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研究以三文鱼皮为原料通过酶解法制备三文鱼皮胶原低聚肽,并进行体外模拟消化实验,通过分子量分布分析、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总抗氧化能力(ABTS法)以及活性氧ROS实验,探究三文鱼皮胶原低聚肽经模拟胃、肠道消化后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经模拟消化实验后,三文鱼皮胶原低聚肽的重均分子量轻微减少,变化不超过4%;胃蛋白酶消化前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值分别为11.1、12.3 mg/mL,胰蛋白酶消化前后,IC50值分别为12.5、14.6 mg/mL;胃蛋白酶消化前后,羟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值分别为12.2、13.2 mg/mL,胰蛋白酶消化前后,IC50值分别为10.7、11.5 mg/mL;胃蛋白酶消化后,总抗氧化能力下降不超过13%,胰蛋白酶消化后,总抗氧化能力下降不超过19%;胃蛋白酶消化后,ROS清除能力提高不超过3%,胰蛋白酶消化后,ROS清除能力提高不超过5%。这表明三文鱼皮胶原低聚肽具有良好的消化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为其在抗氧化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食品热加工过程中所产生食源性碳点(carbon dots,CDs)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实验以牛肉为原料,在280 ℃下烤制30 min并分离纯化出CDs,通过体外模拟消化、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力学分析等考察CDs在消化过程中与消化蛋白酶(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相互作用机制。体外模拟消化结果显示CDs与消化蛋白酶可以发生相互作用。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CDs以静态猝灭的方式猝灭消化蛋白酶的固有荧光,同步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酪氨酸参与了相互作用。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CDs与消化蛋白酶的结合方式为静电或疏水相互作用,并且结合后会直接影响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二级结构,当CDs浓度为1.0×10-5 mol/L时,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相对活力分别下降至(61.11±7.36)%和(51.28±3.62)%,本研究结果可为评估内源性纳米粒子的安全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橡子仁萃取物的成分组成及对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以栓皮栎橡子仁为材料,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和有机溶剂萃取,制备橡子仁乙酸乙酯、正丁醇、水萃取物,通过紫外吸收光谱、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各萃取物的化学成分组成,通过抑制率测定、抑制动力学和荧光猝灭试验分析各萃取物的体外抑酶效果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三种橡子仁萃取物结构高度相似,主要为单宁类物质;乙酸乙酯萃取物含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酸、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等9种物质;正丁醇萃取物含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等16种物质;水萃取物含没食子酸、绿原酸等21种物质。三种橡子仁萃取物均可有效抑制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活性,乙酸乙酯、正丁醇、水萃取物对α-淀粉酶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047、1.122、4.031 mg/mL,对α-葡萄糖苷酶的IC50值分别为0.014、0.028、0.037 mg/mL。三种萃取物对两种酶的酶抑制类型多为混合型抑制,荧光猝灭类型多是以静态猝灭为主,动态猝灭为辅的混合猝灭。  相似文献   

4.
通过测定槲皮素对胰蛋白酶催化活性、催化反应动力学以及内源荧光光谱的影响,对槲皮素和胰蛋白酶相互作用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槲皮素对胰蛋白酶催化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槲皮素与胰蛋白酶的摩尔比为44∶1,在37℃反应10min,抑制率达到32.5%;反应时间对两者的作用影响并不明显;槲皮素对胰蛋白酶催化活性的抑制作用属于可逆的竞争性抑制;槲皮素可使胰蛋白酶的内源荧光发生猝灭现象,猝灭常数Kq是4.7415×1012 (mol/L)1·S-1,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结合位点数N为0.9206.  相似文献   

5.
