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椎及其毗邻结构的超声检查方法与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健康成人颈部进行超声检查,重点描述颈椎及其毗邻结构的扫查方法与声像图特点。结果 (1)颈椎棘突扫查图像:颈椎棘突呈"栅栏样"声像,寰椎有"拱桥形"的后弓与"山丘状"的后结节,枢椎棘突宽大且末端分叉,而隆椎拥有高大突出的棘突。(2)寰枕关节与寰枢外侧关节扫查图像:颈2背根神经节位于寰枢外侧关节后内侧,椎动脉在寰枢外侧关节后外侧上行,之后走行于寰枕关节下方侧块背侧。(3)颈椎小关节纵切扫查图像:后面观呈"叠瓦状"图像;侧面观呈"波浪线"图像,颈神经后内侧支走行于波谷处。(4)颈椎横突横切扫查图像:颈6横突前、后结节呈"驼峰征",颈6神经根位于两结节间的深沟内;颈7横突仅有一个巨大的后结节,颈7神经根位于后结节前方。(5)颈椎钩突与钩椎关节扫查图像:钩突外侧紧邻椎动脉,内侧为椎间盘;钩椎关节呈"裂缝样"图像。结论超声是检查颈椎及其毗邻结构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贾云凤  张远征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1):1785-1788
目的积累椎动脉第三段的形态学资料,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5例(30侧)成人尸体标本,解剖观察椎动脉第三段形态及枕下区结构,测量椎动脉和枕动脉长度、外径。结果椎动脉第三段有明显而连续的多个弯曲,椎动脉第三段全长(55.77±10.02)mm,枕动脉长(86.51±11.06)mm,与椎动脉距离(15.36±0.75)mm。结论椎动脉第三段的连续弯曲可适应头颈部复杂的运动,椎动脉第三段的显露常采用侧方入路,偶尔可采用颈前入路。显露椎动脉第三段可进行血管结扎、内膜切除和血管重建操作。枕下区有如下解剖标志:上枕下三角和颈1神经后支,下枕下三角和颈2神经前支,颈1横突,颈1后弓,椎静脉丛。  相似文献   

3.
头下斜肌损伤在临床中并不少见 ,只是因为过去的文献资料中没有对该病的描述和报道 ,而常被误诊为颈椎病 ,或笼统地诊为枕部肌肉痉挛等。近几年来 ,随着针刀疗法在临床中的广泛运用及对局部解剖学的深入研究 ,人们对该病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临床的诊断与治疗方面也摸索出了不少经验 ,取得了可喜的临床效果。1 局部解剖头下斜肌是枕下肌群的主要组成部分 ,呈左右对称分布。头下斜肌厚圆 ,起于枢椎棘突侧面 ,肌纤维斜向外上 ,止于环椎横突 ,由枕下神经支配。其深面有椎动脉通过 ,枕大神经从环椎后弓和枢椎椎板之间走出后 ,钩绕头下斜肌向上…  相似文献   

4.
背景:寰枢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是治疗上颈椎病变的常用手术方式,此处解剖结构复杂多变,损伤椎动脉的案例时有报道。目的:观察正常人上颈椎三维CT血管图像,研究寰椎后弓的解剖结构及伴行椎动脉的走形特点,为寰椎后路置钉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纳入椎动脉显影良好且寰枢椎无明显病变者400例,利用原始资料进行容积重建,同时配合分离、融合、透明和伪彩等图像处理技术,在三维图像上观察椎动脉寰枕段的走行及变异,测量寰椎与后路置钉相关的解剖数据。结果与结论:400例头颈部三维CT血管图像清晰,满足要求。椎动脉寰枕段的行程弯曲,走形典型者385例,变异15例,共18侧。固定第一阶段动脉11侧,窗式椎动脉6侧,异常起源的小脑后下动脉1侧;椎动脉沟环48例,其中10例为双侧,共58侧。椎动脉沟底的后弓是钉道最薄弱部分,左右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寰椎后弓及其伴行椎动脉常存在变异,给寰椎后路置钉带来不确定因素,三维CT血管图像可以清楚地显示两者的解剖结构,置入前充分了解这些数据,可以制定准确的手术方案,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简易相关解剖:该区域有枕大神经、枕小神经走行,有头后大直肌、头后小直肌、头上斜肌、头夹肌、斜方肌、胸锁乳突肌附着。  相似文献   

6.
