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黄再捷 《肿瘤防治研究》2010,37(9):1070-1072
目的 探讨适形调强放疗(IMRT)联合PF方案同步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77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两组研究。A组采用适形调强放疗+PF方案化疗,共37例。B组采用常规放疗+PF方案化疗,共40例。A、B两组均采用PF方案化疗,在放疗第1、5周使用DDP每天30 mg/m2,5-Fu 每天0.5 g/m2,静脉滴注3天,放疗不间断。两组放射剂量均为DT 66Gy,6~7周完成。结果 A组有效率(CR+PR)89.2%,B组有效率65.0%;A组的1、2、3年生存率为83%、65%、51%,B组的1、2、3年生存率为72%、53%、32%,A、B两组差异均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7.18和5.53,P均<0.05。两组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等不良反应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P>0.05)。但两组的急性放射性肺炎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χ2=8.99,P<0.01)。结论 在中晚期食管癌的治疗中,调强放疗联合化疗与常规放化疗联合相比较,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轻,患者容易耐受等特点,调强放疗在不增加放疗不良反应的同时,能提高靶区的剂量及局控率,降低局部复发率,对总生存率的提高亦有益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中大体肿瘤体积(GTV)>40 cm3患者对同步放化疗的疗效。 方法 选择本院2010年6月至2012年11月经筛查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且GTV>40 cm3的食管癌术后患者60例,随机接受单纯三维适形放疗(对照组,30例)或同步化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组,30例);两组放疗均采用6MV X线照射,单次量为2.0 Gy/次,1次/天,5次/周,总剂量60~64 Gy,而治疗组在三维适形放疗的基础上接受紫杉醇+顺铂(TP)方案。治疗结束1个月后采用RECIST 11版标准评价客观疗效,采用RTOG标准评价不良反应,同时随访其生存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可评价疗效。治疗组的有效率(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86.7%和100.0%,而对照组分别为60.0%和96.7%,治疗组的RR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DC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7.0个月和22.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0.0%、53.3%和26.7%,而对照组分别为73.3%、23.3%和6.7%,两组3年生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放射性气管炎、放射性肺炎、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均为1~2级,无3~4级不良反应发生。两组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可提高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中GTV>40 cm3者的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不良反应小,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3.
陶华  陆进成  陆昕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18):1371-1374
  目的  比较并分析调强放疗伴或不伴同步化疗治疗胸段食管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结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肿瘤医院放疗科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共49例接受调强放疗的食管癌患者, 均经胃镜病理证实且胸部CT示纵隔淋巴结肿大。17例接受单纯调强放射治疗(单放调强组), 32例接受调强放疗同步FP方案化疗治疗(同步放化组)。同步化疗方案为复方氟尿嘧啶80 mg/m2, d1~5, 奈达铂70 mg/m2, d1。放疗从化疗第1天开始, 单放调强组方案为6MV-X线IMRT放疗GTV 60~70 Gy, CTV 54~63 Gy, 同步放化组方案为6MV-X线IMRT放疗GTV 60 Gy, CTV 54 Gy。分次剂量为GTV 2.0 Gy/次, CTV 1.8 Gy/次。6~7周完成。  结果  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计划, 不良反应小, 中位随访时间为34个月, 随访率为97%单放调强组与同步放化组1、2、3年局控率分别为93.3%、60.9%、25.4%和90.3%、78.7%、58.1%(χ2=3.198, P=0.074),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8.2%、44.1%、29.4%和93.5%、71.1%、55.9%(χ2=4.733, P=0.030)。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急性放射性食管炎, 调强放疗同步化疗组骨髓抑制发生率较单纯调强放疗组高, 经对症处理后,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计划, 无一例因不良反应终止或延长治疗时间。  结论  调强放疗同步化疗组较单纯调强放疗组能提高伴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胸段食管癌患者生存率,不良反应能耐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奈达铂(NDP)同步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43例经过病理组织学诊断为中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患者进行三维适形放疗,总剂量DT(60~66)Gy/(30~33)次,同期每周给予奈达铂单药化疗,NDP 40mg/m2。结果 41例患者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随访至放疗后3月,9例CR,20例PR,有效率为70. 7%。主要剂量限制性毒性为骨髓抑制和放射性食管炎。结论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同步奈达铂化疗能明显提高食管癌的近期疗效,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5.
