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高雪  李正国 《食品科学》2009,30(10):269-272
以奉园72-1 脐橙为材料,研究了田间喷钙、套袋处理、延迟采收、打蜡等对果实常温贮藏期间果皮褐变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田间喷钙结合套袋处理可显著降低果实贮藏期间的果皮褐变率(p<0.01),钙处理还显著提高了果面的红色,改善果实商品性;而延迟采收和打蜡均极显著地增加果皮褐变率(p<0.01);说明果树缺钙、涂蜡和不适采收期都是引发脐橙果皮褐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龙眼果实采后容易发生果皮褐变,是影响采后龙眼果实品质和货架期最重要的因素。热处理是一种能延缓果蔬衰老、保持贮藏品质的环保型采后物理处理方法。本文探讨热处理对采后龙眼果实果皮褐变和酚类物质代谢的影响。采后"福眼"龙眼果实用50℃热水处理10 min,晾干,用聚乙烯薄膜袋密封包装,置于(15±1)℃下贮藏。贮藏期间定期测定果皮褐变指数、总酚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果实相比,50℃热水处理10 min可有效降低采后龙眼果实果皮褐变指数,降低果皮PPO和POD活性,提高果皮PAL活性,保持较高的果皮总酚含量。因此认为,50℃热水处理10 min可有效降低采后龙眼果实酚类物质代谢,从而延缓采后龙眼果实果皮褐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刘佩  徐欣欣  刘同信  王璇  王庆国 《食品科学》2017,38(19):241-247
‘黄冠’梨低温贮藏过程中果皮褐变严重,为解决果皮褐变问题,开发控制果皮褐变的新技术,本研究分别采用3、20 mmol/L的过氧化氢(H2O2)水溶液浸泡处理‘黄冠’梨,探讨H2O2预处理对梨果皮细胞抗氧化防护体系、低温贮藏期间果皮褐变、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未经H2O2处理)相比,20 mmol/L的H2O2显著降低了‘黄冠’梨果皮褐变率及褐变指数,抑制了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的活性和果皮酚类物质尤其是单体绿原酸、儿茶素和熊果苷的消耗,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力以及果皮自由基清除能力,降低了丙二醛积累,有效地增强了果皮抗氧化防护能力,并且能够使果实在低温贮藏后的货架期间保持较高的硬度、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及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食用感官综合品质在低温贮藏和货架期间均优于对照组。研究表明,采后‘黄冠’梨经H2O2预处理,可以诱导性地增强果皮抗氧化酶活性,抑制PPO酶活性和酚类物质消耗而减少低温贮藏过程中果皮褐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L-半胱氨酸(L-cysteine,L-cys)对鲜切马铃薯的抗褐变机制,以鲜切马铃薯为研究对象,采用真空浸渍技术辅助0.7 g/L的L-cys溶液处理鲜切马铃薯,分析贮藏期鲜切马铃薯褐变指数(browning index,BI)、多酚氧化酶活性(polyphenol oxidase,PPO)、过氧化物酶活性(peroxidase,POD)、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phenylalanineammonialyase,PAL)、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贮藏期,试验组鲜切马铃薯BI值、PPO活性、POD活性、PAL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酚含量在贮藏0~6 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贮藏后期则显著上升(p<0.05)。另外,两组鲜切马铃薯抗氧化活性在贮藏期,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因此,结果表明,L-cys处理可以抑制鲜切马铃薯酶活性,从而延缓鲜切马铃薯在贮藏期间的褐变。  相似文献   

