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巧娟  曾葵  黄蔚 《华西医学》2014,(7):1369-1371
抽取患者血液进行检测是监测血红蛋白浓度最常用的方法。脉搏碳氧血氧测量仪可以通过无创的方式检测连续脉搏血红蛋白。连续脉搏血红蛋白的研究有利于加强血红蛋白监测,指导早期的输血治疗,提高患者的安全。现综述连续脉搏血红蛋白在各种临床情况下的准确性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从而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血红蛋白在人体中承担着着重要作用,是主要担负着运载氧的功能的大分子蛋白质,通过测量其在血液中的浓度可间接反映机体运输氧的能力,同时也是血常规检查中一项用于筛查有无贫血的指标,检测方法分为有创与无创两种。静脉血液检测是临床中获取血红蛋白浓度最常用的方法。目前随着无创脉搏血红蛋白监测仪的问世,通过无创方式可以对血红蛋白进行实时、动态、连续监测,为手术中出血、动静脉同步换血、贫血及输血监测提供一定的参考。因其无创、实时、动态、连续监测的优点,该项技术出现以来引起新生儿科医生的高度重视。现就无创脉搏血红蛋白监测技术在危重新生儿监护中的应用情况、影响因素进行如下综述,从而进一步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林淑霞  胡惠  胡强夫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2):2108-2109
应用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仪持续无创监测,能连续动态地反映机体氧合状况,及时发现心脏病患者围术期早期低氧血症,为抢救和护理提供依据。SpO2监测是将探头指套固定在患者指端甲床,利用手指作为盛装血红蛋白的透明容器,测定通过组织床的光传导强度,来计算血氧饱和度。SpO2读数可反映患者的呼吸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动脉血氧的变化,可为临床早期发现低氧血症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现将心脏病患者围术期脉搏血氧饱和度下降的的观察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能连续动态无创地观察机体氧合情况,及时发现早期低氧血症,是心脏病术后患者监护不可缺少的内容,2006年我们在心脏病术后采用多参数多功能监护仪,将脉搏血氧饱和度探头指套固定在患者指端甲床或耳廓来监测SpO2,同时监测脉搏、血压、心率/心电波,既反映患者的呼吸功能,还可判断患者是否伴有心律失常及其他并发症.不但避免以往给患者进行氧疗时仅据临床症状来调整氧流量的盲目性,真正做到了合理有效给氧[1],为按需吸痰提供了依据,还可避免多次采动脉血增加患者的痛苦,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现将应用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重型颅脑伤患者颈静脉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创伤后颈静脉血氧饱和度(SjO2)的变化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重型颅脑创伤患者33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平均5.46分,入院后经皮穿刺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监测SjO2,同时监测颅内压(ICP)、动脉氧饱和度(SaO2)、脉搏氧饱和度(SpO2)以及颈静脉、动脉血气水平,每8小时测1次,监测1~7天。结果:33例患者中有25例出现脑氧不饱和状态,其中脑充血19例,脑缺氧6例。创伤程度和颅内压影响SjO2,并密切相关(创伤程度:r=-0.877,P<0.001;颅内压:r=0.468,P<0.001)。结论:严重颅脑创伤后,脑充血(脑过度灌注)较为常见,并与颅内压密切相关;SjO2增高提示脑过度灌注。重型颅脑伤后若SjO2持续0.50或>0.70都表明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小潮气量结合控制性肺膨胀(SI)对肿瘤术后早期呼吸窘迫(ARD)患者的疗效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和北京协和医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肿瘤术后早期ARD患者51例,术后循环稳定,因ARD而不能脱离机械通气.监测并记录其持续无创血压(N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实行肺保护性通气,予SI治疗,记录SI前及SI后10 min、24 h和48 h的呼吸末正压通气(PEEP)水平及吸入氧浓度(Fi02);监测呼吸频率(F)、气道平台压(Pplat)、吸入峰值压(Ppeak)、潮气量(VT)、呼吸系统静态顺应性(Cst)及动脉血气分析(ABG).结果应用SI后,51例肿瘤术后ARD患者Fi02、PEEP减低(F值分别为66.05、241.28,P均<0.01);VT、Cst增加(F值分别为262.40、118.28,P均<0.01);Ppeak、Pplat、呼吸频率下降(F值分别为88.96、83.05、57.55,P均<0.01),动脉血气分析改善,未发生各种不良事件.结论 SI在肺保护性通气的基础上可改善肿瘤术后ARD患者的氧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无创机械通气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治疗中效果.