前列腺癌调强适形放疗38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瑛  韩波  王树强  杨丽姝  孙淑娟 《肿瘤》2007,27(12):990-993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调强适形放疗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8例经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ve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的前列腺癌,37例放疗前行双侧睾丸切除术,35例同时服用内分泌药物。放疗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23.5~159.0ng/mL,中位值36.0ng/mL。36例完成全程调强适形放疗,总剂量60~72Gy/38~50d(2.0~3.0Gy/次,4~5次/周),中位剂量68.6Gy。结果:38例调强适形放疗的前列腺癌患者3年总生存率87.6%,5年总生存率75.2%;急性直肠毒性反应Ⅰ级30.6%、Ⅱ级8.33%,急性膀胱毒性反应Ⅰ级38.9%、Ⅱ级5.56%,未见直肠和膀胱Ⅲ级、Ⅳ级反应。结论:前殂腺癌调强适形放疗可提高前列腺局部剂量,相邻组织器官的毒性反应发生率低。有较高的生存率和良好的耐受性。联合激素治疗没有增加直肠和膀胱的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同步化疗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疗效和并发症。 方法 60例食管癌术后发生纵隔转移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适形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放疗采用6/15MV X线外照射,前2/3疗程常规放射治疗DT(38~40)Gy,后1/3疗程采用后程加速超分割适形放射治疗和超分割放疗,2次/天,(1.4~1.5)Gy/次,全疗程总剂量 DT(65~68)Gy,采用FP方案化疗(5-Fu+DDP)。结果 治疗后3月内复查CT,适形组与对照组的CR、PR分别为53.5%、36.7%和43.3%、36.7%,无进展病例,有效率(CR+PR)分别为90.0%、80.0% (χ2=1.17,P>0.05),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0%、33.3%、13.3%和73.3%、20.0% 、6.7%(χ2=0.80、1.36、0.91,P>0.05)。结论 同步化疗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可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盆腔淋巴结转移性前列腺癌大分割调强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疗效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6—2018年收治的42例ⅣA期前列腺癌行大分割调强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病例的临床资料。前列腺及精囊腺放疗总剂量67.5Gy分25次,盆腔淋巴引流区处方剂量45~50Gy,1.8~2.0 Gy/次,其中33例(79%)病例盆腔阳性淋巴结同步补量至60.0~67.5Gy,2.4~2.7Gy/次。内分泌治疗方案为睾丸去势术或药物去势加抗雄激素治疗。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组间差异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65.5个月(5~150个月),全组患者5、10年无失败生存(FFS)率分别为67%、45%,无照射野内临床复发;5、10年前列腺癌特异性生存/总生存(PCSS/OS)率分别为85%、60%。Gleason评分是否≥8分和内分泌治疗时长是FFS的预后因素(P<0.05),内分泌治疗时长是PCSS/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3)。结论 大分割调强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盆腔淋巴结转移性前列腺癌疗效较乐观,Gleason评分是否≥8分和内分泌治疗时长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疗(3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加每周顺铂单药同期化疗(Concurrent Chemotherapy,CT)治疗食管癌根治术后胸内淋巴结复发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反应。方法 98例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未经放化疗而胸内淋巴结复发,随机分为两组,单纯3DCRT组:全程3DCRT,处方剂量为95%PTV60~70Gy/30~35Fx;3DCRT+CT组:放疗同时采用每周DDP(30mg/m2)单药方案同期化疗,观察两组疗效和治疗反应。结果 3DCRT+CT组近期有效率明显优于3DCRT组(91.8%vs. 73.5%,P=0.016),1、3年生存率也优于3DCRT组(85.7% vs. 69.4%,P=0.032;46.9% vs. 28.6%,P=0.038),5年总生存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3%vs. 8.2%,P=0.051)。3DCRT+CT组死于远处转移5例,低于3DCRT组的13例(P=0.036)。3DCRT+CT组急性上消化道和骨髓不良反应较3DCRT组重(P<0.05),而后期并发症两组没有区别(P>0.05)。结论 采用3DCRT配合同期化疗治疗食管癌根治术后胸内淋巴结复发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式,可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降低远处转移率,有提高长期生存率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米托蒽醌、地塞米松联合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治疗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与耐受性。方法对20例初治鼻腔NK/T细胞淋巴瘤ⅠE~ⅡE期患者均采用放化疗同步治疗。化疗采用伊立替康+米托蒽醌+地塞米松方案,21天为1个周期,共化疗2~4个周期,平均3个周期。放疗采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技术,肿瘤照射剂量:PGTV 56 Gy/28次,PTV 50 Gy/25次,照射采用6MVX线常规分割外照射,2 Gy/次,每周5次。然后评估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20例患者均完成放疗及同步2~4周期化疗,其中14例(70%)如期完成,6例(30%)因不良反应延迟放疗。