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1 毫秒
1.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织中p21的亚细胞定位及其意义。方法收集115例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肝癌病理标本,包括同一病例的肝癌组织、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分为肝癌组、癌旁组、肝硬化组,采用S-P法分别行p21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观察p21的亚细胞分布,与肝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癌细胞分化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HCC组和癌旁组均有p21的高表达(35.7%,38.3%),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明显高于肝硬化组(10.4%,P<0.01)。p21核内表达的阳性率,肝硬化组与癌旁组相似(91.7%,93.2%,P>0.01),明显高于肝癌组(24.4%,P<0.01),p21细胞质表达的阳性率最高(75.6%,P<0.01)。p21的亚细胞定位分布与肝癌患者的发病年龄、乙肝病毒的感染、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0.01或>0.05),但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肿瘤转移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低分化、伴有肿瘤转移的肝癌患者,其p21的细胞质表达率更高。结论在肝硬化向肝癌转化的过程中,伴有p21亚细胞定位的改变,即由胞核移位到细胞质,且肿瘤细胞恶性程度愈高,肿瘤转移愈早,细胞质移位比例愈高。且这种亚细胞定位分布的改变,与肿瘤患者的发病年龄、乙肝病毒的感染、肿瘤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2.
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在肝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在原发性肝癌细胞、癌旁肝细胞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临床确诊的2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手术切除和(或)肝穿刺所取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癌及癌旁组织IDO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IDO在原发性肝癌细胞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相对较低,在癌旁肝硬变细胞中表达明显增高(P〈0.01)。IDO表达强度与患者的年龄、性别、TNM分期无关(P〉0.05);与患者大体病理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浸润型IDO表达强度较块状型明显增高(P〈0.05);有血管浸润及癌栓形成患者IDO也呈高表达状态(P〈0.05);IDO的表达还与病理组织学分化情况相关,低分化肿瘤组织IDO的表达强度明显增高(P〈0.05)。结论:IDO的表达与肝细胞癌恶性有一定的相关,故IDO拟可以作肝癌预后差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Shen LJ  Zhang ZJ  Zhang HX  Yang WB  Huang R 《癌症》2002,21(1):29-32
背景与目的:许多肿瘤癌变过程中人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π)的表达会异常升高,其变化早于细胞的形态改变。探讨肝细胞癌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与GST-π表达的关系。方法:对肝细胞癌和相关慢性肝病及正常肝组织共86例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epatitis B core antigen,HBcAg)和GST-π,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hepatitis B virus DNA,HBVDNA)。结果:HBsAg,HBcAg和HBVDNA的阳性率在慢性肝炎分别为61.9%(13/21);42.9%(9/21)和75.0%(12/16);在肝硬化分别为64.0%(16/25),36.0%(9/25)和83.3%(15/18);在癌旁肝硬化分别为72.7%(16/22),61.1%(11/18)和85.7%(12/14);在肝细胞癌分别为45.2%(14/31),50.0%(14/28)和64.3%(9/14)。其中以癌旁肝硬化组阳性率最高。慢性肝炎、肝硬化和癌旁肝硬化HBVDNA阳性信号较肝细胞癌多而强。GST-π在慢性肝炎(25.0%,4/16)、肝硬化(17.6%,3/17)、癌旁肝硬化(53.3%,8/15)和肝细胞癌(60.0%,9/15)均有表达,但癌旁肝硬化组和肝细胞癌组阳性率明显增高,癌旁肝硬化(53.3%,8/15)和肝细胞癌(60.0%,9/15)均有表达,但癌旁肝硬化组和肝细胞癌组阳性率明显增高,癌旁肝硬化组与不伴肝癌的肝硬化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肝细胞癌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大多数肝细胞癌与HBV感染所致的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密切相关,HBV感染可能导致GST-π的表达升高。癌旁的肝硬化比不伴癌的肝硬化更具癌前病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探讨miRNA-21在肝细胞癌(hepatoe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及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泰州市人民医院30例HCC患者为研究组,3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老年肝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以及患者血浆中miRNA-21表达水平。