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浓香型白酒糟醅进行容器和窖池发酵,并对发酵糟醅的常规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主要香气成分、白酒品质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窖外发酵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容器和窖池发酵糟醅的可培养好氧细菌、酵母和霉菌、温度、水分、酸度、还原糖、淀粉、酒精度、四大酯、三大酸在发酵过程中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除己酸乙酯含量差异较大外,其余物质含量差异不大,窖池发酵糟醅己酸乙酯最大值为0.13 g/L,容器发酵糟醅为0.11 g/L。窖池和容器发酵糟醅酒精度在25 d均达峰值,分别为6.7%vol、6.0%vol。窖池发酵二段酒的感官评价优于容器发酵酒,但容器发酵酒的大多数香气成分含量稍高于窖池发酵酒,特别是己酸乙酯含量为窖池发酵酒醅的1.4倍,但二者都能体现浓香型白酒风格。因此,进行窖外容器发酵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使用物性测试仪对浓香型白酒窖池发酵糟醅的硬度、回复性、粘着性等质构特性进行跟踪测定分析,并对发酵期间微生物消长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初步探索发酵糟醅的质构特性与微生物变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浓香型白酒质量糟醅在发酵过程中取样,并对常规理化指标和微生物进行跟踪分析,初步探讨了各指标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质量糟醅的相关发酵机理.试验证明质量糟醅在窖池中进行着缓慢的酯化反应,这也是采取质量措施后产酒质量优于普通窖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酱香型白酒窖内发酵过程中糟醅的微生物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以郎酒厂第4次酒入窖糟醅正常生产窖池为研究对象,研究发酵过程窖池糟醅中不同空间位置的微生物区系的动态分析。结果表明,酱香型白酒糟醅发酵过程糟醅上、中、下层不同层面的各类微生物区系在数量上存在一定差异,总的分布趋势为上层高于中、下层,兼性厌氧细菌及其芽孢杆菌的数量分布亦是上层略高于中、下层。  相似文献   

5.
该实验对入窖糟醅进行不同处理,在玻璃坛中常温发酵60 d,初步探讨窖泥、黄水中微生物和化学成分对窖外发酵糟醅香气成分和部分理化指标的影响。研究发现,添加窖泥、黄水或窖泥+黄水(灭菌)的发酵糟醅,香味成分种类和含量较入窖糟醅都有增加。与入窖糟醅相比,添加窖泥能促进酯类、酸类、异丁醛、乙缩醛物质的生成;添加黄水能促进酯类、醇类、双乙酰的生成;添加窖泥+黄水(灭菌)能促进醇类、酸类、糠醛的生成;不同处理对发酵糟醅酸度、还原糖、酒精度含量影响较小,添加黄水的发酵糟醅水分明显高于其他3种糟醅,含量为58.8%,而淀粉明显低于其他3种糟醅,含量为8.95%。  相似文献   

6.
浓香型白酒窖池糟醅原核微生物区系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了探讨中国传统白酒窖池糟醅中的原核微生物区系的构成及变化,运用PCR扩增技术和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等方法测定糟醅中原核微生物的16SrDNA基因全序列,根据与基因数据库中相似菌群16SrDNA序列的同源性,分析窖池糟醅中原核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和区系分布。结果发现,发酵60d的浓香型白酒糟醅中,真细菌主要分为6个菌群:低GKmol%革兰氏阳性菌、高G Cmol%革兰氏阳性放线菌群、革兰氏阴性拟杆菌群、革兰氏阴性变形杆菌群、革兰氏阳性纤毛菌群和耵Ⅵ7门,其中β-变形杆菌群约占窖池糟醅中原核微生物的80%;古菌主要为产甲烷古细菌,包括Methanoculleus群和Methanospirillum群。通过不同窖池的比较分析得出,微生物的多样性与窖池微生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对沱牌酒厂两个不同窖池的浓香型大曲发酵的黄水浸泡界面糟、中层糟和双轮底糟及蒸馏酒后粮糟样品所提取的总DNA进行细菌V7~V8区、真菌18S rDNA和古菌V3~V4区片段的PCR,后进行DGGE分析,同时对糟醅真菌DGGE图谱中主要优势条带进行克隆测序.结果表明,不同的窖池其糟醅细菌、古菌和真菌群落结构有一定差异,而相同窖池的糟醅细菌、古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具有较大的相似性;浓香型大曲发酵糟醅双轮底糟的微生物种类最为丰富,其次是中层糟.  相似文献   

