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起病于耍幼儿时期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近年来患病率逐渐上升,引起医学界的关注.该文着重从儿童孤独症的诊断与治疗两方面进行综述,探讨孤独症的诊断和干预的新方法与新技术,强调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以提高医务人员和家长对孤独症的认识水平,从而有效地改善孤独症患儿的预后,减少病残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王艳娟  卢云  吴晓庆  陈娟  郑芹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7):4236-4238
目的:在进行婴幼儿孤独症谱系障碍患病情况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时早期诊断孤独症患儿,为早期干预做准备,并总结早期识别患儿的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连云港市8 532名0~3岁儿童进行横断面调查;应用婴幼儿孤独症筛查表(CHAT)筛查出可疑儿童,以儿童孤独症家长评定量表(ABC)、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及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IV)的诊断依据进行确诊。结果:8 532名儿童中9名为孤独症阳性,阳性率为10.55/万,其中1岁内1例,1~2岁3例,2~3岁5例;男孩8例,女孩1例,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P<0.05)。结论:加强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早期识别、早期诊断,对孤独症患儿的日后康复意义重大;总结出的早期识别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方法,为婴幼儿父母及医务工作者提供早期筛查孤独症患儿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18~24月龄婴幼儿进行早期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筛查并随访3年,了解深圳市ASD的患病率及早期诊断的可行性。 【方法】 用婴幼儿孤独症检测表(Checklist for Autism in toddlers,CHAT)量表对深圳市南山区、宝安区和龙岗区的3 624名婴幼儿进行筛查,对筛查阳性者进行转诊、电话访谈、诊断评估及3年随访。 【结果】 筛查阳性婴幼儿244人,总筛查阳性率为5.77%;共诊断ASD儿童10名,其中3例PDD-NOS,7例孤独症,总患病率为2.76‰,均为男性。第一次诊断评估为可疑ASD患儿在3年随访后仍旧符合ASD的诊断标准。 【结论】 深圳市ASD患病率低于国外报道结果,高于国内其他地区的报道。利用儿童保健系统进行孤独症的早期筛查具有可行性,有利于孤独症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4.
<正>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近年发病率有增多趋势。在我国,儿童孤独症的发病率位居0~6岁残疾儿童的前列。为了提高基层医院对孤独症儿童的早期筛查、诊断,丰富医疗服务内涵,促进早期干预及康复救助工作的开展,改善孤独症患儿的预后,由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重庆市儿童孤独症康复治疗中心、西南大学儿童孤独症临床康复实训研究中心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儿童心理行为学组协办的"婴幼儿期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筛查与干预培训班"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16~30月龄的儿童进行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筛查及诊断,得出绍兴市儿童ASD的患病率及早期筛查的可行性。方法使用改良版婴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M-CHAT-R/F)对绍兴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1 944例儿童进行筛查,对筛查阳性者进行电话访谈、转诊及评估。结果共筛查出134例阳性儿童,筛查阳性率为6. 89%;共诊断出5例ASD患儿,总ASD患病率为2. 57‰。结论绍兴市ASD患病率与国内报道结果相符。在儿童健康体检时进行ASD早期筛查具有可行性,有利于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早期诊断和干预。  相似文献   

6.
王艳娟  卢云  吴晓庆  郑芹  陈娟 《中国校医》2010,24(11):818-818,820
儿童孤独症是以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和非言语交流障碍、特殊兴趣和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发育行为疾病,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的一种类型。患病后会严重影响其一生。国际上公认,孤独症的早期筛查诊断和早期干预极其重要,它将直接影响患儿预后。为了解连云港市0~3岁孤独症儿童的患病情况,做到早期诊断患儿,我们将《连云港市0~3岁婴幼儿孤独症谱系障碍患病情况调查》课题的前一阶段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也称自闭症,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发育障碍,近几年发病率逐年上升。ASD大多发病于儿童,往往持续终身,主要表现为在社会交流能力、语言能力、仪式化的刻板行为三个方面同时具有本质的缺损。临床中ASD没有特效的药物治疗,一部分患儿在早期筛查中容易被漏诊,而有些患儿虽然在早期经过干预治疗,但还是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和生活能力,给家庭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与精神压力。目前相关研究认为早发现、早干预ASD,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能力、认知、社会交往及适应社会能力,对孤独症患儿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不仅能促进患儿病情好转,更利于患儿各方面能力的恢复,帮助其早日回归社会。如今ASD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并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对改善ASD患儿的预后有重大意义。因此,本文综述了ASD的早期诊断及干预方法,旨在为ASD患儿提供诊治经验。  相似文献   

8.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发生于儿童早期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以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活动内容和兴趣的局限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为基本特征,多数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发育落后。世界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孤独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是一个慢性过程,社会致残率较高,几乎没有完全自发缓解的可能。近年研究表明,孤独症发病存在性别差异和家庭聚集现象,还可能与父母亲的基本情况、母亲孕期的有害因素及新生儿高危因素有关。对孤独症患儿实施早期筛查,并进行及时有效地干预,可最大程度地弥补其缺陷,更好地发挥其潜力作用。未来孤独症的研究仍任重而道远,明确孤独症的病因、改进筛查工具和形成标准化的早期筛查—诊断—康复服务体系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儿童孤独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广泛性身心发育障碍性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由于它起病年龄早、症状特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严重,因而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开展了广泛研究。从儿童孤独症的病因、临床特征及早期诊断等方面综述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梁涛 《中国妇幼保健》2020,(8):1554-1558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组发育障碍性疾病,以社交障碍、交流障碍、狭隘兴趣与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发病率高,病因尚不明确,无特效药,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ASD症状于生命早期开始出现,但由于少数幼儿期孤独症患儿表现不完全符合诊断标准,部分医务人员对孤独症认识不足,多数家长忽略孤独症幼儿的早期表现等多种因素,导致就诊时间延迟,延误就诊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1.
