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昆虫对偏振光的响应及感受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偏振光是不同于普通光源的一种光, 常指光矢量在某一个方向振动的光波, 可分为线性偏振光、 圆偏振光和椭圆偏振光等。目前已经发现自然界的偏振光影响许多昆虫的行为, 如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的飞行导航、 蛱蝶Heliconius cydno chioneus的觅偶、 凤蝶Papilio aegeus产卵场所的选择等。金龟子对圆偏振光的反射可以作为一种分类的性状。昆虫复眼背部边缘区域(dorsal rim area, DRA)小眼是感受偏振光的主要器官, 电生理学研究表明前视神经节是蝗虫偏振视觉通路的一部分。在匈牙利, 已经开始利用偏振光研制步甲等昆虫的诱捕器。  相似文献   

2.
黄色蛋白(yellow protein,YP)对雄性成年蝗虫的黄色表皮形成起着重要作用,而此过程需要有高量的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JH)存在的条件下才会发生.而对于蝗虫大脑中是什么因素激活JH的合成,目前仍属未知.给散居型蝗虫注射L.migratoria蝗虫咽侧体(corpora allata,CA)提取物后,肉眼观察表明:散居型蝗虫表皮变黄.此后的定量PCR实验证实了散居型蝗虫表皮变黄是因为YP的(表达或存在).这暗示着黄色蛋白沉淀于散居型蝗虫的表皮.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给散居型蝗虫注射CA提取物,可以引发YP-mRNA的表达,CA提取物中有激活JH合成的因子.  相似文献   

3.
仇序佳 《昆虫知识》1994,31(6):373-374
1蝗虫的防治在肯尼亚内罗华的国际昆虫生理生态中心和在英国爱斯科的国际生物防治研究所分别报道了防治蝗虫的研究进展。国际昆虫生理生态中心的科学家研究了许多半化学物质。这些化合物很少量就能使散栖型和群栖型蝗虫产生效果。目前已证明或确定的半化学物质有4类,其中包括在散栖型雌虫中产生的性引诱物,能加速群栖型雄虫和雌虫性成熟的雄虫信号;能刺激群栖型雌虫在一定范围内产卵的信号Z寄主植物的引诱物质。他们希望3、4年后完成鉴定,作出管理蝗虫的新发展策略。国际生物防治所由ChrisPrior博士领导,经18个月时间,研究发现了真…  相似文献   

4.
康乐 《人与生物圈》2005,(3):F005-F005
蝗虫是昆虫纲直翅目中最大的类群,全世界约有1万余种。蝗虫作为昆虫中最具代表性的类群,长期以来都是昆虫形态学、生态学、生理学、行为学的模式。在任何一个国家的昆虫学教科书中,你都会发现蝗虫是最为常见的例举。全世界以蝗虫为研究对象的科研论文每年数以百计。  相似文献   

5.
昌吉州是新疆重点蝗区之一。蝗虫主要发生于天山北坡草原带和农牧交错的旱地。我们在草原蝗虫防治工作中,观察到紫翅椋鸟有群集捕食蝗虫的习性。1980年6月5日,在阜康县天池公路西梁的泉泉沟地段发现蝗虫,当时的虫口平均密度20—30头/米~2,曾发现有几群紫翅椋鸟在那里捕食,3天后查蝗虫,虫口平均下降为2.8头/米~2;6月15日,在昌吉县阿魏滩的红山沟查蝗虫,见到5群紫翅椋鸟在草场捕食蝗虫和螽蟖;1981年6月18日,在玛纳斯县南山,又见到约7群正在捕食蝗虫。 紫翅棕鸟的习性,对降低草原虫害有一定  相似文献   

6.
1970年当英国治蝗研究中心成立25周年之际,于7月6—16日在伦敦召开了关于近代和将来蝗虫学问题的国际研究会议。这是继1938年于比利时召开首次国际蝗虫会议之后的一次非政府性的国际蝗虫学学术会议,有39个国家近200人参加。会上宣读论文63篇,进行了21次讨论,并于1972年出版了会议论文专集。在64篇论文中,关于蝗虫分类学与蝗虫危害问题方面的各5篇,蝗虫种群研究方面的24篇,生理学  相似文献   

7.
东北地区蝗虫四新种(直翅目:蝗总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3年7—9月,在吉林省长白山及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进行蝗虫调查,发现有蝗虫4新种,现报道如下。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蝗虫研究室。  相似文献   

8.
甘肃蝗虫的新属新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1年,我们曾在甘肃省进行调查,并鉴定甘肃省农科院植保所和部分地、县农技站收藏的蝗虫标本,共发现2新属和5新种,另外还发现了2种蝗虫的雌性,现报道如下。 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蝗虫研究室。  相似文献   

9.
类产碱假单胞菌杀虫蛋白对蝗虫能量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镜直接观察结果显示,在类产碱假单胞菌杀虫蛋白作用下,蝗虫中肠细胞线粒体病变严重,多数呈现膨胀,有嵴断裂等现象。氧电极技术分析发现病变后蝗虫胃、肠细胞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作用减弱,ATP产生减少,能量代谢被抑制,但ATPase活力基本不受影响,即蝗虫体内能量需求仍可维持正常水平,由此导致蝗虫体内能量供应不足而死亡。  相似文献   