结果 miRNA-21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应癌旁组织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癌患者血浆中miRNA-2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肝癌组织及血浆中miRNA-21表达与肝癌的分化程度均显著正相关(r=0.685,P<0.05;r=0.603,P<0.05);而肝癌癌旁组织中miRNA-21表达与肝癌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r=0.125,P>0.05)。结论 miRNA-21在老年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较对应癌旁组织及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组织明显升高,其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关系密切,提示miRNA-21可能作为老年肝癌潜在预后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错配修复基因hMSH6在胃癌中的表达特点。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胃癌组织、36例癌旁黏膜和30例正常胃黏膜hMSH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癌旁组与正常胃黏膜组hMSH6蛋白细胞核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4.44%(11/45)、13.89%(5/36)和53.33%(16/30);细胞质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67%(30/45)、58.33%(21/36)和96.67%(29/30);细胞核和细胞质表达阳性率胃癌组和癌旁组均显著低于正常胃黏膜组(P〈0.05);而胃癌组与癌旁组hMSH6蛋白在细胞核及细胞质中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hMSH6蛋白在细胞核中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及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在细胞质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分期正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胃癌及癌旁组织均出现错配修复基因hMSH6表达下调,这可能将成为胃癌发生的预警信号。  相似文献   

6.
环氧化酶-2在肝细胞癌及癌旁肝硬化中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道奇  邹琼 《中国肿瘤》2007,16(6):464-466
[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在肝细胞癌(HCC)、癌旁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HCC石蜡包埋组织、25例癌旁肝硬化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中COX-2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联系。[结果]COX-2蛋白在HCC、癌旁肝硬化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0%和92.O%,显著高于在正常肝组织中的20.0%(P〈0.05).而COX-2在癌旁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高于HCC组织。COX-2蛋白在分化好HCC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分化差的HCC(P〈0.05),转移组中COX-2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1);而COX-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有无包膜及AFP水平无关。[结论]COX-2蛋白在肝细胞癌、癌旁肝硬化组织中高表达,表明COX-2可能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C21基因在肝癌细胞、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亚细胞定位及意义。方法:用RT-PCR检测TC 21在肝癌细胞系及人肝癌及癌旁组织中mRNA水平的表达,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印迹检测TC21蛋白在肝癌相关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免疫组化检测TC21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RT-PCR检测结果表明TC21 mRNA在SMMC-7721、BEL-7402、Huh-7、Hep3B、HepG2、MHCC-97L、MHCC-LM3 7个肝癌细胞系及L-02和Chang liver 2株永生化人肝细胞系、7对肝癌及对应癌旁肝组织中均有较高表达;Western印迹结果表明上述细胞系中TC21蛋白表达与mRNA表达一致,TC21在4对肝癌及癌旁组织中均呈较高水平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表明TC21在人原发性肝癌、癌旁组织、硬化肝组织与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4.2%、77.2%、41.7%、0%,肝癌与肝硬化、正常肝相比显著高表达(P<0.05,P<0.01),与癌旁组织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TC21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P<0.05),与是否肝硬化呈负相关(P<0.05);肝癌组织中TC21主要定位于肝癌细胞核,部分定位于胞质,膜定位不明显,TC21蛋白在肝癌细胞中的核定位显著高于癌旁肝细胞(P<0.001)。