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偏头痛疗效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脑顶核(FN)电刺激对偏头痛的治疗作用.方法对30例偏头痛患者进行FN电刺激,观察其偏头痛的发作情况.结果该方法减轻偏头痛发作的有效率为83.3%.结论应用电刺激小脑顶核的方法可减轻偏头痛发作.  相似文献   

2.
偏头痛是一组常见的头痛类型 ,罹患率占人群的 5%~ 10 % ,家族发病率可达 65%~ 90 % [1] ,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我科 1995年 9月~1999年 6月采用低频电穴位刺激治疗偏头痛 32例 ,效果满意 ,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偏头痛患者 32例 ,通过经颅彩色多普勒检查 ,均有颈内动脉痉挛。男 11例 ,女 2 1例 ;年龄 14~60岁 ,平均 37岁 ;病程 1~ 30年 ,平均 10 .4年 ;均为典型偏头痛。发作频率以近 1年为准 ,≥ 6次 /月19例 ,3~ 4次 /月 8例 ,1~ 2次 /月 5例。头痛程度按发作时头痛轻重和对生活工作的影响分为 3度 ,轻度 2例 ,发作时头痛…  相似文献   

3.
丛集性头痛(cluster headache,CH)是一种高度致残性头痛,表现为一侧眼眶周围剧烈疼痛伴自主神经症状。急性期治疗多给予高流量吸氧或使用曲坦类药物,旨在控制症状;给予维拉帕米和锂剂可以预防丛集期的复发。对于难治性丛集性头痛(refractory cluster headache,RCH)病人,神经电刺激治疗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神经电刺激治疗难治性丛集性头痛主要包括蝶腭神经节刺激、枕神经刺激及深部脑刺激等。与射频毁损术和神经切除术治疗相比,神经电刺激具有靶点明确、选择性高、并发症少、可调控等优点。多项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神经电刺激治疗可有效缓解难治性丛集性头痛临床症状,减少急性发作频率,延长缓解期。尤其是蝶腭神经节刺激正逐渐成为治疗难治性丛集性头痛非常有潜力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苯甲酸利扎曲普坦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苯甲酸利扎曲普坦药物治疗组(A组);经皮神经电刺激仪治疗组(B组);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苯甲酸利扎曲普坦治疗组(C组)。每组各20例。观察各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临床疗效的改善率。结果:C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疗效优于A组和B组(P<0.05),三组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苯甲酸利扎曲普坦药物治疗偏头痛疗效优于二者的单独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骶神经电刺激(sacral nerve stimulafion,SNS)治疗顽固性排尿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例确诊为顽固性排尿功能患者行骶3孔神经电刺激治疗.结果电刺激治疗8 d后及拔除电极后第1,4,8周,B超测定剩余尿量为0,尿失禁、尿频、尿急等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每次排尿量正常.结论骶神经电刺激能有效地治疗顽固性排尿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神经电刺激是一种利用电流刺激神经系统从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系统功能的神经调控技术,近年来已被成功应用于慢性神经精神疾病如癫痫、帕金森病、难治性抑郁症和强迫症等的治疗中,并因其安全、经济、耐受性好、副作用少等优势获得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神经电刺激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动物和实验临床研究发现其可能通过激活胆碱能通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通路等在炎性疾病中发挥抗炎作用.现将神经电刺激在抗炎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综述如下,以期为抗炎治疗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慢性神经疾病,发病率高。自1970年以来,有多种抗癫痫药世物问,但仍有约1/3的难治性癫痫患者的发作不能得到满意的控制,另外还有部分患者难以承受药物的毒副作用。这中间约有7%~8%的患者由于病灶容易确定,可以通过手术取得满意的疗效,但仍有一些患者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的迷走神经刺激术(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1997年美国FDA正式批准VNS作为12岁以上的难治性部分性癫痫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8.
神经电刺激因对慢性疼痛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而被广泛用于临床。现在常用的神经电刺激方法有经皮神经电刺激、外周神经刺激、深部脑刺激、脊髓电刺激、经皮脊髓电刺激和运动皮质刺激。每种电刺激又各具特点,它们为那些其他治疗无效的或因疼痛而致残的患者带来新的曙光。本文就其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并对各种方法比较其利弊。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组(电刺激组)20例、冰刺激治疗组(冰刺激组)20例和单纯药物治疗组(药物组)20例,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肢体功能运动训练,电刺激组患者同时应用VitalStim电刺激仪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并进行口一颜面肌功能训练,冰刺激组同时用冰棉签刺激其咽部并进行口一颜面肌功能训练。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和血氧饱和度(SaO2)测定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情况。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的SSA评分和SaO2降低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电刺激组和冰刺激组SSA评分和SaO2降低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电刺激组SSA评分和SaO2降低值均较冰刺激组下降更为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或冰刺激结合功能训练均可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且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冰刺激。  相似文献   

