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索工业大麻叶的抑菌组成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机制,为以工业大麻叶成分为先导化合物开发新型天然防腐剂提供理论依据。工业大麻叶乙醇提取物经乙酸乙酯萃取、硅胶柱分离,采用微量二倍稀释法确定最低抑菌浓度(MIC),获得高活性组分,GC-MS分析抑菌组成;研究作用前后菌体细胞壁完整性、细胞膜通透性、能量代谢和氧化损伤变化,探讨抑菌机制。结果表明,工业大麻叶Fr5(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1∶1)组分抑菌效果最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31.25μg/mL,GC-MS共鉴定出24种化合物;经Fr5处理后,细菌表面明显凹陷,胞外碱性磷酸酶(AKP)活力升高,培养液电导率升高,核酸相对浓度增加,可溶性蛋白质质量浓度增大,菌体三磷酸腺苷(ATP)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先升后降。工业大麻叶Fr5可破坏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导致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内容物外泄,进而影响菌体能量代谢并造成质膜氧化损伤,最终抑制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2.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3):163-167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为试验菌,采用涂布法确定蓝莓叶多酚的抑菌浓度及牛津杯法明确蓝莓叶多酚p H值对抑菌活性的影响。通过测定蓝莓叶多酚与3种试验菌作用前后的生长曲线、菌液的电导率值、260 nm处的吸光值和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初步阐明蓝莓叶多酚对3种试验菌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蓝莓叶多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都有较强的抑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062 5%、0.062 5%和0.125%,在p H7.0~8.0抑菌性较强。经蓝莓叶多酚处理后,3种试验菌生长缓慢,菌液电导率值、260 nm处的吸光值均增大;蓝莓叶多酚作用于菌体细胞后,菌体细胞出现断裂,细胞壁凹陷等现象,表明蓝莓叶多酚可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破坏细胞膜完整性,使细胞内容物外泄。  相似文献   

3.
单增李斯特菌广泛分布于肉类、禽类、蛋类、乳制品及蔬菜中,且适应能力强,即使在4 ℃的冷藏环境下仍可生长繁殖,是食品中主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乳酸菌细菌素Durancin GL是由干酪中肠球菌产生的一种新型细菌素,对单增李斯特菌具有靶向抑制作用。本实验研究了Durancin GL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抗菌活性及作用机制。通过最小抑菌浓度和抑菌动力学实验检测Durancin GL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抑制作用,结合监测胞内物质泄漏、菌体存活情况以及形态学分析,探讨Durancin GL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抑菌机制。Durancin GL对单增李斯特菌最小抑菌浓度为(2.5±0.4)mg/L,可引起李斯特菌细胞质泄漏,增加细胞外液电导率,导致菌体细胞死亡,从而发挥其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辣木籽素对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的抑制作用,采用牛津杯法、二倍稀释法和生长曲线评价辣木籽素对L. monocytogenes的抑菌活性。通过核酸泄漏和蛋白质泄漏、胞外总糖、PI染色探究辣木籽素对单增李斯特菌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运用结晶紫染色、细菌表面疏水性、菌体泳动性及扫描电镜评估辣木籽素对L. monocytogenes生物被膜的影响;采用胞内Ca2+含量和细胞凋亡率分析辣木籽素对单增李斯特菌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辣木籽素对单增李斯特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最小抑菌浓度(MIC)为400 μmol/L;经1 MIC辣木籽素处理后的单增李斯特菌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细胞膜损伤率达50.20%,通透性显著增加(P<0.05);核酸、蛋白质和糖类等大分子物质泄漏量分别是对照组的2.59倍、2.38倍和1.34倍(P<0.05);与对照组相比,生物被膜形成、细菌表面疏水性、泳动性和粘附性显著降低58.10%、38.00%和68.19%(P<0.05);胞内Ca2+含量显著上升3.83倍(P<0.01),凋亡率达54.40%。辣木籽素可能通过抑制生物膜、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和促进细胞凋亡而起到抑菌作用。该研究为辣木籽素应用于食品防腐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青钱柳多糖的抑菌活性和作用机制,用不同质量浓度的青钱柳多糖处理细菌,通过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抑菌生长曲线分析青钱柳多糖对细菌的抑菌效果,并从抑制效果最佳的受试菌菌体电导率、细胞蛋白和核酸含量、还原糖的释放、呼吸链脱氢酶活性、脂质过氧化程度、细胞内ATP含量、细胞外碱性磷酸酶活力的角度来揭示其抑菌机理。结果表明,青钱柳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il)、单增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和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有明显的抑制作用,MIC分别为2、4、6、6 mg/mL,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抑菌性不明显;对指示菌的电导率、蛋白质和核酸渗漏、还原糖释放、呼吸链脱氢酶活性、细菌脂质过氧化程度、菌体胞内ATP和胞外碱性磷酸酶(AKP)含量均有影响。以上现象表明,青钱柳多糖的抑菌性主要是破坏菌体细胞壁和细胞膜完整性,改变其通透性,使得胞内大小分子物质外泄,抑制了细胞的呼吸代谢和引起氧化损失,进而影响细胞的生长代谢或造成细胞死亡,达到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6.