近期疗效观察:完全缓解(CR)17例(85%),2部分缓解(PR)2例(10%),有效率(ORR)95%;3年总生存(OS)率和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90%和80%。结论伊立替康、米托蒽醌、地塞米松联合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治疗鼻腔NK/T细胞淋巴瘤临床疗效可,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同期调强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后生存质量的变化,为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疗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采用同步三维适形调强放疗(2.2 Gy/次,总剂量68.2 Gy)联合内分泌(口服比卡鲁胺50 mg,每日1次,皮下注射戈舍瑞林3.6 mg,每28d1次,持续2.5年)治疗.采用前列腺癌症状评分表(EPIC)进行长期问卷调查,随访时间分别为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12个月、36个月、48个月、60个月,问卷内容包括泌尿功能领域、肠道功能领域、性功能领域和激素功能领域.结果 2002年至2007年,共87例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被纳入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76.8个月,各随访时间点分别有87、87、86、81、75、65、56、47.与基线评价相比,4个功能领域的总积分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泌尿系统领域积分、肠道领域积分、激素领域积分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的肠道功能领域积分最低,总积分、功能、症状得分分别为75.7、78.4、72.8分;性功能领域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尿失禁和排尿困难方面,积分变化值分别为-13.0±8.3和-6.1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采用同期调强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生存质量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主要在泌尿系统领域、肠道领域和激素领域,但在随访的5年内尚可耐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靶向药物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同步个体化放疗治疗晚期/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索肿瘤综合治疗的新模式。方法 21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Ⅳ期NSCLC接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同步胸部放疗。胸部放疗采用根治性为目的的适形放疗(CRT)和/或伽马射线立体定向放疗(γ-SBRT)。不良反应依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常见不良反应标准(NCI-CTCAE3.0)评价。主要研究终点为安全性,总生存(OS)和中位生存时间(MST)。次要研究终点为肿瘤局部控制率、肿瘤进展时间(TTP)、无进展生存(PFS)。结果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同步个体化放疗的皮肤不良反应、消化道反应和血液学不良反应可控,没有导致严重的肺部不良反应。接受胸部放疗计划的患者中位肿瘤靶区容积(GTV)是55 cm~3(范围,5~420 cm~3),GTV边缘中位剂量是70Gy(范围,42~70Gy),中位生物等效剂量(BED)是105Gy(范围,60~119Gy)。EGFR-TKIs中位维持治疗时间是8.1个月(范围,1.9~29.0个月),EGFR-TKIs同步放疗没有发生治疗相关性死亡。中位随访10.0个月(范围,1.1~38.3个月),胸部肿瘤局部控制率为95%,中位TTP为5.8个月(范围,1.2~18.6个月),中位PFS为7.8个月(95%的可信区间,1.7~13.9个月),MST为21.8个月(95%的可信区间,5.3~38.4个月),1年PFS为39%,1年、2年和3年的OS分别为41%、24%和24%。结论靶向药物同步放疗安全有效,可以作为晚期/转移性NSCLC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根治性调强适形放疗(IMRT)治疗初治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74例鼻咽癌患者均接受全程IMRT照射,给予鼻咽大体肿瘤体积(GTVnx)处方剂量69.9Gy/30f,颈部转移淋巴结(GTVnd)69.9Gy/30f,临床靶体积1(CTV1)60Gy/30f,临床靶体积2(CTV2)54Gy/30f。按照RTOG/EORTC标准评价急性反应和晚期放射损伤;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39个月(13~80个月)。全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3%、93.8%、88.2%和77.2%,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3.2%、91.1%、91.1%和84.1%,局部区域控制率分别为98.6%、91.0%、86.8%和80.6%。不同临床分期和T分期患者的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N分期患者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在治疗失败的12例患者中,局部和区域失败分别占治疗失败病例的50.0%和16.7%,远处转移占58.3%。74例患者中3例出现3级口干,1例出现放射性颞叶损伤,4例出现3级张口困难,全组未发现颅神经损伤病例。结论 采用GTV照射剂量69.9Gy/30f IMRT治疗初诊时无远处转移的鼻咽癌远期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少,N分期是其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联合间歇性内分泌治疗(intermittent hormonal therapy,IHT)方法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疗效评价。方法将72例同期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联合间歇性内分泌治疗(37例)和单纯调强适形放射治疗(35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率、前列腺体积变化、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值改变、肿瘤控制率、放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存率。