方法 24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在传统药物治疗基础上,对重症患者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及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结果 24例患者治疗后监测氧饱和度、血压、心率、动脉血气指标明显改善(P<0.01),显效18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对于急性左心衰患者,在纠正心衰治疗的同时早期使用无创机械通气可迅速纠正低氧血症和酸中毒,是抢救急性左心衰有效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无创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在粤北人民医院呼吸内科行无创通气的AECOPD并肺性脑病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监测通气前及通气后2、12及24 h后的血气分析变化,观察患者的治疗转归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与通气前比较,通气后患者临床症状逐渐改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降低(P<0.01),动脉血氧分压水平升高(P<0.01),pH值升高(P<0.01)。结论无创通气对AECOPD并肺性脑病的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大剂量奥美拉唑防治应激消化道黏膜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持续静脉注射大剂量奥美拉唑防治重症患者并发应激性消化道黏膜损伤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6年8月至2008年10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的重症监护室的并发应激性消化道黏膜损伤的98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奥美拉唑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首剂5min内静脉推注80 mg奥美拉唑,后8.0 mg/h静脉泵入,72 h;B组40mg/h静脉滴注奥美拉唑,1次/8 h,1次/72 h.两组患者均定期用pH试纸枪测条监测胃液pH值,观察胃肠减压器中是否有咖啡色或红色引流物.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监测血红蛋白、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尿素氮、动脉血气分析仪测定动脉血碱剩余.两组之间均数比较用t-test,发生率用χ2检验.结果 治疗4 h后,A组胃液pH值较B组升高[(6.63±0.62)vs.(3.14±0.26),P<0.01],治疗8 h,16 h及24 h,胃液pH值也均高于B组(P<0.05或P<0.01).治疗后8 h,24 h,A组血红蛋白高于B组、血尿素氮低于B组、动脉血碱剩余负值低于B组(P<0.05或P<0.01).A组的胃肠道止血总有效率高于B组(95.35%vs.78.19%,P<0.05).结论 重症患者并发应激性消化道黏膜损伤,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效果优于常规给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影响消化道出血行内镜治疗后发生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该院接受内镜治疗的消化道出血患者167例,按内镜治疗后是否发生早期再出血分为再出血组(n=33)及对照组(n=134),查阅病历资料统计相关影响因素,多因素Logtisic回归分析影响消化道出血行内镜治疗后发生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Glasgow-Blatchford危险评分(GBS)、Rockall危险评分(RS)、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MIS65评分、入院时血红蛋白值及血小板指数是消化道出血行内镜治疗后发生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消化道出血行内镜治疗的患者,应重视术前GBS、RS、AMIS65评分、入院时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指数水平,严密监测,积极预防早期再出血。  相似文献   

11.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ICU及全麻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我院ICU主要收治心胸外科大手术后患者 ,以及其它外科全麻术后麻醉未清醒或呼吸功能未完全恢复的患者。无创性脉搏血氧饱和度仪可连续监测血氧饱和度和脉搏容积图 ,其原理是通过置于手指末端、耳垂等处的红外光传感器来测量氧合血红蛋白的含量。所测的经皮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气血氧饱和度的相关性很好 ,其绝对值十分接近[1] 。我科1994年 8月~ 2 0 0 0年 4月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 )监测患者例数 184 0余例 ,现将监护体会总结如下。1 脉搏血氧饱和度的监测意义动脉血氧饱和度是指血红蛋白 (Hb)的氧合程度的百分比 ,SPO2 =Hb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脉搏指数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在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治疗,研究组在脉搏指数连续心排血量监测下进行治疗,对照组在中心静脉压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复苏6h和24h后患者血乳酸值低于2mmol/L和中心静脉氧饱和度超过70%的比例、机械通气时间、24h复苏液体量、肺水肿的发生率及去甲肾上腺素的用量。