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枕下三角境界及内容物的检查方法与超声解剖学特点,为临床检查枕下三角提供超声影像学资料。方法对100例健康成年人枕下区进行超声检查,描述枕下三角境界的超声判定及解剖关系;阐述枕大神经的走行特点,测量头下斜肌表面枕大神经的横截面积;记录椎动脉V3段管腔内径(D)、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阻力指数(PI)。结果 (1)寰椎后结节左侧约1 cm处纵切声像图显示寰椎后弓呈"短弧形"强回声,其后上方为头后大直肌、后下方为头下斜肌,三者分别构成枕下三角的底、内上界和外下界。(2)寰椎侧块处纵切声像图显示侧块为"平台样"强回声结构,其后方为椎动脉V3段、下方紧接寰椎后弓;后弓后方为头下斜肌、后上方为头上斜肌,头上斜肌构成三角的外上界,后弓与椎动脉V3段之间为枕下神经所在区域。(3)枕大神经长轴声像图显示神经从头下斜肌下缘发出后向内上走行于头下斜肌及头后大直肌与头半棘肌之间;不同性别头下斜肌表面枕大神经横截面积两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寰椎侧块处横切声像图显示椎动脉V3段呈"倒U形"绕侧块进入枕骨大孔,排除发育不良者,测V3段D为(3.52±0.39)mm、PSV及EDV分别为(43.33±9.05)、(21.87±5.86)cm/s、RI为(0.49±0.11)。结论超声是检查枕下三角及其内容物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评估重复性枕大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CEH)效果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30例CEH患者行超声引导下重复性枕大神经阻滞。分别于治疗前、后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判断头痛程度;采用高频超声及SWE测量头半棘肌、头下斜肌及头下斜肌浅方深筋膜相关参数,对比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情况及其与VA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相比治疗前,介入治疗后1个月,头下斜肌厚度增加,而头下斜肌浅方深筋膜厚度、头半棘肌痉挛频率、头半棘肌最大及平均剪切波速度(SWVmax、SWVmean)均降低(P均<0.05)。治疗后3个月,相比治疗前,头半棘肌厚度增加,而头下斜肌浅方深筋膜厚度、头半棘肌及头下斜肌痉挛频率、头半棘肌SWVmax及SWVmean均降低(P均<0.05);且相比治疗后1个月,头下斜肌浅方深筋膜厚度、头半棘肌SWVmax及SWVmean减低(P均<0.05)。治疗后6个月,相比治疗前,头半棘肌、头下斜肌厚度增加...  相似文献   

3.
头下斜肌损伤在临床中并不少见 ,只是因为过去的文献资料中没有对该病的描述和报道 ,而常被误诊为颈椎病 ,或笼统地诊为枕部肌肉痉挛等。近几年来 ,随着针刀疗法在临床中的广泛运用及对局部解剖学的深入研究 ,人们对该病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临床的诊断与治疗方面也摸索出了不少经验 ,取得了可喜的临床效果。1 局部解剖头下斜肌是枕下肌群的主要组成部分 ,呈左右对称分布。头下斜肌厚圆 ,起于枢椎棘突侧面 ,肌纤维斜向外上 ,止于环椎横突 ,由枕下神经支配。其深面有椎动脉通过 ,枕大神经从环椎后弓和枢椎椎板之间走出后 ,钩绕头下斜肌向上…  相似文献   

4.
枕神经痛是指枕大神经、枕小神经支配的枕区和上颈部的潜表性锐痛,发作性加剧,并向顶部放射,常因头颈部猛烈活动、咳嗽和打喷嚏而诱发。发作时常伴有局部肌肉痉挛,偶可见枕神经支配区有感觉障碍。枕大神经痛点位于乳突与第一颈椎间的风池穴处,枕小神经痛点位于胸锁乳突肌附着点的后上缘翳明穴处。  相似文献   

5.
银质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肌电图观察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本文对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银质针刺疗法治疗前后进行腰部骶棘肌临床肌电图对照检查,以观察该症引起的腰部神经肌肉功能变化与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提示治疗前全部病 有自发性电活动,经银质针疗法后7例减少,4例消失,3例患者治疗前运动单位平均时限低于正常的80%,为肌源性损害表现,治疗后全部恢复正常;6例患者治疗后一周检查最大用力收缩动作电位出现混合相,单纯混合相、单纯相波形,与治疗后临床出现短暂的下肢  相似文献   

