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了探讨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儿童孤独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都得到了一定的治疗,但是观察组患者的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这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觉统合训练应用于儿童孤独症的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儿童的行为、感知、社交以及语言等方面的障碍,缓解儿童的孤独症状,促使患儿发育,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孤独症患病率增加和诊断概念的变化,确诊率也越来越高。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日益为医学界和心理学界所关注,然而患者背后的家庭系统却鲜有人关注。关于孤独症患者家庭的干预研究多侧重于如何训练患者,较少关注到家庭系统特别是父母的心理健康,文章回顾了目前孤独症家庭干预研究现状,对以往的研究进行了评价,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儿童孤独症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孤独症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极易造成终身残疾,孤独症儿童康复问题越来越多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孤独症康复现状不容乐观。为做好孤独症儿童的康复工作,探索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工作模式和方法 ,本文对近年来儿童孤独症的病因研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 、常用临床治疗方法 、康复训练干预手段、疗效等研究现况进行综述,为儿童孤独症的治疗和康复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孤独症已成为最常见的严重发育障碍性疾病之一,未经早期诊治者预后往往不良,给患儿、家庭、社会造成严重的疾病负担。研究表明,早期干预和特殊教育可明显改善患儿预后,其前提是患儿能尽早得以明确诊断。然而,孤独症患儿诊断延迟现象在国内外普遍存在,医疗、教育和康复机构急需孤独症早期筛查和诊断工具。国外已经研发出数种用于2岁以下孤独症患儿的早期筛查工具,本文对其研发和应用情况进行综述,为国内孤独症的早期筛查工具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近15年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及临床综合治疗探索中发现,绝大多数(约85%)孤独症儿童合并有睡眠障碍,而睡眠障碍又加重了患儿的其他症状,诸如多动、尖叫、情绪不稳定、自伤等行为。在临床探索治疗孤独症患儿过程中,采用中医辩证分型治疗同时配合足底反射区按摩疗法,改善患儿睡眠,从而达到其他伴随症状的改善,取得良好疗效。儿童孤独症(也叫自闭症),是发生在婴幼儿时期的一种特殊的精神障碍。1943年美国医生kanner第一次报告了本症。我国研究孤独症尚不到40的历史。2008年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孤独症日"。但目前对于孤独症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对其病因、病理也处于探索阶段。孤独症的诊断也只局限于症状的综合判断,但孤独症儿童却逐年增加,我国目前约有患儿100万左右(2004年统计)。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现阶段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和护生就业形势,采用文献研究法,对我国护理人力需求、护生就业现状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护理人力需求在临床、社区护理等领域缺口较大,而护士的就业形势却依然很严峻。在社区护理、临床护理、涉外护理等领域的就业仍存在许多不合理的问题。因此,积极探索提高护生就业率的策略,进一步改善护士就业现状,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起病于耍幼儿时期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近年来患病率逐渐上升,引起医学界的关注.该文着重从儿童孤独症的诊断与治疗两方面进行综述,探讨孤独症的诊断和干预的新方法与新技术,强调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以提高医务人员和家长对孤独症的认识水平,从而有效地改善孤独症患儿的预后,减少病残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正>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近年发病率有增多趋势。在我国,儿童孤独症的发病率位居0~6岁残疾儿童的前列。为了提高基层医院对孤独症儿童的早期筛查、诊断,丰富医疗服务内涵,促进早期干预及康复救助工作的开展,改善孤独症患儿的预后,由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重庆市儿童孤独症康复治疗中心、西南大学儿童孤独症临床康复实训研究中心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儿童心理行为学组协办的"婴幼儿期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筛查与干预培训班"  相似文献   

9.
系统评价听觉统合训练(AIT)在孤独症儿童中的应用效果,为促进孤独症儿童症状的改善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BSCO host、EM base、Science Direct数据库、万方学术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CKNI数据库中,关于听觉统合训练在儿童孤独症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1995年1月一2015年10月.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评价文献质量和提取资料,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篇RCT.其中有6个研究表明,听觉统合训练可以降低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表(ABC)的分值(WMD=-7.08,95%CI=-12.04~-2.13,P=0.002);有3个研究表明,听觉统合训练可以降低孤独症儿童的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的分值(WMD=-6.75,95%CI =-8.96~-4.55,P=0.96);有3个研究表明,听觉统合训练可以提高孤独症儿童的智商(IQ)(MD=7.72,95%CI=3.90~ 11.55,P=0.62);经敏感性分析,听觉统合训练对孤独症儿童ABC分值影响的Meta分析结果稳定.结论 听觉统合训练能改善孤独症儿童的行为问题,提高孤独症儿童的智商,在对儿童孤独症干预上有一定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孤独症学生的行为特征,为尽早发现可疑病例、掌握症状特点和调整治疗重点提供依据。方法对北京市各区培智学校孤独症学生家长作关于社会人口状况的问卷调查,运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及Conners简明症状问卷评定儿童行为问题和孤独行为。结果伴随培智学校教学进程,孤独症学生学习问题明显改善,但活动、社交问题进步较缓慢。男生以社交问题为主,女生和较小年龄段以多动突出,较大年龄段表现为敌意、残忍。精神症状如分裂样、强迫和抑郁也有一定发生率。患儿特征性症状和多动障碍在康复过程中都获得一定改善。结论应根据孤独症学生不同性别、年龄的行为特征,采取相应治疗方案,同时关注孤独症患者的精神症状。  相似文献   