将不同浓度的萜类化合物添加至单增李斯特菌培养基中,对照组中不添加萜类化合物,通过对单增李斯特菌最小抑菌浓度(MIC)、菌落数、形态和电导率等指标的测定和分析,探究胡椒油中萜类化合物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胡椒油中萜类化合物对单增李斯特菌的MIC为0.05%。添加0.1%萜类化合物可显著抑制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P<0.05),使单增李斯特菌细胞膜通透性发生变化,细菌内容物大量流失,菌体相互黏连、衰亡。胡椒油中萜类化合物应用于冷鲜肉保鲜可有效减缓菌落总数的增长,相较于对照组在冷藏后12 h时菌落数已超出国家标准(6.0 lg CFU/g),加入0.1%萜类化合物能够使冷鲜肉菌落数在24 h时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本研究探讨了胡椒油中萜类化合物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抑菌机理并将其用于冷鲜肉的保鲜,这有利于对胡椒油的开发利用,也为日后将其应用于肉制品保鲜领域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供试菌,研究了柠檬烯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活性及机理。利用肉汤稀释法测定了最小抑菌浓度(MIC),评价了柠檬烯抑菌活性,通过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扫描电镜观察、细胞膜通透性以及膜电位的测定,诠释柠檬烯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柠檬烯能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正常生长和增殖,最小抑菌浓度为10 mL/L;柠檬烯可以破坏细胞的正常形态,提高菌液的相对电导率,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柠檬烯也能降低铜绿假单胞菌菌体的膜电位,干扰细胞正常代谢活动。柠檬烯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的方式,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长,导致细菌细胞死亡。这说明柠檬烯可以改变铜绿假单胞菌细胞膜的通透性,破坏其正常细胞形态结构及完整性,从而有效地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茶槲寄生“螃蟹脚”醇提各萃取相的抑菌作用及正丁醇萃取相(NVBE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机理。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测定抑菌圈直径(DIZ)的大小,对倍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来评价“螃蟹脚”醇提各萃取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大肠杆菌(E. coli)、鼠伤寒沙门氏菌(S. typhimurium)、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 monocytogenes)4种食源性腐败菌的抑制性;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胞膜通透性、胞壁完整性和酶活性等实验,研究了NVBEs抑菌机理。结果表明,“螃蟹脚”醇提各萃取相对S. aureus、E. coli、S. typhimurium和L. monocytogenes均有明显抑制效果,其中NVBEs抑菌活性较好,对S. aureus抑制效果最好,DIZ为9.84±0.57 mm,MIC为3.52 mg/mL,MBC为7.04 mg/mL。抑菌机理结果表明:NVBEs可增加S. aureus细胞壁及细胞膜的通透性,破坏菌体细胞结构,引起细胞内含物如核酸和蛋白质等外泄;引起遗传物质DNA的改变,使菌体细胞形态结构出现异常;影响菌体酶的代谢活动,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作为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是影响果汁食用安全性的主要威胁因子。本实验设计并获得一种抗菌肽zp37,通过测定抗菌肽zp37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分析抗菌肽zp37处理后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曲线、膜电位、膜完整性、细胞微观结构、细胞聚集率、DNA结合情况以及胞内活性氧等,研究抗菌肽zp37抑制果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抗菌肽zp37对单增李斯特菌的MIC为16μg/mL,当其质量浓度大于4MIC时,单增李斯特菌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同时,8MIC的抗菌肽zp37处理1h能杀死绝大部分的单增李斯特菌,且在7 d贮藏期内,2MIC的抗菌肽zp37能将草莓汁、猕猴桃汁和苹果汁中的单增李斯特菌控制到检测限以下。抗菌肽zp37处理后,单增李斯特菌细胞膜离子通透性增加、膜电位消失,细胞膜完整性被破坏,细胞出现明显的凹陷变形,细胞间发生聚集。荧光标记示踪法结果显示,抗菌肽zp37同时作用于单增李斯特菌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在细胞质中,当抗菌肽zp37质量浓度大于DNA质量浓度的1/4...  相似文献   

10.
茶多酚对假单胞菌抑菌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假单胞菌为研究对象,考察茶多酚的抑菌作用及其抑菌机理。首先通过平板法确定茶多酚对假单胞菌最小抑菌浓度。然后采用滤纸片法确定不同浓度的茶多酚对假单胞菌的抑菌效果。通过生化检测研究茶多酚对假单胞菌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茶多酚对假单胞菌最小抑菌浓度为0.3%;茶多酚对假单胞菌有很强的抑菌作用;当茶多酚作用于菌体细胞后,能够逐步破坏其细胞壁的完整性,使得碱性磷酸酶渗出,继而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导致金属离子、蛋白质的渗漏使细胞代谢发生紊乱,逐渐破坏细胞结构,从而起到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