结果随访5~118个月,平均56个月,联合治疗组与单纯治疗组比较,临床症状缓解率、前列腺体积差值、血清PSA〈0.2μg/L者所占比例及治疗后1年、3年、5年和8年的PSA无进展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3年两组均无死亡病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5年、8年的生存率和早期放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联合间歇性内分泌治疗方法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可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PSA水平,提高疾病控制率及生存率,降低放疗早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优于单纯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IMRT在老年宫颈癌初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老年宫颈癌患者60例,其中常规放疗(CRT)组30例,IMRT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放疗并发症。结果IMRT组和CRT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86.7%和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86.7%、73.3%,CRT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80.0%、6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较CRT组小肠、直肠、膀胱的受照射剂量和体积均明显减少(P<0.05);近期胃肠道及泌尿系放疗反应IMRT组发生率明显低于CRT组(P<0.05);远期放射性直肠炎、膀胱炎发生率明显低于C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RT技术与常规放疗方法相比对老年宫颈癌初治患者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临床近期疗效满意,放疗并发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对15例病理明确的T4期患者行IMRT,2.2Gy/次,每日1次,每周照射5天,DT:80Gy/36f,53天完成。观察近期疗效包括排尿改善、PSA变化、肿块缩小以及毒副作用。近期疗效采用WHO实体瘤标准评价,毒副作用采用RTOG急性及晚期放射损伤分级标准。结果:11例有排尿困难的患者放疗结束时症状基本缓解;除2例PSA>100ng/ml外,9例放疗后6个月PSA值明显下降。放疗后1、3、6个月复查有效率(按前列腺局部计算)分别为66.7%(10/15)、66.7%(10/15)和80.0%(12/15)。急性胃肠道放射反应为26.7%(4/15),2级6.7%(1/15),未出现3级,未发现有晚期胃肠道放射反应。急性泌尿系统放射反应为40.0%(6/15),2级13.3%(2/15);晚期泌尿系统放射反应为20.0%(3/15),2级13.3%(2/15,前列腺电气化治疗患者),未出现3级毒副反应。结论:IMRT治疗晚期前列腺癌近期疗效满意,毒副作用较轻,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脑放射治疗(WBRT)分别联合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与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13个脑转移瘤病灶疗效的比较。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80例,随机分为WBRT加IMRT组(38例)和WBRT加SRT组(42例),以中位生存时间、局部控制率、1年生存率和周围器官受量等作为评价指标,对两种方法进行疗效与组织损伤的评价和比较。结果 WBRT加IMRT组和WBRT加SRT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0.6月和11.9月(P=0.144);局部率控制分别为73.7%和90.5%(P=0.002);1年生存率分别为68.4%和81.0%(P=0.070);单个转移灶者1年生存率分别为78.6%和90.0%,23个脑转移瘤病灶疗效的比较。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80例,随机分为WBRT加IMRT组(38例)和WBRT加SRT组(42例),以中位生存时间、局部控制率、1年生存率和周围器官受量等作为评价指标,对两种方法进行疗效与组织损伤的评价和比较。结果 WBRT加IMRT组和WBRT加SRT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0.6月和11.9月(P=0.144);局部率控制分别为73.7%和90.5%(P=0.002);1年生存率分别为68.4%和81.0%(P=0.070);单个转移灶者1年生存率分别为78.6%和90.0%,23个脑转移灶者分别为37.5%和55.6%,两种治疗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6);脑干最大受量(D max)分别为(275±285)Gy和(17±25)Gy,平均受量(D mean)分别为(144±152)Gy和(9±14)Gy,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结论全脑放射治疗后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局部加量能更好地提高病人的局部控制率,对周围组织损伤更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调强放疗(IMRT)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随机选取13例局限期前列腺癌患者,采取CT定位和PHLIPSPinnacle38.0治疗计划系统对每例患者进行IMRT和3D-CRT放疗计划设计和剂量计算,分析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两种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及直肠、膀胱、股骨头等正常组织受量的差异。[结果]IMRT计划中临床靶区的平均剂量(Mean)、D95、D100及CI值均高于3D-CRT计划(P〈0.01)。IMRT计划中,直肠D50、D25、V70、V45及膀胱D50、V60、V40均低于3D-CRT计划(P〈0.05);股骨头D50显著性低于3D-CRT计划(P〈0.01),而D5与3D-CRT计划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前列腺癌放疗中,IMRT剂量分布优于3D-CRT。  相似文献   

18.