利用分光光度计法、荧光光谱法以及圆二色谱法(CD)研究姜黄素与猪12-脂肪氧合酶(12-Lipoxygenase,12-LOX)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姜黄素能够抑制猪12-LOX酶活,并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姜黄素抑制12-LOX的IC50值为2.156 μg/mL。荧光光谱结果表明姜黄素对猪12-LOX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两者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是范德华力和氢键。同步荧光光谱研究表明,姜黄素与猪12-LOX的结合位点更接近于色氨酸残基。圆二色谱结果表明,姜黄素能够与猪12-LOX相互作用,并使LOX二级结构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二氢杨梅素与胰蛋白酶相互作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二氢杨梅素与胰蛋白酶相互作用特性,测定二氢杨梅素与胰蛋白酶反应前后胰蛋白酶催化活力、荧光光谱的变化和二氢杨梅素清除ABTS+.能力的变化。二氢杨梅素与胰蛋白酶在37℃下反应10min后,酶催化活力及二氢杨梅素清除ABTS+.能力都有明显减弱。同时,二氢杨梅素可使胰蛋白酶发生荧光猝灭,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猝灭常数Kq是2.3180×1012(mol/L)-1S-1,结合位点数n为0.6819。  相似文献   

7.
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发酵温度、发酵时间、酵母菌添加量、SO2添加量和初始pH对红树莓果酒花色苷含量和酒精度的影响。通过α-葡萄糖苷酶抑制和荧光光谱分析来探究在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下获得的红树莓果酒花色苷的降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红树莓果酒发酵工艺为:发酵温度22℃、发酵时间8d、酵母菌添加量0.20%、SO2添加量100mg/L和初始pH3.4,在此条件下,所得花色苷含量和酒精度分别为(4.75±0.18)mg/L和(13.02±0.38)%vol。在最优发酵工艺下获得的红树莓果酒花色苷能显著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其抑制率的IC50为(48.65±0.73)μg/mL。荧光光谱数据分析发现红树莓果酒花色苷通过与α-葡萄糖苷酶结合成复合物,引发α-葡萄糖苷酶的静态荧光猝灭。研究结果为开发新型的功能性饮品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发酵温度、发酵时间、酵母菌添加量、SO2添加量和初始pH对红树莓果酒花色苷含量和酒精度的影响。通过α-葡萄糖苷酶抑制和荧光光谱分析来探究在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下获得的红树莓果酒花色苷的降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红树莓果酒发酵工艺为:发酵温度22℃、发酵时间8d、酵母菌添加量0.20%、SO2添加量100mg/L和初始pH3.4,在此条件下,所得花色苷含量和酒精度分别为(4.75±0.18)mg/L和(13.02±0.38)%vol。在最优发酵工艺下获得的红树莓果酒花色苷能显著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其抑制率的IC50为(48.65±0.73)μg/mL。荧光光谱数据分析发现红树莓果酒花色苷通过与α-葡萄糖苷酶结合成复合物,引发α-葡萄糖苷酶的静态荧光猝灭。研究结果为开发新型的功能性饮品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咖啡酸与胰脂肪酶的相互作用,主要包括荧光猝灭特性及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的计算,抑制酶类型及抑制活性,金属离子对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咖啡酸加入后胰脂肪酶产生了规律性的荧光猝灭,最大吸收波长出现红移现象,主要属于静态猝灭。25℃和37℃下结合常数分别为6.48×104L/mol和1.38×105L/mol,热力学参数ΔH0且ΔS0,表明结合反应是自发进行的吸热反应,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疏水作用力。咖啡酸对胰脂肪酶的抑制类型为非竞争性抑制,抑制活性IC50为(0.88±0.07)mg/m L。四种金属离子(Cu2+、Ca2+、Fe3+、Fe2+)一定程度上增加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说明四种金属离子促进了咖啡酸与胰脂肪酶的结合。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酶动力学方法测定了油菜蜂花粉多酚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并通过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分析了油菜蜂花粉多酚与胰脂肪酶的相互作用过程。