结果复苏6h后,研究组血乳酸值低于2mmol/L和中心静脉氧饱和度超过70%的比例分别为40.0%、35.0%,对照组分别分35.0%和3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0.11,P0.05);复苏24h后研究组和对照组血乳酸值低于2mmol/L和中心静脉氧饱和度超过70%的比例分别为85.0%、85.0%和50.0%、5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58,4.29,P0.05);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24h复苏液体量以及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03,10.98,11.26,P0.05);研究组肺水肿发生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3,P0.05)。结论脉搏指数连续心排血量监测能够较好地指导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便携式脉搏血氧饱和度仪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指导护士的临床工作。方法从468例肺癌患者中按各不同肺癌类型人数占比随机抽取共计30例患者入组,将传统手测法、心电监护仪测量法与便携式脉搏血氧饱和度测量仪测量法用于监测患者脉率、Sp O2值,比较3种方法在测量值准确性、测量速度和患者接受度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心电监护仪相比,便携式脉搏血氧饱和度仪测量的脉率和Sp O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测量用时显著缩短(P0.01),患者评价便捷(P0.01);与传统手测脉率法相比,便携式脉氧仪在测量准确性(P0.05),测量用时(P0.01)和患者评价(P0.05)3方面均占优势。结论便携式脉搏血氧饱和度仪给护士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便利,建议可以将之作为临床上一种有效筛查低血氧饱和度患者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电视纵隔镜行T2~T4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麻醉管理.方法 150例手汗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分别选择双腔管(A组)、单腔管低潮气量机械通气组(B组)和单腔管暂停机械通气组(C组)插管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连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脉搏氧饱和度、有创动脉压、心电图,于插管前、插管后5min、切断交感神经即刻、膨肺维持气道正压时、术毕即刻等时点记录上述参数的变化,同时抽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 与术前比较,各组患者切断双侧胸交感神经后心率减慢(P <0.05);膨肺维持正压时血压明显下降(P<0.05);B、C两组患者于切断胸交感神经即刻PaCO2明显升高,但术毕恢复正常.结论 应用电视纵隔镜行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使用单腔或双腔气管插管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均安全可行,且使用单腔管插管技术简单、费用低及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合指数的影响。方法我科确诊的2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行CBP治疗及脉搏波形心排量监测(PICCO)72小时,治疗前和治疗后1、2、6、12、24、48、72小时分别测量持续心排量指数(CC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同时检测动脉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记录心率(HR)、有创平均动脉压(MAP)及去甲肾上腺素(NA)剂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MAP、CCI、SVRI及氧合指数(OI,PaO2/FiO2)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在48及72小时改善尤为明显(P0.01),同时伴随去甲肾上腺素剂量的下降。结论 CBP可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及氧合指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熵指数(entropy index)与RASS评分在有创机械通气危重患者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12—2018-12期间入住重症监护病房予标准镇静方案镇静的有创机械通气患者68例,根据RASS评分结果判断镇静水平,调整镇静治疗的用药剂量,以达到适度镇静目标(RASS评分-2~0)。监测记录患者的无创动脉平均压(MBP)、心率(HR)、呼吸(R)、脉搏氧饱和度(SpO_2)、反应熵(RE)、状态熵(SE)、RASS评分,连续监测24 h。以RASS评分≥1分及RASS评分≤-3分别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镇静适度时熵值的最佳截断值。结果:随着镇静深度的加深,熵指数的监测值逐渐减小,镇静不同等级时熵值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患者的生命体征(MBP、HR、R、SpO_2)均维持在较稳定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E、SE、RE-SE与RASS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3、0.914、0.741(P0.01),RE与RASS评分相关性最高,适度镇静时患者的RE值为70(56~84),SE值为60(49~71);诊断镇静不足的最佳RE/SE截断值为84/75、镇静过度的最佳RE/SE截断值为54/47。结论:熵指数与RASS评分有良好的相关性,可用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深度的判断,指导镇静治疗方案的调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全麻气管插管患者复苏期应用T管和面罩吸氧的效果。