5.
果皮褐变是影响采后荔枝果实品质和货架期最重要的因素。本文比较研究了在(8±1)℃贮藏条件下"乌叶"和"兰竹"荔枝果实果皮褐变的差异性及其与酚类物质代谢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兰竹"荔枝果实相比,采后"乌叶"荔枝果实较不容易发生果皮褐变,贮藏期间,"乌叶"荔枝果实的果皮褐变指数显著低于"兰竹";"乌叶"荔枝果实的果皮花色素苷、类黄酮和总酚含量高于"兰竹",而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低于"兰竹"。贮藏期间,荔枝果皮的花色素苷、总酚、类黄酮含量和PPO活性不断下降,而POD活性则不断上升,但在同一贮藏期间,"乌叶"荔枝果皮的花色素苷、总酚、类黄酮含量都高于"兰竹",而PPO和POD活性则低于"兰竹"。据此认为,采后"乌叶"荔枝果实较不容易发生果皮褐变与其保持较低的果皮PPO和POD活性而减少果皮花色素苷、总酚和类黄酮含量的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6.
鲜切莲藕褐变的主要原因是酶促褐变,高浓度CO_2气调包装(Modified-atmosphere packaging,MAP)可以有效延缓鲜切果蔬褐变,而苯丙氨酸解氨酶(L-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的编码基因是引起果蔬褐变的主要基因。然而,高浓度CO_2 MAP对鲜切莲藕片PAL、PPO、POD酶及其编码基因表达的影响却鲜有报道。本文分析了100%CO_2MAP对鲜切莲藕贮藏过程中褐变度、总酚含量、PAL、PPO和POD酶活性及其编码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100%CO_2 MAP对延缓鲜切莲藕褐变有较好效果,且100%CO_2 MAP贮藏期间鲜切莲藕PAL、PPO和POD酶活性随褐变程度的增加而同步变化。此外,Nn PAL1,Nn PPOA和Nn POD2/3的表达变化与PAL,PPO和POD酶活性的变化及褐变相一致,说明高浓度CO_2 MAP可能通过下调Nn PAL1,Nn PPOA和Nn POD2/3的表达来延缓鲜切莲藕褐变。  相似文献   

7.
杨震峰  朱克花  陈伟  陆胜民 《食品科学》2010,31(18):401-404
为研究臭氧处理对梨果实褐变的影响,采用5.0、2.5mg/L 臭氧水和蒸馏水浸泡黄花梨整果和鲜切果,5min后晾干,分别贮于20℃和5℃条件下,对贮藏过程中果实和切片的褐变指数、总酚(TP)含量及与酶促褐变相关的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臭氧处理的黄花梨整果与鲜切果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臭氧处理显著降低贮藏5d 后黄花梨整果果心和整个贮藏期鲜切片的褐变指数,维持梨整果与鲜切果较高的总酚含量,对二者PPO、POD 活性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增加梨整果较高的PAL 活性,抑制鲜切梨果PAL 活性。抑制黄花梨整果和鲜切果褐变以2.5mg/L 臭氧水处理为好。  相似文献   

8.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2):239-244
研究桧木醇处理对采后龙眼果实贮藏过程中品质和生理的影响。将采后龙眼果实浸泡在50μg/m L桧木醇溶液中10 min,晾干后于(25±1)℃下贮藏。贮藏期间定期测定褐变指数、病害指数、果肉自溶指数、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可定量酸(TA)含量、总酚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采后贮藏第4天,处理组和对照组的的褐变指数分别为2.8和4.2;贮藏2 d后,对照组果实病害指数增加较快,而处理组较慢,在第6天,处理组和对照组的病害指数分别为11.46%与37.83%,因此,桧木醇处理明显抑制采后龙眼果实褐变和腐烂。此外,桧木醇处理激活龙眼果实在贮藏期间PAL活性,抑制PPO活性,并保持一定的总酚含量但桧木醇处理并不能显著抑制龙眼果实自溶。同时,能保持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因此,桧木醇处理可以维持采后龙眼果实的品质,延缓果皮褐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方竹鲜笋的采后贮藏保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500 μL/L无水乙醇、0.1 mmol/L MeJA熏蒸方竹鲜笋,以蒸馏水为空白对照(CK),测定方竹鲜笋贮藏期间[温度(1.0±0.3) ℃,相对湿度(90±5)%]的呼吸强度、硬度、褐变指数、可溶性蛋白质、PAL、POD、PPO、APX等指标,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方竹鲜笋贮藏期间的品质差异。结果:复合熏蒸处理可以降低贮藏期间方竹鲜笋硬度和褐变指数的上升,维持总黄酮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诱导APX、POD、PAL、PPO酶活性变化,延缓木质化、褐变。当贮藏时间为60 d时,复合熏蒸的主成分分析高于其他处理的。结论:复合熏蒸能够更好地维持方竹鲜笋贮藏期间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
机械损伤对富士苹果酶促褐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富士苹果机械损伤后在5℃和18℃贮藏条件下对生理变化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损伤后的果实相对电导率急剧增大、L*值迅速下降、多酚含量逐渐降低、丙二醛(MDA)含量逐渐上升,果肉快速发生褐变.机械损伤提高了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抑制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除了PPO外,其它指标都呈现了上升、下降的反复过程,说明组织自身的保护酶系统对伤胁迫具有生理防御作用,而且在低温贮藏时酶活性较强而能有效地延缓果实的衰老.  相似文献   

