeWo细胞存活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TBBPA染毒浓度的升高,BeWo细胞的存活率呈下降趋势。与溶剂对照组相比,10μmol/L TBBPA染毒组BeWo细胞内ATP的含量升高,而100μmol/L TBBPA染毒组BeWo细胞内ATP的含量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TBBPA染毒浓度的升高,BeWo细胞内ATP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溶剂对照组相比,10、100μmol/L TBBPA染毒组BeWo细胞凋亡率升高(JC-10绿色荧光单体值),线粒体膜电位(JC-10聚合物/JC-10单体值)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TBBPA染毒浓度的升高,BeWo细胞的凋亡率呈上升趋势,线粒体膜电位呈下降趋势。结论 TBBPA对BeWo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并可能通过诱导线粒体去极化引起细胞凋亡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虾青素对辛硫磷所致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氧化损伤及凋亡的拮抗作用.方法 取4只3日龄清洁级SD大鼠背部皮肤培养.取第4代成纤维细胞,正常对照组和辛硫磷氧化损伤组更换新鲜培养基,低、中、高剂量虾青素保护组分别更换含0.2、2、20 μg/L虾青素的培养基,于37℃、5% CO2培养24h后,正常对照组更换新鲜培养基,辛硫磷氧化损伤组和各剂量虾青素保护组分别更换含10 μg/L辛硫磷的培养基,于37℃、5% CO2培养24h.采用噻唑兰(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测定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辛硫磷染毒组和虾青素保护组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存活率和SOD、CAT活力下降,凋亡率和MDA含量升高.与辛硫磷染毒组比较,虾青素保护组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存活率和SOD、CAT活力较高,凋亡率和MDA含量下降;且随着虾青素剂量的升高,辛硫磷染毒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存活率和SOD、CAT活力呈上升趋势,凋亡率和MDA含量呈下降趋势.结论 虾青素对辛硫磷所致的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氧化损伤及凋亡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2,2',4,4'-四溴联苯醚(PBDE-47)对大鼠胰岛细胞瘤细胞INS-1毒性作用及机制.方法 设3个PBDE-47剂量组(1、3、6μmol/L)和二甲基亚砜溶剂对照组,染毒INS-1细胞24h后,检测细胞存活率、凋亡率、活性氧(ROS)水平、丙二醛(MDA)含量、Fas和cytochrome C等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3、6 μmol/L PBDE-47组细胞存活率[(77.1±5.9)%和(27.5±10.6)%]均下降(P<0.05);3、6μmol/L PBDE-47组ROS水平分别为(154.1 ±13.3)和(220.1±1.1),MDA含量分别为(26.1±1.0)和(32.7±2.5)μmol/L,6 μmol/LPBDE-47组细胞凋亡率为(38.4±4.2)%,与对照组比较均有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PBDE-47组Fas及cytochrome C基因表达水平均有增加(P<0.05).结论 PBDE-47可诱导INS-1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和线粒体信号通路可能参与PBDE-47对INS-1细胞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有机氧化剂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体外模拟噪声对耳蜗毛细胞的氧化损伤.方法 用t-BHP染毒,设置从30~4000 μmol/L8个染毒浓度对耳蜗毛细胞(HEI-OC1)细胞染毒12h,绘制100 μmol/L浓度组染毒时间(1~96 h)与耳蜗毛细胞存活率曲线;采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噻唑蓝(MTT)试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酯(DCFH-DA)探针法检测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结果 不同浓度的t-BHP对耳蜗毛细胞染毒12h后,100μmol/L以上浓度组细胞存活率开始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下降,其中200~2000μmol/L浓度组细胞存活率呈直线下降.100 μmol/L浓度组t-BHP染毒时间-细胞存活率曲线较为平缓.MTT试验提示,30μmol/L的t-BHP染毒可以促进耳蜗毛细胞增殖,200μmol/L以上各浓度组则抑制细胞增殖.DCFH-DA探针法显示,无染毒细胞镜下无荧光(-),阳性对照为强荧光(+),30和50 μmol/L浓度组则有弱荧光(-+),100μmol/L染毒组为强明亮荧光(++),200~1000μmol/L各组荧光均较强,但随着存活率的迅速降低视野下细胞稀疏.结论 100 μmol/L的t-BHP对HEI-OC1细胞染毒12h可以在不影响细胞外形、增殖能力的前提下提高耳蜗毛细胞内ROS水平,模拟噪声引起的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探讨乙酸铅诱导大鼠脑脉络丛Z310细胞的低剂量兴奋作用和高剂量抑制作用。方法以浓度为0、0.000 2、0.002、0.02、0.2、2、20、200、500μmol/L的乙酸铅分别染毒Z310细胞12和24h,用噻唑蓝(MTT)法和2-(2-甲氧基-4-硝苯基)-3-(4-硝苯基)-5-(2,4-二磺基苯)-2H-四唑单钠盐(WST-8)法检测细胞生存情况,并观察各剂量组细胞形态变化。结果 0.02μmol/L乙酸铅染毒24 h,MTT法检测Z310细胞存活率为107.06%,0.2μmol/L染毒组24 h时细胞存活率升高为110.91%;>2μmol/L乙酸铅染毒时,细胞存活率随剂量增加而降低;染毒24 h时,200、500μmol/L乙酸铅组细胞存活率(MTT法)分别下降至79.37%和76.81%(P<0.01);染毒12、24 h时,200、500μmol/L乙酸铅组细胞存活率(WST-8法)分别下降至81.67%和72.36%及56.89%和44.05%(P<0.05)。结论低剂量乙酸铅可引起Z310细胞兴奋效应;高剂量乙酸铅引起Z310细胞抑制效应;WST-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较MTT法更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