10.
背景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变性与再生是一个很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关于电刺激对神经再生恢复的促进作用仍需要探讨.目的比较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促进不同部位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与效果.设计以患者为观察对象,病例分析.单位一所医学院附属医院的神经电理室和骨科.对象1999-10/2003-06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周围神经损伤患者中,选择经临床诊断和肌电图证实的78例周围神经不全损伤患者.方法对入选78例周围神经不全损伤患者采用丹迪Cantata型肌电图仪对,进行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观察受损周围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行治疗前、后肌电图对比分析及不同病程治疗后的疗效对比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治疗前后肌电图变化.②神经传导速度变化.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78例臂丛神经、坐骨神经不全损伤者,经1~10个疗程的治疗,53例患者肢体运动、感觉功能恢复正常,18例患者肢体运动、感觉功能明显改善,有效率91%(71/78).治疗后失神经电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结论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可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改善受损神经局部血液循环,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相似文献   

11.
枕神经痛(Occipital Neuralgia,ON)是一种枕神经支配区域出现的发作性针刺样或烧灼样病理性神经痛.部分患者疼痛剧烈且经久不愈,对传统治疗方法难以奏效、治疗后易复发或产生难以耐受的副作用.在国内首次采用植入式周围神经电刺激,治疗1例持续30余年的顽固性ON患者,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和分析电刺激海马结构对颞叶内侧型癫痫患者的临床发作和脑电变化的影响。方法对8例颞叶内侧型癫痫的患者行立体定向经枕入路钻孔,沿海马长轴植入普通脑深部4导电极;视频脑电监测并定侧定位致痫灶(海马);选择刺激区域,给予高频低电流间断电刺激,每天分别选取同一时间段刺激两次,间隔6h,连续刺激3d。观察刺激期、后期的临床变化(包括神经心理及生命体征),记录刺激区域的脑电活动,并分析统计刺激前和刺激后的棘波数量。结果在电刺激治疗期间,6例刺激后比刺激前棘波数减少>50%,2例减少>20%。刺激期未出现癫痫临床发作,未发现副作用,生命体征无明显变化,记忆模块测试结果证实无记忆影响。结论间断电刺激海马可使刺激区的棘波数明显减少,证实了深部电刺激治疗颞叶内侧型癫痫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电刺激与神经康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回顾电刺激促进神经康复的基础及临床研究结果,明确电刺激特别是双侧电刺激是否为促进神经康复的理想治疗方案。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www.ncbi.nlm.nih.gov,gateway.nlm.nih.govwww.cnki.net1984-01/2003-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electricalstimulation,neurorehabilit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及《中国临床康复》杂志2002-01/2003-12期间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为“电刺激,神经康复等。资料选择:选择电刺激促进神经康复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方面的文献。数据提炼:对检索到的电刺激促进神经康复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方面文献中相关信息进行综述。资料综合:实验研究提示,脑存在可塑性,电刺激可通过机械刺激,造成全身血液循环的加快,促进脑血液供应,增加脑内侧支循环建立,电刺激可以调解神经递质的表达,促使神经营养因子和星形细胞增生,从而促进轴突出芽和突触形成,增强脑的可塑性。双侧电刺激可通过动员更多的神经通路来促进神经康复。结论:越来越多的基础及临床实验证据表明,电刺激特别是双侧电刺激是促进神经康复的有效手段。它可以促进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康复,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相信这种康复训练模式必将得到更广泛的临床  相似文献   

