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柚子种子油的提取工艺及其脂肪酸的气相色谱法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万益群  肖丽凤 《食品科学》2008,29(3):438-440
本实验研究了索氏提取法、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柚子种子油,探讨了不同条件对柚子种子油提取率的影响,并利用气相色谱对不同方法提取的种子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柚子种子油中含有多种脂肪酸,其中主要是亚麻酸、亚油酸、油酸和棕榈酸,其相对含量在90%以上,且不同提取方法对柚子种子油中脂肪酸的组成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牡丹种皮油的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并与牡丹籽油和4种常见干果(核桃、巴旦木、杏仁、开心果)的脂肪酸组成进行比较,为牡丹种皮油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索氏抽提法对4种干果中的脂肪进行提取,以硫酸-甲醇法对6种油脂样品甲酯化,采用GC-MS检测结合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脂肪酸的组成及相对含量。结果牡丹种皮油与牡丹籽油中均含有棕榈酸、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5种脂肪酸,其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均超过90%,尤其是亚麻酸的含量分别高达51.1%和44.7%;而核桃中含有棕榈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4种脂肪酸,亚油酸是其主要成分;巴旦木、杏仁、开心果中主要含有棕榈酸、油酸、亚油酸3种脂肪酸,以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含量最高。结论牡丹种皮油中含有大量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麻酸的含量尤其突出,较牡丹籽油含量更高,是一种优质的保健食用油。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 明确牡丹种皮油的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并与牡丹籽油和4种常见干果(核桃、巴旦木、杏仁、开心果)的脂肪酸组成进行比较,为牡丹种皮油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索氏抽提法对4种干果中的脂肪进行提取,以硫酸-甲醇法对6种油脂样品甲酯化,采用GC-MS检测结合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脂肪酸的组成及相对含量。 结果 牡丹种皮油与牡丹籽油中均含有棕榈酸、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5种脂肪酸,其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均超过90%,尤其是亚麻酸的含量分别高达51.1%和44.7%;而核桃中含有棕榈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4种脂肪酸,亚油酸是其主要成分;而巴旦木、杏仁、开心果中主要含有棕榈酸、油酸、亚油酸3种脂肪酸,以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含量最高。 结论牡丹种皮油中含有大量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麻酸的含量尤其突出,较牡丹籽油含量更高,是一种优质的保健食用油。  相似文献   

4.
火麻仁油中脂肪酸的不同酯化方法与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索氏提取法对火麻仁粗油进行提取,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甲酯化方法处理,通过脂肪酸的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对其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种甲酯化方法分别鉴定出14、11和10种脂肪酸,占火麻仁油总量的83.36%、99.63%和96.98%。甲酯化方法1的火麻仁油中鉴定出主要脂肪酸为:棕榈酸占脂肪酸总量的10.97%,硬脂酸占脂肪酸总量的7.56%,亚油酸占脂肪酸总量的13.42%,油酸占脂肪酸总量的34.80%;甲酯化方法2的火麻仁油中鉴定出的棕榈酸占脂肪酸总量的8.33%,硬脂酸占脂肪酸总量的5.53%,亚油酸占脂肪酸总量的54.64%,亚麻酸占脂肪酸总量的25.42%;甲酯化方法3的火麻仁油中鉴定出的棕榈酸占脂肪酸总量的8.20%,硬脂酸占脂肪酸总量的5.23%,亚油酸占脂肪酸总量的52.19%,亚麻酸占脂肪酸总量的25.77%。  相似文献   

5.
省沽油种子油中脂肪酸的GC-MS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用二氯甲烷提取省沽油种子油,并进行皂化、甲酯化,用GC-MS对省沽油种子油中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对野生与种植两种省沽油种子油中的脂肪酸种类与含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省沽油种子油中含多种脂肪酸(共检出20种),主要是亚油酸、亚麻酸、油酸和棕榈酸,其中亚油酸含量分别为48.50%(野生)和57.60%(种植),亚麻酸含量为8.86%(野生)和10.12%(种植), 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为70.22%(野生)和80.31%(种植).野生与种植两种省沽油种子油中的脂肪酸种类基本相同,但种植的种子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野生的高10.09%.  相似文献   

6.
以大红袍花椒籽为原料,以油脂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同种溶剂两步浸提法分离提取花椒籽皮油和仁油,优化其提取工艺。结果表明:采用溶剂油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分步提取花椒籽皮油和仁油,提取率分别达到96.00%和97.51%,提取后的皮油产品主要含棕榈酸、棕榈油酸、油酸和亚油酸等饱和与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而仁油产品主要含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有望开发为一种高营养保健食用油脂。  相似文献   

7.
巴旦木仁油中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索氏提取法对巴旦木仁中的油脂进行提取,并对提取的巴旦木仁油进行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其主要脂肪酸为棕榈酸(4.01%)、硬脂酸(2.72%)、油酸(23.95%)、亚油酸(34.76%)和亚麻酸(28.55%).巴旦木仁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7%,适合制备营养保健油.  相似文献   