结果表明,油菜蜂花粉多酚对胰脂肪酶的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半抑制浓度(IC50)为1.670±0.045 mg/mL,抑制类型为可逆性抑制中的混合型抑制。荧光光谱分析显示,随着油菜蜂花粉多酚浓度增加,胰脂肪酶的最大荧光发射强度逐渐降低,同时荧光最大发射波长从341 nm红移到349 nm。同步荧光光谱表明,多酚与胰脂肪酶结合时酶内部的疏水性降低,肽链的伸展程度增加;荧光猝灭机理结果显示,猝灭常数随温度升高从0.1000减小到0.0743,其结合过程为静态猝灭,且结合位点约为1个。综上,油菜蜂花粉多酚通过改变胰脂肪酶构象来抑制胰脂肪酶的活性,这为深入研究蜂花粉减脂机理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和2,2-偶氮二(2-甲基丙基咪)二盐酸盐(2,2-azobis-(2-amidinopropane)dihydrochloride,AAPH)诱导红细胞溶血试验评价菊花、金银花、槐花、代代花、白扁豆花水提物和水提物的复配物(菊花50%,槐花18%,白扁豆花15%,代代花12%,金银花5%)的抗氧化性,并讨论五种药食同源花的协同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五种药食同源花的提取物及其复配物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氧化能力。在DPPH体系中,根据自由基的半数清除率(IC50值),各提取物抗氧化能力大小顺序为复配物(IC50=97.83 μg/mL) > 槐花(IC50=98.63 μg/mL) > 菊花(IC50=140.79 μg/mL) > 金银花(IC50=146.35 μg/mL) > 代代花(IC50=692.24 μg/mL) > 白扁豆花(IC50=701.51 μg/mL),复配物表现出明显的协同抗氧化效果。AAPH诱导红细胞溶血体系中,复配物和槐花提取物表现出很强的溶血抑制作用,而金银花、菊花、代代花以及白扁豆花提取物仅表现出较弱的抑制作用。剂量在50~300 μg/mL时槐花提取物对红细胞的溶血抑制率小于复配物,当剂量达到300 μg/mL时,槐花提取物和复配物对红细胞的溶血抑制率分别为77.83%±1.85%和80.94%±1.46%,这说明五种药食同源花提取物之间存在协同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多种模型研究槐花水提物的抗糖化作用,并初步鉴定其有效成分。方法:通过构建牛血清白蛋白(BSA)/还原糖反应、甲基乙二醛(MGO)诱导成纤维细胞糖化以及葡萄糖溶液诱导斑马鱼体内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增加体系,从生化、细胞及斑马鱼三种不同模型全面评估槐花水提物抗糖化效果。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Triple TOF/MS)联用技术对槐花水提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进一步测定槐花主要化学成分对生化体系中非酶糖基化的抑制作用。结果:BSA/还原糖体系中,槐花水提物抑制AGEs的IC50值为53.93 μg/mL。细胞模型中,10及40 μg/mL的槐花水提物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羧甲基赖氨酸(CML)表达量分别降低了72.28%和83.85%。斑马鱼模型也同样验证了槐花水提物的抗糖化效果,与模型组相比,2 mg/mL的槐花水提物能使斑马鱼的AGEs生成量降低76.85%。采用液质联用分析,从槐花水提取物中共鉴定了14个化合物,主要为黄酮类成分。对其中7种黄酮类成分进一步进行BSA/还原糖体系分析,发现其均能有效抑制AGEs生成,其中芦丁、槲皮素和山奈酚的IC50值分别为165.5、133.0和42.9 μmol/L,均优于阳性对照药物。结论:槐花水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糖化作用,芦丁、槲皮素和山奈酚等黄酮类化合物是其潜在的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测定爪哇香茅(Cymbopogon winteranus)、柠檬草(C. citratus)和芸香草(C. distans)三种植物精油的化学成分,并通过DPPH法及炎症因子NO生成量检测法评价这三种植物精油的抗氧化活性和抗炎活性。结果表明,三种香茅属植物精油化学成分以萜类物质为主,含量为76.35%~90.52%,其中萜醛、萜醇类物质含量最高。爪哇香茅、柠檬草和芸香草的主要成分分别为(+)-香茅醛(37.85%)、反式柠檬醛(36.12%)和香叶醇(34.76%);三种香茅属植物精油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但与阳性对照抗坏血酸(IC50值为(0.005±0.002) mg/mL)相比,抗氧化活性较差;在较低浓度(2~4 μg/mL)时,香茅属植物精油减少LPS致炎模型的NO生成能力与10 μmol/L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相当,表明这三种香茅属植物精油具有良好的抗炎活性,其中柠檬草(IC50值为(0.472±0.121) μg/mL)的抗炎活性最好,其次为爪哇香茅(IC50值为(0.632±0.147) μg/mL)和芸香草(IC50值为(0.669±0.131) μg/mL)。因此,三种香茅属植物精油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开发成抗炎药物和抗炎功能产品。  相似文献   

14.