赵力  纪天龙  魏凤 《陕西肿瘤医学》2009,17(10):1958-1960
目的:观察调强适形放疗同步化疗治疗复发性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54例复发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放化疗同步组)28例,采用调强适形放疗,同时接受至少2周期顺铂、氟尿嘧啶方案化疗,顺铂20mg/m^2静脉滴注第1—5天,氟尿嘧啶500mg/m^2静脉滴注第1—5天。对照组(单纯放疗组)26例,单用调强适形放疗。两组放疗均应用直线加速器(6MV,X线),设立5—7个共面照射野,肿瘤剂量45—50Gy。结果:观察组近期有效率(CR+PR)为92.8%,对照组近期有效率(CR+PR)为7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血白细胞减少、消化道反应。观察组中急性Ⅲ。血白细胞下降发生率7.1%,急性Ⅲ。恶心、呕吐发生率3.6%,急性Ⅲ。腹泻发生率7.1%,经治疗后均缓解。对照组中无Ⅲ。以上不良反应发生。两组急性不良反应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强适形放疗同步顺铂、氟尿嘧啶方案化疗治疗复发性宫颈癌近期疗效较好,不增加放射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鼻咽癌(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适形调强放疗(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IMRT)患者口咽危及器官勾画方法、口咽黏膜毒副反应防治与受照剂量-体积的关系。方法:2010年3月-2012年11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连续收治的89例初治NPC患者进入研究,患者均接受适形调强放疗。口咽及下咽勾画为危及器官。放疗前及放疗中每周观察并评价咽喉部黏膜反应程度,定期随访患者口咽、下咽黏膜恢复情况,并结合口咽、下咽剂量体积直方图( dose-volume histogram,DVH)进行分析。结果:口咽受照射的平均剂量为(4743.1±574.1)cGy(3469.5-6121.7cGy),下咽的平均剂量(4284.3±491.8)cGy (2867.6-6452.3cGy),0-4级急性口咽黏膜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5.7%、74.3%、8.9%、1.1%、0%。放疗过程中口咽黏膜反应与口咽受照平均剂量、V40、V45、V50呈正相关(P〈0.01)。ROC曲线得出口咽受照射平均剂量诊断显著,放射性口咽黏膜炎的最佳临界点为4890.2cGy,曲线下面积为0.869(P〈0.01)。结论:患者放射性口咽黏膜炎与口咽受照体积、剂量显著相关,建议口咽平均剂量小于4890cGy,下咽小于40-45Gy,同时应尽量减少50Gy以上剂量照射的体积。正确勾画口咽、下咽范围,综合口咽受照平均剂量和剂量体积,优化决定鼻咽癌调强放疗计划,对减少放射性口咽、下咽黏膜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无远处转移下咽癌患者调强放疗(IMRT)的疗效,并观察IMRT后患者的喉咽功能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4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35例无远处转移下咽癌,均采用IMRT,原发灶大体肿瘤靶区(GTV)及颈部转移淋巴结GTV2的放疗处方剂量为66~70Gy。4例行单纯放疗,31例行放化联合治疗。随访患者的复发、生存(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及喉咽功能情况。结果 随访5~59个月(中位16个月),9例局部区域复发,3例远处转移。全组2年局部区域控制率、2年无病生存率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71.9%、66.1%和55.6%。13例死亡患者中有7例死于局部区域复发,3例死于远处转移。12例生存超过2年的患者中91.7%喉咽功能保留较好。结论 IMRT可提高下咽癌患者的局部区域控制率,且能较好保留喉咽功能,但局部区域复发仍是其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