儿童孤独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广泛性身心发育障碍性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由于它起病年龄早、症状特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严重,因而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开展了广泛研究.从儿童孤独症的病因、临床特征及早期诊断等方面综述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向琴 《职业与健康》2010,26(22):2715-2716
目的探讨儿童孤独症的临床特征及干预方法。方法采用Gesell发育量表评定、孤独症行为评定(ABC)和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对58例孤独症患儿的运动、语言、社交、生活等各方面的能力与56例精神发育迟滞儿童进行对比。结果儿童孤独症患儿各项发育指标明显落后,尤其是语言、精细动作和适应性。结论对儿童孤独症患儿早期发现、早期明确诊断,多种方法并用的治疗措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儿童早期孤独症筛查方法在儿童保健工作中的应用价值,为选择适宜的筛查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3-2018年间在闵行区妇幼保健院接受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的儿童共计2 639名,于24月龄接受婴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CHAT-23)筛查的儿童2 525名,其中1 979名儿童于24月龄同时接受了0~6岁发育筛查测试(DST),通过电子健康档案系统收集这部分儿童24月龄CHAT-23结果、智测结果,是否发生儿童孤独症及发育结局。比较CHAT-23结合智测筛查方法与单独使用CHAT-23量表筛查儿童孤独症的预测作用。结果 接受2周岁系统保健的2 639名儿童中最终确诊儿童孤独症34名,CHAT-23对于儿童孤独症筛查的灵敏度为0.265,将DST筛查结果的DQ、MI结果的可疑/异常作为联合筛查方法,可提高儿童孤独症筛查灵敏度(0.906 vs.0.265),对于避免漏诊具有重要意义,筛查效果也较单一方法好(约登指数0.481 vs.0.261)。结论 CHAT-23量表结合智测筛查方法在发现孤独症患儿的筛查效果比单纯使用CHAT-23量表高,医生客观观察结果与家长主观填写相结合可对早期儿童孤独症准确诊断,便于早期发现、诊断、治疗以改善患儿预后,值得基层儿童保健临床工作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1岁以内存在早期孤独症预警征象儿童进行跟踪随访及家庭干预,探讨其与存在临床表现但未进行家庭干预儿童的孤独症筛查结果及与智能发育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卫生部颁布的《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筛查出1岁以内存在预警征象的儿童(实验组)和18~24月存在孤独症临床表现的儿童(对照组),在18~24月进行CHAT-23量表和儿心量表进行评估,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CHAT-23量表筛查结果可疑和异常人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儿总发育商均低于正常儿童,但以对照组儿童落后明显,由以语言和社会交往落后明显,各能区之间除大运动、语言两组无显著差异外(P>0.05),其余各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CHAT-23量表两组儿童单项阳性率比较,发现多组项目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7项核心项目均存在显著差异 。结论 早期筛查存在孤独症预警征象儿童,早期家庭干预,能在一定程度是改善孤独症儿童的预后,并提高其智能发育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儿童早期孤独症筛查方法在儿童保健工作中的应用价值,为选择适宜的筛查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3-2018年间在闵行区妇幼保健院接受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的儿童共计2 639名,于24月龄接受婴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CHAT-23)筛查的儿童2 525名,其中1 979名儿童于24月龄同时接受了0~6岁发育筛查测试(DST),通过电子健康档案系统收集这部分儿童24月龄CHAT-23结果、智测结果,是否发生儿童孤独症及发育结局。比较CHAT-23结合智测筛查方法与单独使用CHAT-23量表筛查儿童孤独症的预测作用。结果 接受2周岁系统保健的2 639名儿童中最终确诊儿童孤独症34名,CHAT-23对于儿童孤独症筛查的灵敏度为0.265,将DST筛查结果的DQ、MI结果的可疑/异常作为联合筛查方法,可提高儿童孤独症筛查灵敏度(0.906 vs.0.265),对于避免漏诊具有重要意义,筛查效果也较单一方法好(约登指数0.481 vs.0.261)。结论 CHAT-23量表结合智测筛查方法在发现孤独症患儿的筛查效果比单纯使用CHAT-23量表高,医生客观观察结果与家长主观填写相结合可对早期儿童孤独症准确诊断,便于早期发现、诊断、治疗以改善患儿预后,值得基层儿童保健临床工作应用。  相似文献   

16.
