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了解河南省某乡农村留守初中生忽视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国农村12~17岁中学生忽视评价常模"制定的量表和评价方法,调查河南某乡农村12~17岁初中生610名,其受忽视状况用忽视率和忽视度描述,并对影响忽视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留守初中生总忽视率及各维度忽视率均高于非留守初中生(P0.05)。不同类型留守学生的忽视度比较:女生在身体和安全维度的忽视度低于男生(t=3.54,2.98;P0.05);九年级学生在总忽视度、情感、教育维度忽视度较低(t=3.87,4.23,4.11;P0.05);留守时间越长的学生总忽视度和6个维度的忽视度越高(P0.05);家庭孩子数量较多的总忽视度和6个维度的忽视度均高于孩子数量少的(P0.05);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组学生,在总忽视度、情感、教育、社会维度中忽视度均高于父母单方外出组学生(P0.05)。留守初中生忽视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留守时间、父母外出打工情况、与父母交流的难易度、父母的关心程度。结论河南省农村初中生受忽视程度比较严重,影响儿童忽视的主要因素为留守时间、父母外出打工情况、与父母交流的难易度、父母的关心程度。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某县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卫生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安徽省某县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卫生现状,探讨留守状况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对安徽省某县2所农村中学3410名初一~高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较差,1种或几种心理卫生问题的检出率为32.2%,而非留守学生为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34,P=0.000);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留守中学生心理症状检出率(36.3%)高于父母单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学生(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7,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控制父母文化程度、青少年性别、年龄、家庭住居地后,母亲打工和父母双方打工是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的危险因素。结论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卫生问题不容乐观。应鼓励农村父母尽可能留一方在家照顾子女上学。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危险行为以及心理因素的影响。方法选取安徽省六安市2所全日制初中2 139名年龄≤14岁学生进行危险行为和心理因素问卷调查。结果留守儿童810名(37.87%),其中父亲外出打工334人(42.47%),母亲外出打工146人(18.02%),父母均外出打工320(39.51%);母亲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吸烟行为比例为8.22%,高于父亲外出打工的3.80%及父母均未外出打工的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17,P=0.003;χ2=10.504,P=0.001);父母均外出打工留守儿童每周饮酒≥1次比例为11.25%,高于父亲外出打工的6.4%及父母未外出打工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0,P=0.028;χ2=4.315,P=0.038);母亲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因饮酒打架≥1次/学期的比例为9.59%,高于父亲外出打工的4.65及父母均未外出打工的6.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2,P=0.038;χ2=4.127,P=0.042);父母均未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上网行为比例为17.08%低于父母均外出打工的2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283,P=0.00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29)、年级(OR=0.646)、性别(OR=0.146)是留守儿童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结论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的危险行为和心理产生一定影响,其中母亲外出打工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4.
汉川市农村不同类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父母外出打工的差异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开展健康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多阶段随机分层抽样方法 ,抽取汉川市6所中小学生2548名(留守儿童1284名,非留守儿童1264名),使用SCL-90心理健康测量量表比较组间差异。结果不同打工类型的留守儿童焦虑和敌对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父母均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在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及总分、总症状指数、阳性项目数、阳性症状痛苦水平均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父亲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因子的得分显著低于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母亲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阳性症状痛苦水平高于非留守儿童(P0.05);焦虑、敌对因子得分低于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能主动向老师倾诉心事的留守儿童比例低于2%。结论父母双方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会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如有一方家长在家作为抚养人(特别是母亲),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庆市三峡库区留守中学生亚健康状态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MSQA)、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重庆市某库区县3所乡镇中学共2247名中学生(留守学生1528人,非留守学生719人)进行调查。结果留守中学生身心、躯体、心理亚健康状态检出率(10.73%、8.24%和12.43%)均高于非留守学生(9.46%、7.37%和10.2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观社会支持、支持利用度、积极应对方式为亚健康状态保护因素,年级、消极应对方式为亚健康状态危险因素;年级、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对亚健康主效应作用明显(P0.05),社会支持与消极应对交互作用明显(P0.05)。结论重庆三峡库区留守中学生亚健康问题并不突出,消极应对方式对亚健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安徽省留守学生身心亚健康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安徽省皖南、皖北城乡7所普通中学3421名学生,其中留守学生682名.应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 MSQA)和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身心健康状况进行测评.结果 留守学生的躯体亚健康检出率(14.22%)高于非留守学生(1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学生的身心亚健康检出率(13.64%)高于非留守学生(10.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学生的MHT测验得分与其MSQA量表得分呈正相关,且相关系数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l).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躯体活力下降(β=1.456,P=0.001)、情绪问题(β=1.096,P=0.000)、社会适应困难(β=1.011,P=0.006)呈线性回归关系.安徽地区留守学生的躯体亚健康状况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躯体活力下降、情绪困扰和社会适应困难是导致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的主要因素.提高留守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可以改善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长治市农村留守儿童情绪问题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长治市农村留守儿童情绪问题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抽样调查方法,进行对照研究。选取长治市3县区初一到初三的学生共983名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情绪问题。结果当地农村留守儿童情绪问题明显,留守儿童焦虑、抑郁障碍的检出率分别为57.6%、33.0%,高于非留守儿童的检出率42.4%、26.5%,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同辈监护及母亲外出时间长的留守儿童情绪问题较明显。结论农村留守儿童情绪问题严重,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留守儿童父母应避免双方长时间外出打工,外出期间应多与子女沟通,关注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8.
