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李军楠  刘晓东  佟仲生 《肿瘤》2011,31(11):1026-1030
目的:分析T1micN0M0、T1aN0M0和T1bN0M0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了解其生存状态,探讨与预后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5年12月4487例可手术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中376例T1micN0M0、T1aN0M0和T1bN0M0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复发和转移以及生存情况。结果:376例患者中,66例(17.6%)为T1mic(pT≤0.1cm),122例(32.4%)为T1a(0.1cm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pT3N0M0期胸段食管鳞癌两野根治术后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胸段食管鳞癌行胸腹两野食管癌根治术后、分期为pT3N0M0者249例,中位年龄60岁(33~78岁);胸上段39例、胸中段166例、胸下段44例,病变中位长度5 cm(2~12 cm);术中无粘连者35例、轻度粘连者90例、重度粘连者124例;术中清扫淋巴结中位数9枚(1~27枚);98例单纯手术、151例行术后辅助治疗。结果 249例中1、3、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和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分别为90.0%、68.7%、55.2%和82.1%、61.7%、5 3 . 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肿瘤位置、病理分化程度和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与O S 有关(P<0.05);年龄、肿瘤位置和术中粘连程度与PFS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位置、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术前CT有纵隔小淋巴结(<1 cm)和清扫淋巴结数目是OS独立影响因素,肿瘤位置是影响PFS独立危险因素。术后辅助治疗对OS和PFS均无明显影响;但术前CT纵隔有小淋巴结(<1 cm)者,术后辅助治疗可以提高OS和PFS(P<0.05)。结论 pT3N0M0期胸段食管鳞癌胸腹两野根治术后,肿瘤位置影响OS和PFS,胸下段癌预后最好,胸上段癌预后最差;术中清扫淋巴结数多、术前CT纵隔无淋巴结者预后较好,反之预后较差;术前血红蛋白高者生存率低;而术后辅助治疗的价值有待证实。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已成为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一类疾病,而早期发现和治疗已被公认是提高乳腺癌生存率和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措施。Tn期乳腺癌也称临床触不到肿块的乳腺癌,日益受到重视,它是发展为临床可触及肿块乳腺癌的前期阶段。近年来随着乳腺癌普查的开展以及辅助检查的提高,临床发现Tn期乳腺癌的病例在不断增加。现就我院2000年1月~2007年4月确诊的62例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1987年以来通过联合诊断发现T0乳腺癌23例,多有一定易感因素,且乳房出现不同程度的细微变化,甚至腋窝淋巴结肿大。均手术治疗,1例乳腺内未发现癌灶,腋窝淋巴结转移30%。提出T0乳腺癌多为早期癌,但又不完全是早期癌。强调应重视乳腺癌的易感因素及乳房的细微变化,对乳腺组织切检宜放宽指征,提倡联合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EB病毒 (Epstein-Barr virus,EBV)存在的变异影响到其生物学功能(如 LMP1基因)。 BamHI A区右向框 0( BamHI A rightward fram0, BARF0)是在鼻咽癌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病人中检出率很高的一个 EB病毒基因,对其变异性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是为了明确广东鼻咽癌组织中 EBV-BARF0基因的序列及其变异。方法:应用 PCR技术从 20例鼻咽癌组织中,扩增 EBV基因 BARF0,并对它们的序列进行测定。结果:与标准株 B95-8相比,鼻咽癌组织中 EBV-BARF0均有 4个位点发生突变: 160473( G→ T)、 160545( C→ T)、 160701( C→ A)、 160707( G→ C),并导致相应的氨基酸的改变: 2( Ala→ Ser)、 26( Leu→ Phe)、 78( Arg→ Ser)、 80( Ala→ Pro)。结论:由于 EBV的 BARF0基因在鼻咽癌细胞株及活检组织中 100%表达,在淋巴瘤组织及淋巴瘤细胞株中表达较低或不表达,本研究首次报道鼻咽癌组织中 EBV-BARF0的序列分析,与 B95-8相比存在变异,并导致了蛋白质的一级结构的改变,推测该基因很可能在鼻咽癌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110例以乳头溢液为主诉的T0乳腺癌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李云英  只向成  于千  牛昀 《中国肿瘤临床》2002,29(11):806-807,811
目的:探讨以乳头溢液为主诉的T0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1978年1月-1996年12月间共收治女性乳腺癌9082例,苍茫检出T0乳腺癌215例(217例次),其中以乳头溢液为主诉的T0乳腺癌为110例(111例次),全部接受手术治疗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25例行传统根治术,仿根治术66例,全乳切除术11例,乳腺部分切除加放疗4例,区段切除4例。病变多数(78.0%)为非浸润性癌,早期浸润性癌及特殊型癌。结论:在91例仿根治术及根治术中淋巴结转移率为6.5%,110例术后除4例死于他病外,106例经随诊5-15年均健在,明显提高了生存率术及根治术中淋巴结转移率为6.5%,110例术后除4例死于他病外,106例经随诊5-15年均健在,明显提高了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N0期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生存情况以及失败模式。[方法]收集1989年5月至2009年10月610例N0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颅底鼻咽部CT扫描。采用60Co治疗机γ线或直线加速器6MV-X线进行治疗,常规分割、连续放疗。65例患者接受了放化疗综合治疗。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5年和10年的生存结果:总生存率分别为78.7%和66.8%,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8.8%和55.8%,局部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1.2%和72.5%,区域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5.8%和91.8%,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8.5%和85.5%。治疗后首次失败事件中,单纯局部复发100例(16.4%),单纯区域复发15例(2.5%),单纯远处转移52例(8.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是总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N0期鼻咽癌患者有较好的预后,局部复发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影响N0期鼻咽癌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是T分期。  相似文献   

8.
