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踝关节融合术在严重关节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踝关节遭受严重创伤后,由于难以达到关节面的解剖复位,而产生疼痛、畸形及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着下肢的运动功能。长期以来,通过关节融合术使有功能障碍的关节在功能位骨性愈合,达到稳定关节、矫正畸形、解除疼痛的目的,而成为治疗复杂性踝关节损伤的标准方法。目前常用的踝关节融合术有10多种,其手术途径及术式各有特色。我院在1998年至2005年期间,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对于踝关节毁损的13例患者,采用了不同术式的踝关节融合治疗,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总结踝关节骨折脱位治疗要点。方法:对随机抽取的39例踝关节骨折脱位治疗情况进行分析,随访9个月-3年。采用齐斌评分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非手术治疗12例,优8例(66.7%),良4例(33.3%),优良率为100%。手术治疗27例,优18例(66.7%),良8例(29.2%),差1例(4.1%),优良率为95.9%。结论:(10松质骨加压螺钉在踝关节骨折治疗中具有固定可靠、操作简单的特点。(2)踝关节骨折治疗中应使骨折解剖复位,并注意下胫腓关节间隙距离,恢复踝穴和距骨的解剖关系是极为重要的治疗标准。(3)外踝是一个关键性结构,外踝骨折务必达到准确的解剖复位和稳妥的固定。  相似文献   

3.
带关节的超关节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应用带关节的超关节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并评估其疗效。方法2002年2月~2004年6月采用单边带关节的超踝关节T型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19例(21侧)Pilon骨折患者。支架远端螺钉固定于距骨或跟骨,近端螺钉固定于胫骨骨折近端,使踝关节可以距下关节为中心在一定范围内活动。依据伤口软组织情况在术后2~3周松动外固定支架关节开始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19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10~18个月,平均13个月。临床效果满意,无切口、伤口及钉道感染,无神经、血管损伤,无骨不连等并发症。踝关节骨折复位情况(Burwell&charnley踝关节骨折复位评分法)为C1型5例全部达解剖复位;C2型达解剖复位7例,一般2例,C3型达解剖复位4例,一般1例,复位差2例。踝关节症状和功能评分(Baird&Jackson评分法)为72~98分,平均92分;优4侧,良12侧,可3侧,差2侧,优良率为84.2%。结论带关节的超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可避免伤口并发症和骨不连的发生,能更好地恢复关节面的解剖关系,有利于踝关节早期活动,避免关节僵硬,是治疗Pilon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刘哲  阿良  张勇 《实用骨科杂志》2012,18(8):746-748
三踝骨折是一种复杂的关节内骨折,其骨折复位的标准必须达到下列要求:恢复踝穴的正常解剖关系;踝关节负重面必须与小腿纵轴线垂直;踝关节面尽可能光滑。因此,绝大部分三踝骨折需要手术治疗。而手术往往需要从三个不同的平面进行复位和固定,  相似文献   

5.
踝关节(ankle joint)是全身第三大持重关节,由胫骨下端和内、外踝构成的踝穴及距骨体共同组成榫眼状关节。踝关节周围有坚强的韧带固定,有趾、拇屈、伸肌腱、腱鞘及胫前后动脉环抱(包绕)。踝关节与距跟舟关节互有韧带连接,互相协调活动,因此,踝关节是运动创伤、肌腱、腱鞘磨损、关节退变、骨折脱位和感染病变的好发部位。  相似文献   

6.
踝关节骨折是一种波及关节的损伤,术后关节面的解剖复位对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对25例踝关节骨折术后内外踝结构恢复不佳病例进行分析,提出了预防方法,以提高踝关节骨折的复位水平。  相似文献   

7.
踝关节是人体负重最大的滑车关节,踝关节功能是依靠其骨性部分、韧带与关节囊、肌肉组织共同协调而完成。腓骨外踝、外踝韧带、下胫腓联合是维持踝关节外侧稳定性、确保其功能的重要结构。踝关节损伤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关节内损伤。近年来,随着对踝关节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深入开展,踝关节外侧稳定结构的损伤而产生的生物力学改变、病理改变以及相应的并发症被大量报道。人们逐渐认识到,腓骨外踝骨折解剖复位、恢复外侧结构稳定是踝关节损伤治疗的关键,是避免踝关节不稳、创伤性关节炎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方法研究胫骨远端不同程度内外翻畸形对胫距关节接触情况的影响,以及腓骨截骨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8具新鲜下肢标本,通过踝上截骨建立胫骨远端内外翻模型,包括9种工况:正常中立位(A组),保留腓骨的10°内翻模型(B组)、5°内翻模型(C组)、5°外翻模型(D组)、10°外翻模型(E组),及截断腓骨后的10°内翻模型(F组)、5°内翻模型(G组)、5°外翻模型(H组)、10°外翻模型(I组)。通过Tek Scan踝关节压敏片法测试不同工况下胫距关节的接触面积、接触压强及峰值压强,观察胫距关节受力中心的位置变化。结果 B~E组接触面积、接触压强及峰值压强与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断腓骨时,F、I组接触面积显著小于A组(P0.05),F、H、I组接触压强及F、I组峰值压强均显著大于A组(P0.05)。胫距关节在正常中立位载荷时,有前外侧和前内侧两个主要受力区域;关节整体的受力中心位于前外侧象限,接近关节中心区域。保留腓骨时,随着内翻角度的增大,受力中心向前外侧转移;随着外翻角度的增大,受力中心则向后内侧转移。截断腓骨时,受力中心的移位正好相反,内翻时向后内侧转移,外翻时则向前外侧转移。结论腓骨的完整性对胫骨远端内外翻畸形的胫距关节接触情况有显著影响;临床中针对不同的畸形特征,应选择合适的截骨方式。  相似文献   