乳苣不同溶剂提取物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及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和8-苯胺-1-萘磺酸(aNs)荧光探针法,研究乳苣不同溶剂提取物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和类型、紫外光谱和表面疏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正丁醇、石油醚、氯仿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α-淀粉酶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002、4.086、1.248、4.299和6.904mg/mL。水提取物对α-淀粉酶为可逆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常数(Ki)为1.653mg/mL。正丁醇提取物对α-淀粉酶为可逆混合性抑制,K-和酶-底物络合物抑制常数(Kis)分别为0.795和0.435mg/mL。石油醚提取物对α-淀粉酶为不可逆竞争性抑制,Ki为2.893mg/mL。水、正丁醇和石油醚提取物可增强Ot一淀粉酶紫外吸收,但均不改变吸收峰。水提取物增强ANS荧光强度,低浓度正丁醇提取物增强了荧光强度,高浓度则降低了荧光强度,石油醚提取物则与此相反。另外,各提取物均使ANS发生蓝移。该研究可为进一步开发天然淀粉酶抑制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旨在为探究火龙果花的抗氧化物提取工艺及其抗炎活性。选取火龙果花为原料,用热回流法提取,以粗提液对DPPH自由基及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为指标,先进行单因素实验,考察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以及乙醇浓度对粗提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再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优化火龙果花的体外抗氧化物提取工艺。结果表明:70%乙醇,1:30 g/mL料液比,75 ℃下回流加热3.0 h为最优提取条件,在最佳提取工艺下粗提物对DPPH自由基、OH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0.273、0.288 mg/mL,且在一定范围内,粗提物的浓度越高,其抗氧化活性越好,量效关系明显。最佳工艺条件下,粗提物对LPS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产生的NO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且与浓度呈正相关,具有剂量依赖性,其半抑制浓度IC50值为13.94 μg/mL,该提取物具有很好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16.
三种食用菌提取物体外抗氧化与降血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评价三种食用菌体外抗氧化与降血糖作用。方法:采用水杨酸显色法、DPPH·显色法、铁氰化钾显色法测定三种食用菌及副产物(竹荪、竹荪菌托、茶树菇、松乳菇)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再通过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分析提取物的降血糖活性。结果:在实验浓度(0.5~5 mg/mL)范围内三种食用菌及副产物的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降血糖作用,且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抗氧化以VC作为阳性对照,降血糖组间进行对照。当浓度达到5 mg/mL时,茶树菇提取物对·OH和DPPH·的清除率最高可达89.45%和87.81%,对Fe3+的还原能力与VC相近,IC50均为1.04 mg/mL;而竹荪和竹荪菌托提取物对·OH(45.19%和36.04%)、DPPH·(44.30%和36.81%)的清除率和对Fe3+的还原能力(46.61%和48.09%)均较弱,且IC50值均超出实验浓度。当浓度达到5 mg/mL时,茶树菇提取物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率分别62.15%和57.08%,IC50值为3.82和4.10 mg/mL;松乳菇提取物对两种酶的抑制率分别为83.52%和75.43%,IC50值为2.22和2.53 mg/mL;而竹荪和竹荪菌托提取物对α-淀粉酶(15.15%和24.56%)和α-葡萄糖苷酶(26.20%和23.41%)活性的抑制率均较低,且IC50值均超出实验浓度。结论:茶树菇提取物降血糖和抗氧化作用均较强,而松乳菇提取物的降血糖作用较强而抗氧化作用较弱,竹荪和竹荪菌托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和降血糖活性均较弱。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大蒜降压肽的酶解制备与超滤分离工艺,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酶解后利用超滤技术获得不同分子量范围的组分并进行ACE抑制活性评价。