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4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评价多模式疼痛管理方案应用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66例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干预组8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疼痛管理策略,干预组采用多模式疼痛管理策略,包括建立医生、护士、药师及疼痛治疗师多学科团队,实施多模式镇痛知识宣教、超前非甾体抗炎药镇痛、局部浸润渗透、静脉自控镇痛泵、疼痛分级护理等措施。结果干预组术后24h内疼痛严重程度、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便秘腹胀)发生率及睡眠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多模式疼痛管理方案可有效控制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患者术后疼痛,有利于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
在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引入了形成性评价,包括建立学生学习小组、出勤档案、理论课课堂活动参与档案、实验操作阶段性测试档案与综合实验测试档案。结果形成性评价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我效能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同时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谵妄集束化策略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7年6月ICU收治的≥18岁98例机械通气病人按入科顺序编号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ABCDE集束化措施,观察组53例在此基础上实施ABCDEF集束化管理。比较两组病人谵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病人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CU机械通气病人中应用谵妄ABCDEF集束化策略可降低谵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效果优于常规ABCDE集束化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FOCUS-PDCA质量改进方法对降低ICU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择ICU 2个护理单元住院患者,单号楼层546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质量改进方法;双号楼层328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FOCUSPDCA质量改进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感染的病例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OCUS-PDCA质量改进方法较常规质量改进方法能减少失禁相关性皮炎在ICU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冯洁惠  徐建宁   《护理与康复》2017,16(7):734-736
目的总结早期目标导向型镇静策略在42例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择镇痛为先的镇静方案;严格以早期浅镇静为目标,维持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为-2~1分;早期(机械通气12h内)开始规范的、反复的镇静评估调整药物剂量。结果 42例患者48h内浅镇静达标率为56.05%,谵妄发生率为14.29%,ICU平均住院时间为(8.32±2.06)d。结论早期目标导向型镇静策略是个体化、程序化、滴定式、最小化镇静策略的体现,为重症患者镇静治疗护理提供了新理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标准化沟通方式在重症监护病房病情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选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2个护理单元。单号楼层为对照组,护士按传统方式交接班;双号楼层为观察组,护士按标准化沟通方式交接班。比较两组护士的交接班合作状况及交接班相关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士交接班合作状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交接班相关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数少于对照组。结论标准化沟通方式规范了重症监护病房病情交接方式和流程,促进了患者安全及团队协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种科学的镇痛、镇静管理方法,以确保ICU镇痛、镇静治疗的安全实施。方法 2012年1~12月采用医护合作策略,包括医护共同参与培训、共同决策实施方法、采用标准化沟通方式及共同讨论差错隐患等,对镇痛、镇静治疗进行安全管理,比较应用该策略前后的效果。结果应用医护合作管理策略后,医生、护士合作状况平均得分及程序化镇痛、镇静治疗的落实率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镇痛、镇静不足导致气管插管和气切套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镇静过度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感染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合作策略在镇痛、镇静安全管理中具有优势作用,ICU护士在实施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气道分级管理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6例ICU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7例和对照组49例,实验组根据患者咳嗽反射、痰液的黏滞度、痰液的量将气道管理级别分为A、B、C、D四级,按气道分级制定护理措施,实施不同频次的综合胸部物理治疗;对照组按常规每2 h胸部物理治疗1次。结果:机械通气第7天,实验组潮气量、呼吸频率、氧合指数(动脉血气氧分压/氧气浓度PaO2/FiO2)、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不同频次胸部物理治疗的气道分级管理对ICU机械通气患者有积极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评价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期间采用气道分级管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将76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6例)按常规每2h一次胸部物理治疗;研究组(40例)根据气道分级评分将气道管理级别分为A、B、C、D四级,实施不同频次的胸部物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期间潮气量(VT)、呼吸频率(D、氧合指数(PaO2/FiO2)、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结果机械通气第7天,研究组患者VT、f、PaO2/FiO2均优于对照组(P均〈0.001),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1)。结论基于不同频次胸部物理治疗的气道分级管理有助于减少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期间物理治疗产生的副作用,改善其呼吸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