9.
不同方法治疗跗跖关节骨折脱位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方法治疗跗跖关节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对82例跗跖关节骨折脱位患者分别应用闭合石膏外固定(21例);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的同时石膏外固定(35例);开放复位AO螺钉内固定(26例)三种方法进行治疗。术后平均随访5年,对其自觉症状、足部肌力、跗跖关节功能及X线片显示的关节间隙等改善程度进行比较的同时对关节面的受损程度及复位效果与疗效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2例获得良好的功能效果。10例出现创伤后关节炎,其中石膏外固定组3例;克氏针内固定的同时石膏外固定组4例;AP螺钉内固定组3例,三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67例解剖复位4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15例复位欠佳者出现6例,两者间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23例关节面受损者10例出现创伤性关节炎,59例关节面未受损者疗效均达优良,两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跗跖关节骨折脱位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与关节面的受损及得复位的效果直接相关,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同时石膏外固定和开放复位AO螺钉内固定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影响关节功能恢复的因素。方法收集2015-12—2018-02间在邓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5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骨折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解剖复位情况以及术后有无石膏外固定等。应用AOFAS踝-足评分评估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分析影响踝功能恢复的因素。结果经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大、内固定物取出、早期功能锻炼以及术后并发症与踝关节功能具有明显相关性,均为影响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效果良好。影响其关节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为内固定物取出、早期功能锻炼以及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踝关节塔门型骨折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踝关节塔门型骨折是一种少见且治疗困难的关节内骨折。本文介绍22例该类骨折,分别采用单纯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撬拨复位钢针内固定、切开复位钢针内固定和踝关节融合术等方法。其结果以撬拨复位、切开复位钢针内固定的效果较好,而单纯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和关节融合术的疗效较差,文中着重讨论了该病的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踝关节镜检查与镜下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顾性总结踝关节镜检查与镜下手术治疗的结果及经验体会,对38例44个关节的踝关节疾病患者施行踝关节镜检查与镜下手术。术后关节功能:优,31个踝(70.4%);良,7个踝(15.9%);一般,5个踝(11.4%);差,1个踝(2.3%)。无血管及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踝关节镜手术的适应证广,经关节镜手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踝关节骨折是关节内骨折,主要是由于间接暴力引起,常发生在体育锻炼、剧烈劳动等情况中。踝关节是下肢重要的负重关节之一,可以承受约为体重5倍的重量,在人们的日常活动中其稳定性和灵活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治疗不当将会对日常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踝关节骨折的复位要求也很高。  相似文献   

