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了解药物本身药理学及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 CBP)的滤过膜材料、面积、孔径大小,透析液/超滤液流速,过滤器使用时间,血液滤过模式及滤过原理等对药物清除率的影响,总结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对各类药物清除率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医师调整治疗方案,更好地进行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同时为药物清除率的进一步研究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连续性血液滤过对儿童急性肾衰竭(ARF)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我院42例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的ARF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RF患儿的原发病以严重感染及肾小球疾病多见.血液滤过后血BUN、Scr及血清Na~+均较治疗前好转(P<0.05),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或低钾血症全部纠正.CVVH超滤量较大,出现低血压、失衡综合征及出血等并发症少.结论 CVVH是治疗儿童ARF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黄盈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2):1084-1086
目的探讨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治疗的常见护理问题及解决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对2005年4月~2007年9月在我科行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治疗的26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6例患者中,8例患者治愈,4例患者由于经济问题放弃治疗,6例病情危重死亡,8例患者仍需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结论科学的护理对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治疗的顺利进行及对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10例肝肾综合征患者应用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治疗的观察和护理,为近年来危重症医学中进展最迅速也最重要的治疗方法提供科学的临床护理依据。方法应用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对10例肝肾综合征患者进行救治后的血清生化、并发症、治疗转归、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重点观察。结果肝肾综合征患者应用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后血清生化改善,部分患者神志转清。结论肝肾综合征患者病死率虽高,但用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了部分缓解,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作为肝功能失代偿患者的辅助治疗,为患者提供足够的时间让肝组织再生或为肝脏移植医师创造条件。临床上仔细观察,加强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技术的护理是能获得较满意疗效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床旁连续性血液滤过抢救严重酸中毒患者的体会。方法:对16例严重酸中毒患者行床旁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结果:所有患者代谢性酸中毒和高血钾均得到有效控制,11例患者经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后病情逐步得到控制,5例效果不佳而死亡。结论:CVVH治疗可有效控制代谢性酸中毒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6.
脓毒症是重症监护病房内的常见急危重症。近年来人们逐步解释了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降低脓毒症患者死亡率的机制,并进行了相关临床研究。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飞速发展的基础上高容量血液滤过应运而生,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关于高容量血液滤过的优缺点和治疗剂量还存在争议。目前对于脓毒症的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推荐治疗剂量具体化、流量个体化的临床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7.
我院2000年10月至2005年10月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采用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CHVHF),治疗效果优于传统连续性血液滤过(CVVH),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是血液净化治疗中的新技术,以其血流动力学稳定、溶质清除率高、可清除炎性介质和强大的稳定内环境的功能,在危重病患者的抢救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鉴于危重病患者的出血倾向、抗凝方式的选择及其效果至  相似文献   

9.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危重症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回顾性分析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的疗效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46例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病例均来自我院加强治疗科 1995年以来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病人。应用连续性动 静脉血液滤过 2例 ,连续性静 静脉血液滤过 8例 ,连续性动 静脉血液透析滤过 2例 ,连续性静 静脉血液透析滤过 2 9例 ,连续性血浆滤过吸附 5例。结果 :46例经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后尿素氮、肌酐和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均得到较好的控制 ,以存活组较满意 ;在治疗过程中 ,血流动力学稳定。 46例中死亡 2 7例 ,存活 19例 ,死亡原因与年龄、疾病严重程度等因素有关。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能有效地清除溶质和水分 ,且有十分稳定的血流动力学 ,是治疗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连续血液滤过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18例重症胰腺炎患者采用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方法治疗,监测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血液生化指标、APACHEⅡ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18例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血液生化指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结论:连续性血液滤过可成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重要而安全可靠的临床治疗措施之一,其中细致、科学的护理是其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In patients with acute renal failure, who were treated with continuous arteriovenous hemofiltration (CAVH) or continuous arteriovenous hemodiafiltration (CAVHD), we measured clearance rates of imipenem and cilastatin (Tiënam-500®). Literature data on volume of distribution and on the endogenous clearance in normals and in anuric patients and the observed clearance rates by CAVH/CAVHD were used to develop guidelines for dose adaptations. Based on the desired peak levels of imipenem, normal subjects should receive the fixed imipenem/cilastatin dose combination (500 mg/500 mg) q.i.d. and patients with acute renal failure should receive the same dose b.i.d. After starting treatment with either CAVH, CAVHD or 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 (CVVH), no further dose adjustment is necessary. The non-renal