王艳娟  卢云  吴晓庆  陈娟  郑芹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0):4725-4727
目的:探讨连云港市婴幼儿孤独症谱系障碍患病的早期诊断及识别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连云港市8 532名0~3岁儿童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用婴幼儿孤独症筛查表(CHAT)筛查出可疑儿童,进一步应用儿童孤独症家长评定量表(ABC)、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及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IV)诊断依据进行确诊。结果:8 532名儿童中9名为孤独症阳性,阳性率为10.55/万,其中<1岁1例,1~2岁3例,2~3岁5例;男孩7例,女孩2例。结论:加强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早期识别能力,做到早期诊断孤独症患儿,对孤独症患儿的日后康复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婴幼儿期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的早期发现及识别方法。方法对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正常体检的1 000名婴幼儿用婴幼儿孤独症筛查表(CHAT)和Gesell发育量表筛查出可疑儿童,进一步应用儿童孤独症家长评定量表(ABC)、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及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IV)诊断依据进行确诊。结果 1 000名儿童中9名为ASD患儿,阳性率为0.90%,其中1.5~2.0岁1例,2.0~2.5岁3例,2.5~3.0岁5例;男孩7例,女孩2例。结论加强对ASD患儿的早期识别能力,使患儿得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早期发现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以期早期干预,早期治疗,提高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社会功能;方法:对1~3岁发育迟缓儿童40例采用CHAT-23-A、ASD早期行为标志既预警征象进行早期筛查,早期发现孤独症儿童.结果:40例发育迟缓儿童筛查阳性5例,阳性率12.5%,其中4例被确诊为孤独症谱系障碍,占10%,正常对照组儿童40例,阳性1例,经干预后进一步检查排除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诊断.结论:部分孤独症儿童早期可以表现为发育迟缓,因此对发育迟缓儿童进行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早期筛查,是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发现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市孤独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患病情况,探讨在儿童保健系统中实施ASD早期筛查有效模式。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1.5~3.0岁幼儿2 090人。应用定期反复三级筛查逐级转诊模式,孤独症筛查量表(CHAT-23)、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Clancy Autism Behavior Rating Scale,CABRS)为一级筛查工具,可疑者由儿童精神科医生依DSM-Ⅴ标准进行确诊;半年后复查。结果 首次一级筛查,ASD阳性448人,筛查阳性率21.44%;半年复筛现漏诊4人,假阳性2人;终确诊ASD 26人,患病率1.24%。结论 据DSM-Ⅴ诊断标准,应用CHAT-23和CABRS为一级筛查工具,××市ASD患病率接近美国最近报道,普遍高于国内,提示在儿童保健系统中两量表结合,有助于早期识别ASD;采用定期反复三级筛查逐级转诊模式,利于ASD早期发现和减少漏诊,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癫痈儿童合并孤独症的相关危险因因素及该症的早期征象。方法对本院43例癫痫伴孤独症患儿(A组)与50例不伴孤独症的癫痫患儿(B组)进行对照研究,分析癫痈儿童合并孤独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早期临床表现。结果癫痈合并孤独症患儿较一般癫痫患儿的相关危险因素增多,孤独症早期表现明显,大多数癫痫伴孤独症患儿的父母在2岁前就发现自己的孩子与同龄儿童有明显不同。结论多种因素与癫痈儿童合并孤独症相关。加强儿童保健,减少围产期及发育期存在的一些相关危险因素,可能减少孤独症的伴发。强调对癫痫合并孤独症患儿的早期诊断,并尽早进行干预治疗以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