用高频B超诊断仪对48例N0鼻咽癌患者行颈部探查,结果18例(37.5%)有0.5cm-2cm的肿大淋巴结。提示N0鼻咽癌结合颈部B超检查,部分病人N分期升级为N1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视镜检出的0期乳癌施行保乳手术的效果。方法:将乳腺导管内视镜检出的36例导管内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保乳手术和仿11根治术(MRMII),分析治疗效果。结果:随访6月到36月(中位26月),两组均无复发及转移。两组均无死亡病例。保乳手术组患者术后在乳房外观和生存质量方面明显优于MRMII组。结论:对乳腺导管内视镜检出的0期乳癌施行保留乳房手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提高食管癌手术R0切除率的可能性。方法 30例食管癌患者,其中鳞癌18例,腺癌10例,小细胞癌2例。术前新辅助化疗采用以紫杉醇联合铂类为主的方案,化疗后予以手术治疗。结果 化疗有效率(CR+PR)56.7 %(17/30),R0切除率100 %,吻合口瘘发生率3.3 %(1/30),无死亡病例。结论 新辅助化疗对提高食管癌手术R0切除率具有重要意义,对术后长期生存的影响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1.
276例触不到肿块的乳腺癌(T0期)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触不到肿块的乳腺癌(T0期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1978~1997年共收治女性乳腺癌9980例,其中检出T0乳腺癌276例(278例次).主要根据乳头溢液、乳腺腺体增厚、乳头糜烂、乳头回缩等主诉,进行追踪检查而发现,其中12例曾患乳腺癌的患者行对侧乳腺常规X线摄影而发现.结果:全部病例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病变多数(73.0%)为非浸润性癌及早期浸润性癌.234例根治术中淋巴结转移率为7.7%.结论:本组5、10、15年生存率分别为98.1%、94.6%、90.3%,明显提高了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旋转磁场对SP2/0瘤鼠的抑瘤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进一步探讨旋转磁场、恒磁场对SP2/0骨髓瘤细胞的影响。作者采用RMT3旋转磁疗机作用于肿瘤区,观测瘤块直径,瘤块重量及瘤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旋转磁场具有明显的抑制SP2/0瘤细胞增殖的作用,磁场组与非磁场组相比,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由此表明磁场具有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提高食管癌手术R0切除率的可能性.方法 30例食管癌患者,其中鳞癌18例,腺癌10例,小细胞癌2例.术前新辅助化疗采用以紫杉醇联合铂类为主的方案,化疗后予以手术治疗.结果 化疗有效率(CR+PR)56.7%(17/30),R0切除率100%,吻合口瘘发生率3.3% (1/30),无死亡病例.结论 新辅助化疗对提高食管癌手术R0切除率具有重要意义,对术后长期生存的影响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4.
