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目的 基于农村流动人口的视角分析公共健康教育对我国农村流动老人健康的影响。方法 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2015年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以及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分析公共健康教育对农村流动老人健康的影响。结果 接受公共健康教育使农村老年流动人口的自评健康状况向好的概率增加2.4%(0.5%~4.3%,P<0.05)。纠正变量间的内生性后,公共健康教育使农村流动老人自评健康向好的概率增加2.5%~2.9%(P<0.01)。异质性分析发现公共健康教育对高龄、高文化水平、东部地区的农村流动老人健康的影响更大。结论 公共健康教育对农村老年流动人口的健康状况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应充分考虑老年流动人口的特征,关注不同类别、不同文化水平农村流动老人的偏好,提供契合流动老年人的合理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了解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与其健康的关系,提出健康促进建议。方法 采用应答推动抽样(RDS)在成都市调查1 270名流动人口,以对象自评健康状况为应变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 所调查流动人口群体的经济融合水平对其社会适应存在正向影响,但对自评健康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社会适应对流动人口的自评健康有正向影响。结论 流动人口可以在经济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社会适应,且通过社会适应对流动人口的自评健康产生正向影响;由此提示了相应健康促进策略:对农民工为社会的贡献要更多地正面宣传以促进城市人口对农村流动人口的正确认识;促进社会服务部门发挥其服务作用;建立相关信息渠道以方便信息获取;进一步提高社会医疗保障水平并完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社区公共健康教育对流动人口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169910份样本,使用Logistic和Probit模型分析对流动人口职业病防治、性病/艾滋病防治、生殖健康与避孕、结核病防治、控制吸烟、心理健康、慢性病防治、妇幼保健/优生优育等九方面进行健康教育及健康知识普及后对其自身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对流动人口进行社区公共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改善流动人口的健康水平(β=0.051,P<0.001),社区公共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改善年龄超过60岁老人(β=0.069,P<0.001)、女性(β=0.061,P<0.001)、高中以下学历(β=0.057,P<0.001)、流动到省外(β=0.051,P<0.001)、地处东部地区(β=0.053,P<0.001)的流动人口健康水平。此外,社区公共健康教育通过政府公共卫生服务配置作用于流动人口的健康行为,采用互联网数字平台教育(β=0.063,P<0.001)和面对面的教育方式(β=0.057,P<0.001)的健康教育对流动人口健康影响效果突出...  相似文献   

4.
邵芯苗  郭庆  吴忠 《现代预防医学》2021,(20):3754-3759
目的 考察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对流动人口促健效用。方法 利用2014年和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问卷数据,选取2 016名流动人口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方法主要采用Probit模型、OLS回归和倾向得分匹配法(PSM)。结果 Probit模型结果显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能使流动人口自评健康指标得分提升20.2%(t = - 5.090,OR = 0.993,95%CI: - 0.280~ - 0.124);OLS回归表明流动人口虚弱指数降低3.3%(t = - 4.500,OR = 0.222,95%CI: - 0.046~- 0.018);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纠正变量间的内生性后所得结论依旧稳健。上述结论表明参与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对流动人口具有健康促进作用。结论 重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对流动人口健康的促进作用,加快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统筹,提升流动人口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增强流动人口医疗服务可获得性,提高流动人口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对流动人口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了解流动人口的自测健康状况,并分析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对流动人口自测健康的影响。方法 应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对3组对象(流动人口组、流动人口对照组和当地人群对照组)进行测试,然后对流动人口组实施性病/艾滋病(STD/AIDS)健康教育,并在干预后1周再次用SRHMS对3组对象进行测试。结果 流动人口的总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得分与当地人群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健康得分高于当地入群(P=0.01);社会健康得分低于当地人群(P=0.000);干预后流动人口的生理、心理、社会健康和健康总分均有显著性提高(P〈0.01)。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流动人口社会健康的是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结论 流动人口的社会健康问题应受到关注;在流动人口中开展STD/AIDS健康教育,可有效地提高流动人口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我国七省流动人口的健康素养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素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问卷数据,共纳入2 335名流动人口进行分析。t检验和SymbolcA@2检验用于组间比较。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用于分析流动人口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6年七省流动人口总体健康素养水平为36.7%,其中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较低(36.5%),传染病防治(33.0%)、基本医疗(27.8%)、慢性病防治素养(22.8%)水平较低。受教育程度更高(初中OR=1.625,P=0.001,高中OR=1.621,P=0.004,大专及以上OR=2.066,P<0.001)、流动次数较少(OR=0.919,P=0.049)、城市地区(OR=1.677,P<0.001)的流动人口健康素养水平更高。结论 流动人口健康素养水平有待提升。应针对受教育程度低、流动次数多的重点人群以及农村重点地区开展干预措施,加强传染病、慢性病防治等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流动人口健康状况影响因素,评估健康状况公平性及各影响因素对不公平的贡献。方法 利用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自评健康不良率和两周患病率反映健康状况,运用logit模型分析健康状况影响因素,计算集中指数,对集中指数进行分解。结果 流动人口健康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龄、周工作时长、经济水平、受教育程度、地区、流动时长、健康教育等。流动人口自评健康不良率及两周患病率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474 3和-0.156 8。除去性别、年龄的影响,经济水平、受教育程度、周工作时长对自评健康不公平贡献率较高,分别为26.91%、11.37%、9.27%;经济水平、周工作时长、受教育程度对两周患病率不公平贡献率较高,分别为32.58%、16.93%、5.36%。结论 流动人口内部存在健康状况不公平,建议促进收入、教育、就业等方面的公平性,减少健康不公平。  相似文献   

8.