颈性眩晕患者的寰枢椎影像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颈性眩晕患者的寰枢椎影像学特征。方法对74例颈性眩晕患者摄颈椎前后位、侧位及颈椎张口位片,部分患者行寰枢椎CT三维重建和/或颈椎MRI椎动脉造影。结果本组患者的影像学异常主要有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寰椎两侧块宽度不等或/和两侧块与枢椎齿状突间距离不等、侧块下关节面与枢椎上关节面不平行等;寰枢椎CT三维重建可显示寰椎侧移和旋转;颈椎MRI椎动脉造影可显示寰椎侧移和旋转对椎动脉的影响;寰椎后弓以上旋转和侧移的椎动脉商径变小。结论颈性眩晕的病变部位主要在寰枢椎,发病机制是寰椎侧移和向前或后旋转。  相似文献   

7.
后路手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方法很多,如Gallie钢丝法、Brooks钢丝法、Apofix椎板钩等,后来随着经寰枢椎侧块关节螺钉(Magerl螺钉)技术的出现,使后路固定技术有了一次大的飞跃,但随着病例数量的增多,Magerl螺钉的一些不足之处逐渐暴露。2002年谭明生等[1]通过对寰椎后弓侧块的解剖研究,提出了在寰椎后弓侧块上行类似椎弓根螺钉固定,克服了Magerl螺钉的不足,迅速成为寰枢椎不稳的后路固定"金标准"手术技术[2]。笔者对15例寰枢椎不稳患者施行寰枢椎椎弓根钉棒/板固定融合治疗,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262-263
选择医院2010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寰枕畸形合并颅底凹陷患者6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试验组患者采用经口咽前路寰椎侧块置钉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枕骨板障间螺钉固定枕颈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及手术前后脊髓神经功能。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前各项脊髓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寰枕畸形合并颅底凹陷时,经口咽前路寰椎侧块置钉固定治疗方法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脊髓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评估重复性枕大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CEH)效果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30例CEH患者行超声引导下重复性枕大神经阻滞。分别于治疗前、后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判断头痛程度;采用高频超声及SWE测量头半棘肌、头下斜肌及头下斜肌浅方深筋膜相关参数,对比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情况及其与VA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相比治疗前,介入治疗后1个月,头下斜肌厚度增加,而头下斜肌浅方深筋膜厚度、头半棘肌痉挛频率、头半棘肌最大及平均剪切波速度(SWVmax、SWVmean)均降低(P均<0.05)。治疗后3个月,相比治疗前,头半棘肌厚度增加,而头下斜肌浅方深筋膜厚度、头半棘肌及头下斜肌痉挛频率、头半棘肌SWVmax及SWVmean均降低(P均<0.05);且相比治疗后1个月,头下斜肌浅方深筋膜厚度、头半棘肌SWVmax及SWVmean减低(P均<0.05)。治疗后6个月,相比治疗前,头半棘肌、头下斜肌厚度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提高内固定置钉的一次成功率,利用辅助检查资料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制定简单、实用的个性化方案.方法:选择2002-01/2006-09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骨科患者31例.术中采用自制的寰枢椎定位导向器,根据寰枢椎椎弓根x射线-CT个体化测量的结果, 确定进钉点、入钉的角度,选择直径及长度合适的椎弓根螺钉置入.寰椎椎弓根进钉点:左侧(19.93±1.32)mm,右侧(19.16±130)mm,寰椎椎弓根向内侧进钉角度:左侧(23.72±2.09).,右侧(23.35±1.91).,寰椎向头侧进钉角度(9.00±1.20).枢椎椎弓根进钉点:左侧(13.14±0.82)mm,右侧(13.85±0.79)mm. 枢椎椎弓根向内侧进钉角度:左侧(24.52±1.26).右侧(20.42±1.42).,枢椎向头侧进钉角度(25.00±3.00)..结果: ①对31例患者置入124 枚椎弓根螺钉,1次置钉成功122枚螺钉,正确率为98.39%,有2枚因内倾角偏差不够,穿破椎弓根的外侧骨皮质而改为2次定位.②2例术后出现枕大神经痛,经对症治疗1个月后痊愈,2例螺钉穿破寰椎左侧椎弓根外侧壁,未发现脊髓、椎动脉损伤.③所有患者x射线片显示寰椎完全复位,枢椎齿状突骨折处对位良好.CT片示螺钉与椎动脉的脊髓位置关系良好.④平均随访10.5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钉板断裂材料反应.⑤按JOA评分标准,优16例,良1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0.32%. 结论:X射线CT个性化设计方案可提高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轻度窒息合并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新生儿肾脏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轻度窒息足月新生儿30例,根据其是否合并MAS将其分为非MAS组及MAS组,每组各15例.同时选择同期出生的健康足月新生儿16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新生儿均在出生后24 h内、d3、d7采集肾脏血流动力学数据,于其安静入睡状态下运用彩色多普勒探测双侧主肾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收缩期最大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最小流速(EDV)、阻力指数(RI).