方法选择56例全麻气管插管术后自主呼吸恢复的患者,按手术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采用T管吸氧,对照组采用面罩吸氧,氧流量均采用6L/min,以Drager监测仪持续监测患者吸入氧浓度、吸入二氧化碳浓度、呼出氧浓度、呼出二氧化碳浓度、脉搏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分别在吸氧后5min、10min和15min记录各监测值。采用DM3000型血气分析仪测定吸氧后10min的血气值。结果复苏期三个不同时间段,观察组的吸入氧浓度、呼出氧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吸入二氧化碳浓度、呼出二氧化碳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血氧饱和度、脉搏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气管插管患者复苏期应用T管吸氧的吸入氧浓度高,能避免二氧化碳重复吸入,比面罩吸氧更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长期家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在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作用,评价其对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0-07/2004-08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慢性呼吸衰竭患者24例为研究对象。对24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长期家庭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每3个月随访1次,连续监测1年内患者动脉血气、肺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共有15例(62%)患者完成了1年的观察。长期家庭内无创通气治疗3个月后二氧化碳分压水平明显低于基础状态(F=6.33,P<0.01),第3,6,9,12个月随访时的二氧化碳分压水平比较,本无明显差异(P>0.05);长期家庭内无创通气治疗前12个月内住院次数(3.4±1.0)次明显多于治疗后12个月内的住院次数(1.4±0.7)次(t=6.708,P<0.01);家庭内长期无创通气治疗对患者的肺功能、动脉血氧分压及酸碱度、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影响,治疗前基础值与治疗后第3,6,9,12个月随访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长期家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显著降低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住院次数,对慢性高碳酸血症性呼吸衰竭有一定益处,但对患者的肺功能、动脉血气情况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无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见并发症的监测及护理   总被引:103,自引:3,他引:103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常见严重并发症及其监护措施.方法将264例患者收入NICU,进行多系统综合监护动态颅内压,脑灌注压,动脉血氧分压,心电、脉搏氧饱和度,血气分析,血液生化检查和生命体征等,对可能继发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影响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严重并发症主要有重度颅高压、低氧血症、高钠高糖血症、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和癫痫持续状态.经严密监测与护理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死亡率为25.4%.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的常见严重并发症只要监护措施得当是可以预防的,并可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残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无创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方法选择35例老年Ⅱ型呼吸衰竭[动脉血氧分压(PaO_2)60 mmHg且二氧化碳分压(PaCO_2)50 mmHg]患者进行BiPAP无创机械通气并实施全面的专科护理,观察治疗前、通气24 h后、通气治疗24 h后、治疗结束后PaO_2、PaCO_2、pH值等血气指标变化,监测患者治疗前中后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生命指标和病情改善程度。结果 35例患者中,34例首次治疗24 h后生命指标改善明显,PaCO_2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气指标中虽pH值略有改善,PaO_2有所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例无创通气失败,建立人工气道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其余患者撤机后与无创通气治疗前比较,生命指标改善明显,血气指标中PaCO_2下降明显,有显著差异(P0.05),病情稳定后出院。结论 BiPAP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Ⅱ型呼吸衰竭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命指标与血气指标,实施全面的专科护理并规范无创通气操作流程,重视气道的早期管理,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