尹玉  李娜玲 《现代预防医学》2021,(20):3769-3773
目的 了解城乡流动人口健康教育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中国流动人口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中国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共纳入 169 989名流动人口进行分析。t检验和χ2检验用于组间比较。二元 logistic 回归模型用于分析城乡流动人口健康教育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中,农村流动人口健康教育接受率为65.6%;城镇流动人口健康教育接受率为69.6%;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为中等教育(OR = 1.236, P = 0.003, 95%CI:1.065~1.361)、年人均GRP(gross regional product)在100 000元以上(OR = 0.833, P = 0.007, 95%CI:0.730~0.951)、患有高血压(OR = 0.702, P = 0.002, 95%CI:0.562~0.878)或者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OR = 0.072, P = 0.043, 95%CI:0.530~0.989)、本地建立健康档案(OR = 4.238, P<0.001, 95%CI:3.509~5.119)、和完全认同自己为本地人(OR = 1.412,P = 0.046,95%CI:1.006~1.981)的农村流动人口更愿意接受健康教育;已婚(OR = 0.692,P = 0.000,95%CI:0.671~0.804)、老年人(OR = 0.500, P = 0.020, 95%CI:0.278~0.898)、年人均GRP在100 000元(OR = 0.911,P = 0.034,95%CI:0.837~0.992)以上、患有高血压(OR = 0.820, P = 0.021, 95%CI:0.693~0.970)、自评健康(OR = 1.363, P = 0.018, 95%CI:1.041~1.533)、本地建立健康档案(OR = 3.892, P<0.001, 95%CI:3.424~4.425)的城镇流动人口更愿意接受健康教育。结论 城乡流动人口接受健康教育水平不均,健康教育影响因素具有差异性。将城乡流动人口作为健康教育服务的重点关注对象,加大对于该群体健康教育服务的投入 ,针对城乡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影响因素的差异性,进行个性化、差异化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金华市流动人口的健康素养现况,为制定流动人口的健康教育及促进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PPS整群随机方法,抽取金华市833名15~69岁流动人口进行健康素养专题入户调查,用SPSS 25.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调查对象的健康素养水平为15.6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流动人口在流出省份、年龄、文化程度及年收入等方面的健康素养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482~92.556,P<0.001);三维度健康素养水平中,基本知识最低,为22.81%;六大健康素养水平中最高的是传染病防治,为56.30%,最低的是慢性病防治,为8.16%。结论 金华市流动人口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应加强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对重点人群开展针对性的健康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健康状况及相关知识行为,以探索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有效途径。方法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北京市朝阳区、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和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5大场所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456人,其中北京157例人(34.4%)、杭州150例人(32.9%)和深圳149例人(32.7%)。其中工厂调查了88人(19.3%),建筑工地调查了90人(19.7%),餐厅调查了95人(20.8%),宾馆调查了95人(20.8%),集贸市场调查了88人(19.3%)。2周患病率为39.3%,其中最高为建筑工地的流动人口(55.6%),最低为宾馆的流动人口(25.3%)(P〈0.01)。年住院率为10.7%;自评健康状况"好"的比例为50.0%;自觉压力很大为29.8%。常见病防治知识全部知晓率为11.0%。89.0%比例有职业危害防护培训的需求,实际接受过职业危害防护岗前培训的比例只有43.2%。