11.
采后苯丙噻重氮处理促进梨果实的愈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静荣  王斌  姜红  王毅  李雪  司敏  李永才  毕阳 《食品科学》2018,39(9):190-195
研究采后苯丙噻重氮(benzothiadiazole,BTH)处理对梨果实愈伤的促进作用,探讨苯丙烷代谢及抗氧化 酶在愈伤中的作用。以‘玉露香’梨果实为试材,人工模拟损伤后,用100 g/L BTH处理,在常温(20~25 ℃)、 相对湿度80%~85%的黑暗条件下进行愈伤,通过测定质量损失率和损伤接种梨果实的发病率来评价愈伤效果,比 较BTH处理组和对照组梨果实愈伤期间苯丙氨酸解氨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力,以及 总酚、类黄酮和木质素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BTH处理对梨果实愈伤期间的质量损失率没有显著影响;愈伤期 间,BTH处理组和对照组梨果实的发病率均降低,处理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表明, BTH处理降低了梨果实的采后发病率;BTH处理明显提高了苯丙烷代谢途径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抗氧化酶多酚 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此外,BTH处理还有效促进了梨果实总酚、类黄酮和木质素的积 累。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处理组梨果实的发病率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力、总酚含量和类黄酮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 关,和过氧化物酶及多酚氧化酶活力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采后BTH处理可促进梨果实的愈伤,苯丙烷代谢以及过 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在愈伤组织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The present study evaluated the effects of 15 μL L-1 nitric oxide (NO) on the fruit defence response of ‘Newhall’ navel orange. The decay rate of NO-treated navel orange fruit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fruits during storage at 20 °C storage (P < 0.05). Treatment with NO suppressed the increase in disease incidence and lesion area in orange fruits inoculated with Penicillium italicum (P. italicum);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activities of phenolic metabolism-associated enzymes and pathogenesis-related (PR) proteins, including polyphenoloxidase (PPO),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PAL), β-1,3-glucanase (GLU) and chitinase (CHT); and enhanced the activities of key enzymes, including 4-coumarate: CoA ligase (4CL), cinnamate-4-hydroxylase (C4H) and chalcone isomerase (CHI) in the phenylpropanoid pathway. The contents of total phenolics, flavonoids and lignin were also higher in NO-treated fruits than in control fruit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exogenous NO could induce disease resistance against P. italicum in navel orange fruits.  相似文献   

13.
以‘丰脐’柑橘果实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苯并噻二唑(benzothiadiazole,BTH)和青霉菌 (Penicillium italicum)、绿霉菌(Penicillium digitatum)、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des)同孔、异孔接 种对柑橘果实青霉病、绿霉病、炭疽病的控制效果,筛选出针对这3 种病害控制效果最适宜的BTH浓度,在此浓 度下考察打孔和浸泡处理对果实果皮内源水杨酸含量和抗病性相关酶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0.25、0.50、 1.00 mmol/L 3 种浓度的BTH与P. italicum、P. digitatum、C. gloeosporioides同孔或异孔接种均可以降低果实青霉病、 绿霉病、炭疽病的病斑直径,其中,0.50 mmol/L的BTH效果最好;在病害发病率方面,3 种浓度的BTH处理均在果 实发病初期有效果,后期效果不显著,相比之下,0.50 mmol/L的BTH效果较好。最适浓度下,通过对果实果皮内源 水杨酸含量和抗病性相关酶活力的研究发现,BTH损伤接种能增加果皮内源水杨酸的含量,BTH浸泡处理对果皮内源 游离态水杨酸含量无显著影响,但能促进果皮内源结合态水杨酸含量的积累;BTH损伤接种和浸泡处理均能增加柑橘 果皮β-1,3葡聚糖酶、几丁质酶、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力。由此推测,BTH处理诱导柑橘果 实提高了其采后抗病性。  相似文献   