11.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成为危害儿童健康的一大类疾病,迄今缺乏可循的生物或病理学依据,矫治康复难度大,当前其治疗、康复、上学、就业以及社会回归受到广泛关注。在我国,陶国泰1982年首次报道孤独症病例,其后研究报道渐多,2006年第2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中将儿童孤独症纳入精神残疾范畴,介入部门除医学外,还包括康复、教育、心理及基础生物学研究等领域。但是,我国的研究、治疗水平与投入较之欧美及日本差距仍很大。  相似文献   

12.
儿童孤独症又称儿童自闭症,是一种发生于儿童早期的严重的儿童精神病,其基本特征为不同程度的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发育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1],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预后不良。目前我国未对孤独症进行流行病学的调查统计,资料显示在2005年我国孤独症儿童有30~5万,其中约有10%属于重度孤独症患者[2]。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给予实验大鼠叶酸干预和治疗,探讨叶酸补充剂对孤独症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孕12. 5 d的Wistar大鼠腹腔注射丙戊酸钠VPA 600 mg/kg,制造其子代孤独症模型,出生后对孤独症模型组仔鼠进行高、中、低剂量叶酸治疗,观察和测量子代大鼠生长发育、认知行为及神经病理学变化,比较叶酸的孕期干预和后期治疗效果。采用χ2检验、t检验、F检验及重复测量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孤独症大鼠较正常大鼠具有明显的生长发育迟缓和认知学习能力落后表现,而围孕期叶酸补充组和高剂量叶酸治疗组大鼠在生长发育水平和认知学习能力方面较孤独症大鼠具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围孕期叶酸补充和高剂量叶酸治疗对预防孤独症的发生,改善其生长发育、认知行为及神经病理方面具有很好的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游萍 《中国保健》2008,16(9):368-369
目的:探讨大龄臀肌挛缩症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及康复训练特点.方法:对59例大龄臀肌挛缩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前后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59例患者术后随访9个月~5年,其中有5例没有坚持康复训练,恢复不满意,其余均较为满意.结论:术前正确的心理护理及训练、术后护理、正确的康复训练、细致的出院指导和随访是大龄臀肌挛缩症患者术后满意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家庭育儿》2014,(9):42-42
据调查,在我国,儿童孤独症发病率已经高达0.6%.由于孤独症宝宝最明显的特征是不与他人交流,对外界充耳不闻,他们像星星一样纯净、明亮,也像星星一样冷漠、孤独,因此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宝宝”.治疗孤独症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在我国,许多爸妈由于缺乏对孤独症的了解,错过了治疗关键期,给宝宝和家庭带来终生的遗憾.为了关爱这些来自星星的宝宝,《家庭&育儿》杂志特开辟《关爱孤独症儿童》专栏,希望通过故事的形式,帮助这些安静的宝宝及其家人,让他们不再“孤独”.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针对孤独症儿童偏食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2011年1月-2012年5月来我院进行康复训练的30例孤独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采用行为疗法进行偏食干预,另选取同期30例孤独症患儿作为参照对象(对照组),不采用干预措施只采用常规教育劝导.结果 观察组30例患儿经过3个月的干预,偏食的行为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相比于对照组患儿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孤独症儿童偏食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儿偏食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周欢  刘巧兰  杨洋  吴芳  邱培媛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2):4414-4416
[目的]评估在不同安置模式的灾区所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的可接受性和有效性。[方法]运用结构式问卷,在两个不同安置模式的灾区现场对成年居民进行相关调查。[结果]在集中安置点,有95.8%的对象接受了灾后卫生防病方面的健康教育,且有54.9%的对象改善了卫生行为;在散在安置地区,有86.1%的对象人群接受了健康教育,其中38.7%的对象改善了卫生行为。不论是集中安置还是分散安置的对象人群,喜欢入户面对面宣传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健康教育活动的人数比例(P﹤0.05)。[结论]灾后散在安置地区居民的健康教育策略尚需进一步改善,入户面对面的健康教育活动应在灾区持续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头针联合行为疗法对孤独症患儿疗效、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90例孤独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行为疗法治疗,观察组予以头针联合行为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孤独症行为量表(ABC)量表,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量表,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量表、PEP-3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父母在躯体功能、躯体角色、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心理卫生及总体健康上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头针联合行为疗法能够显著提高孤独症患儿临床疗效,改善患儿心理健康状态,间接提高其父母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探讨孤独症、脑瘫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现状及其与正常儿童间差异,为此类患儿的饮食行为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横断面的调查方法,对哈尔滨医科大学儿童发育行为中心49例孤独症儿童、哈尔滨儿童医院和佳木斯小儿脑瘫疗育中心的62例脑瘫儿童和哈尔滨幼儿园136例正常儿童应用自拟的“儿童饮食行为及相关因素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儿童人口学资料、饮食行为情况及家长喂养行为.结果 孤独症儿童的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为89.80%,脑瘫儿童为80.65%,均高于正常儿童(48.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6.02,P<0.05).胃口差、对某食物的偏好、不良进食习惯、进食时的特殊行为及其他饮食爱好,不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家长的不良喂养行为、良好喂养行为和过度关心儿童饮食行为报告率,在孤独症组、脑瘫组和正常儿童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孤独症、脑瘫儿童较正常儿童存在更多饮食行为问题.应加强对孤独症、脑瘫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重视,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与康复训练指导,培养其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20.
何荣  刘丹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7):2378-2379
目的:目前对孤独症儿童还没有很理想的治疗方法。我们采用国内外的经验对孤独症儿童进行1~3年的强化训练以观察治疗效果。方法:依据我国现行的孤独症诊断标准,确诊为孤独症患儿,制订出训练方案,疗程1~3年。训练前后依据诊断标准进行评估。结果:语言交流、社会交往、兴趣行为、智力水平4个大项目的分值均有明显提高,异常行为明显减少。结论:疗程训练能有效地改善孤独症的预后,尤其是年龄越小,训练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