调查对象生活方式及行为中的吸烟、经常吃早餐、经常食用水果、体育锻炼、规律刷牙、进食前洗手和如厕后洗手的比例分别为34.5%、75.2%、62.1%、24.3%、69.7%、83.6%和92.5%。结论研究对象健康知识匮乏,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应针对流动人口中存在的健康问题及需求,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活动,使其提高保健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了解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现况的基础上,分析社会支持与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知识知晓水平的关系,以探索开展生殖健康教育和促进的切入点和途径。方法:在昆明市某区,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年龄18-49岁并在昆明居住3个月以上的流动人口,采用结构式问卷进行面对面调查,得到有效问卷1028份。建立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社会支持对生殖健康知识的影响。结果:流动人口流出时间长短、业余活动是否接触大众媒体和是否有知心朋友等社会支持要素对生殖健康知识综合得分有显著影响。结论: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教育和促进不能脱离流动人口的生活环境来开展,需要依靠政策和社区,创造支持性环境,促进流动人口与流人地居民的交流和融合,建立流动人口自助互助组织,引导流动人口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沧州市青年流动人口健康教育的近期效果。方法在劳务输出前向该人群实施健康教育,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前后的调查。结果青年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后,健康素养得分有显著提高,感染性疾病和意外伤害知识知晓率也有较大提高;患病率和遭受意外伤害率下降(P<0.01)。结论对青年流动人口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青年流动人口健康素养,降低患病率,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但要全面提高流动青年人口的健康素养,还必须采取综合的健康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农村居民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为政府公共卫生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在天津市部分涉农区县的8个乡镇对所有预防接种适龄儿童(7岁以下)的家长开展健康教育干预,采用个人深入访谈和问卷调查(干预前、后各1次)的方法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健康教育材料覆盖率为94.5%,广播宣传覆盖率为90.4%。绝大多数乡村医生对本次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干预持肯定态度。但在执行过程中仍存在健康教育材料发放不足、流动人群遗漏和传播方式单一等问题。村民们对于乡村大喇叭广播和发放健康教育材料相结合的干预方式表示认可。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调查对象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显著提高(P<0.05),但对于"孩子到外地可以继续接种政府免费提供的疫苗"的知晓率仍然较低,为61.1%。结论农村居民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干预显著提升了村民主动接受预防接种的意识,今后要继续健全农村健康教育长效机制,包括将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纳入农村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提供综合性的健康传播服务、在流动人口中开展同伴教育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伤害健康教育的需求,为开展流动人口伤害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二阶段整群抽样法随机选取杭州市310名流动人口进行了匿名式问卷调查。结果47.8%的流动人口认为伤害的危险性较大,47.4%没有参加伤害保险,72.6%认为有必要进行伤害健康教育;41.6%的流动人口通过广播电视获取伤害急救知识。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的流动人口对伤害急救的态度和相关行为倾向有所不同(P〈0.05)。结论流动人口对于伤害的健康教育具有较高的需求性,伤害预防控制的健康教育要有针对性,开展形式应多样化。  相似文献   

15.