[结果]非MAS组、MAS组患儿出生d1时PSV、EDV均低于对照组正常新生儿,R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AS组患儿出生d1时EDV低于非MAS组,RI均高于非MAS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AS组患儿出生d3时PSV、EDV均低于非MAS组、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非MAS组、MAS组患儿出生d7时PSV、EDV、R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MAS组出生后d1时PSV、EDV最低,RI最高,出生后d3、d7时PSV、EDV逐渐增高,RI逐渐减低,出生后d1时PSV、EDV、RI与d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AS组出生后d1时PSV、EDV较低,RI最高,出生后d3时PSV进一步减低,EDV稍升高,RI最低,出生后d7时PSV、EDV、RI均升高,以PSV升高最明显,出生后d1时PSV、EDV、RI与d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三次测值PSV、EDV呈逐步升高趋势,RI呈减低趋势,但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度窒息新生儿其肾供血减少,以EDV为甚,轻度窒息合并MAS时,肾血流减少更明显,且延续时间长,恢复慢,提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及时监测新生儿肾脏供血改变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诊断视网膜中央动脉硬化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对21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20只眼)和80例正常对照者(健康体检者,160只眼)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双侧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频谱,测量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峰值(PSV)、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DV)及阻力指数(RI)。结果正常组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频谱图形呈三峰二谷或斜三角形;脑血管病患者频谱形态发生改变,收缩期、舒张期血流速度较正常对照组缓慢,RI值显著增大(P<0.05~0.001)。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速度较健康人缓慢,RI值增大;高频彩超可用于视网膜中央动脉硬化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宋学民  黄世锋 《华西医学》2012,(7):1011-1014
目的研究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对睾丸血流灌注及体积的影响。方法 2009年7月-2011年5月,对62例行完全腹膜外腹腔镜单侧腹股沟疝修补术男性患者进行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比较术前、术后患侧睾丸的睾丸动脉(TA)、睾丸包膜动脉(CA)、睾丸内动脉(ITA)血流参数[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未期血流速度(EDV)及血管阻力指数(RI)]、睾丸体积(TV)及血清睾酮的变化情况。结果患者获随访7~24个月,平均15.6个月,无复发患者。术前及术后3、6个月时患侧TV分别为(9.91±3.72)、(10.23±4.18)和(10.16±3.94)cm3,同期血浆睾酮水平分别为(544.25±123.72)、(532.89±145.66)和(565.65±138.13)μg/L,手术前后比较患侧TV(F=1.350,P=0.263)、血浆睾酮水平(F=1.673,P=0.192)无统计学意义,血浆睾酮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后3、6个月患侧TA、CA和ITA的EDV明显高于术前,RI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SV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患侧睾丸各动脉PSV、EDV、RI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患侧睾丸血流灌注情况可能会有所改善,不影响TV及血清睾酮水平。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央动、静脉血流动力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DM)大鼠视网膜中央动脉(CRA)、静脉(CRV)血流检测,结合视网膜血管消化铺片结果,研究糖尿病早期视网膜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右下腹腔内一次性注射Streptozotocin 60 mg/kg诱导Wistar大鼠糖尿病模型52只,分别于成模后1、2、3、4、5和6个月,行彩色多普勒超声(CDI)检查,检查结束后处死大鼠,取出左眼球固定于4%多聚甲醛中,行视网膜血管消化铺片、PAS染色.糖尿病大鼠成模后1~6个月分别标记为DM1、 DM2、 DM3、 DM4、 DM5、DM6.结果 DM1时,CRA的收缩期血流峰值(PSV)减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病程延长,PSV、舒张末期血流峰值(EDV)和平均流速峰值(MV)减低持续减低,在DM6达到最低水平;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及CRV血流参数在DM5、6时显著增高;DM3,视网膜血管周细胞出现形态学改变;DM4以后,周细胞逐渐减少,内皮细胞逐渐增多,逐渐出现大量的、闭塞的血管和血管瘤.结论 CRA的PSV、EDV的改变发生在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出现病理改变之前,是糖尿病早期视网膜血流变化最敏感的指标;MV、PI、RI的改变提示视网膜微血管病理性改变的发生,与血管闭塞和大量无灌注区的形成有关.通过对CRA、CRV血流参数的变化的观察可以推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烟雾病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手术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 25例烟雾病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患者,手术前及术后1周探测双侧颈外动脉、颞浅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并比较手术前后颈外动脉、颞浅动脉的血流参数变化情况.25例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1周行DSA检查,依据术后颞浅动脉向大脑中动脉分流程度分为大量、中等量及少量,比较不同组间颞浅动脉PSV、EDV、PI、RI.术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沿手术切口追踪颞浅动脉全程,观察颞浅动脉血流方向及走行.结果 ①术后颈外动脉PSV、EDV较术前增快,PI、RI较术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术后颞浅动脉PSV、EDV较术前明显增快,PI、RI较术前显著减低.③术后DSA所示颞浅动脉向大脑中动脉分流量越大,颞浅动脉PSV、EDV越高,PI、RI越低.④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追踪颞浅动脉全程,并在颞浅动脉入颅处探测到其血流方向由颅外流向颅内.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评价吻合血管通畅性及分流程度,且与DSA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作为无创性评价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手术疗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常人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超声检测   总被引:60,自引:3,他引:60  