6.
痛点阻滞、穴位注射治疗颈性头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颈性头痛患者45例中 ,男19例 ,女26例 ,年龄最大54岁 ,年龄最小23岁 ,年龄平均38岁。病程1月~5年。长期低头工作者24例 ,习惯性落枕者11例 ,长期高枕睡觉者8例。主要表现为头痛 ,一般位于头后、头顶及耳部上方 ,以胀痛、跳痛为多见 ,伴有头昏 ,眼球发胀及颈部酸胀不适 ,每当受凉 ,过度劳累后加重。颈部肌肉及枕后筋膜较紧张 ,颈活动欠灵活 ,颈后肌肉及枕后筋膜压痛 ,枕大、枕小神经压痛 ,椎间孔挤压试验可阳性或阴性。颈椎正侧位及双斜位片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 ,2例有椎体轻度移位 ,5例有椎间孔…  相似文献   

7.
头后大、小直肌是枕项部较小的两对肌肉 ,临床中一直不被人们所重视 ,损伤后引起的症状以疼痛和头部活动障碍为主 ,局部无红肿现象 ,所以 ,常被误诊、误治。针对临床症状的治疗多采用针灸和按摩治疗 ,对病程较短、症状较轻的患者多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对病程较长、症状较重患者的治疗 ,效果不佳。我们通过对枕项部软组织细微解剖的深入研究 ,结合大量临床实践 ,发现该肌肉体积虽小 ,其引起的病变对人体的影响却不小。针刀疗法对于因其损伤引起的顽固性枕项部疼痛的治疗有针到病除之效。1 局部解剖头后大、小直肌位于头半棘肌深面 ,是枕部…  相似文献   

8.
1999~2001年运用银针松解术治疗13例跖底总神经卡压综合征,结果如下。1对象与方法患者中男1例,女12例;年龄30~49岁;病程0.5~3年。患者都有跖骨头间疼痛,站立和行走一段时疼痛加重,特别是夜间起夜下床时痛甚,经过休息后或走一段时间后疼痛略能缓解。穿高跟鞋疼痛加剧,穿宽松鞋能够缓解。跖骨头间皮肤肿胀,压痛,伴趾尖放射痛。足趾过伸、横弓挤压诱发疼痛。其中6例行走时有趾尖的放射痛,3例有足趾远端皮肤感觉减退,1例消失,2例皮肤干燥无汗,1例Tinel征阳性。实验室、X线检查均无异常,9例患者…  相似文献   

9.
颈神经后支的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为临床诊治颈神经后支卡压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20例(40侧)成人尸体头颈标本颈神经后支分支的走行、分布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解剖关系进行观测。结果:①C2颈神经后内侧深支支配头下斜肌和头半棘肌。②C3—8颈神经后支自脊神经分出,行向后内,分别经颈神经后支骨纤维孔和管.然后穿颈半棘肌与回旋肌间的腱性交叉纤维。分布于项部肌肉、颈椎关节突关节及枕项部皮肤。③颈神经后支骨纤维孔的壁:下壁为同序数颈椎横突后结节上缘;上壁为上位颈椎横突下缘及肋间软组织:内侧壁为同序数椎骨上关节突外缘;外侧壁为横突间肌和横突间韧带的内缘。④颈神经后支骨纤维管壁:内侧壁为同序数关节突腰部外面;外侧壁为颈半棘肌的腱纤维:上壁为同序数椎骨的上关节突;下壁为同序数椎骨下关节突基部。结论:颈神经后支穿行的骨纤维孔、骨纤维管及项部肌肉的腱性交叉纤维是造成颈神经后支卡压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后枕部和颈部皮肤感觉由第2、3颈神经传导。第2颈神经后支的皮支特别大,构成枕大神经;第3颈神经前支构成枕小神经。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还分别含有第3颈神经和第2颈神经的部分感觉纤维。当枕大神经或枕小神经受刺激时,引起后枕部和颈部疼痛,称为枕神经痛(或枕大神经痛、枕小神经痛)。常见病因为上呼吸道感染或流感后,或局  相似文献   

11.
<正>颈肌筋膜疼痛综合征(cervical myofascial pain syndrome,CMPS)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疼痛综合征。当颈肌病变卡压枕大、枕小神经或耳大、耳小神经时引发的头痛是为最常见的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CEH)原因之一。射频技术用于CMPS的肌肉筋膜松解治疗效果肯定,临床应用广泛[1,2],随着射频技术水平提高,多极脉冲射  相似文献   