流动人口艾滋病健康教育和干预工作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艳  胡俊峰  吕繁 《中国健康教育》2010,(4):258-260,277
目的了解我国流动人口艾滋病健康教育和干预工作的现状。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在流入地和流出地选取4009名7类不同行业的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对其中的115人深入访谈。结果流动人口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51.6%;其中,娱乐场所人员的知晓率最高(61.4%),家政从业人员和建筑工人的知晓率最低,分别为41.8%和42.9%。分别有10.1%、11.8%的调查对象最近一年内发生过商业性行为和临时性性行为,不同类别流动人口的高危行为发生率不相等;最近一次商业性行为、临时性性行为的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59.3%和53.4%;最近一年发生商业性行为、临时性性行为者中,分别有35.2%和27.2%的人每次都使用安全套,25.4%和29.0%的人从未使用安全套。5.6%的调查对象最近一年内出现过性病相关症状;出现相关症状后,38.2%的患者选择去综合医院就诊,35.1%的患者到私人诊所就诊,21.8%的自己买药治疗,14.2%的未作处理,仅有7.1%的到性病专科门诊就诊。8.9%的调查对象接受过免费安全套,26.5%接受过艾滋病宣传材料,1.6%接受过完整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结论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比较缺乏,容易发生高危行为;对流动人口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及干预的内容和方式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张家港市流动人口乙肝相关知识知晓率和健康教育需求情况,为今后有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办公室提供的调查问卷,在张家港市用工企业、建筑工地以及服务行业体检办证点等抽取流动人口,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张家港市流动人口乙肝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41.82%;在乙肝基本知识方面流动人口对“目前没有治疗乙型肝炎的特效药物知晓率”仅为19.79%;在乙肝传播途径方面,“纹身、修脚、穿耳洞等”知晓率最低,只有16.53%;在乙肝非传播途径方面,“一起吃饭,拥抱、握手”、“共用工作和学习用具”知晓率均在30%~40%左右;在预防知识方面,只有约50%的流动人口知道接种疫苗是预防乙肝最主要的方法。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文化程度和职业是影响流动人口乙肝相关知识得分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 张家港市流动人口乙肝相关知识知晓率偏低,应通过丰富多样的、多渠道的健康宣教,提高流动人口的乙肝相关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层疾控中心对流动人口肺结核的健康教育及护理作用,为结核病的防治提供帮助。方法收集我县自2007年至2008年(健康教育前)与2009年至2010年(健康教育后)的流动人口肺结核的就诊及治疗情况,对两阶段流动人口结核病人登记涂阳率,对结核知识的知晓率、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系统比较。结果通过将健康教育及护理工作放在首位及加强督导管理,病人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流动人口肺结核的涂阳登记率及初诊病人的就诊率,对结核知识的知晓率,治疗依从性都有明显提高,并发症逐年下降,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及护理工作在针对流动人口肺结核病患者的防治中起着积极的作用,提高了结核病的治疗效果及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18.
济南市流动人口健康素养水平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莉  程玉兰   《中国健康教育》2009,25(7):489-492
目的了解济南市流动人口健康素养现状,分析流动人口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流动人口相关卫生政策法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山东省济南市抽取流动人口2065人进行健康素养水平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总体健康知识知晓率为63.4%,健康行为形成率为73.6%,健康信念持有率为80.8%,健康技能掌握率为66.3%。调查对象对"正常血压上限"知晓率最低,为7.3% 具有体育锻炼行为的比例为36.2% 对"只要发烧就需要用退烧药"具有明确认识的比例为50.9%。影响流动人口健康素养的因素主要有文化程度、职业、性别和外出打工时间。结论济南市流动人口的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健康知识掌握不平衡,定期体检的人数较少,应有针对性地加强流动人口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预防疾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现状以及教育的需求,为提高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水平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取多阶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台州市5个县、市、区共计2091名浙江省外来人口进行调查。结果:城市生活有利于调查对象生殖健康知识知晓水平的提高,但流动人口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以初中和小学为主(75.4%,775/1028),他们对生殖健康知识方面的了解率很低(<50%);自我保健意识普遍较差,尤其是男性,对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的需求明显不及女性(P<0.001);流动人口生殖保健的可得性较差。结论:根据不同流动人口亚人群的需求及对不同生殖健康内容知晓的差异,有针对性地提供生殖健康教育,转变服务取向,维护她们的生殖健康权益,实现流动人口与常驻人口、男性育龄人群与女性育龄人群享有生殖健康优质服务的一致性,促进我国人口素质整体、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uses a time-based approach to examine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Granger-like) between health and social capital for older people in Europe. We use panel data from waves 1 and 2 of SHARE (the Survey of Health, Ageing, and Retirement in Europe) for the analysis. Additional wave 3 data on retrospective life histories (SHARELIFE) are used to model the initial conditions in the model. For each of the first 2 waves, a dummy variable for involvement in social activities (voluntary associations, church, social clubs, etc.) is used as a proxy for social capital as involvement in Putnamesque associations; and seven health dichotomous variables are retained, covering a wide range of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measures. A bivariate recursive Probit model is used to simultaneously investigate (i) the influence of baseline social capital on current health - controlling for baseline health and other current covariates, and (ii) the impact of baseline health on current participation in social activities - controlling for baseline social capital and other current covariates. As expected, we account for a reversed causal effect: individual social capital has a causal beneficial impact on health and vice-versa. However, the effect of health on social capital appears to b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social capital effect on health.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ub-population reaching 50 years old in good health has a higher propensity to take part in social activities and to benefit from it. Conversely, the other part of the population in poor health at 50, may see their health worsening faster because of the missing beneficial effect of social capital. Social capital may therefore be a potential vector of health inequalities for the older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