PN0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及其预后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诊断PN0 胃癌区域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用细胞角蛋白 19单抗检测了 3 9例经传统HE染色诊断为无转移 (PN0 )胃癌患者的 3 74个淋巴结。结果 淋巴结微转移率为 3 3 .3 % ( 13 /3 9) ,微转移度为 4.5 % ( 17/3 74) ,微转移与其它临床病理特点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 )。微转移阳性者与阴性者总生存率显著不一致 (P =0 .0 2 73 )。多变量分析表明淋巴结微转移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细胞角蛋白 19单抗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较常规组织学检查方法敏感性更高 ,提高了淋巴结微转移的检出率和临床分期的准确性。淋巴结微转移对胃癌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提高食管癌手术R0切除率的可能性.方法 30例食管癌患者,其中鳞癌18例,腺癌10例,小细胞癌2例.术前新辅助化疗采用以紫杉醇联合铂类为主的方案,化疗后予以手术治疗.结果 化疗有效率(CR+PR)56.7%(17/30),R0切除率100%,吻合口瘘发生率3.3% (1/30),无死亡病例.结论 新辅助化疗对提高食管癌手术R0切除率具有重要意义,对术后长期生存的影响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酗酒史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R0切除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01-01-2009-12-30我院实施的原发性HCC肝切除术519例临床资料,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Cox回归分析影响生存的预后相关因素.结果:519例HCC患者中,酗酒组(137例)和非酗酒组(382例)的患者的中位总体生存时间(OS)分别为42.0和60.7个月(P=0.024),无瘤生存时间(DFS)分别为21.0和31.0个月(P=0.010).与非酗酒组相比,酗酒组非解剖性切除、术前血清GGT>64 U/L、随访期间复发较多.Kaplan-Meier分析显示,术前血清AFP>20 ng/mL、术前血清GGT>64 U/L、肝切除范围>2段、术中出血量≥1 000 mL、术中输血、手术切缘<0.5 cm、大肝癌、组织学中和低分化、非孤立型、酗酒均是影响本组患者OS和DFS的重要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非孤立型HCC、肿瘤直径≥5 cm和GGT> 64 U/mL是影响HCC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非孤立型HCC、肿瘤直径≥5 cm、肿瘤切缘<0.5 cm和术前酗酒是影响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有酗酒史的HCC患者R0切除术后的预后较差,酗酒史不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有酗酒史患者的炎症状态明显,复发率高于无酗酒史.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Ach对胃腺癌细胞G0蛋白α亚单位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培养的胃腺癌细胞和正常胃粘膜上皮细胞中G0蛋白α亚单位的表达。结果与正常胃粘膜上皮细胞比较,胃腺癌细胞G0蛋白α亚单位呈强阳性表达。定量分析显示其数值显著增高,数密度增大。在Ach作用下,胃腺癌细胞和胃粘膜上皮细胞G0蛋白α亚单位均表现为数量增多,数密度与面密度增大(P<0.01),阿托品可阻断Ach对两种细胞的作用。结论Ach有增强细胞内信息传递通路的作用,G0蛋白参与了胃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肿瘸增殖病毒在肿瘸细胞内的感染、复制及溶解细胞作用增强,而在正常细胞内这种能力减弱甚至消失。F1b 55 kD蛋白缺失的肿瘸增殖病毒是第1个用于肿瘸临床的增殖病毒,也是最成功的肿瘸病毒治疗系统,并于1999年进入Ⅲ期临床试验。现综述ONYX—015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术后病理证实的淋巴结转移在临床淋巴结转移阴性(clinical lymph node negative,cN0)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并不罕见,本研究旨在探讨临床淋巴结转移阴性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特别是多个淋巴结转移(>5枚)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行手术的cN0 PTMC患者1 268例,其中男性270例,女性998例。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通过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寻找淋巴结转移及多个转移的风险因素。  结果  1 268例患者中共出现淋巴结转移416例(32.8%),多个淋巴结转移43例(3.4%),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中,男性(42.22% vs. 30.26%,P < 0.01)、年龄 < 40岁( < 40岁为48.39%,40~59岁为27.62%,年龄≥60岁为22.45%,P < 0.03)、多发病灶(41.00% vs. 29.03%,P < 0.01)、无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36.44% vs. 20.62%,P < 0.01)、肿瘤直径>0.5 cm(35.77% vs. 23.05%,P < 0.01)者淋巴结转移比例显著增加。多因素分析中,男性(OR=1.516,P < 0.001)、多发病灶(OR=1.743,P < 0.001)、肿瘤直径>0.5 cm(OR=1.788,P < 0.001)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较大患者(40~59岁OR=0.388;60岁及以上OR=0.301,P < 0.001)、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OR=0.472,P < 0.001)是出现淋巴结转移的保护性因素。在多个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中,男性(OR=2.383,P=0.002)是多个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40岁则是保护性因素(OR=0.270,P < 0.001)。  结论  cN0 PTMC淋巴结转移并不少见,但是多个淋巴结转移少见,男性、年龄 < 40岁的患者淋巴结转移、多个转移的风险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血清G0/G1开关基因2(G0S2)作为肝细胞癌(HCC)潜在生物标志物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本院2016年6月至2022年6月83例HCC患者和65例健康对照的血清G0S2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G0S2在HCC的诊断效能。分析血清G0S2水平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影响H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HCC患者的血清G0S2水平低于健康对照(0.447 vs. 0.937,P<0.01)。G0S2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χ2=5.033,P=0.025)、TNM分期(χ2=7.332,P=0.007)和淋巴结转移(χ2=4.878,P=0.027)有关。G0S2诊断HCC的曲线下面积为0.800(95%CI:0.728~0.871,P<0.01),最佳截断值为0.51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69%和65.06%。G0S2高表达组HCC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66.0个月,高于G0S2低表达组的35.0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