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20 0 1年 8月上旬 ,外省某大型旅游团在我市发生食物中毒 ,先后有 10 0余人出现腹痛、腹泻和呕吐等症状和体征 ,发病人数之多创我市近年最高记录。在调查处理时 ,我们及时采集病人大便、可疑食物和食品器具样品 ,进行了致病弧菌、变形杆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检测。并对其生化反应、致病性以及部分菌株的药物敏感性进行了测定。1 材料与方法1 1 样品 共 5 7份 ,其中病人大便 3 8份 ,食品器具 6份 ,食物13份。1 2 检测鉴定方法 致泻性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按照国标方法进行[1,2 ] 。致病弧菌检验按下列步骤进行 :用 1%的氯化钠碱性蛋白胨…  相似文献   

2.
肠产志贺样毒素且具侵袭力的大肠杆菌(enteric shigalike-toxin-producing and invasive E.coli,ESIEC)是1993年中国预防医科院流研所徐建国等人首次报道的一种新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因其分离的大肠杆菌与侵袭性大肠杆菌特异探针(Inv)和志贺样毒素(SLI1、SLT2)探针同时发生阳性反应,国际上尚未见有此菌株报道,因而认为发现了第六类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并将其命名为ESIEC.近年来,我国在粪便标本中检出本菌已有报道[1],为了解我地区ESIEC在食品中污染情况,以便制订相应的预防措施,作者于1998年8月~11月开展了对致泻性大肠杆菌调查检测工作,并在362份市售食品中检出4株ESIEC,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在广东省食物中的分布特征和污染状况,了解地区因素对于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分布的影响,以预防和控制食品污染,保证食品安全.方法随机采集食品样品,用改良EC肉汤进行增菌,用麦康凯琼脂和O157H7专用培养基进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分离、培养,应用bioMérieux VITEK32 AMS system,GNI+、API-20E试条和血清学的方法进行鉴定.结果检测各类样本706份,检出47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6.7%,其中生鸡肉、生猪肉、生牛肉的检出率分别为10.7%、16.9%、11.1%,熟肉制品的检出率也有5.2%,EPEC和ETEC的检出率分别为34.0%和40.4%,检出EHEC O157H75株,经济发达地区的检出率(2.8%)明显低于经济状况中等地区(6.6%),经济状况中等地区检出率明显低于经济状况相对落后地区(16.1%).2003~2006年各年的检出率总体无显著差异.结论广东省多种食品中均可检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尤其是农村的污染情况严重.有潜在EHEC O157H7食物中毒暴发的可能.有关部门应采取措施,预防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污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食品中致泻性大肠杆菌的毒力基因与血清型,为食品的安全卫生防控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方法利用多重PCR和QIAxcel Advanced全自动毛细管电泳系统检测食品中致泻性大肠杆菌的毒力基因;对食品中的致泻性大肠杆菌进行分离鉴定,并进行血清分型。结果在1 212份食品中,确定了33株致泻性大肠杆菌的毒力基因,包括esc V、pic、aggR、ast A和elt基因;确定了77株致泻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主要包括O28K73、O128K67、O86K61、O18ac K77、O125K70和O78K80型。结论食品中致泻性大肠杆菌的毒力基因以esc V与ast A基因居多;血清型主要以O28K73、O128K67与O86K61型居多;利用毒力基因和血清学分型,判定致泻性大肠杆菌类型时,得到的结果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5.
当前人们对牛乳需求量越来越大。为了掌握本省市场个体售生牛乳致泻性大肠杆菌污染情况,给加强市场销售生乳卫生管理工作提供可靠依据,笔者进行了市场采样检测分析。1.材料与方法1.1 采样:从市场上随机采集31份样品,采样均无菌操作。1.2 检验方法:按国标GB47896-94致泻性大肠杆菌测定方法进行。1.3 动物实验:取昆明雄性小鼠,体重14~18g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福州市近8年来的细菌性食物中毒进行分析统计,为制定食物中毒的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这8年来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按照中毒原因、中毒时间、中毒食品进行科学统计。结果:8年共发生食物中毒96起,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共发生49起,占51.04%,其它依次是蜡样芽胞杆菌、致泻性大肠杆菌和沙门菌,分别占21.88%、9.38%和7.29%。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分别占34.38%和54.16%。结论:我市食物中毒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其它依次是蜡样芽胞杆菌、致泻性大肠杆菌和沙门菌;夏秋季节气温高,适合细菌生长繁殖,是食物中毒多发季节;中毒食品主要是海水产品和肉类食品。  相似文献   