对103例正常人206只眼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进行了超声研究。结果发现收缩期峰值速度和加速度与年龄呈非常明显的负相关(P<0.01,r_(psv)=-0.98,r_A=-0.96),即随年龄的增长呈明显下降趋势并在40岁及50岁前后表现尤著。指出两指标可能较敏感地反映了小血管的老化过程。此在人类自身防衰老活动中值得注意。提出了流速各指标的正常值范围。讨论了视网膜中央动脉独特良好的声学探测环境。  相似文献   

17.
实验性膝骨性关节炎的彩色多普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6只纯种新西兰大白兔的实验性膝骨性关节炎作了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研究,比较兔健患侧股动脉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及加速度(ACC)。结果表明:与健侧相比,患侧的PSV、EDV和ACC显著降低(P<0.05),而RI则显著增高(P<0.05)。提示:CDFI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有助于膝骨性关节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普勒超声在新生儿窒息患儿肾功能损害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和疗效评估等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60例出生时间在24 h内的新生儿,根据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将其分为重度窒息组(Apgar评分0~3分)、轻度窒息组(Apgar评分4~7分)和正常对照组(Apgar评分8~10分)。在新生儿出生后24 h内、第3、7、10天,运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各组新生儿双侧肾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DV)及阻力指数(RI)。同时采样血液标本,测定血清胱抑素C(sCysC)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出生后24 h内轻度及重度窒息组肾动脉PSV、EDV均不同程度降低(P均<0.05),RI不同程度升高(P均<0.05)。轻度窒息组PSV在出生后第3天已基本恢复正常,EDV、RI在出生后第10天已基本恢复正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窒息组出生后第10天PSV、EDV、RI与正常对照组仍有显著差异(P均<0.05)。3组新生儿随日龄增加sCysC均呈下降趋势。轻度窒息组新生儿出生后24 h内、第3天sCysC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5),第7天、第10天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日龄重度窒息组患儿sCysC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5)。各组新生儿PSV、EDV与sCysC呈负相关;RI与sCysC呈正相关。结论 多普勒超声检测肾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能早期准确地反映窒息新生儿肾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检查诊断获得性子宫血管动静脉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有既往子宫创伤(流产或剖腹产)及滋养细胞疾病史而形成子宫及宫旁动静脉瘘,并导致阴道出血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腔内超声检查结果:病变部位的范围、彩色血流及频谱多普勒的特点;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PSV)、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EDV)和阻力指数(RI).结果子宫及宫旁动静脉瘘病变部位均显示局限性静脉扩张,呈迂曲管状或囊状无回声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病灶显示为动静脉瘘区五彩镶嵌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示瘘口处探及高速低阻动脉频谱,血流丰富;PSV (88.57±28.82)cm/s,EDV(52.94±15.36)cm/s,RI(0.41±0.05).结论子宫动静脉瘘是创伤性子宫异常出血的原因之一,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其特征性表现,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131I治疗Graves病患者甲状腺上动脉血流动力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31I治疗前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30例Graves病患者,依据治疗4个月后血清学指标分为缓解组、未愈组和甲减组.分析甲状腺体积(V)、甲状腺上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及收缩期加速时间(SAT)与治疗4个月后病情转归的关系.结果 除24 h摄碘率对其短期预后有影响外,V、PSV及RI对预后有显著提示作用(P<0.01).缓解组PSV、V与131I剂量呈正相关(r1=0.825,r2=0.697;P<0.001);SAT与131I剂量呈负相关(r=-0.489,P<0.05).结论 V、PSV、RI高的患者预后不佳;对PSV、V较高,SAT短的患者应适当加大剂量以达到完全缓解;对于PSV、V较低,SAT长的患者应适当减少剂量以避免出现甲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