8.
以高含油量油菜品系为材料,研究角果发育过程中种子和果皮油份积累与主要脂肪酸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高含油量品种在角果发育早期油份的合成与积累较为缓慢,开花后20d种子含油率仅占成熟种子油份含量的8.35%~12.32%,角果发育中期是油份含量增加最快的时期,开花后40d种子含油率占成熟种子油份含量的72.89%。94.73%,籽粒成熟时油份含量达到最大值。果皮的油份积累与种子相反,随角果发育油份含量依次下降,两者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5。种子和果皮的二十碳烯酸、芥酸合成规律明显不同。种子的7种主要脂肪酸组成中芥酸和二十碳烯酸与16碳、18碳脂肪酸含量均呈负相关,亚麻酸和亚油酸与棕榈酸、硬脂酸和亚油酸含量均呈正相关,与油酸含量H2和H27为正相关,H1和H28为负相关。而油酸与其它脂肪酸的相关关系较为复杂,与棕榈酸、硬脂酸和亚油酸、亚麻酸的相关关系有正相关,也有负相关,可见油酸的合成与积累不仅与棕榈酸、硬脂酸有关,还会影响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这是创新油菜高油酸材料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苎麻属野生植物种子油的开发利用价值,采用索氏抽提法、气相色谱法和氨基酸分析仪对其种子含油量、油中脂肪酸组成及其粕氨基酸组成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苎麻属野生植物种子含油量较高,最高达28.46%,平均值达21.63%,显著高于栽培种苎麻;油中脂肪酸主要由5种脂肪酸组成,平均含量顺序为亚油酸(80.6%)油酸(10.6%)棕榈酸(5.8%)硬脂酸(2.1%)亚麻酸(0.3%);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0%以上,明显优于红麻籽油、棉籽油、红花籽油、橄榄油、大豆油和菜籽油;其含油量与棕榈酸、硬脂酸和油酸呈负相关,与亚油酸、亚麻酸呈正相关;亚油酸与棕榈酸、硬脂酸呈负相关,其中与硬脂酸达显著水平;苎麻属野生植物种子粕共有17种氨基酸,其中含7种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39.24%~41.24%。综合分析可见,苎麻属野生植物种子中存在丰富优异种质,对于苎麻品质育种和营养保健油开发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猫屎瓜籽油脂肪酸组成及理化性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冷榨法提取猫屎瓜籽油,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油中脂肪酸组成,根据相关的国家标准对油的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冷榨所得到的猫屎瓜籽油为淡黄色,清亮透明,有淡淡的清香味.猫屎瓜籽油主要脂肪酸成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棕榈油酸,含量为49.9%,占油中脂肪酸成分的一半.其余成分为:肉豆蔻酸0.2%,棕榈酸9.7%,硬脂酸1.7%,油酸27.5%,亚油酸10.1%,亚麻酸0.8%.此外,该油的酸值(KOH)、碘值(I)、过氧化值分别为3.1 mg/g、97 g/100 g和3.9 mmol/kg.  相似文献   

11.
两种不同酯化方法分析荞麦中脂肪酸成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索氏提取法对荞麦油进行了提取,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进行甲酯化处理,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了分析,对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酯化方法分别鉴定出8种脂肪酸,占荞麦油总量的98.64%和99.97%;方法1鉴定出的主要脂肪酸为:棕榈酸占脂肪酸总量的15.92%,亚油酸占脂肪酸总量的30.37%,油酸占脂肪酸总量的35.32%;方法2鉴定出的棕榈酸占脂肪酸总量的35.66%,亚油酸占脂肪酸总量的11.75%,油酸占脂肪酸总量的33.26%。  相似文献   

12.
用超临界CO2流体提取刺梨籽油,经甲酯化处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脂肪酸的组成进行了分析和鉴定,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种成分的质量分数。共分离鉴定了10种脂肪酸:含有4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14.91%,其中以棕榈酸(8.54%)、硬脂酸(4.42%)为主;含有6种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总量的83.64%,其中亚油酸(41.68%)、亚麻酸(25.44%)、油酸(12.74%)为主。刺梨籽油可作为一种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功能性油脂,该分析结果可为刺梨籽油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棉籽油脂肪酸组成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收集于我国棉花主产区的82 份棉籽为实验材料,用全自动索氏浸提装置提取棉籽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气相色谱仪对棉籽油脂肪酸组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探讨不同产地棉籽油脂肪酸组成的差异,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棉籽油的特征脂肪酸进行筛选。结果表明,棉籽仁出油率在18.84%~30.28%之间,平均出油率为24.95%。棉籽油中含有13 种脂肪酸,主要以亚油酸(51.99%~60.88%)、棕榈酸(18.30%~25.68%)和油酸(12.28%~18.50%)为主,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73.62%,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亚油酸、亚麻酸占57.44%。除十七烷酸外,不同产地的棉籽油脂肪酸含量差异显著,并呈现明显的地域性。豆蔻酸、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油酸、锦葵酸、亚油酸、苹婆酸、二氢苹婆酸和花生酸是棉籽油的特征脂肪酸。  相似文献   