7.
目的快速诊断鉴定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及其毒力基因和型别情况,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快速、准确的实验室依据。方法依据《GB 4789.6-2016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验》和《2017年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采用多重实时荧光PCR技术,根据扩增曲线的荧光信号类型确定待测目标菌是否含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并判断其致病型别。结果于2017年上半年,按国家食源性致病菌监测计划,抽检42份市售生畜肉、水果、蔬菜食品,结果检出5份样品含致泻性大肠埃希菌,5株菌均为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其中4株毒素类型是uid A、ast A,另1株毒素类型是uid A、agg R+pic。结论在食品微生物及致病因子监测工作中,应用PCR技术深入分子水平检测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有助于建立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快速准确检验机制,有效控制传染源,为今后细菌鉴定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江油市初级食品中致泻性大肠杆菌污染情况。方法 :对江油市初级食品共 4 6 2件样品进行致泻性大肠杆菌 (DEC)调查。结果 :初级食品平均污染率 11.3% ,其中牛肉污染率最高 (2 0 .0 % ) ,其次蔬菜 (19.5 % ) ,生猪肉(13.0 % ) ,生鸭肉 (12 .5 % ) ,生鸡肉 (10 .0 % ) ,生牛奶 (9.1% )。经对分离 5 2菌株的鉴定 ,EPEC (致病性大肠杆菌 )占4 2 .3% ,EIEC (侵袭性大肠杆菌 )占 38.5 % ,ETEC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 )占 19.2 % ,EHEC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 )未检出。结论 :生牛奶加工过程完全能杀灭 DEC,起到灭菌作用  相似文献   

9.
1999年三明市O157:H7大肠杆菌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157:H7大肠杆菌是引起人类肠出血性肠炎的主要菌种,此菌于1982年在美国首先被确认为一种新型致泻菌。我国于1987年从江苏腹泻病人中分离出0157:H7大肠杆菌,现已有10多个省市从人、动物或食品中检出该菌。最近国内局部地区已有发生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的流行,并出现死亡病例,严重危害人民健康。根据1999年福建省0157:H7大肠杆菌监测方案,我市于1999年8~10月对人群、动物中该菌分布及食物、食品的污染情况进行了监测,现将监测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作为食物中毒和腹泻病原菌 ,近年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配合“四川省食品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污染状况调查” ,了解该菌在我县境内常见食品中的污染状况 ,为本次流调提供正确、可靠的科学依据 ,也为我县的卫生防病工作积累相关资料。根据要求 ,对我县农贸市场出售的鲜肉类、宰杀生禽类、生奶类、蔬菜类、生鱼类、腌卤熟食类等常见食品随机采样 ,按照国标方法 ,进行了致泻性大肠埃希菌EPEC、EIEC、ETEC、EHEC(O157:H7)等菌型的分离调查 ,(EPEC :致肠道病大肠埃希菌 ,EIEC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 ,ETEC :肠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广东省食品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污染状况及耐药性,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有效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根据GB/T4789.6—2003和食源性污染物监测网工作手册,对2004--2009年广东省食品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污染状况进行调查,并对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毒力基因及耐药性的分析;药敏试验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研究所(CLSI)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中推荐的纸片扩散法进行。结果共检测生畜肉、生禽肉、凉拌菜、海产品、蔬菜5大类980份食品样品,检出87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茵,检出率为8.88%;87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分别为产肠毒性大肠埃希茵26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23株、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22株、侵袭性大肠埃希菌16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87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对四环素、左旋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氨苄西林和氯霉素的耐药率均〉50%。四重及以上耐药的有47株,其中有1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茵对8类抗茵素均耐药。结论广东省食品中存在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污染,且检出的阳性菌株有多重耐药现象,提示有关部门应关注我国畜牧养殖业中抗生素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
肠产志贺样毒素且具侵袭力的大肠杆菌 (Entero -SLTS -ProducingandinvasiveE .ColiESIEC)是 1994年报道的新型致泻性大肠杆菌[1] 。它在腹泻病人中检出率高且产双重毒力因子而引起关注。为了解我省食品中ESIEC的污染状况 ,我们于1998年 8月至 1999年 10月对福建省七大类 30 0份食品进行ESIEC的分离与鉴定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1 1 1 样品来源 福州市鼓楼区和长乐市农贸市场和餐馆 ,部分为抽送检样品。1 1 2 培养基 营养肉汤、肠道增菌肉汤及部分培养基按GB4…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提高致泻性大肠杆菌(DEC)的检测水平,建立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传统分离方法来检测5种致泻性大肠杆菌,以解决传统的检测方法检测腹泻病人中的致泻性大肠杆菌困难,并应用于浦东新区腹泻人群的DEC监测。方法从Gen Bank中下载各种致泻性大肠杆菌毒力基因序列,合成引物探针,优化设计Taq Man实时荧光PCR法结合传统分离方法,最终获得单克隆菌株。应用本方法对2013年1 658份粪便拭子进行致泻性大肠杆菌检测。结果1 658份粪便拭子中致泻性大肠杆菌总阳性率为8.93%(148/1 658),其中EPEC和ETEC各检出57株(3.44%),EIEC 6株(0.36%),EAEC 28株(1.69%)。结论 Taq Man实时荧光PCR结合传统分离方法分离致泻性大肠杆菌,体现出非常高的准确性和检测效率,同时避免了志贺菌的漏检;通过为期一年的监测,致泻性大肠杆菌已成为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病原谱中首位病原,其组成结构呈多样性、显著的季节性特点。  相似文献   