clearance rate of cilastatin is very low compared to that of imipenem. If a patient develops anuria, the clearance rate of imipenem decreases from the normal value of 245 ml/min to 116 ml/min. Clearance rate of cilastatin, however, decreases from 230 ml/min to 3 ml/min. Therefore, in patients with renal failure accumulation of cilastatin will occur. On the other hand, if the patient is treated by CAVHD,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the dialyser clearance to the total drug clearance is much greater for cilastatin than for imipenem. As a result, the accumulation of cilastatin is reversed. During treatment by CAVHD, the clearance rate of imipenem raises 15%–25% and that of cilastatin 335%–600%. For this reason, we conclude that the use of the fixed dose combination (500 mg/500 mg) b.i.d. in patients with acute renal failure treated by CAVHD may be justified.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血清抵抗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SIRS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分为常规治疗组60例;以及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CBP治疗组(CBP组),CBP组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行CBP治疗72h,在治疗0,24,48,72,96h时检测患者血清抵抗素含量,并进行APACHEⅡ评分。结果两组SIRS患者治疗前血清抵抗素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常规治疗组和CBP组抵抗素含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96h治疗,各组患者抵抗素水平均明显降低常规治疗组经过96h治疗,血清抵抗素水平降低缓慢(P〈0.05);CBP治疗组经CBP治疗后SIRS患者血清抵抗素含量逐渐降低,治疗48h后已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72h后降低更为明显(P〈0.01)。SIRS患者抵抗素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58,P〈0.01)。结论CBP治疗可清除血液中炎症因子抵抗素的作用,改善患者内皮细胞功能,并为临床观察CBP的治疗效果提供了新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连续脑电图构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应用连续脑电图监测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观察其表现模式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的住院患者42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15例,年龄47~87岁,平均年龄69.21岁;脑梗死16例,脑出血26例,均为有意识障碍且昏迷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给予连续脑电图检查,按昏迷的脑电图模式分析脑电图构型.结果 42例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连续脑电图全部异常.表现为弥散性慢活动13例,共3例死亡;间歇性δ节律3例,无死亡病例;癫痫样活动9例,4例死亡;三相波2例,1例死亡;爆发-抑制模式1例,死亡;单节律活动3例,均死亡;6例表现为低波幅活动,全部死亡;局灶性异常5例,无死亡.结论 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连续脑电图表现主要有:弥散性慢活动、间歇性δ节律、癫痫样活动、三相波、爆发-抑制、单节律活动(α昏迷、θ昏迷)低波幅活动及局灶性异常.弥散性慢活动、间歇性δ节律及局灶性异常预后较好,低波幅活动、单节律活动、癫痫样活动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患者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有机磷的清除及血清抵抗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AOPP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分为常规治疗组60例;以及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活性炭血液灌流(HP)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组60例(CBP组);各组均在治疗0,12,24,48,72h时留取血样3ml。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循环中抵抗素含量水平。结果各组AOPP患者治疗前血清抵抗素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各组治疗前抵抗素含量不存在相关性(P〉0.05),经过72h治疗,各组患者抵抗素水平均明显降低。常规治疗组经过72h治疗,血清抵抗素水平降低缓慢(P〈0.05);CBP组治疗后AOPP患者血清抵抗素含量逐渐降低,治疗48h后已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72h后降低更为明显(P〈0.01)。结论HP联合CBP治疗可有效清除AOPP患者血液中炎症因子抵抗素,为临床观察CBP的治疗效果提供了新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 目的 评价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Masimo Radical-7脉搏氧测量仪连续、无创地监测血红蛋白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41例行消化道出血成年患者,应用Masimo Radical-7脉搏氧测量仪按需连续监测并分别记录患者出血即刻、24hr后的血红蛋白水平(SpHb值),同时于出血即刻及出血后24hr抽取2mL动脉血即刻行动脉血气分析并测定血红蛋白水平(THb值),并对应作记录后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出血即刻SpHb值与THb值均呈线性相关(r=0.56),回归方程为y=0.60+0.19x; SpHb与THb的差值的平均值为7.957?2.08g/L。出血后24小时呈线性相关(r=0.75,P<0.0001),回归方程为y=1.20+0.86x;结论 脉搏氧测量仪连续无创监测血红蛋白值与同时间点动脉血气分析测得的血红蛋白值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无创连续血红蛋白监测技术准确性良好,可有效指导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血小板(PLT)减少与其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ICU收治的130例诊断为AKI且接受CRR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院内预后分为存活组(n=72)和死亡组(n=58),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临床数据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小板变化率(△PLT)对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根据△PLT的最佳截断值进行分组,对各组患者进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比较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28 d累积生存率的差异.结果①58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病死率为44.6%.死亡组患者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估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接受有创机械通气、使用升压药及输血的比例高于存活组.②69例患者(53.0%)存在基线血小板减少症(TP).CRRT后新发TP 36例(27.7%).死亡组患者CRRT后血小板最低值低于存活组(24.00×109/L vs.58.50×109/L,P<0.001).③△PLT预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11(95%CI0.621~0.802,P<0.001),最佳截断值为51.28%.④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LT≥51.28%是接受CRRT的AKI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3.349,95%CI1.500~7.474,P=0.003).⑤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CRRT后PLT下降51.28%以上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延长,28 d累积生存率降低.结论血小板减少在接受CRRT的AKI患者中常见,且与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7.