结论:本研究首次揭示TC21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及核定位预示其在肝细胞恶性转化及肝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转录因子KLF6在肝细胞癌、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洁  汤正好  张荣贵  臧国庆  余永胜 《中国肿瘤》2008,17(12):1076-1078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KLF6蛋白在人类肝细胞癌(HCC)、肝硬化中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对51例HCC组织、51例癌旁组织、15例肝硬化组织以及10例因良性病变而切除的正常肝组织中的转录因子KLF6进行蛋白检测。[结果]KLF6蛋白阳性表达率在HCC组织、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正常肝组织分别为86.3%(44,51)、68.6%(35/51)、26.7%(4/15)、0。KLF6蛋白随着肝病恶化程度的增高而表达增多。KLF6蛋白表达在HCC组织高于癌旁组织(P〈0.05),癌旁组织高于肝硬化组织(P〈0.01),HCC组织与癌旁组织均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KLF6蛋白阳性表达与肝癌分化程度相关(P〈0.05)。[结论]KLF6过表达在HCC与肝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黄晓洁  杨俊波 《陕西肿瘤医学》2009,17(12):2316-2318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TEN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在食管癌变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PTEN蛋白阳性反应主要定位于胞浆。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56.7%明显低于正常组织阳性率90.0%(P〈0.05)。PTEN蛋白在低分化、中分化、高分化鳞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21.4%、55.0%、76.9%,三组之间相互比较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肿瘤分化程度越低PTEN蛋白表达越低。有淋巴细胞转移的食管癌组织中VrEN表达的阳性率42.9%明显低于无淋巴细胞转移的食管癌组织阳性率76.0%(P〈0.05)。有外膜浸润的食管癌组织中PTEN表达的阳性率26.1%明显低于无外膜浸润的食管癌组织阳性率75.7%(P〈0.05)。PTEN蛋白在食管癌早期表达高于晚期(P〈0.01)。结论:PTEN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低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细胞癌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可能致癌机理,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分子杂交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癌旁肝硬化,肝细胞癌和正常肝组织中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原(HBcAg),HBV,DNA和甲胎蛋白(AFP)水平进行检测。结果:HBsAg,HBcAg和HBV DNA的阳性率在慢性乙型肝炎组中分别为61.9%(13/21),42.9%(9/21),75.0%(12/16),在肝硬化组中分别为64.0%(16/25),36.0(9/25),83.3%(15/18),在癌旁肝硬化组中分别为72.7%(16/22),61.1%(11/18),85.7%(12/14),在肝细胞癌组中分别为45.2%(14/31),50.0%(14/28),64.3%(9/14),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癌旁肝硬化组中HBV DNA阳性信号较肝细胞癌多而,AFP主在癌旁肝硬化(33.3%,9/27)和肝细胞癌(43.6%,17/39)组中表达,而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组中不表达,癌旁肝硬化与不伴肝癌的肝硬化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大多数肝细胞癌的发生与HBV感染所致的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密切相关,癌旁肝硬化可能是癌前肝硬化在癌周的残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A2(HMGA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手术切除的120例HCC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以上组织中的HMGA2表达情况,分析HMGA2表达与HCC临床病理特征(性别、年龄、分化程度、TNM分期、肝门淋巴结转移、癌灶数量、肿瘤大小和肝内转移)的关系,根据随访资料分析不同HMGA2表达HCC患者的预后情况。 结果HMGA2阳性表达在细胞核中呈棕黄色或棕褐色。HCC组织中HMGA2阳性率为6417%(77/120),高于癌旁组织的834%(10/120)和正常组织的417%(5/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HMGA2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MGA2表达与HCC分化程度、TNM分期、肝门淋巴结转移、癌灶数量、肿瘤大小和肝内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和年龄均无关(P>005)。HMGA2阳性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为135个月,阴性者的中位OS>600个月,HMGA2阴性者的中位OS长于阳性者(P<005);HMGA2表达、TNM分期、肝内转移、肝门淋巴结转移、癌灶数量、肿瘤大小和分化程度与HCC患者的OS有关(P<005)。经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HMGA2阳性表达是影响H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2516,95%CI:1643~3855)。 结论HCC组织内HMGA2蛋白表达升高,且参与HCC的发生发展,HMGA2阳性表达者的预后较差,该蛋白可能作为一个评估HCC预后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表达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1例HCC组织、36例癌旁组织COX-2和MMP-2的蛋白表达。