最佳制备工艺为碱性蛋白酶处理、温度50℃、pH11、底物浓度45 g/L、酶底比3%、酶解时间1 h,该条件下ACE抑制率为83.91%±0.13%,半抑制浓度为(157.87±0.44)μg/mL。分子量3 kDa以下部位活性最为显著(P<0.05),优化后的超滤工艺为操作压力0.25 MPa,温度25℃,溶液浓度4%,此时3 kDa超滤膜的膜通量为7.32 L/(m2·h),ACE的半抑制浓度为(63.27±0.25)μg/mL。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酸性氨基酸、疏水性氨基酸及天冬氨酸、谷氨酸含量较高,分别为35.78、32.86、21.66、14.12 mg/100 mL,分子量分布显示2000~2500 Da部分最为丰富,占比为49.50%。本研究为大蒜蛋白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评价箭叶淫羊藿提取物的活性成分、含量及体外生物活性。方法: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箭叶淫羊藿提取物总多酚、总黄酮、总多糖及原花青素含量;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提取物5种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通过清除DPPH、OH、ABTS+自由基法评价了箭叶淫羊藿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并测定了对胰脂肪酶、酪氨酸酶、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结果:箭叶淫羊藿提取物中总多酚、总黄酮、总多糖及原花青素含量分别为105.60±0.92、70.09±0.75、18.45±1.27、8.79±0.13 mg/g;HPLC测定5种黄酮类成分中淫羊藿苷含量最高、朝藿定C次之,分别为266.16±4.22和43.35±0.67 mg/g,宝藿苷I含量最少,为2.54±0.07 mg/g;箭叶淫羊藿提取物对DPPH·、·OH、ABTS+·半数清除浓度(IC50)分别为4.43±0.40、2.83±0.09、2.04±0.08 mg/mL,清除能力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同时,箭叶淫羊藿提取物对脂肪酶、酪氨酸酶、乙酰/丁酰胆碱酯酶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5.97±0.04、2.27±0.23、9.27±0.07、7.41±0.26 mg/mL。结论:箭叶淫羊藿提取物活性物质丰富,对DPPH、OH、ABTS+自由基具有较好的清除作用,对胰脂肪酶、酪氨酸酶、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Two digestive proteases from Parona signata (Palometa) were isolated from gastric and pyloric caeca tissues and characterized. The stomach enzyme was inhibited by pepstatin and was classified as pepsin. Palometa pepsin purified from a Sephadex G-100 column appeared as two bands on an SDS-PAGE gel and exhibited optimum activity at pH 3.5, and 37C. Palometa pepsin was inhibited by pepstatin to a similar exient as porcine pepsin. An enzyme isolated from the pyloric caeca was shown to be trypsin based on its molecular weight, its ability to hydrolyze the synthetic substrates, N-α-benzoyl-arginine-p-nitroanilide (BAPA), and tosyl-arginine methyl ester (TAME) and inhibition by the known trypsin inhibitors, SBTI, TLCK, PMSF and benzamidine. The purified trypsin from palometa pyloric caeca yielded a single band with a molecular mass of 24 kDa. Optima trypsin activity was obtained at pH 8.5 and the enzyme was stable over a pH range of 3 to 11. Palometa trypsin activity was stable for 30 min at 50C, but lost 50% of its activity after 30 min at 60C. The optimum temperature for activity was 65C. The biochemical properties of Palometa trypsin and pepsin were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the varying environment of Palometa in the Rio de la Plata estua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