8.
入窖发酵对酱香型白酒风味质量的形成十分重要。酱香型白酒入窖发酵的窖池,是固态发酵生产酱香型白酒的重要设备,其主要用途是蓄积糟醅,进行密封发酵生香。在曲药和窖池微生物作用下,窖内母糟发酵生香的优劣,对产品产质量起着关键作用。在生产中,对入窖发酵控制管理无从下手及片面认识和没有科学的可控措施以致出酒率低及不合格品多。因此,抓好入窖发酵工序的技术质量控制与管理,落实出窖糟醅的监测与研判,采取措施调整各轮次酒醅工艺参数达到入窖条件,严格执行酒醅入窖控制措施,认真做好窖池发酵管理等工作,决定着酱香型白酒风味特征及产质量优劣。  相似文献   

9.
运用白酒风味导向技术对窖池发酵过程中不同层次酒醅微生物的分布规律及其酒体风格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同一窖池内面糟、中层糟及窖底糟微生物分布规律及酒体风味化合物有明显差异,这些差异是特定工艺条件下,造成不同层次酒醅酒体风格特征不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通过物性测试仪对五粮浓香型白酒窖池发酵糟醅的硬度、粘聚性、内聚性等质构特性进行跟踪测试分析,并对窖期内糟醅水分、酸度、淀粉等发酵参数进行了研究.初步探索发酵糟醅的质构特性与理化性质变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Factors affecting the storage of barley grain cv. Julia were studied during four seasons in underground pits constructed on Butser Ancient Farm, Hampshire. Grain stored well overwinter except when the rainfall during the storage period was sufficient to increase grain water content greatly. In the wet seasons, the outermost grain in some pits increased to more than 50% water content, spontaneous heating occurred and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s exceeded 30%. Otherwise most grain remained drier than 35% water content, temperatures remained less than 13°C and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s were less than 25%. In good seasons at least 90% of the grain germinated following storage but in bad, less than 5% germinated from some pits. Grain was stored successfully in pits of different shapes and sizes but beehive-shaped pits were less wasteful of grain than cylindrical pits. Most important was an efficient top seal to prevent entry of rain and to retain carbon dioxide, while siting the pit within a round house ensured successful grain storage in all seasons. Penicillium species and members of the Aspergillus glaucus group were the predominat fungi isolated, supplemented by other species in the damper, outermost grain and in the pit structure. It was concluded that esimates of the population of Iron Age settlements based on pit numbers and size are unreliable.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应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酱香型白酒第四轮次酒酿造过程中真菌多样性,并阐明其优势真菌群落结构及其随酿造工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酒曲中主要优势菌有曲霉属(Aspergillus)、嗜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堆积发酵酒醅中主要优势菌有拟青霉属(Paecilomyces)、念珠菌属(Candida);窖内发酵酒醅中主要优势菌有嗜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窖泥中主要优势菌有假霉样真菌属(Pseudallescheria)、镰刀菌属(Fusarium)。同一酒厂和不同酒厂新老车间酒曲、堆积发酵、窖内发酵、窖泥之间真菌组成相似度较高,但其优势菌群丰度差异显著。发酵车间使用年限及窖龄影响着酿酒微生物多样性;使用时间长的车间和窖池其环境微生物种群结构更稳定,优势菌群更突出。  相似文献   