14.
O157∶H7大肠杆菌是致泻大肠杆菌中的一个重要血清型 ,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新的食源性疾病病原菌 (WHO ,1997)。90年代 ,欧、美及日本等国多次暴发由该菌引起的出血性肠炎。近年来 ,我国也加强了对该菌的研究和监测工作。卫生部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已多次部署在全国加强O157∶H7大肠杆菌分布调查 ,食品及环境监测 ,临床检测与诊断等工作。为配合我省开展监测工作和了解我市O157∶H7分布状况 ,我市于2 0 0 0年 8月开始对奶牛场进行采样监测 ,从 1头奶牛粪便中检出O157∶H7大肠杆菌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监测对象…  相似文献   

15.
O157:H7大肠杆菌是致泻大肠杆菌中的一个重要血清型,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新的食源性疾病病原菌(WHO,1997).90年代,欧、美及日本等国多次暴发由该菌引起的出血性肠炎.近年来,我国也加强了对该菌的研究和监测工作.卫生部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已多次部署在全国加强O157:H7大肠杆菌分布调查,食品及环境监测,临床检测与诊断等工作.  相似文献   

16.
肠产志贺样毒素且具侵袭力的大肠杆菌(Entero-SLTs-producing and Invasive E.coli ESIEC)是1993年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徐建国教授等发现并命名的一类新的致泻性大肠杆菌。我们在1999年5月31日和7月18日桂林市平乐县三星宾馆和桂林市三里春饭店发生的食物中毒样品中均分离出生物学特性符合致泻性大肠杆菌的阳性菌株,经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微生物室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鉴定为ESIEC,我国迄今尚未见从食物中毒样品中分离出ESIEC的报道,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食物中毒样品来源  相似文献   

17.
1999年以来,我们在进行食品卫生检验中,对辖区内市售食品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污染情况进行了监测,先后从卤鹅和花生芝麻包中检出EIEC,现将检验情况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来源卤鹅、花生芝麻包均为广州铁路辖区饮食单位日常卫生监测样品.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食品中致病菌污染情况。方法参考《国家食源性致病菌监测手册》样品采集及检验方法,对样品分别进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等7种食品致病菌进行检测分离、鉴定。结果检测婴幼儿食品、肉及肉制品等8大类食品共390份,50份样品检出致病菌,检出率为12.99%,其中以肉及肉制品检出率最高,污染最严重;散装食品致病菌检出率明显高于包装食品;调查共检出53株致病菌,检出率前3位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6.49%)、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2.60%)和蜡样芽孢杆菌(1.56%)。结论检测食品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食品致病菌污染,其中以肉及肉制品最为严重,散装食品污染程度高于包装食品,在佛山市高明区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和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食品中致病菌污染情况。方法参考《国家食源性致病菌监测手册》样品采集及检验方法,对样品分别进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等7种食品致病菌进行检测分离、鉴定。结果检测婴幼儿食品、肉及肉制品等8大类食品共390份,50份样品检出致病菌,检出率为12.99%,其中以肉及肉制品检出率最高,污染最严重;散装食品致病菌检出率明显高于包装食品;调查共检出53株致病菌,检出率前3位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6.49%)、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2.60%)和蜡样芽孢杆菌(1.56%)。结论检测食品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食品致病菌污染,其中以肉及肉制品最为严重,散装食品污染程度高于包装食品,在佛山市高明区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和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肠出血性大肠杆菌、非典型致泻性大肠杆菌、志贺菌及部分肠杆菌中CDT毒素基因存在情况及其细胞毒性。方法用PCR方法检测cdt基因,并将阳性菌株培养上清与HeLa细胞共同孵育检测细胞形态的改变,初步评价CDT毒素的表达及其细胞毒性。结果在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NM中,cdt基因检出率为16.28%(7/43),其中3株为cdt-Ⅲ型,其他4株为cdt-Ⅰ型;携带HPI毒力岛的非典型致泻性大肠杆菌中cdt基因检出率为6.25%(5/80);在志贺菌中,cdt基因检出率为2.67%(4/150),非典型致泻性大肠杆菌和志贺菌检出的cdt基因全部为cdt-Ⅰ型。而在O157∶H7大肠杆菌、枸橼酸杆菌和沙门菌未检出cdt基因。所有cdt基因阳性菌株均使HeLa细胞出现典型的细胞肿胀变化,效应滴度介于1∶2到1∶16之间。结论CDT毒素只在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NM、携带HPI毒力岛的非典型致泻性大肠杆菌和志贺菌中检出,且检出率均比国外同类菌株低,其存在是否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及其细胞毒性机制尚须进一步研究予以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