结果COX-2在HCC组织、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4%和47.8%(P〈0.05),COX-2的表达与HCC肿瘤大小、静脉浸润以及肿瘤TNM分期相关(P〈0.05);MMP-2在HCC组织、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6%和25.0%(P〈0.05),MMP-2的表达与HCC静脉浸润、肿瘤TNM分期相关(P〈0.05)。COX-2与MMP-2同时阳性表达者25例。结论COX-2和MMP-2在HCC组织中表达上调,在HCC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证实COX-2和MMP-2在HCC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肝癌组织中克隆细胞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蛋白)及β-连环素蛋白(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47例原发性肝癌组织、10例肝硬化组织、4例正常肝组织中survivin蛋白及β-连环素蛋白(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结合原发性肝癌临床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在正常肝组织中survivin蛋白无表达、β-catenin蛋白无异常表达;在肝硬化组织中,survivin蛋白无表达、有2例(20%)β—catenin蛋白出现异常表达;在47例肝癌组织中有30例(63.8%)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31例(65.9%)β—catenin蛋白出现异常表达(P〈0.01)。Survivin蛋白、β—catenin蛋白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Survivin蛋白在原发性肝癌复发组的表达率为92.9%(26/28),无复发组的表达率为21.1%(4/19);β—catenin蛋白在原发性肝癌复发组中的异常表达率为89.2%(25/28),在无复发组的表达率为31.6%(6/19)(P〈0.05)。在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的30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有28例(93.3%)β-catenin蛋白出现异常表达,而在β—catenin蛋白出现异常表达的31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有28例(90.3%)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两种蛋白在原发性肝癌组织的表达具有一致性,且呈正相关(r=0.6324)。结论:Survivin蛋白与β-catenin蛋白与原发性肝细胞癌复发密切相关,它们可能成为预测肝癌术后有无复发的一项指标。Survivin蛋白与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中具有密切的关系,且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A2(HMGA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手术切除的120例HCC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以上组织中的HMGA2表达情况,分析HMGA2表达与HCC临床病理特征(性别、年龄、分化程度、TNM分期、肝门淋巴结转移、癌灶数量、肿瘤大小和肝内转移)的关系,根据随访资料分析不同HMGA2表达HCC患者的预后情况。 结果HMGA2阳性表达在细胞核中呈棕黄色或棕褐色。HCC组织中HMGA2阳性率为6417%(77/120),高于癌旁组织的834%(10/120)和正常组织的417%(5/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HMGA2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MGA2表达与HCC分化程度、TNM分期、肝门淋巴结转移、癌灶数量、肿瘤大小和肝内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和年龄均无关(P>005)。HMGA2阳性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为135个月,阴性者的中位OS>600个月,HMGA2阴性者的中位OS长于阳性者(P<005);HMGA2表达、TNM分期、肝内转移、肝门淋巴结转移、癌灶数量、肿瘤大小和分化程度与HCC患者的OS有关(P<005)。经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HMGA2阳性表达是影响H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2516,95%CI:1643~3855)。 结论HCC组织内HMGA2蛋白表达升高,且参与HCC的发生发展,HMGA2阳性表达者的预后较差,该蛋白可能作为一个评估HCC预后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在肝硬变、肝细胞肝癌中的分布规律及意义。方法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核心抗原及HBxAg在肝硬化、肝细胞癌及其癌旁肝组织中的定位及分布。结果HCV核心抗原既定位于肝细胞或癌细胞胞核中,又可定位于这些细胞的胞浆中。在不同的病例,有时以胞浆阳性为主,有时以胞核阳性为主,或二者同时存在。肝硬化组织中,HCV核心抗原胞浆阳性细胞多呈灶性分布,而核阳性病例阳性细胞则为弥漫分布;肝细胞肝癌中HCV核心抗原以弥漫胞核阳性多见,癌旁肝组织多为HCV核心抗原胞浆阳性。HCV核心抗原在肝硬化、肝细胞肝癌及癌旁肝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7.3%(66/98),75.0%(78/104)及48.1%(25/52),χ2检验,肝细胞癌中核心抗原的胞核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在肝硬化及癌旁肝中的胞核阳性率(P<0.01)。核心抗原在肝细胞肝癌中,其细胞核阳性率,明显高于细胞浆阳性率(P<0.01)。