14.
潘永贵  刘新华  黎寿英 《食品科学》2010,31(20):469-472
以“象牙”和“台农”芒果为试材,研究BTH 处理对2 个不同品种芒果果实中主要防御酶—— PAL、PPO 和POD 活性的影响,以探讨其增强不同果实抗病性的机理。结果表明:在整个贮藏过程中,“台农”果实本身3 种酶的活性均明显高于“象牙”果实;而经BTH 处理后,对2 个品种的芒果果实,均刺激了3 种酶活性的上升,并且“台农”果实上升幅度明显高于“象牙”果实。BTH 处理增强果实抗病性与刺激PAL、PPO 和POD 活性上升均有关系,并且对台农果实作用明显大于象牙果实。  相似文献   

15.
李磊  陈发河  吴光斌 《食品科学》2010,31(16):286-290
以福建莆田市“解放钟”枇杷为材料,采后50℃热处理30min 后分为冷库(2~5℃)和室温(18~25℃)两种贮藏条件进行贮藏。在贮藏期通过对枇杷果实的木质素含量、硬度、多酚氧化酶(PPO)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醇脱氢酶(CA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的分析,研究贮前热处理对冷藏枇杷果实木质化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2~5℃)条件下贮藏,枇杷果实硬度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都有明显升高,且两者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914。贮前热处理能够延缓冷藏枇杷果实木质素含量及硬度的上升,降低PPO、PAL、CAD、POD 的活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延长鲜切荸荠的贮藏周期,本文研究冷藏条件下高压二氧化碳(HPCD)处理对鲜切荸荠褐变的影响。鲜切荸荠经高压二氧化碳(1、2、4 MPa,31℃,5 min)处理后,放在4 ℃条件下冷藏8 d,测定其在贮藏期间的色泽、硬度、多酚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及多酚类物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2 MPa和4 MPa处理均可有效抑制鲜切荸荠的褐变,而2 MPa处理可更大程度地减缓硬度的降低。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压力处理均能激活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抑制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延缓多酚类物质的积累。其中,经2 MPa处理组效果最佳,贮藏至第4 d,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和多酚含量分别较对照组低59.1%和46.1%。研究结果可为HPCD技术在抑制鲜切果蔬褐变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MCP对低温贮藏苹果灰霉病抗性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对低温贮藏(0±1)℃苹果灰霉病的控制效果及其诱导抗病机理。结果表明:采后1 μL/L 1-MCP处理较对照可显著降低损伤接种苹果灰霉病的发病率,抑制病斑的扩展(P<0.05)。同时1-MCP处理能够诱导果实中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β-1,3-葡聚糖酶、几丁质酶活性的提高,促进总酚、类黄酮和木质素的积累,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减少丙二醛的产生,从而提高果实的抗病性。研究结果可为1-MCP防治苹果采后病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刘锋  陈明  陈金印 《食品科学》2010,31(20):439-443
研究不同质量浓度壳聚糖处理对纽荷尔脐橙采后品质及抗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冷藏(8℃)条件下,壳聚糖处理抑制了脐橙果实的呼吸强度、延缓了总糖的上升和可滴定酸的下降并保持了较高的VC 含量,从而保持了较好的果实品质。同时,在贮藏后期壳聚糖处理也提高了脐橙果实超氧化物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几丁质酶和β-1,3- 葡聚糖酶的活性,增强了果实的抗病性。但不同处理间存在着差异,其中以1.5g/100mL 壳聚糖效果最好,2.0g/100mL 壳聚糖次之,1.0g/100mL 壳聚糖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