10.
1977年7月作者在鉴定上海自然博物馆收藏的蝗虫标本的过程中,发现我国西沙群岛蝗虫一新属新种及海南切翅蝗Coptacra hainanensis Tinkham的雄性。兹记述于后。 模式标本保存于上海自然博物馆。  相似文献   

11.
蝗虫是世界闻名的害虫,蝗虫为害在我国早已有长期历史记载。解放以来,经过科学家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我国的蝗灾已基本上得到控制。蝗虫虽为害极重,但这种害虫却全身是蛋白质,可用作家禽的高级饲料,也许还可作其他养殖动物的饲料。蝗虫繁殖很快,是否可以人工大量养殖,并以蝗虫为中心发展一种生态工程呢?这是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拟提出关于这种生态工程的设想,并探讨其可行性和经济效益。一、蝗虫的种类和生活习性中国的蝗虫有3科:菱蝗科、短角蝗科和  相似文献   

12.
我说蝗虫     
蝗虫是一种直翅目昆虫。它们有一对发达的膜质内翅善于飞翔,后足发达,善于跳跃。由于新疆地域广阔,地形复杂,南北疆气候相差悬殊,植被类型多样,因此蝗虫的种类繁多,数量惊人。据蝗虫专家陈永林先生介绍,在新疆现已发现蝗虫160余种,其中主要分布在北疆的有128种,南疆也有52种。如此多的蝗虫,导致新疆地区蝗灾不断。  相似文献   

13.
《昆虫知识》2009,(3):333-333
蝗虫通常独居,易受惊吓。但是,它们偶尔也成群出现,产生蝗灾。 科学家最近解开了其中的奥秘。英国《独立报》日前报道,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和悉尼大学共同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在蝗虫体内控制腿部和翅膀的胸部神经系统中积聚着一种叫血清素的化学物质,它在数小时内就可以让独居的蝗虫出现群居特性。  相似文献   

14.
放牧干扰下的蝗虫-植物相互作用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研究了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和蝗虫群落在不同放牧强度影响下的多样性、均匀性和丰盛度变化。比较了蝗虫群落与植物群落在放牧梯度上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发现,放牧干扰活动会明显地影响植物和蝗虫群落结构,但蝗虫群落结构的变化趋势并非与植物完全同步。蝗虫与植物间的联系更多地表现在植物起着蝗虫栖息地条件的作用,而并不完全是食料植物的作用。文中对放牧实践与多样性保护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生命世界》2010,(7):5-5
一个长期以来备受争议的话题是:在脑部是否有一个中心时钟,或者说计时是否是大脑中不同回路的共有本领?最近科学家发现,培养皿中的脑细胞网络可以被培养成像沙漏一样精确走时的计时器,这一结果或许可以帮助人们揭示大脑追踪时间之谜。  相似文献   

16.
蝗虫消化道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扫描仪分析方法对10种蝗虫消化道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比较,发现蝗虫不同类群个体其中肠占消化道总长的比例依进化地位呈现递增趋势,胃盲囊和后肠则呈递减趋势.这种趋势可能是随着蝗虫类群的进化,中肠在消化道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逐渐增强,与之相应的是胃盲囊呈退化趋势,同时后肠所排泄的残渣逐渐减少,导致蝗虫消化道形态发生适应性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组织学观察与测量对网翅蝗科(直翅目:蝗总科)中3种蝗虫卵子发生各阶段进行比较和分析,3种蝗虫分别为:绿牧草蝗Omocestus viridulus(Linnaeus),素色异爪蝗Euchorthippus unicolor(Ikonn.)和条纹异爪蝗Euchorthippus vittatus Zheng。结果表明,在蝗虫卵子发生过程中,卵母细胞体积和形态变化显著,呈现指数增长模式;细胞核体积增长在发育初期增长显著,后期变化不显著;滤泡细胞体积和形态及数量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比较种间差异发现不同种蝗虫的卵子发生存在不同的发育进程。  相似文献   

18.
横断山脉地区的蝗虫四新属七新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横断山脉地区地形复杂,山脉呈南北走向,山高水急,河谷切割很深,交通不便,蝗虫类的材料贫乏,张广朔先生1937年报导本地区蝗虫有2种。本所动物考察队于1973年和1977年去西藏考察的归途中曾二次横越横断山脉,采集了一批蝗虫标本。西北农学院周尧教授提供了一些云南蝗虫标本。经鉴定发现短翅类蝗虫四新属七新种,现记述于下。作者对标本采集者周尧教授,袁锋同志和李继钧同志深表敬意和谢意。  相似文献   

19.
放牧干扰下的蝗虫-植物相互作用关系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康乐 《生态学报》1995,15(1):1-11
本文研究了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和蝗虫群落在不同放牧强度影响下的多样性、均匀性和丰盛度变化。比较了蝗虫群落与植物群落在放牧梯度上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发现,放牧干扰活动会明显地影响植物和蝗虫群落结构,但蝗虫群落结构的变化趋势并非与植物完全同步。蝗早与植物间的联系列多地表现在植物起着蝗虫栖息地条件的作用,而并不完全是食料植物作用。文中对放牧实践与多样性保护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云南蝗虫一新属(直翅目:蝗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举鹏 《动物学研究》1985,6(3):239-241
在中苏考察队1956年所采的云南蝗虫标本中,发现一新属,现记述如下。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