了解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初中生学习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以学习焦虑为主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中小学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多阶段整群随机抽取的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1 550名留守初中生进行学习焦虑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留守初中生学习焦虑的影响因素.结果 农村留守初中生学习焦虑检出率为52.7% (817/1550),女生检出率(60.8%,502/825)高于男生(43.4%,315/725).不同性别、父母回家频率、父母回家时留守初中生心情、父母外出打工影响最大的方面和上学期学习成绩班级排名的初中生学习焦虑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6.871,19.008,16.043,12.028,9.351,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女生、父母回家间隔时间长是学习焦虑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初中生学习焦虑检出率较高.应从家庭、学校和社会3个层面针对影响因素开展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9.
鹰潭市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探讨影响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方法选取鹰潭市2所中学的775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留守学生435名,曾留守学生111名,非留守学生229名;对其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和自编的《留守初中生家庭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留守初中生心理卫生问题检出率为24.1%,曾留守初中生为15.3%,非留守初中生为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69,P=0.000);虚拟自变量回归分析发现,影响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父母的关心程度"、"与监护人的思想沟通"、"监护人对你的教育问题"、"性别"和"父母在外打工地域",这5个因素可解释总变异量的51.1%。结论应关注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采取有针对性地干预措施,以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 分析宁夏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社交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状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9年10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选取宁夏农村地区5所小学3到6年级990名学生进行调查,问卷主要包括社会生活状况、儿童社会交往焦虑测评量表。结果 留守儿童有仅4.18%父母会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有36.70%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外出打工是一段痛苦的经历。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得分高于非留守儿童(t=3.608,P<0.05),生活起居方式不同其留守儿童社交焦虑总得分存在差异(F=4.108,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级、有无兄弟姐妹以及父母外出打工是否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是留守儿童社交焦虑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社交焦虑水平要高于非留守儿童,其影响因素复杂;父母应多方面关注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状况,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孤独感状况和心理健康水平, 为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宝鸡市农村618名儿童, 使用儿童孤独感量表(Children's Loneliness Scale, CLS)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hinese Middle School Student Mental Health Scale, MSSMHS)对其进行孤独感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 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发生率为85.64%, 非留守儿童为68.22%, 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P<0.01);性别和父母外出情况对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儿童MSSMHS中的强迫、偏执、敌对、人际关系、适应不良、心理不平衡6个因子及总分高于非留守儿童(P<0.01);儿童孤独感与心理健康的各因子均呈现正相关。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和心理健康水平堪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河南某乡农村初中生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以河南农村2所中学的7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网络成瘾诊断问卷(YDQ)、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和自编的初中生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留守初中生网络成瘾发生率为4.86%;男生、留守及学习成绩差的初中生网络成瘾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网络成瘾组学生在总MHT和8个内容量表的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和得分均高于非网络成瘾组(P<0.05)。结论 网络成瘾的农村初中生存在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郑州市中学生亚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河南省制定中学生亚健康预防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郑州市随机抽取初中2所、高中2所,初一、初二、高一和高二4个年级共1 461名中学生进行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和自编中学生亚健康影响因素问卷调查。 结果 郑州市中学生身心亚健康症状检出率为67.15%,身心亚健康状态检出率为25.26%,男生躯体亚健康症状检出率高于女生,高中生躯体亚健康症状、心理亚健康症状和身心亚健康症状检出率均高于初中生(均P<0.05)。非单亲家庭、三餐饮食规律、采纳食物多样、荤素搭配饮食、少熬夜、增加课外锻炼时间、减少上网时间、学习成绩中下等以上、学业负担小、有3位以上知心朋友均可降低中学生身心亚健康状态(均P<0.05)。 结论 郑州市中学生亚健康状况较严重,可能与不健康生活方式和学业负担较大等危险因素有关,建议采取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心理指导、体育社团活动等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校园欺凌行为的现状以及学校生活满意度、自尊与校园欺凌行为的关系,为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8月-2018年1月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湖南、河南、辽宁、广西四省6所农村学校共抽取605名小学5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留守儿童273名,非留守儿童332名,采用学校生活满意度问卷、自尊量表、校园欺凌问卷进行测量。结果 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遭受了更多的校园欺凌行为(t=2.90,P<0.01);校园欺凌行为和受欺凌行为均与学校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r=-0.296,-0.219,P<0.01);自尊与学校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r=0.388,P<0.01);自尊在学校生活满意度与校园受欺凌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β=-0.25,P<0.05)。结论 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遭受更多的校园欺凌行为,学校方面应尽量为儿童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提高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同时通过开展心理活动健康教育,减少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段云  赵琳  陈高帅  高晓凤 《实用预防医学》2022,29(10):1182-1186