结论HCV感染在我国肝硬化、肝细胞肝癌中比较普遍,除HBV以外,HCV可能在我国肝硬化、肝细胞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Wang C  Wang W  Lu H 《中华肿瘤杂志》1997,19(2):85-88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在肝硬变、肝细胞肝癌中的分布规律及意义。方法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丙型为病毒核心抗原及HBxAg在肝硬化,肝细胞癌及其癌旁肝中的定位有分布。结果HCV核心抗的既定位于肝细胞或癌细胞胞核中,又可一于这些细胞的胞浆中。在不同的病例,有时以胞浆阳性为主,有时以胞核了性为主,或二者同时直化组织中,HCV核心原胞浆阳性细胞多呈生分布,而核阳性病例性细胞则为弥漫分布;肝细胞肝癌中H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初步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和组织中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在HCC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79例HCC患者血清和组织中GPC3表达水平,并与35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GPC3含量检测结果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HCC患者GPC3表达水平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HCC组患者血清GPC3水平[(143.02±40.26) μg/L]明显高于肝硬化患者组[(6.15±4.31) μg/L]和健康对照组[(4.47±3.22)μg/L],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GPC3阳性表达水平在HCC组织高于癌旁和远癌肝组织;GPC3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甲胎蛋白(AFP)水平无明显相关性;与临床分期(x2 =4.250,P<0.05)及肿瘤有无远处转移(x2=13.182,P< 0.001)关系密切.结论 GPC3检测对于HCC的诊断具有较好的特异性,联合血清AFP更有利于提高HCC诊断的敏感性,可作为HCC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肝细胞癌(HCC)组织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白细胞介素(IL)-17和IL-10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0年9月至2013年3月52例术后HCC组织及其周围肝硬化组织和20例正常肝脏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各组织中MIF、IL-17和IL-10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52例HCC组织中MIF、IL-17和IL-10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8%、76.9%、28.8%,相应的癌旁肝硬化组织中分别为75.0%、73.0%、32.7%,20例正常肝组织中分别为20.0%、25.0%、70.0%。HCC和肝硬化组织中MIF和IL-17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肝组织,而IL-10的阳性表达率则低于正常肝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组织中MIF、IL-17、IL-10表达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癌栓形成及Child Pugh分级均无关;HCC组织不同MIF、IL-17、IL-10表达与1年生存率相关。结论 MIF、IL-17及IL-10的表达与HCC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CD34抗体标记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在人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水平、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HCC患者手术切除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中IGF-Ⅱ、VEGF和CD34的表达,分别对IGF-Ⅱ和VEGF表达进行积分光密度值(IOD)测定,对CD34阳性组织进行MVD计数,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IGF-Ⅱ在HCC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IOD值分别为55940.00±44570.41、83688.81±64460.15和0;VEGF的IOD值分别为37315.79±27315.09、38181.70±33391.02和2528.96±1445.21。肝癌组织、癌旁组织与正常肝组织相比,IGF-Ⅱ和VEGF的IO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比较,IGF-Ⅱ的IO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EGF的IO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C肝癌组织MVD值为42.10±20.63,癌旁组织MVD值为28.96±8.55,正常肝组织MVD值为17.70±9.67,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GF-Ⅱ、VEGF和MVD的表达都与淋巴结或肝内转移、病理分化程度有关(P〈0.05),而与其他因素无关(P〉0.05);且IGF-Ⅱ与肿瘤大小有关(P〈0.05)。IGF-Ⅱ和VEGF共阳性表达组MVD值为44.24±21.22,高于IGF-Ⅱ和VEGF共阴性表达组MVD值(19.25±1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IGF-Ⅱ在HCC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VEGF呈明显正相关(P〈0.01),随着IGF-Ⅱ强度的增加,VEGF表达增强。结论 IGF-Ⅱ在HCC中表达显著增加,并可能诱导VEGF和MVD的过表达,且与HCC的侵袭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