连续性血液净化的免疫调节作用与脓毒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晓根  刘宝  王锦权 《中国急救医学》2007,27(11):1039-1041
随着对脓毒症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免疫功能改变、免疫动态平衡失调在脓毒症发病中的作用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免疫调理治疗被认为是脓毒症治疗的一个希望所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能通过多种方式调节脓毒症的免疫功能,对改善脓毒症的预后有积极的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有:①通过滤过和吸附的机制,清除血浆中存在的可溶性炎性介质,减轻炎症介质对免疫细胞功能的直接抑制;阻断Th_1向Th_2的漂移;减轻淋巴细胞异常凋亡。②清除血中除炎症介质以外的其他毒性物质及某些致病因子。③抑制炎症系统与凝血系统的相互作用,阻断炎症级联。④纠正脓毒症患者内环境紊乱,改善组织氧合和心肺功能,重建机体免疫系统内稳状态等。因此,CBP的免疫调节作用在脓毒症的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9例脓毒症患者行30例次CBP治疗,在治疗前、停止治疗时及治疗后第2天观察患者APACHEⅡ评分及凝血功能的相关参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APTT、TT较治疗前延长,差异有显著意义;治疗后第2天,APTT、TT仍延长,但无统计学意义,PT、Fg无明显变化,APACHEⅡ评分、D—D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CBP是治疗严重脓毒症的有效措施之一,能改善其凝血功能,而改善凝血功能的机制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和研究超滤(UF)结合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1 1"的方法 在终末期心脏瓣膜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5年8月至2006年12月间选择18例终末期心脏病患者,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41.6岁.其中单纯性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6例、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伴狭窄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联合二尖瓣狭窄关闭不全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4例、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例、单纯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2例,主动脉瓣狭窄伴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非三尖瓣病例均合并不同程度的三尖瓣关闭不全.2例合并有冠状动脉病变,合并不同程度的多脏器功能障碍者16例,心源性恶液质9例,重度肺动脉高压10例,合并有房颤9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脑栓塞者1例,心胸比0.90~0.99,射血分数(EF)0.20~0.32,病程5~41年,均为心功能Ⅳ级.先进行CRRT治疗3 d,为手术创造条件,共实行手术15例,在随后的手术中,应用体外循环加UF的方法 .结果 CRRT治疗后只有静脉氧饱和度(SvO2)由40.0±10.3升高到49.0±8.0,第二天PA由57.9±11.2 mmHg降低到46.4±9.3和43.8±7.4 mmHg(P<0.05),EF和CI第三天分别由29.2±2.4和30.2±1.0升高到40.9±2.8和38.0±2,2(P<0.05).LA第三天由6.3±0.3 mmol/L降低到3.0±1.1 mmol/L水平(p<0.05).术毕心脏自动复跳12例,电复律3例,均顺利脱机,返回ICU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2例,植入IABP辅助,24~36h后顺利撤离.机械辅助呼吸8~32 h.手术毕EF和心脏指数(CI)在术后48 h开始好转,由34.2±2.4和3.1±2.1 L/min/m2升高到48.4±2.0和3.7±0.8 L/min/m2.PA在48 h开始由42.1±3.1 mmHg降低到25.4±1.7 mmHg.所有病人均顺利康复出院,术后随访6月,心功能提升1级6例,提升2级8例,未明显改善1例.结论 UF和CRRT的"1 1"方法 在终末期心脏瓣膜病人的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和研究超滤(UF)结合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1 1"的方法在终末期心脏瓣膜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5年8月至2006年12月间选择18例终末期心脏病患者,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41.6岁.其中单纯性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6例、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伴狭窄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联合二尖瓣狭窄关闭不全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4例、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例、单纯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2例,主动脉瓣狭窄伴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非三尖瓣病例均合并不同程度的三尖瓣关闭不全.2例合并有冠状动脉病变,合并不同程度的多脏器功能障碍者16例,心源性恶液质9例,重度肺动脉高压10例,合并有房颤9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脑栓塞者1例,心胸比0.90~0.99,EF 0.20~0.32,病程5~41年,均为心功能Ⅳ级.先进行CRRT治疗3天,为手术创造条件,共实行手术15例,在随后的手术中,应用体外循环加UF的方法.结果 CRRT治疗后新型融合蛋白第三天由6.3±0.3 mmol/L降低到3.0±1.1 mmol/L水平(p<0.05),尿素氮和补体分别由17.6±3.2 mmol/L和267.3±21.1 μmol/L降低到5.2±2.8 mmol/L和89.3±10.5 μmol/L(p<0.01).术毕心脏自动复跳12例,电复律3例,均顺利脱机,返回ICU后发生低心排综合证2例,植主动脉内坏囊反搏(IABP)入μ辅助,24~36 h后顺利撤离.机械辅助呼吸8~32 h.术毕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肌酶工酶(CK-MB)开始升高,24 h达高峰,分别达到499.4±28.1 U/L和177.0±3.8U/L,48 h后开始下降.T-Bil和D-Bil术后是升高的,但24h后下降,BUN和Cr均呈下降趋势.LA术后升高特别明显,达13.3±2.3 mmol/L,但24 h后下降,48 h后趋于正常水平.所有病人均顺利康复出院,术后随访6月,心功能提升1级6例,提升2级8例,未明显改善1例.结论 UF和CRRT的"1 1"方法在终末期心脏瓣膜病人的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