目的 了解四川省民族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现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四川省凉山州地区860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量,分析该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 结果 该民族地区44.19%的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居前五位的心理问题分别是学习压力(48.37%)、情绪波动(47.67%)、焦虑(46.98%)、强迫症状(45.42%)、抑郁(43.37%)。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学习成绩好、与父母联系频率高对中学生多个维度的心理健康具有保护作用(P<0.05);汉族学生相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易出现适应不良问题(P<0.05);男生相对于女生易出现心理不平衡问题(P<0.05);初中生相对于高中生易出现偏执、心理不平衡问题(P<0.05);独生子女的情绪不稳定问题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父亲学历较高的中学生相对容易出现强迫症状、焦虑及情绪不稳定问题(P<0.05)。 结论 四川民族地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学习压力问题居首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多个因素影响,家长与子女的沟通交流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负性生活事件状况及其与健康危险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the 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 List, ASLEC)和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the Adolescent Health Related Risky Behavior Inventory, AHRBI)对178名农村留守儿童和132名农村非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结果 1)农村留守儿童在人际事件(F=12.695, P<0.001)、惩罚事件(F=8.306, P<0.01)、丧失事件(F=19.256, P<0.001)和健康事件(F=9.138, P<0.01)四个因子上的得分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2)负性生活事件能够预测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危险行为24%的变异, 因果结构模型的适配指标为RMSEA=0.067, GFI=0.936, IFI=0.965, PGFI=0.579。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是负性生活事件的易感人群;而负性生活事件是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危险行为的重要危险性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认同状况及其对健康危险行为的影响,为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认同维度问卷(the Fourth Version of Aspects of Identity Questionnaire,AIQ-Ⅳ)和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the Adolescent Health Related Risky Behavior Inventory,AHRBI)对178名农村留守儿童和132名农村非留守儿童的社会认同和健康危险行为进行了调查。结果 1)农村留守儿童在个人认同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F=8.669,P0.01),在集体认同因子上的得分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F=88.403,P0.01);2)社会认同能够预测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危险行为的10%的变异,其因果结构模型的RMR=0.034,GFI=0.909,IFI=0.913,PGFI=0.525。结论农村留守儿童的个人认同水平高而集体认同水平低,社会认同是其健康危险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初中生亚健康现状,并探讨家庭及学校氛围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中国青少年亚健康多维问卷、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以及青少年学校生活满意度评定问卷对经过多阶段抽样所获得的太原市某中学460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初中生亚健康检出率47.2%,男女生之间亚健康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三年级亚健康检出率高于低年级学生(P<0.05)。在家庭环境中,矛盾性、成功性是亚健康主要的危险因素,而亲密度、娱乐性等是保护因素;较高的学校生活满意度是预防亚健康发生的保护因素。 结论 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家庭与学校氛围,预防初中生亚健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了解凤凰县留守与非留守中学生体育锻炼、日常饮食行为现况,为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开展体育卫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问卷,分层随机整群抽取凤凰县4所中学1 34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每周参加体育锻炼3~4次的报告率非留守初中生(16.56%)高于留守组(11.87%),每次体育锻炼时间≤30min的留守中学女生(89.72%)高于非留守组(81.52%),与家人一起参加体育锻炼的报告率城市非留守中学生(8.80%)高于城市留守中学生(2.35%),参加体育锻炼态度为不积极的报告率非留守高中生(25.07%)高于留守组(16.1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不喝牛奶行为报告率留守中学男生(73.61%)高于非留守组(62.02%),偏食行为报告率非留守初中生(31.88%)高于留守组(21.18%),常吃甜食行为报告率农村非留守中学生(30.61%)高于农村留守组(24.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针对凤凰县留守与非留守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健康饮食情况的不同问题,应积极开展促进身体健康的相关教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陕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早餐现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修订营养改善相关国家政策、促进农村儿童身体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9年陕西省7个重点监测县/区,按照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单位)供餐和家庭(个人)托餐3种供餐模式,在每种供餐模式学校中各随机选择2所小学、2所初中,调查对象为小学3年级至初中3年级学生,每个年级各选取1~2个班,保证每班人数约40名,男女基本均衡,实施现场问卷调查饮食行为。结果 55.8%的调查学生每天吃早餐,从不吃早餐的学生比例为6.42%。多因素分析显示住校、女生、小学4~6年级、陕北、父母双方都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每天吃早餐的比例较高(P<0.05)。每天从不吃早餐的留守儿童比例(4.97%)低于非留守儿童(8.58%)(χ2=26.16,P<0.001)。早餐食物种类以主食(66.5%)、新鲜蔬菜(35.2%)、蛋类(34.9%)、奶类(29.1%)以及豆类(23.1%)占前5位;留守儿童早餐吃水果、豆类、肉类、和蛋类的比例分别为9.9%、21.6%、15.0%和33.7%,均低于非留守儿童(13.0%、25.3%、18.1%和36.9%)(P<0.05)。结论 陕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的总体早餐频次以及食物结构合理性均低于非留守儿童,且住宿类型、性别、学段、地区以及父母外出打工类型均可影响留守儿童早餐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