14.
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为慢性进行性疾病,常伴有软骨退变。主要为创伤后关节炎,多见于骨折和韧带损伤后。主要症状为疼痛及关节畸形所致的活动受限,其发生与骨折类型、软骨及关节面损伤程度相关。关节损伤后即使得到合理治疗,后期关节炎发生率也会增加7倍。早期活动及解剖复位后踝骨折可降低关节炎的发生率。踝关节OA的治疗方法很多,本文就其治疗现状,特别是关节融合与置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负重关节,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治疗必顺达到精确复位和有效固定才能恢复良好的关节功能。现将我院骨科自1990年2月至1997年10月共收治躁关节骨折脱位38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不稳定骨盆损伤中骶髂关节脱位的临床解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骶髂关节在不同脱位情况下耳状关节面接触面积的变化。方法采用30具除去韧带结构的正常成人干燥左侧半骨盆标本,男女各15具,年龄20~57岁。对标本的骶髂关节进行螺旋CT扫描,构建骶髂关节模型图像,图像输入到Photoshopll.0图像处理软件,应用计算机定量测量骶骨侧及髂骨侧关节面图像的长度及面积。将骶骨固定于标本平台上,分别向后、上及后上3个方向移动髂骨,模拟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中旋转不稳及垂直不稳,造成骶髂关节的三维空间移位,相对位移分别依次递增5mm,同时进行螺旋CT扫描,直至骶髂关节完全脱位。在每一种模拟移位中,使用Photoshopll.0软件由计算机测量骶髂关节髂骨与骶骨关节面的接触面积。结果正常情况下,男性骶髂关节的耳状关节面接触面积是1138.3mm^2,女性为992.5mm^2,男性比女性大12.8%(P〈0.05)。当髂骨向后上方移位时,骶髂关节髂骨侧与骶骨侧的接触面积最小,其次是向后及向上移位(P〈0.05)。结论骶髂关节在不同移位情况下,髂骨侧与骶骨侧关节面接触面积变化较大,有较明显的性别差异,这对骶髂关节损伤复位内固定或关节融合术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总结下肢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治疗和康复方法。方法〓手术治疗下肢关节内骨折55例,根据骨折类型并结合主骨折块与塌陷部位选择切口显露,骨折压缩部位复位后的骨缺损应用髂骨或人工骨植骨,术中通过C臂X线机透视及下肢力线测量辅助骨折复位评估,根据不同部位骨折选用相应内固定固定。术后根据韧带损伤修复情况决定关节屈伸锻炼进度,并循随访骨折愈合情况而逐步负重。 结果〓4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6个月。骨折均在16周内愈合,累及膝关节骨折者,采用Rasmussen评分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为优26例,良2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90.3%。累及踝关节骨折者,采用评分Mazur踝关节评价分级系统评估,结果为优13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8.9%。结论〓累及关节的下肢骨折手术治疗,骨折压缩部位复位后植骨支撑骨缺损,恢复关节面平整及正确的下肢力线,注意修复关节韧带,有效内固定而满足早期功能锻炼,术后适时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经皮微创修复术后关节僵硬与踝关节功能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接受经皮微创修复术治疗的120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Arner-Lindholm评定法评估术后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90例)和预后不良组(30例),探究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术后关节僵硬与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术后预后情况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术后预后不良情况发生与性别、年龄、断裂位置、损伤范围、踝关节积液情况无关(P>0.05);主要与断端间隙、伤口感染、并发踝关节骨折、术后外固定时间、术后负重时间、延迟治疗、腓肠神经损伤、再断裂的情况有关(P<0.05)。以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术后预后情况为因变量,选取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作为自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并发踝关节骨折、断端间隙、延迟治疗、伤口感染、再断裂、术后负重时间、腓肠神经损伤、术后外固定时间为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术后发生预后不良情况的主要因素(P<0.05)。与术后1个月相比,术后3个月患者的踝关节活动度、踝关节跖屈肌力、跟腱长度、跟腱完全断裂评分(ATR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有所提升;与术后3个月相比,术后7个月患者的踝关节活动度、跟腱长度、踝关节跖屈肌力、AOFAS评分、ATRS评分显著上升(P<0.05)。结论:通过经皮微创修复术对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进行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缓解跟腱活动度。并发踝关节骨折、延迟治疗、腓肠神经损伤、断端间隙、伤口感染、再断裂、术后负重及外固定时间为患者预后不良情况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踝后经跟腱正中入路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的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从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123例踝关节合并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其中13例因踝周软组织条件不佳而选用踝关节后方入路胫距、距下关节清理、植骨、4.5 mm干骺端锁定钢板内固定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其中男9例,女4例,平均年龄47.8岁(30~65岁);平均病程7年(1~15年)。术后定期随访复查X线片以明确骨愈合情况,并采用直观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估术后疼痛改善情况,美国骨科足踝外科(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关节与后足评分及简明健康量表SF-36评分评估恢复效果,并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未见感染、皮肤坏死等软组织并发症。11例获得最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4个月(12~36个月)。随访复查X线片示术后平均12周融合端骨性愈合(10~15周)。末次随访时,AOFAS踝与后足评分及SF-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疼痛症状明显缓解。随访期间未见内固定失效、融合失败等并发症,2例患者术后出现距舟关节骨关节炎,伴轻度疼痛,口服药物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经踝后正中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行胫距跟关节融合安全、有效,特别适合于踝周软组织条件不佳的病例。  相似文献   

20.
带关节外固定架在高能量Pilon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70,自引:1,他引:69  
目的介绍应用带关节外固定架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经验,并评估其疗效。方法2001年3~6月,12例患者13处Pilon骨折接受了Orthofix公司单侧带关节超踝关节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致伤原因以车祸和高处坠落伤为主。该支架远端螺钉固定于距骨颈和跟骨,近端螺钉固定于胫骨骨折近端,使踝关节能以距下关节为中心活动。术后2周松动关节开始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12例患者随访10~13个月,平均随访12个月。临床疗效满意,无切口、伤口及钉道感染,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踝关节症状和功能评分(Teeny&Wiss评分法)为74~94分,平均87分。踝关节临床结果为2个优秀,7个良好,4个一般。踝关节骨折复位情况(Marsh踝关节骨折复位评分法)为7个优良,6个中等。踝关节背伸-5°~18°,平均10°(健侧18°);跖屈20°~35°,平均26°(健侧36°);距下关节内翻4°~20°,平均10°(健侧14°);外翻0°~10°,平均3°(健侧10°)。结论带关节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可避免伤口并发症和骨不连的发生,能更好地恢复关节面的解剖关系,有利于踝关节早期活动,避免关节僵硬,是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