12.
临床资料:112例病人中,枕大神经痛101例,男48例,女53例。枕小神经痛11例,男2例,女9例。年龄17~65岁。病程29天~8年。治疗方法:射频机的负极针刺入一侧领肌,正极针根据不同神经痛的部位选择:枕大神经取乳突与枕后粗隆之间连线的中点;枕小神经取该连线的外1/3交点。当针刺准部位时,该神经分布区呈“犯病”样疼痛,用方波试测时也有同样发作,即可行射频温控热凝治疗。将温度调升到80~85℃,此时患者有一过性疼痛,而后疼痛逐渐消失。每次治疗持续1~2分钟,休息2~3分钟,重复射频治疗2~3次,当疼痛完全消失,该神经区麻术,…  相似文献   

13.
神经阻滞联合小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联合小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效果。方法:将诊断明确的颈源性头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为治疗组,先行患侧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后入路法颈2椎旁神经阻滞,再于患侧枕部和上颈部最多见最敏感的3个压痛点行小针刀治疗,每周1次,共治疗3次。B组为对照组,只行患侧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后入路法颈2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观察每次治疗后、1个月疼痛指标和3个月、6个月后总体疗效。结果:两组治疗颈源性头痛均有明显疗效,但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远期疗效,A组明显优于B组。结论:神经阻滞联合小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满意,远期疗效优于单纯神经阻滞治疗。  相似文献   

14.
纤维肌痛综合征以存在慢性广泛性肌肉骨骼疼痛为特征,一般伴有疲劳、睡眠障碍及多种相关的躯体症状,发病率女性为男性的10倍,几乎所有年龄组均可发病。其发病原因可能与恢复性睡眠、神经生化异常、交感神经系统失控、局部组织原因、机体创伤、病毒感染及精神因素有关^[1]。目前纤维肌痛综合征的治疗在临床上仍是一难题。本文着重探讨银质针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疗效,为临床上纤维肌痛综合征的治疗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颈静脉球瘤摘除术1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我院为 1例颈静脉球瘤患者行摘除术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病例简介患者男 ,35岁。因声嘶 2月 ,呛咳 2 0d收入院。患者伴偏头痛与枕颈部疼痛 ,呈强迫头位 ,颅神经检查示左侧 9~ 12颅神经受损 ,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萎缩 ,MRI示左颈静脉孔内有 3 3cm× 2 6cm  相似文献   

16.
枕神经痛是指位于后头部枕大神经或枕小神经分布区的阵发性刺痛.2001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中医科用针刺加按摩、拨筋方法治疗15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揿针辅助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对患者颈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于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治疗的64例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神经电刺激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辅助揿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部残疾指数(NDI)评分、颈椎活动度、肌群肌电值。结果:治疗后两组VAS、ND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8.135、9.683,P= 0.000);治疗后两组颈椎活动度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但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胸锁乳突肌、斜方肌上支和斜方肌中支肌电值较治疗前有一定程度下降,且研究组明显小于对照组(t=14.317、6.344、12.884,P= 0.000)。结论:采用揿针辅助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可以提高神经电刺激对患者颈椎功能和疼痛症状的改善作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下斜肌断腱术治疗儿童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7例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儿采取了各种检查,如同视机、三棱镜加遮盖、及代偿头位的试验。确诊无误后采用下斜肌断腱术治疗。结果随访结果,治愈23例(48.94%),改善21例(44.68%),失败3例(6.38%),总有效率(93.62%);代偿头位术前43例术后消失40例(93.02%)。结论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主要目的是矫正斜视,尽可能获得最大的融合功能,消除代偿头位。下斜肌断腱术对治疗单侧上斜肌麻痹是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9.
上斜肌麻痹手术矫正的目的为矫正垂直斜视,消除代偿头位,建立双眼单视功能,一般采取下斜肌减弱术,目前常用的术式主要有下斜肌后徙术和下斜肌切除术,本文对13眼下斜肌后徙术和10眼下斜肌切除术的疗效进行了比较,认为后徙术可根据下斜肌亢进的程度定量,且不易产生粘连综合征,所以下斜肌后徙术优于下斜肌切除术。  相似文献   

20.
我院1984年以来应用斜肌皮瓣、胸三角皮瓣修复颈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10例,均获得满意的效果。今报告如下: 一、应用解剖 (一)斜方肌皮瓣 斜方肌的血供有三个来源,颈上部为枕动脉,由乳突的后方进入斜方肌的前缘,中部及下后部为颈横动脉,是供应该肌的主要血管,沿着脊柱的外侧在斜方肌的基底部行走,肩上部为肩胛上动脉。斜方肌受副神经的支配,在斜方肌上部外侧可找到副神经到该肌去的分支,沿着斜方肌行走,位于此肌的深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