14.
宁夏野西瓜苗籽油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索氏提取法用石油醚提取宁夏野西瓜苗籽油,萃取物经干燥、皂化和甲酯化处理,利用气一质联用(GC-MS)技术分析野西瓜苗籽油中脂肪酸成分。提取率为15.9%,在测出12种化合物中,脂肪酸有7种,其中含量最高的是亚油酸,占42.26%,其次是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分别占23.61%、14.03%和2.21%;不饱和脂肪酸有3种,占66.47%,饱和脂肪酸有4种,占16.88%,其它成分占16.65%。分析结果表明,宁夏野西瓜苗籽油富含亚油酸,可作为获取亚油酸油脂资源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28种功能性食用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包括8种国家新食品原料(新资源食品)目录油脂。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as chromatography-flame ionization detection,GC-FID)方法对28种油脂的脂肪酸组成进行研究。在GC-FID图谱基础上,得出了所测的28种植物油脂中37种脂肪酸的指纹图谱。根据脂肪酸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进行定性和相对定量,进而分析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组成,从而分析样品的脂肪酸组成。结果在28种功能性油脂中,芍药籽油、芥花油、美藤果油、文冠果油、星油藤种子、翅果油等10种油脂UFA含量都在90%以上;MUFA含量最高为澳洲坚果油80.3%,其中,PUFA含量以美藤果油最多,达到82.0%,星油藤种子油次之,为81.1%,二者亚油酸(C18:2)和亚麻酸(C18:3)均含量高达40%;漆树种仁油、毗黎勒油、秋葵籽油、油瓜油的SFA含量均超过30%。结论该研究对探讨利用脂肪酸指标评价新型功能性油脂的营养价值及其开发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酸枣仁油理化特性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酸枣仁油用正己烷提取、经甲酯化法处理,GC-MS联用对其脂肪酸组成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经DB-1柱分离出23个峰,鉴定了其中20种化合物,占脂肪酸总含量的98.10%.其中饱和脂肪酸占31.55%,主要是棕榈酸及硬脂酸;不饱和脂肪酸占66.56%,主要是油酸及亚油酸.  相似文献   

17.
采用Bligh-Dyer提取法和Soxhlet提取法分别提取林蛙籽中的脂肪油,再进行甲酯化处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Bligh-Dyer法提取的脂肪油中检测出27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为16种,相对含量72.49%,二十碳四烯酸甲酯和二十碳五烯酸均为5.72%,二十二碳六烯酸为5.02%,亚油酸为8.89%,二十二碳六烯酸甲酯为5.72%。Soxhlet法提取的脂肪油中检测出12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6种,相对含量64.86%,油酸为21.99%,亚油酸为7.58%,二十碳五烯酸为5.22%。  相似文献   

18.
林蛙卵油脂肪酸组分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蛙卵经石油醚和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得到林蛙卵油。把林蛙卵油甲酯化,用石英毛细管色谱/质谱法测定其脂肪酸组分。采用石油醚方法萃取得到的林蛙卵油分离出19种组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2.38%;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得到的林蛙卵油分离出26种组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9.65%。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式获得的林蛙卵油脂肪酸主要组分及含量基本一致,均由C12-22脂肪酸组成,主要不饱和脂肪酸是十六碳烯酸、亚油酸、油酸、EPA(二十碳五烯酸)、DHA(二十二碳六烯酸)等。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莴苣籽油中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按照国家标准对莴苣籽油的酸值、皂化值、碘值、折光率以及相对密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莴苣籽油由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等10种脂肪酸组成,不饱和脂肪酸达75%以上,其中亚油酸53.18%,油酸17.22%,棕榈酸11.58%。研究结果为莴苣籽在食品及药品领域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超声-微波协同提取法提取紫云英籽油并测定其脂肪酸组成。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RSM)分析法,对紫云英籽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并用气相色谱 ( GC) 分析了紫云英籽油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对紫云英油的提取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提取时间、液料比、微波功率。超声-微波协同提取法提取紫云英籽油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152 s、微波功率204 W和液料比10 mL.g-1 ,紫云英籽油的出油率为31.52%。紫云英籽油达到食用植物油国家标准。紫云英籽油共检测到20种脂肪酸,主要成分为油酸(13.24%)、亚油酸(37.58%)、亚麻酸(30.03%)、硬脂酸(3.48%)、棕榈酸(10.56%)、芥酸(1.11%)。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82.83%。亚油酸与α-亚麻酸的比值为1.25。本研究为紫云英籽油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