13.
对酱香型白酒制酒机械化进行试验研究,开发出国内首套从润粮、上甑、摊晾起堆到入窖的酱香机械化设备系统。并将出酒率、口感质量等级、轮次酒色谱骨架成分及总酸总酯含量等指标与传统班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堆积发酵过程顶温略低于传统班组相应均值,中温、底温基本一致;堆积发酵时间比传统班组均值延长;堆积和窖池发酵过程主要功能微生物与传统生产基本一致;轮次累计出酒率为64.27%,低于传统班组6.8个百分点;优质品率为64%,总体达到公司标准;通过显著性差异分析,机械化试验班酒样色谱骨架成分、总酸总酯含量与传统班组酒样比较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虽然机械化试验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出酒率、优质品率等指标与传统生产比较还有差距。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应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酱香型白酒第四轮次酒酿造过程中细菌多样性,并阐明其优势真菌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随酿造工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酒曲中主要优势菌有芽孢杆菌科(Bacillaceae)、海洋芽胞杆菌属(Oceanobacillus);堆积发酵中主要优势菌有芽孢杆菌科(Bacillaceae)、变形菌纲(Proteobacteria);在窖内发酵中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占绝对优势;窖泥中主要优势菌有放线菌(Actinomyces)和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醋杆菌属(Acetobacter)。同一酒厂和不同酒厂新老车间酒曲、堆积、窖内发酵、窖泥之间细菌组成相似度较高,但其优势菌群丰度差异显著。发酵车间使用年限及窖龄影响着酿酒微生物多样性;使用时间长的车间和窖池其环境微生物种群结构更稳定,优势菌群更突出。  相似文献   

15.
多粮浓酱兼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窖内糟醅温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分析了多粮浓酱兼香型白酒新工艺和传统多粮浓香型白酒工艺窖内发酵糟醅温度的时空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种工艺条件下窖内糟醅温度变化趋势均呈现主升温期缓慢、顸温维持期较长、温度回落期缓慢;贴近窖壁糟醅温度最低,中心糟醅温度最高,但是2种糟醅的具体出窖温度、平均温度、顶温,以及主升温时间、温度维持时间、温度回落时间却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提高窖帽高度、增加投料量及适当延长发酵周期,结合对新窖池发酵过程中糟醅微生物区系变化进行监测.发现相对于普通高度窖帽的窖池,酵母茵的存活时间明显较长,酒精发酵时间得到相应延长,细菌的存活率较高,强化了产酯生香;3口不同封窖高度的窖池中霉菌数量相差不大,发酵30d后,已经难以检测到霉菌的存在。比较封窖高度为60cm、110cm、160cm的窖池,其出酒率分别为24.4%、26-3%、26.7%,优质率分别为35.4%、38.1%、39.8%,皆是随封窖高度的提高而升高,尤以优质品率提高明显。结果表明,增加窖帽高度可影响窖内微生物区系而提高出酒率,特别是优质酒率。  相似文献   

17.
该文综述了酸度对浓香型大曲酒发酵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低温入窖,缓慢发酵;使用陈曲,控制用曲量;加强滴窖,大汽冲酸;控制糠壳用量;搞好环境卫生、加强窖池管理等措施,从而控制大曲酒发酵过程中酒醅的生酸幅度,保证浓香型大曲酒发酵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窖泥活性降低原因分析与提高窖泥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锋 《酿酒科技》2003,(3):49-50
影响窖泥退化、板结的原因有:窖泥配方、酸度、水分、乳酸钙、乳酸铁等白色物质的形成与析出、营养成分的减少、发酵条件的变化、窖泥周围环境等。提高窖泥活性的措施有:用窖泥养护波喷洒窖壁与窖底,剥减退化窖池表层,在酿酒生产过程中实施以窖养醅、以醅养窖、养护结合的措施。(孙悟)  相似文献   

19.
宇宏  唐怡 《酿酒科技》2001,(6):83-85
窖龄在30年以上的发酵窖池均可称为“老窖”,老窖均被名酒厂视为看家之宝。中国老窖以浓香型白酒的发酵窖池为代表,分布广、数量多,窖龄越长,其产酒质量越好。我国古籍有关“窖”的记载很多,众说不一。中国酒窖和中国酒文化的发展受地理因素、技术因素、需求因素和文化交流因素等褚多因素影响。在中国酒文化发展的各个领域内的研究尚待深入。  相似文献   

20.
湘泉酒是以小曲培菌糖化,大曲续 发酵,老窑生香。窑泥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湘泉酒质量。对湘泉窑泥进行了分析、研究,改进了窑泥原配方,增加了己酸菌液、丁酸菌液、老窑泥培养液、碳铵、磷肥,并将窑泥功能菌用海藻酸钠包埋固定作菌种,窑泥经60d培养,功能菌芽孢杆菌的数量增加了几十倍,接近了老窑泥。生产的酒特优率第三轮可达65%,接近老窑水平。(君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