14.
慢性盆腔痛综合征(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CPPS)是临床常见的疼痛性疾病。由于病因复杂,药物、神经阻滞和手术等常规治疗方法往往效果不佳。近年来发现,神经调控(neuromodulation)对CPPS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目前用于治疗CPPS的神经调控方式主要有骶神经电刺激、阴部神经电刺激、脊髓电刺激、经皮胫神经电刺激和经会阴电磁刺激等。这些神经调控技术的应用,为一些常规方法治疗无效的CPPS患者带来了一种新的治疗方式并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然而神经调控并非使所有CPPS患者均能获益,主要表现在不同的患者、不同的神经调控方式,其镇痛效果有很大不同。但随着对CPPS形成机制和神经调控机理的深入认识,以及神经调控设备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神经调控用于CPPS的治疗具有更为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慢性难治性心绞痛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的主要疾病之一,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往往无法控制病人反复发作的顽固性胸痛,脊髓电刺激是近年来逐渐发展成熟的治疗神经痛和血管源性疼痛的可靠手段,而且越来越多的心绞痛病人可以通过脊髓电刺激来控制疼痛及缓解症状,本文对脊髓电刺激治疗心绞痛做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16.
背景纤维肌痛是一种非关节性风湿病,表现为身体多处疼痛与发僵,伴有睡眠障碍,疲乏无力等,常规治疗疗效不佳.目的通过经皮神经电刺激和电针刺激穴位治疗,并与常规用药治疗进行对比.探讨其对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疗效.设计以患者为观察对象的随机对照实验.单位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对象选择1994-06/2001-05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门诊就诊的纤维肌痛综合症患者66例,均为随访病例.随机分为经皮神经电刺激组、电针组、药物组,每组22例.年龄42~55岁,病程7~13个月.方法①电刺激组采用FZ-1型程控低频脉冲治疗仪,将2对电极分别贴敷于压痛点最明显的邻近2对主穴上,另1对电极贴敷于1对配穴.通连续波,输出脉冲宽度为6~150 ms,高频100 Hz,刺激15 min,再转为低频2 Hz,刺激15 min,强度约(14±3)mA,1次/d,连续治疗2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4 d.②电针组用28号毫针刺入应刺深度得气后,接G-6805电疗仪.取穴、操作、治疗时间均同电刺激组.③药物组口服谷维素和维生素B130 mg/片,3次/d;阿米替林片从每日10 mg开始,每10天增加10 mg至20~30 mg时止,睡前1次口服.共服药45 d.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患者镇痛疗效比较.②治疗后6,12,24个月痊愈显效者的随访结果比较.结果66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镇痛的总有效率比较电刺激组和电针组明显高于药物组(100%,95.5%,68.2%;X2=18.03,17.27,P<0.01).②复发率比较治疗后24个月电刺激组、电针组明显低于药物组(7.1%,6.1%,50.0%;X2=7.01,6.91;P<0.05).结论经皮电刺激或电针刺激穴位治疗均有较强的镇痛作用,且复发率低.经皮神经电刺激穴位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是一种无创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辅助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 将6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刺激组、对照组各33例,均常规给予药物治疗和基本的康复训练,对照组同时采用吞咽训练,电刺激组同时采用NMES配合吞咽训练.治疗前、后采用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对2组患者进行效果评估.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电刺激组为93.9%,对照组为72.7%,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MES配合吞咽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优于单纯吞咽训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骶神经电刺激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骶神经电刺激技术治疗1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通过排尿日记和症状改善程度随访并评估疗效。结果患者测试刺激前后症状改善了50%以上。植入永久性电极和骶神经调节器,随访3年半,疗效满意,无不良反应。结论骶神经电刺激治疗部分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9.
迷走神经刺激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妍  付饶  王庭槐 《新医学》2010,41(2):123-127
采用植入式刺激器对迷走神经进行慢性、间歇性电刺激是一项控制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手段,它可以显著降低癫痫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并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但其治疗机制仍未明了。本文介绍了迷走神经刺激(VNS)装置埋植和设置方法,并回顾了VNS抗癫痫的临床效能和不良反应,最后从神经解剖、神经电生理、脑功能成像等多方面对其疗效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肌电诱发神经肌肉电刺激在偏瘫康复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在改善早期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和促进功能恢复方面的临床疗效:与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相比,二者的疗效是否有明显的区别。方法:选发病4周内的不能主动完成腕背伸运动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其中对照A组30例,为常规康复治疗组;对照B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治疗次数:1次,日,5次,周,15次为一疗程。测定上述患者肌肉静态及收缩时肌电值、肌力(MMT法)应用简式Fugl-Meyer功能评价表、Barthel指数评分表对患者患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动作能力进行评测.在疗程开始与结束时分别予以记录。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肌肉静态及收缩时肌电值、肌力及应用Fugl-Mever评价表、Barthel指数评分表进行评分的分值均有显著性提高,治疗组与对照1,2组疗效相比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是一种有效的临床康复治疗方法.可以用于偏瘫患者上肢瘫痪的肌肉的功能治疗,其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方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